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总体框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哲学—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意识—实践联络、发展观点—矛盾规律—创新历史观—价值观绪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历史观第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辩证唯物论(第4、5课)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辩证唯物认识论(第6课)社会历史观(第11课)价值观、人生观(第12课)第一单元:哲学常识概述(第1、2、3课)(共性)生活与哲学第2页考点:哲学是什么一个起源:哲学起源一个功效:哲学功效三种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哲学与详细科学关系第一课美好生活向导第3页考点一、生活与哲学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起源、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追问和对世界思索人类。❀思维拓展: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根本性,但人类实践并不能自发生成哲学,只有些人们在实践中自觉思索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所以,哲学#智慧哲学本身不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第4页2、生活需要哲学①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学问。、(哲学本义)②哲学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加好艺术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全部哲学都是正确第5页世界观哲学区分含义特点联络1、哲学与世界观关系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看法与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是自发形成,人人都有是哲学家研究结果,是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有是零碎、朴素是理论化、系统化(1)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考点二: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第6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碎、不自觉世界观看成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事情。(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结论:第7页2、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区分联络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标准和根本方法(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达世界观。(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学问。结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第8页3、哲学和详细科学关系(共性与个性,普通与个别,抽象与详细关系)详细科学哲学区分研究对象联络揭示是某一详细领域本质和规律;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通本质和最普遍规律。(1)哲学是对详细科学概括、总结。详细科学是哲学基础。详细科学进步推进哲学发展。(2)哲学为详细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9页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能够取代详细科学看法是错误(代替论)(2)任何轻视哲学、否定哲学对详细科学指导作用看法,都是错误、有害(轻视哲学论)结论:哲学是对详细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第10页深化整合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学问。

从任务上看,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与世界观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从与方法论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从与详细知识关系看,哲学是详细科学概括和总结。全方面了解哲学概念第11页1、(高考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收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应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起源于人们形成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详细科学概括和升华【答案】A【解析】本题以快节奏生活时代中“慢”为背景,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哲理。从人们提出“慢生活”理念,到被人们所接收,到从事“慢餐饮”、“慢运动”,说明有什么样世界观就什么样方法论,即决定方法论,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说,起源于实践;C项说法错误;D英强调哲学与详细科学关系,与本题无关,舍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关系、哲学也详细科学关系等。A第12页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但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论断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含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含有方法论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C第13页3、(江西南昌二中届高三月考三21)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实现预言”说法:当你为未知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办法,愈加强这个预言实现,最终结果会如同你自己预言一样,展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表达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第14页链接高考(07山东卷)“几十年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确实能够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以下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李振声上述感悟相一致是A.哲学是各门详细科学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详细领域规律概括和反思C.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含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功效D第15页(上海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意识现象是A.民间“实惠”思想B.《老子》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思想D.《本草纲目》思想B第16页第二课百舸争流思想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第17页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何者为本原有无同一性1、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思维能够正确反应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反应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内容【提醒】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关系”。2、物质和意识关系≠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首先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第18页(1)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含有能动作用。(2)不能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标准”。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注意:第19页2、为何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碰到和无法回避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问题。(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贯通哲学发展一直,对这一问题不一样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它哲学问题回答。第20页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人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考点二: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第21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本原。进步性:否定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不足: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物质形态。

【扩展】列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改变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始基”(泰勒斯)2、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第22页(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直观性、猜测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不足:①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物质形态(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历史观上唯心主义)【扩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一样异质元素组成培根:万物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第23页(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②反应了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要求。③反应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①它是现时代思想智慧。②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伟大思想武器。第24页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基本观点总体评价(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主观精神(人目标、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成世界本原,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主观精神。不足:二者都把意识看成世界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成世界本原,认为现实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外化和表现。第25页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主观精神当成本原。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集合休谟:我们知觉是我们唯一对象第26页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本原。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第27页【判断】唯物主义都是正确,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答:(1)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都有一定不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是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第28页3、哲学史上两个基本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回答世界是怎么样(世界状态))从属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29页(08江苏卷)以下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B第30页(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集合B.事物是理念影子C.意识是世界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C第31页(广东文基15)唯物主义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详细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第32页(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认为道”A第33页(广东文基)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B第34页(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第15题)黑格尔认为,世界发展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第35页(广东卷25)“我看到苹果颜色和形状,嗅到它气味,摸到它光滑,尝到它滋味,就形成对苹果认识,所以苹果存在就是我感觉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B第36页1、(年高考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探索不停取得新进展。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试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告发觉了一个新中微子振荡,有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告首次在试验上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发觉”。科学家这些新发觉再次证实A.思维与存在含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详细科学是哲学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惊异A第37页(江苏卷25)以下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B第38页(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么唱道“告诉我为何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何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么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应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分②直接联络与间接联络区分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区分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A第39页2、(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么唱道“告诉我为何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何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么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应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分②直接联络与间接联络区分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区分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A第40页1、(年高考福建卷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应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次序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特征③世界是一团永恒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2、(年高考上海单科政治卷1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整天地万物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第41页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认为道”【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4、(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集合B.事物是理念影子C.意识是世界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第42页5、(河北石家庄市年高三质检一17)在人类追索智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哲学派别。以下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是A.物是观念集合B.未有这事,先有这理C.气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第43页6、(湖南衡阳八中届高三月考三12)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能够。”以下选项中与这种观点表达哲理一致是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C.方动即静,方静即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答案】D解析:陆九渊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理在自己心中,他和朱熹思想“格物致知”是一致。A是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属于辩证法,不合题意;B是客观唯心主义,C是辩证法观点,揭示了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观点;D与题目中观点一致,故入选。第44页第三课时代精神精华考点:1、哲学与时代精神2、哲学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历史条件4、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果第45页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反应。

面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哲学家能够反应这首先,也能够反应哪首先;能够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应,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反应。所以,哲学家可能是真理发觉者,也可能是谬误制造者。所以,哲学并不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精华2、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精华什么是真正哲学?真正哲学它反应了时代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结果。(这也是为何说真正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精华原因第46页3、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先导(哲学对时代反作用)A、批判功效:批判旧制度和观念,解放人思想。B、塑造功效: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指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C激励功效:经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注意:1、哲学属于意识范围,不能夸大它作用。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影响时代。2、任何反应自己时代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哲学,都能够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先导,推进时代前进步伐,指导社会变革。(并非任何哲学都是社会变革先导。)3、“真正哲学”并不能等于“科学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在看来都有其不足,但他们都是自己时代真正哲学。第47页

考点二、全方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起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历史条件):第48页2、基本特征P20-2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两个统一(内容上说)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从作用上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于其它哲学本质特征第49页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大理论结果毛泽东思想:精华(实事求是)、活灵魂

最新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主题/关键内容/精华)“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基本内容/本质)(内涵/基本内容/地位)4、地位与作用P25第50页链接高考(07山东卷)“几十年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确实能够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以下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李振声上述感悟相一致是A.哲学是各门详细科学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详细领域规律概括和反思C.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含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功效D第51页(08江苏卷)以下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B第52页(上海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意识现象是A.民间“实惠”思想B.《老子》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思想D.《本草纲目》思想B第53页(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集合B.事物是理念影子C.意识是世界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C第54页(广东文基15)唯物主义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详细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第55页(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认为道”A第56页(福建卷36)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域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快速诊疗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还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能够依据自己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A第57页(广东文基)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B第58页(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第15题)黑格尔认为,世界发展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第59页(广东卷25)“我看到苹果颜色和形状,嗅到它气味,摸到它光滑,尝到它滋味,就形成对苹果认识,所以苹果存在就是我感觉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B第60页(江苏卷25)以下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B第61页(江苏卷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坚持A.联络观点B.发展观点C.实践观点D.矛盾观点C第62页(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观点B.革命观点C.阶级观点D.历史观点A第63页(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