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公开课列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区公开课列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区公开课列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区公开课列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区公开课列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演进、深化: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当代化建设1/24知识回顾谁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理论?谁领导创建了第一国际?推进了科学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谁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秘密?谁探讨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中新现象?谁教诲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条件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决定本国革命方针和策略。谁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政权?谁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243/24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课程标准: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贡献。列宁(1870—1924)4/24列宁主要贡献概括①创建一个政党:……②领导一次革命:……③缔造一个国家:……④探索一条道路:……⑤创建一个主义:……5/24一、创建一个政党

阅读教材第二目概括:列宁创建是什么性质政党?创建时间、标志?列宁为建立这个政党作了哪些准备?政党创建有什么意义?◆

建党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6/24◆

建党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内容和结果:大会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章,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真正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7/24二、领导一次革命

阅读教材第三目并结合所学,同学之间相互叙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结合以上史实,概括列宁是怎样从理论上、实践上指导十月革命。(完成表格)8/24列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领导十月革命

时间理论阐述理论指导实践

一战期间

二月革命后

七月事件《国家与革命》《国家与革命》叙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9/24时间理论阐述理论指导实践

一战期间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策略;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四月提要》当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事件七月事件后《国家与革命》叙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十月革命列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领导十月革命10/24知识回顾:十月革命影响1.对俄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对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成功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3、对人类历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社会主义革命,以毁灭私有制、建立社会公正和平等社会制度为目标,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局面。11/24三、缔造了一个国家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对经济瓦解、内外交困局面。列宁采取了哪些办法来巩固政权?

①《和平法令》,与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②《土地法令》,处理农民土地问题;③全国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④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

⑤1918——1920年,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12/24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详细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依据实践做出判断。”

———《全球通史》

问题:阅读教材第五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四、探索了一条道路13/24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国家里,实施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但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普通革命’任务,而是共产主义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主要路径。”

——《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标准来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标是什么?

主要目标:按共产主义标准调整国家生产和分配,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4/24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当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方法,即用简捷、快速、直接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标准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整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选集》(3)材料三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改变?改变后中心方法是什么?(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根本目标是什么?改变: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办法:实施国家资本主义。地步:由国家调整市场和货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5/2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

探索一:期望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引发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探索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索——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

探索三:晚年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方面建设道路——工业化理论、民族建设和政治建设工业化理论: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1920)民族建设:1922年,苏联成立,认可各民族自决权,还撰写文章阐述处理民族问题一系列主要标准。政权政党:实现国家资本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16/24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过大量探索,列宁主义在探索中创新和发展,这些探索经验教训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主要借鉴意义。”

——邓小平17/24

列宁在新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利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新情况提出了新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五、创建了一个主义

问题:概括列宁主义诞生标志及关键内容?分析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系。18/24建设方面: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快速恢复了国民经济,深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评价列宁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订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暂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思想方面:以列宁为首俄共创建了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24怎样评价列宁:

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伟大领袖,他领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作为俄罗斯人民伟大儿子,他用自己智慧、果敢和革命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新路。20/24再见21/24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告:他们目标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社会制度才能到达。材料二不过因为这么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一个崭新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取,而且快速取得深入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活动更甚于害怕它不正当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导言(1)材料一中所说“目标”是什么?经过什么方式到达这一目标?(3分)(2)材料二中“崭新斗争方式”是什么?(2分)22/24

材料三当前俄国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因为无产阶级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该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特点是:首先有尽可能公开活动可能(当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国家),另首先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现象,最终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死敌,抱着不觉悟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要》

(3)材料三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初历史特点?所以他主张怎样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实际上怎样夺权?为何?(7分)(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23/242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