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经济考试纲领对该专题考试范围表述是:一、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手工业发展三、商业发展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1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2.考试纲领: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及其地位(原始农业)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传说中神农氏是农业始祖。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展现出“南稻北粟”地域差异。3.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4.古代农业地位:“无农不稳”,是最基本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2/811、(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以后,历代皇帝、皇后不停举行这么仪式。这反应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迟缓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主体课堂小练3/81拓展阅读:生肖纪年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

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个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生肖属相,为一轮回。生肖中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亲密关系动物。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产物。4/81【知识结构】(二)、精耕细作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火耕)到铁犁牛耕(1)耕作工具:

播种工具、犁耕工具、浇灌工具等

5/81西汉赵过创造播种工具耧车“二牛抬杠”(藕犁)(西汉)东汉出现“一牛挽犁”6/81唐曲辕犁“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7/81浇灌工具:戽斗、翻车、南方高转筒车见资料P107归纳概括“耕作方式演进”8/81(2)耕作组织形式:集体劳作“千藕其耕”《诗经》个体农耕(男耕女织)9/81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经济基础。特点:①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全部,实际归国王全部。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全部劳动产品②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瓦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10/81(2)战国时土地私有制确实立确立方式:各国变法运动特点:土地私有,能够买卖和转让;地主和自耕农名下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主要起源地位: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废除:1950-1952,土改运动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11/81(1)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2)吞并主要方式是进行土地买卖(3)地主经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即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地主与佃农经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关系。(4)土地吞并与社会稳定和政治改革关系。(3)北魏到唐朝前期:均田制(4)中国古代土地吞并现象12/81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它同劳动结合是以不平等分配为前提:占人口少数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占人口大多数农民只有少许土地。……这种分配驱使缺乏土地农民同地主结成租佃关系;而后,佃农和自耕农一起,在零切碎割土地上耕耘劳作,繁衍不息,组成了小农经济汪洋大海。土地提供了生存资料,但被割碎了土地同时又限制着小农视野、活动和发展。13/813、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工程,使关中地域成为千里沃野。14/81(2)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3)汉代:

黄河流域以营建浇灌渠为主,著名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西北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域叫坎儿井)。东汉王景主持治理黄河,史称“王景治河,千载无患”。(4)隋唐:隋朝大运河(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15/81(三)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实施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以小农个体分散经营为主,耕织结合。(小农经济)4.经济形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5.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16/811、(15年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农具是()17/812、(15年江苏卷)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些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改变表明古代农业()A.重视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18/813、(15年全国Ⅰ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大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土地能够养活九口人,耕种普通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C.造成畜力与铁制农具使用 D.妨碍了大土地全部制成长19/814、(15广东卷)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应了当初()A.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萌芽C.男尊女卑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20/81(15年全国Ⅱ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21/815、(15年全国Ⅰ卷)表1展现改变反应了()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影响力不停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域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显著22/816、(15上海卷)“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是()A.西周诸侯封地情况B.秦朝实施郡县制后情况C.汉武帝时代盛况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情况23/817、(13年海南卷)图1反应是()A.“小国寡民”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关系24/81(12年四川卷)材料三

表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升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升产量主要路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填补耕牛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25/81(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显著特点。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主要原因。(6分)表现:创造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久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长久影响。(2分)26/81考点2古代中国手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特征。2.考试纲领:手工业发展。知识结构:(一)、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2.私营手工业3.官营手工业27/81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副业武器军用具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具民间消费产品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下部分出售28/81相关制度:工官制度创设:西汉汉武帝时期特点: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产物。工官制度是对官营手工业实施领导与管理制度利与弊:见书本P1129/81(二)手工业技术进步1、纺织业(1).汉代丝织技术与丝绸之路(2).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3).宋代棉纺织业兴起(4).元代纺织家黄道婆贡献(5).明代纺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0/81◆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原料看:从经营形态看:从发展程度看:从发展趋势看:麻、葛纺织业---丝、毛织业---棉纺织业家庭田庄、民营、官营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纺织技术不停进步、纺织工具不停改进)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行业31/81高考真题:14年全国纲领卷文综38题(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主要原因(10分)32/812、冶金业(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课时作业7题第一问)(2)钢铁冶炼技术发展春秋:发明冶铁技术汉代:开始用煤炭做冶炼燃料,利用水排鼓风冶铁。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33/813、陶瓷业(1)东汉:青瓷(2)唐朝:唐三彩;南青北白(3)宋代五大名窑(4)元代青花瓷(5)明代斗彩、五彩瓷(6)清代康熙年间,创造粉彩瓷器工艺。34/8114年四川卷13题:(1)据材料概括景德镇发展为“瓷都”主要原因(8分)高考真题35/81(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音变(Qin→Chin-a)。处理这个问题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伎俩,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处理这一学术问题D.搞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得悉了“秦”还是“瓷”信息36/81(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见资料P111轻巧识记)37/811、(江苏卷)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38/812、(福建卷)《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应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著名度39/813、(浙江卷)“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桥梁。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地中海地域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丝路贸易不含有全球化意义40/81考点三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2.考试纲领:商业发展。【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商业产生与发展

读下面材料,思索商业产生条件是什么41/81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蚕织,认为衣食之源,而用以相互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王孝通《中国商业史》依据材料,说明古代商业产生条件。参考答案: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产品有了剩下;社会分工发展。42/811.远古时代: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岳麓版)3.周朝时期:实施“工商食官”政策4.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工商食官”局面私商逐步成为商人主体重农抑商政策出现5.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商税6.明清时期:商帮与会馆出现;长途贩运发达【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商业产生与发展

43/81【知识结构】二、中国古代商业市场发展44/81朝代市发展情况秦代严格法律,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南北朝草市出现(草市尉)唐代草市普遍,唐末夜市出现宋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明清商业区繁荣、工商业市镇兴起市场发展(注意时序和各自特色)45/81由市发展总结商业发展改变相关史实及特征见资料P114深化拓展46/81【知识结构】三、商业与城市1.汉代“五都”(要有空间概念)2.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等3.北宋汴京商市繁荣4.明清:苏州、盛泽镇、汉口、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小结:见资料P115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47/81四、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正常对外贸易)⑴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促进中外贸易发展。⑵唐朝:广州成为主要外贸港口,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官署名为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⑶两宋:主动发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主要财源。(4)明清: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48/811、(15年北京卷14)唐代长安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要求,“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能够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出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真题演练:49/812、(15年安徽卷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所以取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50/813、(15年重庆卷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提议遭到太宗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应了宋朝()A.专业市场天天开市 B.乡村市场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施51/814、(08山东卷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815、(14年全国卷)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浆染业中心,当初松江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应出()A.商品生产展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一样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妨碍区域经济发展53/816、(14年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初()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统治54/81(·上海单科·39)“丝绸之路”(14分)“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过程中,碰到了以下问题,该怎样处理?55/81(·上海单科·39)“丝绸之路”(14分)“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过程中,碰到了以下问题,该怎样处理?

56/81(1)选择史料A、B、D,因为三则史料在时间上都出现在汉代以前,与第二种观点在时间上一致,且史料A、B、D文件和考古结果能够相互印证。57/81(·上海单科·39)“丝绸之路”(14分)“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过程中,碰到了以下问题,该怎样处理?

58/8159/81(2)直接实物史料沉船是最有效证据,因为既能了解沿途航行路线,同时船上物品也能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出土瓷器相互印证。(3)为了形成完整证据链,还需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继续寻找古沉船,补充更多实物证据。60/81(4)丝绸之路长久延续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协力支撑。中外商人经过商品贸易获取财富是其中最主要原因。不一样社会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丝绸之路延续。61/81【本题考点】用文件与考古相互印证方法探究历史;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62/81考点4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原因。2.考试纲领: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结构】一、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1.准确含义2.原因和目标3.政策提出:商鞅变法4.历代“抑商”突出表现5.客观评价其影响63/81⑴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⑵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汉初、唐代等)⑶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汉武帝盐铁官营)⑷对工商业实施严格管理;⑸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等。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在那些地方?64/81【知识结构】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

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政策,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主要在官方主持下进行,该政策主要是对国内民众防范。65/81材料一:1656年六月,顺治帝公布申严海禁敕谕,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禁止逾越。

从材料可看出清初实施海禁政策主要目标是什么?66/81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政策。对外国人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办法。该政策更强调对外消极防卫。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没有,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从材料可看出清初统治者对待外贸态度和观念是什么?67/812、实施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产物。(1)根本原因:(2)详细原因:

①明初实施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②清初是为了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联络;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天朝上国)68/81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①主动: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②消极(主要):a.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发展。b.闭关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几乎隔绝了中国与外界联络,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恶果,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面貌走向近代化世界。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它带来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69/81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迟缓发展70/81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和标志:明代中后期,手工工场出现。2、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必定结果。3、清代迟缓发展:(1)发展表现:行业、地域、规模(2)政府压制: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原因71/81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原因:——究其根源,是腐朽封建制度严重妨碍着资本主义萌芽成长。⑴国家政策:国家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⑵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

⑶劳动力:农民极端贫困,购置力低,国内市场狭小;⑸国内市场: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⑹国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国际市场扩大;落后,革新慢。⑷技术:72/815、相关资本主义萌芽认识:(1)是一个进步趋势。(2)萌芽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也是非常突出。(4)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主要原因。(3)未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根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在势力强大传统经济压抑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往往夭折、中止。73/81真题演练:1、(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74/812、(上海)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准确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赢利甚多75/813、(新课标全国Ⅰ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域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敬,如以后被视为海上保护神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敬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停扩大。这反应出()A.朝廷不停勉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步得到提升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76/814、(全国纲领卷)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