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弥勒市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额项,妨满是额项的三十八世孙。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3.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人文主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自由独立观念深入人心4.八年抗战中,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以下各项属于重庆人民对抗战贡献的是(

)①踊跃参军参战

②努力生产抗战物资

③保证抗战运输

④开展献金献机和慰劳活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总书记在浙江南湖考察时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在“红船”上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国共实现首次合作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纠正了博古的“左”倾错误6.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是()A.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7.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表述转变为“十四年抗战”。对此改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B.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C.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有利于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以博取世界的同情8.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下幅图的主题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黄海海战D.五四运动9.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10.明太祖时期,设立了监视官民的机构()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御史台 D.三司11.《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强烈的、进步的时代精神。对这一“时代精神”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C.促成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D.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12.1941年月12月7日对美国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正在驾车旅行的迈克听到一个惊人的新闻,它是()A.二战爆发 B.斯大林格勒战役C.法国投降 D.日本偷袭珍珠港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极对峙B.殖民体系瓦解C.欧洲国家联合D.世界格局多极化14.“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革命推翻了殖民统治,是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D.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15.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道:“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和黄金的渴望,使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现念发生了颠倒。”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受主要是由于A.启蒙运动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人文主义的传播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16.“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问题提出的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了解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你会涉及哪段历史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抗日战争⑤解放战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17.湖南境内的考古发现中,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防腐技术的是()A.四羊方尊的出土 B.龙山里耶秦简的发现C.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D.彭头山遗址的发现18.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爆发C.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形成19.清朝文学家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而招致牢狱之灾……畏避太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推行八股取士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闭关政策 D.大兴文字狱20.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俄国十月革命B.英国宪章运动C.法国大革命D.巴黎公社21.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说:“我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罗斯福要求“唯一的最后手段”的直接结构是()A.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B.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保持了商品价格22.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长征精神④井冈山精神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23.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2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C.1942年,中、苏、英、美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德国的法西斯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________成为国家总理;1938年《________》的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26.二战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27.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________;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__。________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________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1825年,英国人________发明的火车机车试车成功;1885年,德国人________试制汽车成功。________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____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________》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近现代大国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以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为主,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的纺织品则亏损。而对于中国的茶、生丝等商品,英国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300万两白银以上。——罗杰《清朝原来是这样》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英两国对外贸易情况。针对此种状况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材料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简表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出台并实施新经济政策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6年,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196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相似之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改革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材料三:40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国际大势与历史进程为之一变……40年来,两国历届领导人以高超政治智慧,引领双边关系跨越风雨坎坷、总体保持稳定前行。“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此中真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美建交四十年一路风雨总向前》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两国从“敌对一建交一总体保持稳定前行”的原因。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0年底,洋务派官员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认为:“铁路之利于商务、矿务、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顽固派官僚张家骧上奏表示反对,认为修筑铁路招来更多的外国人,毁坏大量田地、房屋、滋扰民间。——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计蒸汽机车、开创铁路时代的英国工程师。(2)对于“修筑铁路”的看法,你赞同材料中谁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等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由材料“……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可知陈姓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C【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ABD对应错误,故选C。3、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A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自由独立是《独立宣言》的精神,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4、A【解析】

重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①踊跃参军参战,为抗日前线补充兵源;②努力生产军火和抗战物资,保证前线供应;③千方百计保证抗战运输;④广泛开展献金献机等活动。故答案选A。5、A【解析】

根据材料“小小红船承载干钧,描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嘉兴南湖上的游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A选项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首次合作,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的“左”倾错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词在于“浙江南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百年以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取得了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7、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将“八年抗战”的表述转变为“十四年抗战”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项利于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以博取世界的同情表述错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博取世界的同情。所以对此改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8、A【解析】

依据“19世纪30年代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9、C【解析】

根据题意《汉书》记载的刘贺为人和刘贺墓考古挖掘刘贺的古物反映的情况截然不同。据所学,刘贺墓考古挖掘属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更真实的反映历史;《汉书》是人对历史的记载,文献记载具有编者和记载者的主观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0、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监视官民,明太祖立了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体现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法国《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三个文献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时代精神,都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2、D【解析】

根据“1941年月12月7日”、“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3、A【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柏林墙、北约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都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的产物和史实,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判断题干的图片所描述的事件,根据事件的背景分析三个图片描述的主题,三幅图产生的时期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由此得出主题是美苏两极对峙。14、B【解析】

据题干“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B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是美国对外的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D排除。故选择B。15、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人物“莎士比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核心的思想。材料中“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和黄金的渴望,使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现念发生了颠倒。”体现了人的追求和欲望,是受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给日本。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兵败逃往,造成了和祖国大陆的分离。②④⑤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17、C【解析】

湖南境内的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是防腐学上的奇迹,因此马王堆的发掘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防腐技术。所以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选:C。1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组织的建立。所以D符合题意,AB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文字、词语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很多人被处死。被称为“文字狱”。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0、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1、A【解析】

依据题干罗斯福说:“我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A选项符合题意;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B选项不符合题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D.保持了商品价格说法不准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①五四精神是1919年形成的精神,②抗战精神是1931-1945年形成的精神,③长征精神是1934--1936年形成的精神,④井冈山精神是1928年形成的精神,由此可知,①④③②是正确的顺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23、A【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出现商标、交子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等说明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的是宋朝的情况,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反映大都的情况,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掌握情况。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纸币。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做出正确的分析。2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属于“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A项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描述;B项是对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描述;C项是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的描述。ABC选项都是对史实的表述,而不是观点,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希特勒慕尼黑协定【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成为国家总理,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制,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绥靖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的政策,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26、慕尼黑会议【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27、邓稼先焦裕禄19491951史蒂芬孙卡尔·本茨萨拉托加凡尔登联合国家宣言阿拉木图宣言【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形埋名,默默无闻的为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进行攻关,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就是这些科技英雄的代表,故本题答案是邓稼先。(2).根据所学知识,焦裕禄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胸怀坦荡、忘我工作,当他病重住院,仍然想着兰考县除“三害”的工作,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故本题答案焦裕禄(3).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守军将领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古都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本题填1949.(4).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本题填1951年。(5).根据所学知识,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故本题填史蒂芬孙。(6).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本题填卡尔·本茨。(7).根据所学知识,1777年10月,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役的胜利,故本题填萨拉托加。(8).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本题填凡尔登。(9).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故本题填联合国家宣言。(10).根据所学知识,《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故本题填阿拉木图宣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对外贸易情况: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在两国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行动: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相似之处:都经过政权的巩固;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都通过改革,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说明:中国的改革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说明了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改革不能走极端。(3)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下,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或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日本、欧盟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既互相合作,又相互竞争,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前行。【解析】

(1)由材料一“当时,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以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为主,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的纺织品则亏损。而对于中国的茶、生丝等商品,英国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300万两白银以上”可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在两国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由材料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简表”并结合所学知,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经过政权的巩固;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都通过改革,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