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能力高阶提升命题研究能力培养复习策略规范答题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能力高阶提升命题研究能力培养复习策略规范答题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能力高阶提升命题研究能力培养复习策略规范答题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能力高阶提升命题研究能力培养复习策略规范答题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能力高阶提升命题研究能力培养复习策略规范答题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确立以研究为关键高三教学思绪高考目标地理教学目标高考内容高三地理教学策略和方式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1/93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全方面考评考生人文知识及其基本素养,即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命题标准:以能力考评为主要测试方向,重点考查用已学过知识,联络相关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命题取材:亲密联络我国和世界文化、经济、科学教育、社会发展素材,理论联络实际。试题设计:设置新情景,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增加开放性试题,防止死记硬背内容和繁琐计算,降低考生记忆负担(如历年考题中出现考查数据、区域定位中经纬线定位、太阳高度计算等----了解后一个定性认识即可)。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93(三)解析高考评价目标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考试性质:选拔性——区分度、难度

知识整体、综合把握考试内容

各章知识点——迁移利用

考试目标与要求群体差异3/931.地理高考评价目标(十项能力要求)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1)记忆主要地理事物名称和分布;记忆主要地地理数据;了解包括地理主要大时事。(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异,掌握《说明》中要求世界各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4)熟练判读各种百分比尺地图及其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位置或分不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何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依据要求绘制简单地理图表。(5)描述、概括、了解各地理事物(包含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关系等各方面)空间结构和联络及其发展改变过程。(6)认识和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国土开发和整改办法。(7)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利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利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想象,并尝创造性地结合斯和处理地理问题。(10)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4/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学科评价目标(命题最主要出发点和依据)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信息,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调动和利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络。

准确地利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表示学科渗透,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

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查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和跨学科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

利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楚、逻辑严谨。

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表示创新性思维。5/93(四)确立教学基本策略——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概念教学地理区域热点问题、地域为背景或切入点(新情境、灵活设问)尤其突出举例命题思绪高考导向基本知识和技能表达知识与技能考查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回归基础原因普通直接利用基础知识解答可占40-50%。用学过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处理问题。6/931.当前高三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以高考评价目标衡量)忽略教材挖掘和再利用就案例说案例,忽略案例迁移作用重视地理图表忽略图文转换过分进行知识横向和纵向延伸重视知识量,忽略能力培养与训练选择试题目标性不明确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题海战术对试卷讲评目标性认识浅显规范答题训练时间安排滞后……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7/932.详细教学策略(1)重视知识复习系统性,有效地把握知识联络。

能力考查层次:一是知识广度及知识量多少,决定于思维链多少,这是系统复习确保基础题得到。二是知识深度即以基础知识处理同类更深层次问题能力,决定于知识链长短,主要经过关注热点挖掘考试思绪,尤其是联络中层次设计实现。三是知识通达性及知识之间联络和同一知识系统性和熟练性,决定于知识网络大小和质量,这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求在教学中砸基础(甚至在第二三轮复习中对于基础较差学生仍要以滚雪球方式准备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内在联络,形成知识网络,十分主要。详细就是,学会从地理信息资料中提出、认定、判断和反思。复习时,适当做习题,防止题海战术。考究解题思绪,其中自然地理部分要做到“懂”:知道基本原理和规律,人文地理要做到“精”:要学会用简单话记住知识关键点。注意背景材料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8/93(2)以四项能力提升为出发点,系统复习。例:文综全国卷二选择第1题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第一小题,从图中获取等高线数值、等高线疏密情况、百分比尺)

“调动和利用知识”(利用百分比尺进行面积估算)

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9/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研究命题思绪文综全国二卷第一题:读图l.完成1~2题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为A①B.②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区域面积约为A.0.05km2B0.5km2C.5km2D.50km2图110/93(3)重视地理图像、图表和材料解读普通方法和思绪,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详细思绪是:图名图例图中地理要素及其特点各地理要素反应问题各要素间关系和反应问题将获取信息,相关知识点和联络罗列,与题目设问比较作答。

以全国二卷第36题为例(4)将规范语言训练贯通于教学一直,让规范描述成为学生习惯。(如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锋面过境天气描述)11/93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D湖泊(图6a)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表示。D湖沿岸地域地形平坦,发觉有走量古代农耕遗址,包含相互交织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域气温年改变、日改变特征,并简述原因。(l2分)(2)归纳D湖沿岸地域降水特征。(4分)(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域发展耕作业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8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作用。(12分)解析高考评价目标,研究命题思绪12/93解析:(1)看图D湖纬度为16°S,属于热带地域年较差较小。由材料知湖面海拔约3800米,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弱,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所以日较差大。(2)直接读表中数据知,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降水集中于12月至第二年3月,此时为南半球夏季。(3)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很轻易发生低温、冻害等;雨季降水大约占整年70%-80%,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轻易发生洪涝灾害;相反旱季降水极少,轻易发生旱灾。(4)水体增温和降温速度比陆地慢,所以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织分布,可减小气温改变幅度,尤其可提升夜间温度,有效降低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损害;同时,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首先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另首先浇灌方便利于旱季抗旱。答案:(1)(年均温较低,)年改变(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域)(4分);日改变(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第二年3月)(2分)。(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第二年3月)(2分);旱灾,其它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2分)。(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浇灌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水体增温和降温速度比陆地慢,所以,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织分布(3分),可减小气温改变幅度,尤其可提升夜间温度(3分),有效降低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损害(2分)。解析高考评价目标,研究命题思绪13/93二、近年高考题目中得到启示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一)解析高考试题组成要素立意:考查目标。对考评目标中每一个考点知识与能力考查。情景:是承载和实现立意载体,情景要新奇、科学、真实学生能有体会和可能接触到来自生活素材。设问:试题立意实现展现方式。明确告之考生试题问题展现。

14/93(二)从高考命题归纳复习教学思绪1.命题强调题目标立意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归纳起来应注意)考什么、为何考、怎么考、发觉什么、处理什么近两年高考地理题目突出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知识主动利用考查。全国卷难度改变不大,稳中有新。全国一、全国二卷试题难度逐步趋近,因为参加全国考试省区中一部分将进入新课程高考,所以在题目形式、难度上有所调整,尤其是选择题突出表达了学生对地理信息获取、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考查,文综一、二卷题目没有重合,也表达了向新课程靠拢探索思想,总体看一卷难度大于二卷。几年高考详细特点能够概括为:(1)稳定性——试卷题型、结构、赋分、难度均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感觉;(2)规范性——延续多年形成命题规律:考查主干知识了解与应用,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考查处理问题能力,普通按照“先易后难”规范出题;(3)基础性——基础不等于死记硬背,高质量试题不等于难度大;高质量试题是基础知识灵活利用,如全国文综Ⅰ卷6-8题;(4)学科性——展示政治、地理、历史学科特色,突出考查学科学习能力,逐步摒弃非学科性试题(如地理建立数学模型生产布局类型试题)。(5)探索性(试探性)——从新课程思想有所表达,到较强表达了新课程思想,为高考深入改变埋下伏笔。15/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方法之一。读图2,回答3~5题。(北京卷方法落实)3.假如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高度可达120千米4.假如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步骤①参加地表淡水资源补给B.步骤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基础C.步骤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盐度降低D.步骤④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5.假如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考查:1、地理事物改变规律。包括到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运动规律。2、环境要素改变对地理环境影响。包括到对气候影响、对海水盐度影响。16/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改变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全国一卷)1.张某承包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造成种植结构改变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我国南方1月平均气温大于0℃。秦岭—淮河主要地理分界限考查基础知识:农业地域分布及影响原因;考查能力要求:提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产业结构发生了由水稻-----蔬菜----花卉为主导内容改变。17/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一样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分布。读图2,回答3~5题。(全国一卷)5.依图示资料可知A.北半球高纬地域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改变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域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改变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改变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域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B.在副热带地域最高C.在降水量大地域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域最低考什么?为何考?怎么考?发觉了什么教与学中什么问题?18/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怎么考?

阅读反应三个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坐标图,依据世界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表现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和世界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三个多雨带和四个少雨带)判断出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降水量关系。基础知识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基本技能从坐标图中读取气温分布规律、降水分布规律(雨带分布)能力提升从图中直观判断出雪线与降水、气温关系19/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

副热带——降水少——气温高——雪线高赤道地域——降水多——气温高——雪线低影响雪线高度要素气温降水量纬度高气温低雪线低降水量多雪线低复习时要求到达目标相关知识归纳提升其它分析:发觉教与学问题从题目分析教学目标落实和应注意问题20/93从题目立意得到启示(教学中应处理什么)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落实构建知识网络、知识迁移与应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阅读图表技能训练答题关键点回归教材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1/932.强调对学习方法考查自然地理强调系统性、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区域地理一定位置、范围内所包含全部地理事物,分析这些地理事物发展改变原因、结果、影响以人地关系为根本分析地理问题,表达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连续发展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2/93以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为例(知识、规律、联络)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五带划分低、中、高纬度划分气压带、风带气候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昼夜长短纬度分布极昼极夜出现范围晨昏线与经线、纬线关系纬度位置改变点变式图高考试题改变趋势利用基础知识处理问题(对学习能力考查)时间线索23/936若该图表示上六个月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C.665°N、66°N、0°、40°SD.665°S、66°S、0°、40°N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7依据图中各地白昼长度改变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改变为零图3示意不一样纬度四地白昼长度改变。(全国2卷)8①地在a月与b月平均昼长改变Pa与Pb关系应符合

A.0<Pa/Pb<1B.Pa/Pb=0C.Pa/Pb=1D.Pa/Pb>l24/93a月内,

①、②、③地昼渐长,④地昼渐短②、③昼长改变斜率不一样,③斜率大,表示改变幅度小,由9—11小时。考查:6、太阳直射点半球位置;昼夜长短纬度分布情况。7、各纬度昼夜长短改变幅度不一样,纬度越高,昼越长改变、也越短,昼夜改变幅度越大。8、同一地点不一样时间段内昼夜改变情况(从图中曲线改变得知)昼长增加昼长改变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5/93④③两地昼夜长短改变幅度相同两地之间某个纬度上昼夜改变幅度为零(赤道)7.D从基本图形中落实知识点(将局部放入全图)地球在公转轨道不一样位置上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改变昼夜长短半球分布昼夜长短纬度改变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26/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此题叙述简单而富于改变效率极高)8若Q地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l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天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全国一卷)27/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Q点在晨昏线上,该地日出早于6点,为当地夏六个月,题中A,B,D为当地冬六个月,C选项正确。考查基本规律:(8、9、10)夏六个月昼长于夜,日出时刻早于6点,日落时刻晚于18点。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刻越早、日落时刻越晚。810当Q地位北半球低纬度从选项给出题意看不可能是日出时间,只能是日落时刻,题目中给出此线为晨昏线,在此,此线为昏线,给出时刻是日落时刻,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北半球低纬度不可能在下六个月早于18点日落。28/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研究命题思绪11一年之内、天天同一时刻范围指:满足Q点同一条经线上、且与晨线或昏线相交条件。因为Q点与晨昏线相交,Q点在同一条经线上位置取决于晨昏线摆动(如右图),即除去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两分日时情况)。QQQQ考查: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纬度范围)决定晨昏线摆动幅度(范围);太阳入射光线与晨昏线关系(垂直-----画图关键点)一年内每一天同一时刻Q点在所在经线上不可能分布南北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域。分布于南北半球极点之回归线范围之间。两分日时,Q点在极点上;两至日时,Q点在回归线上29/93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

江苏北京全国2卷全国1卷天津全国1卷全国2卷30/93由题目得到启示

晨昏线与经线、纬线关系太阳入射光线与晨昏线关系基本图形绘图关键点记牢,关系清楚解析高考评价目标,重视命题研究

31/93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地理学习和评价主要前提举例:如分析区域普通方法方法应该包含以下内容32/93(二)高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1.切入点改变,但重视基础标准显著比如今年全国I卷39题土尔扈特回归问题,沿途经过自然条件困难。该题切入点新奇,设问开放,即使中亚地域过去也曾在试题中出现过,但本题却在已经掌握气候特征条件下要求分析两个详细地域水草丰美原因,同时更展开思维,遥想当年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历经艰辛,提问来自自然威胁有哪些?这告诉我们复习必须开放、展开思维,答题不要拘谨,要能充分展示才能和水平,考场上正是考生才能较量和展示,而潜能积累是需要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再如全国Ⅱ卷39题考查驼峰航线穿越地形特征,飞行时会碰到困难等。2.主干知识为线索,能力立意突出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3/93年份各地试题考查关键点全国文综1谷物种植及分布;雪线;能源消费;时间计算、沙尘暴与环境;交通运输区位。全国文综2产业迁移及其原因;日出时间、昼长;农产品产地、产量及贸易;等温线;洋流分布;城市区位等。全国文综1城市化;气候;时间计算;农业;工业区布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燕京城区位。全国文综2芯片生产厂;等高线;示意图中退耕还林、浇灌条件最好地段选择;气候类型和气候原因;时间计算;工业布局;气候、农业问题;农业。全国文综1时区计算、晨昏线、经纬网;地形、气候、水文、灾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重心改变、人口结构改变。全国文综2等高线地形图、面积计算、生态工业园产业链、昼长改变、洋流分布、花初放日期影响原因,气候、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地形特征、飞行困难等。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4/93从以上表格知识分析来看,今后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区位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连续发展、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改等,仍会是高考地理重点。当然对这些主干知识复习,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知识再现,或简单知识堆积,而必须经过知识深入整合和加工,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命题和考查,从而深化对知识和原理了解和掌握。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5/93二、挖掘知识联络,实现有效迁移,突出能力培养(一)以案例落实方法,实现知识有效迁移案例教学应注意:经典性(代表性、全方面与原理切合)、迁移性、方法性1.案例教学目标借助教材中精选示范性素材,利用案例可迁移性,使学生从个别到普通,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和能力,即经过一个或一组实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这组实例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同类型知识基本方法。即使各个区域都有本身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所以,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经典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6/932.利用案例加强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培养在分析详细案例时,案例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应用对应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培养。只有在详细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学生才能在应对不一样背景案例时,知道怎样正确地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可连续发展问题。3.案例教学普通方法:分析案例本身归纳表达原理(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其它经典例题验证普通分析思绪形成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7/93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引黄济京、引滦济青……对输入区作用:能源----上海水资源---北京环境改进对输出地域主要相关产业发展沿线地域----经济带动作用矿产资源、水资源发达地域与欠发达地域西北、西南地域、珠三角、长三角、东南沿海、京津冀经济圈……地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比如:跨地域资源条配案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原因:资源、经济分布不平衡矛盾总体:从区域实际考虑分析思绪:从调入地、调出地、沿线分析:原因(自然、人文)、工程本身特点(从区域特征和工程目标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自然、人文)38/93(二)高考中能力考查1.果断落实了“四项能力”考查目标比如:以图表为载体考查思维能力。因为图表能够灵活地考查考生对知识了解程度,所以图表是地理试题提供解题信息最理想载体,比如,全国卷I情境展现形式:1~2“扇形种植结构图”,5~7“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重心图”、8~11“晨昏线与经纬线图”;36“区域图”;40(1)(3)“区域图”,这些试题几乎都是以大量图表为载体来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经过对近几年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无图不成题”已成定局,所以在今后地理复习中,应该多经过地理图表:进行知识应用训练;进行绘图基本功训练;进行地理读图能力训练;进行图像改变训练等。经过图像训练,能够提升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如答题练习讲话中应注意规范语言,上课不能只言片语追求意思对了就行。)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39/93情境展现形式主要能力要求全国卷Ⅱ36题文字材料和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论证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联络迁移能力。全国卷Ⅰ39题历史文字材料和区域迁移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原理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对策:在备考中突出训练学生解题规范思绪和规范语言,尤其重视主干知识规范描述。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0/932.突出以学科背景和生活背景知识利用为基础考查知识点分布覆盖面并不广,不过思索线索和包括实际生活中知识、独立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甚至是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作为高中毕业生来说属于常识),都有可能应用于新问题处理。(策略关注生活)地理试题多项选择取亲密联络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素材,提倡理论联络实际学风。地方命题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加好地彰显地方特色。比如:上海卷中苏州大桥设计,广东卷东江流域分析,文综2卷驼峰航线对藏、滇考查。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1/933.从信息有效提取到广泛联络,融会贯通形成能力,以区域为载体处理未知问题。试题中有效信息提取和解读,不但是考试技巧反应,更是学习能力表达。这其中包含了对信息发觉和思索,对知识广泛联络线索构建,需要平时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练习。区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主要特征,也是地理命题主要载体,因为许多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分析和评价。从近三年全国文综卷1和卷2来看,一些试题是直接经过区域图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原理分析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2/93比如:比如,全国文综136题“沙尘暴与环境”、全国文综140题“燕京城区位”,文综1第36题“刚果河流域图”和第39题“土尔扈特人回归路线示意图”等。所以:复习中,应该表达区域性,利用区域图进行深化复习,以提升空间概念和掌握区域特征:利用中国和世界区域图,熟悉主要区域及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强化学生空间概念;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特征或区域要素特征描述和了解;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对比,方便愈加细致地掌握区域差异和差异原因;利用区域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特点区域和热点所发生区域自然条件分析。

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3/934关注生活实际成为命题主要思绪,使能力考查更深入地理试题多项选择取亲密联络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素材,提倡理论联络实际学风。地方命题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加好地彰显地方特色。对策:以重点区域分析方法为线索,学会利用资料、地理图像、图表分析区域特征,重视分析区域普通方法,因为考试区域选取有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但区域时那并不主要,更主要是分析区域普通方法和以区域特征为情境线索处理地理问题(评价自然和人文条件),促进区域发展思辨能力。(可用于复习策略)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4/93一、学生复习和高考中存在问题(一)学生高考失分原因从答题中看失分详细表现(1)解读信息能力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2)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熟,应用不活。(3)区域空间定位错误,区域地理特征掌握不熟。(4)语言表示能力较弱,逻辑性较差。(5)错别字多,用字不妥,自造术语。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45/93综合主要失分原因为:(1)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技能不熟、基本概念不清(2)不能充分获取题目中有效信息(3)不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处理问题(4)答题思途经于狭窄,思维角度少,集中于某一两点(5)语言不规范,缺乏学科术语利用(6)条理不清,主次不分启示:复习备考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巩固率,正确率。尤其强调以图导思、以图助思(如结构图记忆知识关系,模式图记忆知识关键点,区域图巩固方法,推导特点和联络等),有效利用图像知识进行记忆。尤其是关键点准确,语言精炼,答即所问,说完整话,忌画蛇添足,长篇大论。考试时列出知识点关键点依据题目设问对号入座或展开分析。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46/93(二)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学生记忆东西多,但还是不会用。关键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穿针引线”方法,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络,才能灵活利用知识。学生认为要记忆知识太多,有没必要。该记忆必须要记。那些要记,降低记忆方法是什么?学生答题答非所问。答题时答非所问原因在哪?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47/93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哪些该记含糊记忆杂乱无章记忆记住但不会用用时张冠李戴答题时答非所问挖掘和提取图中信息能力差图文转换能力差……学生问题概念教学教师对策归类复习构建知识链信息提取训练建立信息与设问联络地理规律图示化概念教学48/93应用回归应用回归举一反三原理、规律应用尊重教材概念教学表述差异(得分差异)落实检测怎样进行概念教学?以概念教学为例: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49/93

等级内容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对地理概念了解只能了解少数基当地理概念存在较严重误解与混同极少能用不一样形式表示同一概念能够了解一些基当地理概念存在一定程度误解与混同有时能用不一样形式表示同一概念能够了解大部分基当地理概念较少误解和混同能用不一样形式表示同一概念能够了解全部基当地理概念完全没有误解混同能用不一样形式表示同一概念判断学生概念掌握情况标准: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0/93二、第二轮复习提议(一)第二轮复习要到达目标建立知识联络,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现实状况:学生只熟悉教材,背会教材上知识点和原理,不能建立知识之间联络和逻辑关系,零碎记忆占据了记忆空间,背东西太多,答题时不会用,不会知识迁移,不会举一反三。高考要求:重视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络,重视对知识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考查。处理办法:借助区域、专题、热点、地理简图、经典试题等方式和路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经过归纳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化,建立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有较强思维理性,到达灵活利用知识目标。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1/93(二)以区域为载体含义和要处理问题1.缺漏点:查缺补漏明细表2.考点:主干进行归类、试题分析3.前瞻点:高考命题立意方法:区域承载考点,原理落实到同类区域,答案回归教材。能力:提取信息、利用知识、处理问题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2/93比如:区域应分析:经纬度定位、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突出特色、面临问题、原因分析、要素评价、发展前景等方面以非洲为例分析非洲干燥面积广大原因阿斯旺大坝造成环境问题分析为何水能世界最丰富ab为何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写出沿线自然带名称,阐释其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描述c处自然景观改变ab有些人说地中海在缩小,红海在长大,你认为对吗c地中海气候为何在地中海沿岸最经典,其它大洲为何没有?或者较少?说明南非综合国力基本实体特点画出20°E、0°、10°E、30°E、和南北纬30°线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3/93(三)专题复习含义和方法1.专题含义:

相关知识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专题主要任务是:(1)建立知识框架(2)分析要素之间关系(3)总结知识规律(4)拓宽知识层面(5)比较知识异同(6)归纳知识特征2.专题复习目标和必要性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问题为中心要素之间相互关系54/933.适合专题复习内容(1)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内容(地图判读、等值线图判读);(2)包括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内容;(3)包括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改内容;(4)和地理热点相关内容(如以汽油价格、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看我国能源问题及其处理)。4.专题复习基本类型(1)知识性专题——基础性专题——以教材内容为蓝本专题(比如与地理环境相关要素分析)(2)技能型专题——方法型专题——以操作内容为蓝本专题(比如怎样读图,等值线判读)(3)应用型专题——迁移型专题——以突出地理事象为蓝本专题(比如与国土整改相关)(4)热点型专题——时事型专题——以重大问题为蓝本专题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5/935.专题整理举例人文地理专题整理(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为线索;(2)初中相关内容“加入”(3)从初中相关内容中取得素材(4)用高中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为例(知识性专题)(一)农业生产活动特点和区位选择(相当于原理和基本理论)(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三)世界各大洲(或主要国家)农业特点、分类和区位原因分析(四)我国各区域农业特征和区位原因分析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6/93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考点再现(突出重点揭示规律)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学案引导法(以学案让学生进行知识、方法回顾、准备,表达知识关键点,梳理学习思绪,落实方法;以经典案例引导归纳)1.自然灾害概念及其分类:异常+损害气象灾害:

等。水文灾害:

等。地质灾害:

等。生物灾害:

等。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地质灾害原因:地质上——地貌上——气候上——人为原因——总结山区泥石流暴发原因:地形条件——岩石条件——植物条件——气象条件——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7/933.我国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8/934.经典例题分析灾害性天气系统

例1:下列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域某时刻地面天气图,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域不可能出现自然现象是()(天津卷)

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59/93例2:图2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2,完成1-3题。(北京卷)1.日界限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北界可达北纬A.35°B。25°C。20°D。15°2.影响美国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①B。②C。③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④主要受密度影响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0/93例3: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原因(北京卷)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1/93区域地理专题: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2/93热点型专题:归类复习以中国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为例1.明确概念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土壤盐渍化

分析形成自然条件、人为原因;可能出现地域、主要治理办法荒漠化共性和特征概念、类型、表现63/932.调理关系生产活动治理办法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分布地域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域及部分湿润地域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青藏高原中西部南方红壤、山区共性条件:水分条件、人类活动特征条件:外力作用、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外力作用:风蚀风蚀及流沙堆积干旱地域戈壁、沙漠地域多大风干旱条件下不合理浇灌外力作用:水蚀地域分布:干旱半干旱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暴雨地形条件:坡地植被条件:稀少人为条件人口众多、过分开垦外力作用:水蚀分布地域湿润地域我国南方红壤地域土壤层薄、降水多成因分析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4/933.成因分析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

外力作用:自然地形条件:地表情况:

人口数量人为生产和生活方式

注意南北方差异气候条件北方:夏季暴雨集中;南方:降水强度大、雨量大、历时长地表条件北方:土层厚;植被少;南方:土层薄(石漠化)65/934.危害及治理办法归纳危害:土地退化治理:水资源规划、管理、利用率(楼兰古城消失)调整生产结构,提升生产水平(过分开垦、粗放生产方式)植被建设、天然林保护(生物工程---固沙工程)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6/935.巩固落实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影响原因进行成因分析(1)西北地域水分条件改变与景观关系,并分析成因。(2)新疆绿洲分布特点?联络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3)农牧业界限向北推移,为何会加剧该地域荒漠化?(4)为何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恰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地域?(5)干旱区绿洲与荒漠演替是双向,分析绿洲变荒漠易,而荒漠变绿洲难原因。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7/936.能力检测利用知识能力(1)利用以下关键词解释荒漠化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域气候原因人类活动沙漠化(2)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荒漠化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地面干燥降水降低、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8/937.归纳落实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石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原因主要分布地域产生危害治理保护方法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69/938.经典例题例1:全国一卷36

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华北地域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以下问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4分)(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6分)(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7分)(4)指出图6所表示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5)在图7显示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改变展现出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次。(5分)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0/93全国一卷36题图

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1/93干旱地域土地荒漠化原因分析:水分条件足,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妥。例2:北京卷36读图7,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图示地域年降水量分布情况。(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成因。(3)简述造成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人为原因。(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简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问题。(5)说出途经乌鲁木齐铁路线在国际贸易中作用。水资源利用不妥,过分樵采、过分开垦等

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2/93(四)在专题复习基础上应重视关键点

1.主干知识抓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有:(1)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地理图表系统如地理示意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2)地球运动和经纬网;(3)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水体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即以地形为基础,气候活跃其间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4)区位分析理论及应用(区位分析与评价,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经济区位);(5)人口、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灾害问题,可连续发展问题;区域地理及空间定位应用;热点专题分析)。

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一直没有改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命题思绪没有改变。有很多知识点再现频率非常高,如时间计算、天气气候、区位分析与评价。

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3/93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

2.能力训练抓思绪详细方法:经过经典例题,归纳各主干知识框架关系如大气主干框架74/93复习中逐一落实,尤其是依据经典例题形成普通性思绪,并熟练掌握。应注意以下思绪:●图表引路,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最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图表或知识网络图。●典题剖析,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或编制综合性强、有一定代表性、有适当难度例题,分析解答,落实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并从中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适当练习,训练方法,提升能力,归纳知识联络,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比如:如气候成因分析思绪: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和降水特点决定原因;局部地域气温和降水(等值线走向)发生改变是下垫面(地形起伏、性质差异、沿岸洋流等)影响结果。再如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评价:自然原因:气候(光、热、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原因:科技、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政策;限制原因:不利原因及自然灾害。答题时,先罗列要素,再依据题中提供信息详细分析归纳。

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5/93●复习备考中,精练信息提取和解读,提升审题能力。高考中解答问题基本思绪大致为:通读试题——抓题干中关键词——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链接到教材相关内容思索——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处理问题。●学透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升迁移能力。●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比如:区域学习模式(“在哪里—有什么—为何—怎么样”四步分析法,根本人地协调)、气候类型判断模式(“以温型定半球,以温值定气候带,以气温降水配置定详细类型”三步分析法)、区位分析方法(自然原因方面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地形为基础,气候最活跃);社会原因方面市场、科技、经济基础、交通、政策、劳动力等)、光照图判读(四定法“一定南北与自转,二定晨昏线,三定日期与季节,四定太阳直射点”)●提升图表判读技能,增强空间定位能力。知识落实于区域,重视以图助思、以图导思。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6/93第二轮复习后学生应到达显性指标:

经过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按专题分类包含重点知识、知识含义关键点,专题内知识联络、对应经典例题形成以区域图为基础发散性思维网络,对经典例题力争到达:审题,明确题目叙述中地理信息主要知识点;分析,将题目考查问题转化成熟悉图或知识,对知识和题目标关系进行罗列分析;依据相关知识普通思绪找到处理问题思绪;详细解题。第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法77/93一、对于学生存在问题处理(一)选题和试卷编辑1选题技巧:选题、改题、出题三部曲(针对考试说明、纲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2精心准备好每一个经典例题和试卷●试题编制标准基础性标准综合性标准时代性标准开放性标准创新性标准●详细操作合理利用精讲、精练历年高考试题、精选各地最终模拟题。(按前面说挖掘出题立意)加强校际交流试题。依据学生实际编写试题。如区域地理复习中,学生认为记住区域特征极难,处理“记住”与“分析得出”问题。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二、三轮)78/93(二)从学生问题入手,改进教学1.重视学生对一份试卷感受学生评价主要从试题难度、设问是否明确、答题是否顺手、自己能得多少分来衡量一份试卷好坏。学生估分与实际得分不符、自己认为按题目要求都答了,但不得分,产生迷惑。读图审题不细致,提取信息错误,空间定位不准确、知识迁移不灵活、应用技巧不娴熟、思维线索不清楚,综合分析不全方面、文字表述不到位、所问非所答、用套话来处理一切问题。2.学生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没有建立设问和题目资料中信息对应关系;没有建立设问和所需知识之间联络概念教学出现问题,贮备知识错误率高,拿不出完全正确知识来完成题目标要求语言表述出现问题,说明没有了解设问中问题、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不了解、知识间逻辑关系混乱。知识间联络、迁移、利用能力差死记硬背一些套话、空话,不了解地理事物含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基本属性,形成思维定式。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79/93学生详细表现举例北京卷40.(25分)铁路是工业化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进作用。(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通畅主要办法。(8分)答案: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针对凌汛炸冰和防洪防汛。错误答案:“包兰线经过地域自然环境为喀斯特地貌,山路崎岖,不好开通,加强安全保障系统。”“包兰铁路自然灾害多,应加固铁路,降低泥石流、滑坡等对铁路影响和沙土对轨道威胁。”

“应保护环境清洁、保持地势平坦。”错误原因:基础知识、概念不清造成语言表述不清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80/93反应出教学问题和处理对区域环境认识不正确。包兰线经过区域特征是什么(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特征等)?该区域产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是什么?针对该问题应采取办法有哪些?教学比较重视了区域定位,但区域特征抓不够微观、不够牢靠,详细到某一个比较小区域内时,就说不准确该区域特征了,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了。把“环境问题”和“环境卫生”混为一谈,说明还有一部分考生没有掌握“环境问题”知识,属于知识贮备不到位。处理: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对区域特征进行细化分析和了解。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81/93(三)从试卷功效定位出发,提升试卷讲评针对性1.试卷功效定位一是依据试卷中暴露出来问题,填补知识漏洞、完善知识体系,调整下一步学习或复习计划;二是帮助学生诊疗在考场上思索问题方法是否正确,创造一个感悟正确方法机会;三是进行答题能力训练2.试卷讲评作用和方法发觉问题(教者?学者?)分析原因(题意了解、概念教学、逻辑思维、语言表述……)制订对策将知识、方法、题目特色即出题角度、考查关键点、立意、易错点等,应对技巧共同分类讲解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82/93二、重视答题解题规范训练,把握应试技巧1.在复习中注意解题规范性训练,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培养良好审题习惯:训练学生认真读题,尤其是将题中关键文字进行圈点,从而确定题目标出题点,明确题目限制性条件,找准解题方向。●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尤其是知识对应关系和转化思想。即以图导思,罗列知识进行对应,变陌生为熟悉,变新奇提问为常见问题。●培养良好作答规范:看清题目要求,选择题时,先将题目设问可能答案在头脑中列出,再与备选答案对照(把要盲目看选项被干扰项引入歧途);综合题对题目设计知识点先有清楚思绪,做答时力争答即所问,言简意赅,关键点知识原理准确。在这尤其提醒最终阶段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经典错题和犯错方式自己整理好,规范大号做过经典题目,原来我提出过一个口号“只要复习中全部做过题确保全对,北大清华非你莫属!”。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83/932.应试技巧培养帮助学生多拿得分点●选择题技巧:要把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扎实,问题就不大。需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疑问句或陈说句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了解题干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是”“最适当是”“最主要是”“正确是”“不正确是(错误是)”等等。●综合题技巧:了解设问、有问必答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关键点、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地理术语应用多答与少答关系明确与含糊关系解题训练与规范答题84/93●答题中注意构建答案结构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答案结构,如成因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条件(有利与不利)、区位原因(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地理规律(时间改变与空间分布)等●答题步骤训练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

看清图示:复习时,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内容,准确、全方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利用。注意联络:重视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络;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联络,以及与生活实际联络等。

准确表述:正确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