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_第1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_第2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_第3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_第4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第三章胶束、纳米乳、亚微乳与复乳的制备技术

第一节常用乳化剂、助乳化剂与乳化设备

第二节胶束

第三节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第四节复乳

第五节其它

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常用乳化剂、助乳化剂与乳化设备一、常用乳化剂二、常用助乳化剂三、乳化设备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第一节常用乳化剂、助乳化剂与乳化设备天然乳化剂合成乳化剂混合乳化剂常用助乳化剂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包括糖类的阿拉伯胶,明胶,白蛋白和酪蛋白,大豆磷脂,软磷脂及胆固醇等。这些天然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强,但他们易行成高分子膜而使乳滴稳定。明胶及其他蛋白质类乳化剂的带电状况受溶液pH影响,在其等电点时稳定性最小。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的优点是无毒,价廉,缺点是一般都存在批与批之间的差异,对大量生产很不利,其产品的差异可能在生产的时候不显著,但几个月之后进明显了。 猪制品不被某些宗教信仰者所接受,牛制品可能有疯牛病的危险,另外有许多都可能受微生物的污染。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合成乳化剂合成乳化剂品种较多,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药剂学中常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因其毒性较低。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非离子型乳化剂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丙乙烯共聚物脂肪酸山梨坦80与据山梨酯80已用于制备胰岛素复乳和氟尿嘧啶复乳等。此类共聚物中聚氧乙烯部分增加,则其水溶性增加,聚氧丙烯部分增加,则其水溶性下降,随聚氧乙烯和聚丙乙烯聚合度不同,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和固态,分别用字母L、P、F来表示。商品名为Brij,亲水性,该类中的平平加,系非离子型O/W型乳化剂,为白色膏状物,易溶于水,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性能,性质稳定,耐酸、碱、热、硬水、金属盐。其用量一般为油相重量的5%-10%(一般搅拌)2%-5%(高速搅拌),不宜与某些羟基酸或羧酸类药物配伍。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混合乳化剂为了调整乳化剂的HLB值,常用混合乳化剂,混合乳化剂的HLB值有加合性。将质量为Wa的乳化剂a与质量为Wb的乳化剂b组成混合型乳化剂,则由下式可求得:

HLBab=(HLBaWa+HLBbWb)/(Wa+Wb)9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混合乳化剂 如果混合乳化剂是由两种以上的乳化剂组成,其HLB值亦可由类似上式的计算方法得到,这种方法还可用于配制一定HLB值的混合型乳化剂,以适应特定乳剂的需要。10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混合乳化剂

HLB值仅是确定乳化剂的亲水、亲油作用相对大小的一种经验方法,用来指导乳化剂的制备,石油一定局限性的。乳化剂的其他性质,加在界面上的分子缔合反应,与溶液中其他组分的缔合作用等,也会影响乳化剂的形成。1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常用助乳化剂

助乳化剂可以调节乳化剂的HLB值,并形成更小的乳滴。 常用的助乳化剂有正丁醇、乙二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甘油酯、磷酸单辛酯的钠盐、甘氨胆酸钠、脂肪钠等。1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乳化设备 乳化时通常必须靠外力作用,然后乳化剂再使乳滴稳定。使用不同的设备可以得到粒径不同的乳剂,粒径还会因操作不同而变化。1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乳化设备不同乳化设备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乳剂1搅拌2胶体磨3超声波4高速搅拌器5两部高压乳化剂

1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乳化设备超声波乳化器以超声波作为乳化能源,乳化时间短,但因能量大,可引起药物的分散失效,也可能带来金属污染。电动搅拌器转速一般为1000r/min以下,制得的普通乳径范围较宽。高压乳匀机高速搅拌器利用产生的剪切力与与击碎力使液滴分散,在一定范围内,转速越高,搅拌时间越长,乳滴越小。操作室应尽量避免起泡。胶体磨依靠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的高速剪切力使液滴分散,可用于制备粘度较大的乳剂。使液体通过狭缝产生较为均匀的分散力,形成较小的乳滴,制得的乳滴粒径较为均匀。1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胶束概述胶束的形成胶束的增溶作用胶束的一般制备方法作为药物载体的聚合物胶束1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胶束胶束是胶体分散体中的一种,属于缔合胶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胶束在石油工业,纺织业和农业方面的广泛应用,研究逐渐增多。胶束在药学中起初用于药物的增溶,近年也用于给药系统的载体。1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论

胶束可以作为给药系统,用于提高稳定性,延缓释放,和具有靶向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一定温度下,不同表面活性剂的CMC不同,形成胶束的分子缔合数也不同。 形成胶束的最低的温度称为临界胶束温度(CMT),高于此温度胶束将解缔合成为单体。1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论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不同,溶液的CMC值就不同,通常结构相似的表面活性剂,烃基的碳链增长,CMC值明显降低,亲水基链增长CMC值仅略有增加,亲水/疏水比例固定时,三嵌段比二嵌段共聚物的CMC值高。19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论

当两亲性分子遇到选择性溶剂时,便可能形成胶束。通常使用的选择性溶剂是水,当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时,基本上进分布在表面,溶液内部仅有个别分子,浓度达到CMC后表面分子饱和,浓度大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剧进入溶液内部,由于水分子间强大的偶极引力,使表面活性剂受到排斥,而其疏水部分相互靠近,吸引产生缔合,自发形成胶束。20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胶束的增溶作用

形成胶束能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而产生的胶束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达到CMC后的重要特性,能够产生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2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胶束添加物的影响增溶剂的种类增溶质的性质温度的影响种类、用量及加入方法影响增溶量的因素2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影响增溶量的因素增溶剂的种类 一般规律是CMC值越小及胶束分子缔合数越大,则增溶效果越强,同系物碳链越长,其胶束体积越大,其增溶量也越大。疏水链有分枝的和有不饱和结构的,其增溶效果越弱。2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影响增溶量的因素增溶质的性质 用于药物的增溶时,增溶质即是药物。在增溶剂种类和浓度一定时,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小。分子量越大,体积也越大,胶束所能容纳的药物量自然也越少。但总的来说,对药物的增溶作用的普遍适用的规律还不多。2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影响增溶量的因素温度的影响 一般温度的影响,因增溶剂种类及药物的不同而异。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升高温度使胶束的体积增大,可明显的增大非极性或弱极性药物的增溶量。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非极性或弱极性药物的增溶量也略微增大,但温度高过Krafft点后溶解度急剧增加而不利于胶束的形成。2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影响增溶量的因素增溶剂的种类、用量及加入方法 增长表面活性剂疏水段的长度将提高疏水药物的增溶量。增溶系统是溶剂、增溶剂和增溶质组成的三元系统,三者的用量比例适当,可得澄明水溶液,加水稀释仍保持澄明,否则相反。 而实际增溶时,增溶剂的加入方法不同,增溶的效果也不同。2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影响增溶量的因素添加物的影响 各种类型的添加物都能改变胶束的增溶作用,由于存在共溶质效应,及同时加入胶束系统的各种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应,竞争胶束中增溶位点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种。2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胶束的一般制备法物理包裹法此法较为常用主要分为自组装溶剂蒸发法、透析法、和乳化法。化学结合法 利用药物与聚合物疏水链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所制得药物胶束,可以有效避免肾排泄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2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述纳米乳的制备静脉注射用纳米乳的制备药物的分配、释放与吸收质量评价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29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述 纳米乳通常是粒径为10-100nm

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呈透明或半透明,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经热压灭菌或离心液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胶束的疏水核芯可以包裹药物,这种胶束有时又称为纳米乳或纳米粒。30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述纳米乳与亚微乳都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目前在药剂学的临床应用还不太多,但研究工作已相当深入和广泛。纳米乳由于需要乳化剂的乳化剂的量比较大,如何选择毒性低的乳化剂、降低乳化剂的用量,从而降低纳米乳的毒性,是目前探讨的问题之一。在利用相图研究纳米乳的组成时,采用改良三角形相图法,找出最佳组成比,可以减少乳化剂的用量。3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概述纳米乳近年愈来愈收到重视,主演作用于药物的胶体性载体。其主要优点是毒性小、安全性高,高压乳化法易于大生产。其他优点还有课增大难溶于水的药物的增溶性、提高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药物给药系统或靶向给药系统。3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纳米乳的制备形成条件 需要大量的乳化剂:纳米乳的乳滴小,界面大,需要更多的乳化剂才能成乳。 需要加入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以插入到乳化剂界面中,形成复合凝聚膜,提高膜的牢固性和柔顺性,又可增大乳化剂的溶解度,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的稳定。3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纳米乳的制备制备纳米乳的步骤

确定处方配制纳米乳3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静脉注射用纳米乳的制备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亚微乳的特点包括: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提高体内及经皮吸收、使药物缓释、控制或具有靶向性。3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静脉注射用纳米乳的制备溶入水相或油相用组织捣碎机值得粗乳冷却至20℃以下,再用两部高压乳匀机乳化调节pH值,过滤除粗乳滴与碎片,进一步保证静注用亚微乳的质量制备过程3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药物的分配、释放与吸收药物在油、水两相中有一定的分配系数,因此在纳米乳或亚微乳的两相中也有一定的分配。了解药物的分配对其制备和药物的释放,均有一定意义。要测定药物在油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D,可以将药物至于水、油两相混合系统中,经振荡达到平衡,由两相的药物浓度比,即可求得D.3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药物的吸收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Textinhere纳米乳从中央室向周边室注射慢的多,而其从中央室往周边室的运转很快,在中央室的浓度很低,消除也较少,纳米乳的AU较大而CL较小,说明延长了体内的循环时间。注射用释药及吸收特性药物的精辟吸收收到对扩散起障碍作用的角质层的限制,纳米乳因其透气性强,其制剂常用于经皮给药。经皮吸收纳米乳溶液服用后吸收较快,通常12h服用一次,血药浓度低谷时器官的排斥的可能性增大,加大药量又会带来毒性。口服吸收3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乳滴粒径及其分布 乳滴粒径是静脉注射用纳米乳或亚微乳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通常,静脉注射用亚微乳的乳滴应不造成毛细血管阻塞或肺栓塞。39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测定乳滴粒径的方法(1)电镜法:透射电镜(TEM)法 扫描电镜(SEM)法

TEM冷冻碎裂法(2)其它方法:光子相关光谱法 激光衍射测定法40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药物的含量 纳米乳或亚微乳中药物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溶剂提取法。溶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是使药物最大限度的溶解在其中,而最少溶解其它材料,溶剂本身也不应干扰测定。4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稳定性 目前还没有评价纳米乳或亚微乳稳定性的完善的方法。 亚微乳在热力学上通常是不稳定的,在制备过程及贮存中乳滴都有增大的倾向。评价器稳定性事决定其贮存期的基本因素。4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物理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的高低主要通过粒径的变化来考察,除直接测定粒径变化外,还有以下方法:浊度法离心分光光度计法计算法4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质量评价化学稳定性 目前尚无完善标准,大致应包括: (1)pH值:亚微乳的主要降解途径是其中的磷脂及甘油三酯的水解,从而引起的pH降低。 (2)药物含量:药物可因氧化、水解、光解等化学反应而变化,也因乳化剂形成胶束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分解。

4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复乳概述复乳的形成以及类型复乳的制备技术复乳的物理性质药物的释放质量评价4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一、概述(一)定义复乳也称二级乳是由初乳进一步乳化而成的复合型乳剂,通常有W/O/W型和W/O型复合乳滴粒径一般在50μm以下。(二)应用进展复乳的特点是具有两层或多层液体乳膜结构,故可更有效的控制药物的扩散速率,因此药物做成复乳后,可以缓释或控释,起到药库的作用复乳可以口服也可注射,通常外水相得W/O/W型复乳可用于肌肉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外油相的O/W/O型复乳只可用于肌内、皮下或腹腔注射,此外复乳还用于微囊化工艺中,如复乳包囊法。4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二、复乳的形成及类型

初乳进一步乳化,可形成W/O/W型(O/W/O型)的复乳,形成的油滴中有一个或多个微水珠,水珠和油滴外都各有一层乳化膜,见右图,因此,复乳形成的过程就是两次普通乳形成的过程。4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二、复乳的形成及类型

W/O/W依次叫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内外水相的组成可以相同,叫二组份二级乳,如组成不同则叫三组份二级乳,可用W1/O/W2表示,同样,也可有O/W/O型的二组份二级乳及O1/W/O2型的三组份二级乳,目前研究较多的是W/O/W型复乳。 W/O/W型复乳又可分为3种类型,即A型、B型、C型。 A型,油滴中基本只含一个较大的水珠,这种油滴较小;B型,油滴基本都含有数目不太多的微水珠,这种油滴较大,而其中的水珠比A型的小,水珠之间有明显距离;C型,油滴基本都含较多的、大小不等的水珠他们拥挤在一起二无法分辨,通常仅能对油滴进行研究。三种类型中以B型稳定性最好。4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一)制备条件和方法 对复乳进行有目的的制备和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同时或分步加入两种乳化剂(分别为亲油性及亲水性),乳化剂的用量和比例恰当,且采用适当的乳化技术,可以或直接得到W/O/W型复乳,此为一步法,一步法操作简但不易控制,通常多用二步法。 文献常引用的是Matsumoto等(1976)的经典方法,即用油溶性的非离子型乳化剂Ⅰ先制得W/O初乳,再用水溶性的非离子型乳化剂Ⅱ的水溶液与初乳制得W/O/W型初乳。由二步法制得的复乳不仅比较稳定,而且W1与W2中的药物含量可根据释药要求进行调整,用相反的操作可制备O/W/O型复乳。49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二)影响成乳的因素1.油相的选择 在药剂学中常用的油均可用于制备复乳,如液状石蜡、长链脂肪酸、橄榄油、精制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油,还可用于它们的混合物。 油相对复乳的稳定性及释药特性关系很大,尤其是油相的黏度,黏度太高或太低均不能得到理想的复乳。油的黏度在0.05~0.12Pa·s范围内可制得粒径适宜、具塑性流体性质、稳定性高的复乳。液状石蜡(黏度0.05Pa·s)无臭、价廉,形成的复乳易倾倒,作口服复乳的油相比较适宜。注射用油(黏度0.12Pa·s)也可做成复乳。50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2.乳化剂的影响 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乳化剂虽都可以使用,但非离子型乳化剂通常毒性都较小,且非离子型乳化剂比离子型乳化剂有较高的产率,它们有不易与离子化合物反应,故非离子型乳化剂常用于制备复乳。

(1)HLB值的影响 在制备水/肉豆蔻酸异丙酯/水复乳时,研究了乳化剂Ⅰ和Ⅱ的HLB值的影响。初乳由油47.5%和HLB值为2~8、由脂肪酸山梨坦85(HLB1.8)+脂肪酸山梨坦20(HLB8.6)以不同比例混合成的六组乳化剂Ⅰ2.5%组成,以分层的程度作为不稳定的指标,发现当混合乳化剂HLB值为4.5时,所得的初乳最稳定,故用HLB值为4.5的乳化剂Ⅰ制备初乳。再用HLB值为6~16、由脂肪酸山梨坦80(HLB4.3)和聚山梨酯80(HLB15.0)以不同比例混合成的8组乳化剂Ⅱ(做成外水相,体积与初乳相等)制备W/O/W型复乳,发现HLB值为6.5最稳定。5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2)复乳乳滴的结构 Florence等(1982)实验表明,W/O/W型复乳乳滴结构取决于乳化剂Ⅱ的性质。用乳化剂Ⅰ脂肪酸山梨坦802.5%、水50%、肉豆蔻酸异丙酯47.5%作为初乳出发,用不同的非离子型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Ⅱ,制得A、B、C三种类型的W/O/W型复乳。这三类复乳的结构是:A型复乳由小复乳滴组成(平均直径8.6μm),其中82%仅含一个微水珠(平均直径3.3μm);B型复乳由较大的复乳滴组成(平均粒径19μm),其中含较小但更多的微水珠(平均粒径2.2μm);C型复乳由很大的复乳滴组成(平均粒径25μm),其中含数目众多的、靠近成团而难以分辨的微水珠,可认为,C型复乳中的乳滴(初乳)是絮凝状的W/O型乳剂。5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3)乳化剂的用量所用乳化剂在该相中一般占1%~10%,太少乳剂的稳定性差,增大乳化剂Ⅰ的用量虽可增大黏度,增大乳化剂Ⅱ的用量也可减少分层,但增大乳化剂的用量都会提高毒性。在固定相种类和相体积分数(如50%)的条件下,可绘制水-乳化剂Ⅰ-乳化剂Ⅱ三元相图,初步确定乳化剂用量,见右图。5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3.相体积分数Davis等(1983)在油相中有12%乳化剂Ⅰ(由10%脂肪酸山梨坦80与2%聚山梨酯80组成)的条件下发现,W/O型初乳中水的相体积分数φW/O愈大,复乳的产率愈低;二而复乳中初乳占的相体积分数φW/O/W增大时,复乳的产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φW/O/W为0.3-0.7时,产率保持基本不变。Matsumoto等(1976)发现,在乳化剂Ⅰ的用量很高的实验条件下,φW/O增大,对W/O/W型复乳的产率影响不大,但当φW/O0.64且φW/O/W从0.1增大至0.5时,复乳的产率从57%升高至95%(即内水相得外溢减少),此后相体积分数在增大,产率基本不变,所以内水相的外溢不是由于油滴的合并锁引起的,而是由于微水珠外的油膜破裂,因为如果是由于油滴的合并,则产率应随φW/O/W的增大而降低。54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4.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采用二步法制备W/O/W型复乳,成乳时应注意搅拌速率及搅拌时间。第一步加入溶液宜慢,搅拌速率应稍大于第二步,但也不应激烈,否则会引起乳滴的破裂。第一步制备W/O型初乳较容易,如将水相加到含有油溶性乳化剂的油相中并适当搅拌即得。但第二步由W/O型初乳制备W/O/W型复乳可能会遇到问题,当把W/O型初乳加到含有水溶性乳化剂的水相并加以搅拌时,W/O型乳滴(即含微水珠的油滴)分散到水相中去的同时,油滴可能部分破裂,内外水相就会合并,这样有的油滴中就会减少内水相,搅拌过久或过猛,这种情况就更严重。因此,第二步时应避免使用高速或长时间的搅拌,即使仅用手摇动,也难完全避免内水相的外溢损失。5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5.超声的影响超声处理容易破坏复乳,通常仅用于制备初乳。如盐酸川芎嗪的W/O/W型复乳,见下图,第一步用超声5min制成初乳(a),第二步由初乳搅拌制成复乳(b),再经超声处理1min,复乳乳滴多数被破坏(c)。56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6.包封的药物性质 表面活性的或能与表面活性剂反应的药物可降低复乳的稳定性,药物还可能引起内外水相间的渗透压差,从而影响乳剂的稳定性。(三)复乳产率的测定 W/O/W型复乳易发生内水相外溢而使产率降低,故常需测定其产率以评价其制备工艺与问稳定性,复乳产率是复乳形成的百分率或包封率,即内水相所含药量占总药量的百分率。1.电导法 用1g/LNaCl4.75mL(作指示物)为内水相,加明胶溶液、液状石蜡和脂肪酸山梨坦80作为W/O型初乳10mL,加含聚山梨酯80的外水相10mL,制成W/O/W型复乳20mL.用水代替指示物溶液制备空白复乳。用电导仪测得1g/LNaCl溶液、复乳、空白复乳的电导分别为S1、S2、S3,则复乳的产率为:Y(%)=100「S1-20(S2-S3)/4.75」/S15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三、复乳的制备技术

2.透析法 内水相中用葡萄糖作指示物,制得W/O/W型复乳后,立即将一定量复乳对一定量纯水进行透析直至达到透析平衡。一般约20h达到透析平衡,也有人仅用4h透析来计算的,但若未达到平衡,则计算的产率会偏高,但过长时间透析,有的物质可能变性。对透析液中的指示物定量得C(g/L),如原内水相中有指示物W(g),复乳中已外溢的内水相体积,外水相体积和透析用的纯水体积分别为V1、V2、V3(L),则复乳的产率为: Y(%)=100-100C/「W/(V1+V2+V3)」式中C、W、V2、V3是已知的,又已知内水相的体积V内,故上式中已外溢的内水相体积V1可由下式求得:V1=C(V2+V3)/(W/V内-C)58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5/9/2024四、复乳的物理性质(一)流变性液体的流变性大小用黏度表示,乳剂如易于流动,即黏度小,在放置过程中不稳定,易于分层,一般要求制备的乳剂应有适宜的黏度,否则难以保证稳定性。放置时希望乳剂的黏度大,而使用时往往希望它的黏度变小,易于流动。乳剂的流变性可以表现为多种类型,通常分为牛顿型和非牛顿型,非牛顿型又分为塑性型、假塑性型、触变型等。乳剂的流变性往往同它的相体积分数有关,相体积分数小于5%时,乳剂的流动往往属牛顿型,即在一定温度下有固定的黏度值。随着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流动的阻力增大而表现为假塑性流动的特性,即流动愈快显得愈稀。相体积分数很高时则成为塑性流动,即切应力小时不流动,仅发生弹性变形,而当切应力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它开始变形而流动,且形状不再复原。当相体积分数接近74%时,乳剂可因发生相转变而黏度发生明显变化。而相体积分数超过74%的乳剂外观常似凝胶,这时乳剂的流动呈触变性,即切应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对其流变性有影响,静止时呈凝胶状,经震动或搅拌一定时间成为可流动的液态,一放置,又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