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811.

,卷起千堆雪。(·广东,·福建)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福建,·新课标,·江苏)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江西)

4.舞榭歌台,

。(·安徽)5.元嘉草草,

。6.

,雄姿英发。

,谈笑间,

2/81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表示技巧3/81真题感知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13安徽)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4/81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问题。(13广东)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故乡杭州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4分)

5/81答案:1.山月皎如烛,利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月光,侵入将要燃尽蜡烛,利用拟人,写出了环境凄冷。2.玉笛声唤起作者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是作者心情变得暗淡。看到远飞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梨花,作者倍感孤苦无依。6/81

表示技巧种类表示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示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特殊方式。它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含各种表示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使用。对表示技巧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修辞手法、表示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作用。7/81古诗词表示技巧3.表示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大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衬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8/81(沾化一中高三入学考试)

广陵(谈迁)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

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

这首诗最突出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明分析。9/81参考答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荒凉城池,飘飞杨花,如黛远山,参差江岸,飞舞流萤,共同营造出凄凉冷寂意境,表示了作者伤感之情。(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其它手法,分析合理,适当给分)10/81

(新课标高考)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些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幌子。

2.词最终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示了什么样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何要以此为题?请简明说明。

11/81参考答案利用了对照(或对比)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示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取代人填词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12/81(《优化方案》P172T4)眼儿媚(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词下片主要利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示了词人怎样表现手法?

13/81参考答案以乐景衬哀情。经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春天美好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无限忧愁(春愁、烦恼、惆怅等)14/81课堂小结一、审题型明考题型:直接要求答出表示技巧,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或者情景关系。暗考题型:怎样写,怎样写,怎样表现,为人称道,分析妙处等。(山东)三四两句中“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15/81二、审范围(区间)局部型:针对诗歌某句或者某联、某一片。全诗型:立足全诗,加以赏析。(山东)这首诗整体上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示了怎样感情?(安徽)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修辞手法。16/81三、审角度大角度:直接提问表示技巧、艺术手法等。要考虑从几个角度入手,哪个角度优先。小角度:详细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等某个角度。不能混同概念,答错角度。(福建)请从表示技巧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17/81

☆答题三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

结合诗句阐释怎样利用了这种手法。(分析)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效果和好处,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对形象、主旨、感情作用)18/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利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明分析。(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取拟人化手法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示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经过柳条、藤蔓、黄莺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19/81温馨提醒——表现手法使用往往是综合性,但要分清主次。(审题)结合诗句分析要详细,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分析)总结概括要力争准确,重复筛选取词。(术语)20/81走近高考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天津)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艺术手法。(3分)21/81参考答案“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节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心情。虚实相生,表示对应考者良好祝福。

22/81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实景、实事、实境,是能够经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情感、构想、梦境,是经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景、事与想象景、事相互映衬,交织融合。

虚实结合23/81诗歌中“虚”包含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图景美好反衬出现实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景象,不过现时却不在眼前。比如李煜《虞美人》,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构想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它表现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停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比如柳永《雨霖铃》。24/8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片先写入梦前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构想相逢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感叹,是实写。这么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思念写得凄切感人,感人至深。

25/81牛刀小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示出怎样思想内容?本诗采取了虚实相生(衬托)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欢乐场面,以想象乐景反衬现实悲情。26/81走进高考1.(·福建)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顿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请简明赏析。(4分)27/81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故乡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心情。尾联深入构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自由生活向往。(意思对即可。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8/812.(·安徽)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29/81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景象;虚写山中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波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想象,丰富了画面内涵。

30/812.(全国二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请简明分析(5分)31/81参考答案利用了衬托和渲染手法,全诗几乎未包括梅花色香,而重视环境衬托和感情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精神和品格。32/81跟踪练习眼眉儿

左誉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本诗利用最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做简明赏析。

33/81参考答案

①这首词主要利用了虚实结合手法。②上片实写眼前早春黄昏中开放杏花、天边斜月、空中燕与雁,衬托了游子在外孤独凄凉心境;下片想象故乡亲人因思念自己而洒泪生愁,以及两人分别时泪眼盈盈、难舍难分情形。③虚实结合使得词中游子和家人形象愈加真切感人,也更充分表示了彼此牵挂与思念。34/81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雄浑壮阔之景深沉悲壮之情35/81情景正衬

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景物来抒写高兴愉悦心情,而用令人感伤景致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乐景写乐情36/8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题:一二两句是怎样写出了送别朋友时离情?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37/81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中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离情38/81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融融怡人春光

诗人归心殷切39/81说说以下诗句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杨柳岸晓风残月。()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樯橹灰飞烟灭。()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试吧衬托40/81判断以下诗句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大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大小试吧41/8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42/811.沙发漫游者加入专门网站提供信息,经过安全程序为旅游者提供食宿。2.沙发漫游是经过安全认证一个新型旅游方式。3.沙发漫游是一个安全、能够节约住宿费旅游方式。4.沙发漫游是一个可靠、受经济拮据青年人青睐一个新型旅游方式。43/81沙发漫游(A)是一个经过专门网站取得无偿住宿(S)旅游方式(P)。44/81走进考场(·山东卷)T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一个活动,创造包含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取得结果。形形色色创造结果能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即新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即新事物。这些创造结果不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取得”这个必要条件。45/81创造是人进行思维、行为活动,首次取得精神性或物质性结果。创造是人首次取得精神性或物质性思维和行为活动。创造是一个首次取得结果精神性和物质性活动。创造是人一个首次取得精神结果或物质结果活动。创造是首次取得精神性和物质性结果思维和行为活动。46/81参考答案【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一个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含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而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取得”。答案:创造是人首次取得精神或物质结果思维和行为活动。47/81因因人之力而敝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转》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沛公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依靠、凭借依照、依据凭借经过、经由于是、就趁机依照、依据48/81走进考场(·山东卷)T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组是(3分A.人因号之曰“匡山”不如因善遇之B.蛟龙潜于其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今乃以“看松”名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9/81A.副词,于是,就;趁此,趁机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竟然,反而50/81典题导引:1.(山东卷)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选手个个表现出众,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东卷)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藏品,喜悦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能寐。D.以前中国航空西南分企业一直与四川航空企业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51/81常见设题角度一、色彩角度1、知褒贬始作俑者、上下其手、指日可待、趋之若鹜、闲言碎语、附庸风雅、雨后春笋T2BC、T4A、T5A、T8D、T9BCD、T11B、T16A、T24A、T25C、T26D2、明谦敬蓬荜生辉、抛砖引玉、绵薄之力、鼎力相助、敬谢不敏、不情之请、姑妄言之、班门弄斧、恭敬不如从命T16B、T26C52/81二、意义角度1、探源流,忌望文生义目无全牛、不刊之论、差强人意、登堂入室、万人空巷、芝兰玉树、明日黄花、安步当车、不赞一词、七月流火、师心自用、文不加点、身无长物T4C、T6C、T8ABC、10C、T14A、T15B、T17A、T16D、T20C、T25D2、析多义,忌顾此失彼短小精悍、灯红酒绿、暗送秋波、不绝如缕、引而不发T15A、T17C53/813、审形似,忌意义混同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无微不至、无所不至,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不容置喙、不容置疑T10A、T15D、T20A、T26A、T29D4、辨语境,忌重复或矛盾责无旁贷、津津乐道、莘莘学子、贻笑大方T12A、T15C、T17D、T22D、T30C54/81三、使用方法角度看对象: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白头偕老、比翼齐飞、劳燕分飞、琴瑟甚笃。行云流水、呼之欲出、汗牛充栋、茹毛饮血、信誓旦旦、纸上谈兵、凤毛麟角、洋洋洒洒T1D、T2A、T5D、T6A、T13A、T15B、T22B有些成语多用在否定句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蹴而就、无时无刻T10B55/81考查诗歌景象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有哪些景物组成?2、作品描绘了什么样景象?简明叙述。3、诗歌(或某一部分)写出了怎样情与景。4、请从“景”与“情”角度,赏析本诗(或某一联、某几句)。5、上阕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无奈之情?请简明分析。56/81诗中赏画诗中描绘了怎样画面?(把握意象,品味意境)画中品诗从“景”与“情”角度赏析诗歌(分析情景关系)57/81诗中赏画1、了解意象内涵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感客观事物(着我之色)。识记有着固定文化内涵常见意象,比如送别(杨柳、长亭、驿路、南浦),悲愁(梧桐、芭蕉、猿啼、杜鹃),思乡(月亮、鸿雁、捣衣声)等。

58/81(·江西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春光。②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示情感。(4分)59/81参考答案:意象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示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60/81诗中赏画2、描摹画面,品味意境意境:几个意象组合,营造出一个氛围,是诗人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巧妙融合而成艺术境界。(花朵和春天)意境特点惯用术语:明丽清新、闲适恬淡、恬淡优美、壮阔雄浑、雄奇险峻、苍凉悲壮、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等。61/81对点演练: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唐代宗广德二年,应挚友严武之邀,杜甫返回了成都草堂,在这里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生活。诗即写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归纳答题步骤)62/81参考答案: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心情。(步骤三)63/81答题步骤:1、描图景(抓住主要景物,适当描绘,可简单翻译。忠实原文)2、点气氛(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什么气氛。准确表达景物特点或情调)3、析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情感。切忌空洞)64/81对点演练:(·湖南卷)阅读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2)请从意境营造角度,赏析全诗。(6分)65/81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现有胜利者喜悦,也有征人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艰辛。(步骤一)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含蕴丰富意象,经过喜忧、暖冷、声色等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意境,(步骤二)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情怀。(步骤三)66/81画中品诗(把握情景关系)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不一样?诗中又是怎样借景抒情?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67/81参考答案: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全诗意境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表现了诗人胸怀宽广,豪迈乐观。

秋风萧瑟,夜气清冷,梧桐树缝漏下婆娑月影,斑斑驳驳铺满冰凉、空寂床席,全诗无一“愁”字,但句句载愁,表示了诗人忧愁孤寂落寞。68/81思索诗中情与景关系:69/81绝句(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70/81江水碧绿,山花灿烂,文字清新,色彩秀丽,美好景色勾起了诗人漂泊伤感,反衬诗人思乡情切,别具情致。71/81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区分: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描写,抒发情感,表现情绪,包含喜、怒、乐、哀、愁。托物言志是指诗人经过描写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态度和对人生感悟。“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物”经常是一些含有象征意味客观事物,诗人借助此物一些特征来表明自己“志”,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志”能够指感情、志向、情操、兴趣、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高兴、悲伤等感情。72/811、熟练掌握诗歌常见表示技巧特点及表示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大、衬托、用典、互文等

表示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白描等73/812、遵照答题步骤。先给出所用手法(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详细分析(怎样利用)最终分析表情达意效果74/81

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利用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示了怎样思想情感?请加以简明分析。答:

。75/81

答案: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借物咏怀和对比。林中鸟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笼中鸟失去了自由;作者借两种不一样境遇画眉,表示了对自由向往,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憎恶和否定。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就是通对物品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志向和意愿。采取托物言志法写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比如于谦《石灰吟》、郑板桥《竹石》、王冕《墨梅》等。

76/81读诗歌,答题。(·浙江卷)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珍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都是

状态植物,均以

一词表示诗人爱怜之情。22.简明分析这两首诗表现手法。

77/81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利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蜡烛、未拆封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但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情思。

第二首利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但表现了海棠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个沉稳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