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1页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2页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3页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4页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演示文稿第1页,共61页。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优选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第2页,共61页。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概述胱抑素C(CysC)是1961年Clausen于脑脊液中首次发现。胱抑素C(CystatinC,简称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编码胱抑素C的基因位于人类第20号染色体,大约为4.3Kb。第3页,共61页。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中的成员之一,表达于所有的有核细胞,参与细胞内外蛋白水解的调控,保护细胞免受不适当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蛋白酶水解。研究认为它是评价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敏感指标,对早期诊断各种急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也发现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妊娠相关性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概述-1第4页,共61页。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主要内容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特性与生理学特性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影响CysC测定的因素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血清胱抑素C的优越性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第5页,共61页。5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Cys-C对各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溶酶体组织蛋白B、S、K、L等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所以CysC是一个内源性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在生理条件下Cys-C的重要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也有研究表明:Cys-C有抗病毒和原虫感染的功能胱抑素C的生物特性(1)

第6页,共61页。6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Cys-C可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对细胞内蛋白质的转换,骨胶原的降解,蛋白质前体的分离有重要作用。Cys-C还可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换,参与炎症过程,以及一些神经性疾病。所以在疾病中,主要应考虑Cys-C与其抑制物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将造成一些病理损伤。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特性(2)第7页,共61页。7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胱抑素C的生理学特性(3)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在近端的肾小管出现肾小管重新吸收并完全代谢肾小管不分泌分子量低,带正电荷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内源性指标第8页,共61页。8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CysC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非均相测定法及均相测定法。非均相测定法包括单项免疫扩散法(SRID)、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由于灵敏度低、特异性差、耗时长、所需仪器昂贵等缺点不易于临床普及。均相测定法包括胶乳颗粒凝集法(颗粒计数免疫测定法)、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等,由于检测时间短、可在自动化分析仪上进行、受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等因素的影响小,而易于临床应用。目前PETIA和PENIA为临床常用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第9页,共61页。9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影响CysC测定的因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CysC产生增加,但中小量激素无此作用;甲状腺功能对CysC浓度有一定影响,Wiesli等发现2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CysC水平下降,治疗后随促甲状腺素(TSH)恢复正常而上升,14例甲亢患者血清CysC水平上升,治疗后随TSH恢复正常而下降;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免疫抑制剂诱导的代谢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引起还未代谢的CysC回漏至血循环,以及CysC抗体结合蛋白增多影响滤过等,但这些影响因素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甾体类激素治疗可能对血清胱抑素C测定有影响,但未说明有什么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如:结直肠癌,血清胱抑素C可以升高。第10页,共61页。10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功能评价和肾功能标志物

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GFR: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的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的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成人约为125ml/min。GFR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的肾清除率来反映。第11页,共61页。1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标志物:菊粉(inulin)、碘海醇(iohexol)、肌酐-乙二胺四乙酸(51Cr-EDTA)等。内源性标志物: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尿微量白蛋白以及CysC。第12页,共61页。1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菊粉清除率:清除率125ml/min,可准确反映肾小球的率过滤;

不足:为外源性物质,测定方法复杂,需要静脉持续输注,还受血糖影响,故临床不作为常规检查的项目;同位素标记: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清除率是目前临床上测定GFR可靠的方法;不足:价格昂贵,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涉及放射暴露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临产广泛应用;

第13页,共61页。1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内源性标志物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

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稳定的生成率;⑵稳定的血浓度,不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肾小球自由滤过;⑷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无肾外清除。

第14页,共61页。1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常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血清肌酐(Scr)、尿素氮(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影响因素: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肾内因素: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等影响。

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理想内源性标志物的要求。

第15页,共61页。15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尿素氮(Urea):首先被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

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值的40%以前,尿素氮浓度升高缓慢;其血清浓度受饮食、水钠潴留、消化道出血、发热、感染、大面积烧伤、创伤、营养不良、高分解状态等众多疾病的影响;肾小管对尿素氮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

因此尿素氮不符合GFR内源性标志物要求。

第16页,共61页。16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血清肌酐(Scr):作为肾功能主要评判指标已有40余年,检测简便和费用低廉,基本符合内源性GFR标志物的要求;不足:当GFR下降接近一半时,血清肌酐才有明显的变化;其血清含量受年龄、性别、饮食、体重、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仍用血清肌酐作为临床常规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

第17页,共61页。17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直被认为是反映GFR较好的指标,临床最常用的评估GFR的指标。

不足:24小时连续收集尿液标本,这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经常收集不全,这会造成分析误差;能从肾小球滤过也能从近端肾小管分泌,肾小管的排泌会干扰Ccr的测定,引起Ccr假性增高。第18页,共61页。18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已成为早期肾损伤监测和跟踪的重要生化指标;不足:mAlb排出量受人的体位、运动、尿路感染、血压、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发热精神紧张也可使尿mAlb分泌增加;难以让患者准确留取10小时尿,易受污染,故很难准确反映GFR。上述资料表明,Urea、Scr、Ccr等评判肾功能并不准确、可靠,促使研究者寻求新的更加可靠、简便快捷的GRE标志物。第19页,共61页。19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CysC与其他肾小球率过滤(GFR)检测内源性指标对比方法特点胱抑素C(CysC)1产生恒定2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3血浆CysC含量恒定,不受其它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炎症和血脂水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CysC诊断异常GR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等其它内源性标志。血肌酐(SCr)SCr在每个人的血中含量相对恒定,但是肌肉量、年龄和性别对其影响较大,近端肾小管虽然不吸收,但有少量分泌,而且有个体差异。临床发现,当SCr高于正常时已表明60%-70%的有效肾单位受到损害,因此其敏感性较差,此外SCr还受到蛋白摄入量、体内代谢水平及某些药物的影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CCR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如肾小管分泌少量的肌酐,使测得结果较实际肾小球滤过率高;此外尿液收集不准、储存不当对结果都有影响。β2-微球蛋(β2-MG)β2-微球蛋白在体内的产生率较为恒定,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能反映早期肾功能的变化,但其浓度易受炎症、造血细胞变化、恶性肿瘤、狼疮、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20页,共61页。20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第21页,共61页。2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血清胱抑素C的优越性

(1)编码CysC的基因属管家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持续、恒定的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产生稳定。(2)CysC分子量小、带正电荷,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

。(3)特别是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并且肾小管也不分泌CysC,因而血清Cys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并且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肿瘤、肌肉活动、饮食摄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CysC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是反映GFR比较理想的指标之一。(4)CysC灵敏度高,与GFR相关性好。许多临床观察证实,当肾功能轻度受损,SCr变化不明显时,血清CysC已增高。可以代替:

①复杂的全血检测;②24小时小便收集;

③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的计算;④患者受放射物质的照射。

第22页,共61页。2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第23页,共61页。2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肾脏疾病中的应用(1)-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ARF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SCr水平,但SCr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精确反映GFR,特别是在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时。第24页,共61页。2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1-1)-急性肾功能衰竭最近Villa等对5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入选者均无基础肾脏疾病,但有发生肾衰的高危因素,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脓毒症和应用肾毒性药物等,通过观察比较SCr、血清CysC和GFR。结果CysC与GFR相关性更好,二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显著。在25例ARF患者中,19例血清CysC浓度升高,而SCr升高仅5例,提示在诊断ARF方面CysC可能比SCr更具价值。但芬兰学者对202例危重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诊断ARF血清CysC和SCr浓度同等重要。第25页,共61页。25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2)-肾小管疾病中的应用

在肾小管疾病中的应用CysC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后,被肾小管重吸收,重吸收的CysC几乎全部在肾小管分解代谢,仅有极少量从尿中排泄。因此,从理论上,若肾小管发生病变,其分解CysC能力减弱,尿中排出的CysC势必会增加。Conti等

证实,分别测定52例肾小管疾病患者、4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尿中的CysC,结果显示有肾小管疾病者,其尿中CysC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与肾小球疾病组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检测尿中CysC浓度,在诊断肾小管功能损害方面可能有重要意义第26页,共61页。26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3)-肾移植中的应用)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急、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毒性或不良反应,是肾移植手术后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不论何种情况,及早期明确肾功能的损伤程度,都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Cr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反映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恶化情况。第27页,共61页。27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3-1)-肾移植中的应用)在李代红等的研究中对58例肾移植成功者术前和术后第1、3、5、7、14、30、90天的血清CysC、SCr、β2-M和BUN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于术后第7天测定受者的GFR。结果:术后第1天CysC下降达48.1%,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的下降幅度,并于术后第5天趋于稳定,其他指标于术后第14天趋于稳定。第28页,共61页。28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3-2)-肾移植中的应用)肾移植后检测CysC较其他指标能更准确和快速地反映肾移植的存活情况。同时,监测CysC,观察其变异情况,可预示肾功能发展情况。第29页,共61页。29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4)-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人数不断增加,约20%-40%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包括早期高灌注期、肾功能损害期。在糖尿病并发DN早期,病情较隐匿,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临床实验室常规肾功能检测因灵敏度低难以检出,因此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极易被忽视。早期诊断、早期介入可大大推迟DN的发生,认为可以推迟24年,预期寿命可延长14年。第30页,共61页。30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肾脏疾病中的应用(4-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张培培等研究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DN)患者83例。同时测定Scr水平、BMI数值、肾小管功能指标: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RBP(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渗量、尿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尿酸水平、GFR。进一步根据肾小管功能指标、蛋白尿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代谢指标(血清尿酸、BMI)分组,分析CysC、sCr与GFR的相关性差别。

第31页,共61页。3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4-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DN患者各期,CysC与GFR的相关性优于SCr;在多种影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即有肾小管功能损害、NAG酶、PBP升高及尿渗量降低时,CysC与GFR的相关性明显优于SCr;出现蛋白尿,血清白蛋白下降时,CysC仍可较好地反映肾功能;而代谢性指标血清尿酸及BMI指标不影响CysC与GFR的相关性。是一个更好反映DN患者肾功能变化的指标。第32页,共61页。3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肾脏疾病中的应用(5)-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因CysC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小分子蛋白B2-MG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透析前后CysC的清除率可有效反映B2-MG的清除率,可以作为评估透析充分性及透析膜功能的指标。第33页,共61页。3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研究显示只有当高血压达到3级或极高危时,才有血清Urea、Scr的显著变化;而血清CysC水平则随着血压水平以及危险分层的增加,呈逐级、逐层增高,说明随着原发性高血压病程的进展,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呈渐进性损害;若将尿素氮,肌酐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常难以发现较早期的肾功能损害,而联合检测血清CysC是发现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较敏感指标。

第34页,共61页。3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1)-高血压病

Bhavasar对86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ysC和Cr进行检测,得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ysC增高而Cr正常者在所有高血压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达24.1%。所以,通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ysC有助于发现血清Cr正常的早期肾功能损害。Watanade等调查研究了血清Cys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心脏和血管等终末器官损害的关系,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参与了该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ysC与24h平均收缩压相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关,与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相关(r=0.539,P<0.0001),证明了血清CysC水平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终末器官损害的早期指标。第35页,共61页。35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冠心病CysC与冠心病目前基础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血管壁重构。炎症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S、K等,使这类具有促弹性组织离解特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动脉损伤处过度表达。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该组织蛋白酶抑制剂CysC的表达,CysC可通过人类多核细胞趋化性的抑制而在人类免疫防御中起作用。然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腹主动脉瘤的损伤处CysC的表达则严重减少。第36页,共61页。36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1)-冠心病为了以蛋白酶/抗蛋白酶比例失衡的观点评价血清CysC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董巧玲等探讨了血清CysC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ysC水平(0.78±0.1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0.89±0.22)、对照组(0.84±0.21)相比明显降低(P=0.028),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后(1.28±0.20)接近正常,甚至有所增高(P=0.0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ysC浓度的显著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第37页,共61页。37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2-1)-CysC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预测作用Luc等开展了一项有关CysC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共纳入了9758例50~59岁的非冠心病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终点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心源性死亡,随访5年期间159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154例发生心绞痛,结果发现CysC水平跟第一次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

第38页,共61页。38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2-2)-冠心病CysC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事件的一个预测因素。

Koenig等则对1033例30~70岁的冠心病患者开展另外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随访33.5个月,对比Cr、Ccr、CysC对第二次冠心病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对出现第二次冠心病事件的患者中仅有CysC水平与之明显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CysC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事件的一个预测因素。第39页,共61页。39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ysC水平可以作为一项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Jernberg等对ACS)人群进行随访调查研究,以评价CysC对ACS预后的临床价值,该研究纳入726例以急性胸痛为症状入院的可疑和确定的ACS患者,结果发现高水平的血CysC与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相关,提出临床单纯检测CysC水平对ACS分层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第40页,共61页。40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慢性心衰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归宿和主要杀手,近年来有关CysC水平对心力衰竭发生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的研究报道也很多。Shlipak等对高龄心衰患者前瞻性调查,随访平均6.5年发现CysC水平每增加0.35mg/L,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就增加31%,可以作为该人群预后判断的一种新的有力指标。Lassus等[14]一项关于CysC水平和急性心衰的研究发现,与传统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衰的指标相比,CysC水平大于1.30mg/L可以作为预测患者未来12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衰或者死亡的一项很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因此,CysC水平跟心衰的关系其实也是CysC水平可以作为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的机制所在。第41页,共61页。4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肝脏疾病(1)-肝硬化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认为在肝硬化患者中,同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相比,血清CysC在评价肝硬化合并轻度肾功能损害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其原因是肝硬化患者消瘦、肌肉少、活动少、体内肌酸转化为肌酐的量少,因此血清SCr正常,从而高估了GFR。肝肾综合征又称为功能性肾衰竭,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肝肾综合征达到了44%~84%。因此,对肝肾综合征患者肾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并及时给予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42页,共61页。4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肝脏疾病(1)-肝硬化-1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是肝硬化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有研究检测182例血清样本CysC浓度(其中肝硬化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各9l例),同时检测血清尿素(Urea)及肌酐(Scr)浓度。(表1)CysC检测肝硬化肾小球功能损害的阳性率高于Urea及Scr。(表2)第43页,共61页。4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表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CysC,Ure,Cr比较

表2:肝硬化肾小球功能损害的阳性率

血清CysC、Ure、Scr三项指标中,CysC诊断的敏感度高。

用CysC来鉴别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是较好的指

标。

组数例数CysC(mg/L)Ure(mmol/L)Scr(umol/L)肝硬化组911.20±0.426.18±2.8870.48±22.72正常对照组910.78±0.134.91±1.0873.47±14.31项目阳性例数阴性例数阳性率CysC563561.54Ure157616.46Scr6856.59肝肾综合征(1)-肝硬化-2第44页,共61页。44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肝脏疾病(2)-肝纤维化

在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Takeuchi等发现,血清CysC浓度与肝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观察到CysC和透明质酸、Ô型胶原浓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水平高度相关。说明血清CysC浓度的增高与慢性肝病的进展有关,可作为肝脏纤维化的指标之一.第45页,共61页。45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脑部疾病中的应用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脑脊液Cys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项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Cys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林伟华等研究脑部疾病患者发现脑出血、脑膜炎、脑梗死、脑肿瘤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明显升高,脑脊液中CysC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在脑出血、脑膜炎、脑梗死、脑肿瘤患者中CysC参与了各种炎性介质反应和肿瘤的侵袭。且与脑膜炎、脑梗死、脑肿瘤患者比较,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升高,脑脊液中CysC水平下降,提示血清和脑脊液CysC水平与脑出血病情有关。脑出血病情越严重,血清和脑脊液CysC水平改变越明显。在脑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增高,并能渗出血管基底,侵入组织,而CysC可以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对组织的破坏,阻止癌细胞的脱落与转移,因此脑脊液中CysC的浓度对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ysC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淀粉样血管病,可发生脑动脉血管破裂,这是目前发现的直接与CysC相关的临床疾病。第46页,共61页。46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风湿病中的应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Mangge等研究表明,60%RA患者CysC浓度明显增高,而SCr浓度仅有5%增高,57%的患者CCr明显下降。由此证明CysC上升和CCr下降高度相关,可用于监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第47页,共61页。47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风湿病中的应用(1)-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未分类的结缔组织疾病?第48页,共61页。48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甲状腺疾病方面的应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CysC浓度进行检测,发现CysC对甲状腺机能的变化非常敏感,CysC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偏高,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中偏低。疗效观测方面辅助价值?第49页,共61页。49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甲状腺疾病方面的应用-1吴培东等对28例甲亢患者及24例甲减患者与健康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甲亢组CysC、β2-MG明显高于甲减组、对照组,甲亢组CysC与β2-MG呈正相关,提示甲亢患者血清CysC及β2-MG升高与机体代谢状态下产生的CysC与β2-MG绝对值量增加有关,因此血清CysC可以作为评价甲亢患者高代谢水平的指标之一。第50页,共61页。50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肿瘤及化疗患者中的应用(1)因CysC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液、脑脊液和的精液等,可用来评价肿瘤患者的肾功能。化疗时,化疗药物更容易积蓄和代谢导致多方面的毒副作用,致GFR下降,早期发现肾功能受损害有利于更改化疗疗程及药物剂量(如当GFR<60ml/min时,顺铂用量必须减一半),改善预后。许多研究都比较一致的认为,对化疗患者检测CysC比检测SCr更有意义。第51页,共61页。51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肿瘤患者中的应用(2)在恶性肿瘤中,大量的研究证明,胞外mRNA、蛋白质和肿瘤组织中胱氨酸蛋白酶含量增高,而胞内抑制剂则无变化或仅轻度增高,从而导致恶性肿瘤中胱氨酸蛋白酶与其抑制剂分泌不平衡,机体作为应激反应,使CysC和α-巨球蛋白等相应增多,以抑制上述胞外胱氨酸蛋白酶水解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向远处转移。检测CysC可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

第52页,共61页。52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

妊娠高血压疾病时,肾脏发生明显的结构及功能变化,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较正常妊娠时明显加重,其典型病理性特征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引起严重的细胞间隙闭塞和肾小球滤过屏障的负电荷减少,故CysC水平较晚孕期增高更为明显。

第53页,共61页。53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5/9/2024

因为在孕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在妊娠早期增高,整个孕期维持高水平,肾血浆流量比非孕期增加35%,肾小球滤过率比非孕期增加50%),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造成SCr、BUN在孕期下降。且由于妊娠期蛋白合成增加更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