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三)-【中职专用期末卷】中职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解析版_第1页
测试卷(三)-【中职专用期末卷】中职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解析版_第2页
测试卷(三)-【中职专用期末卷】中职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解析版_第3页
测试卷(三)-【中职专用期末卷】中职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解析版_第4页
测试卷(三)-【中职专用期末卷】中职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班级考号班级考号姓名得分装订线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入表中)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歼灭(jiān)着陆(zhuó)矫健(jiǎo)船舷(xuán) B.亢奋(kàng)涨潮(zhǎng)揪紧(jiū)机械(xiè) C.猝死(cù)呜咽(yàn)殉职(xùn)应和(hè) D.袒露(tǎn)风靡(mí)瞭望(liào)刹那(chà)【解答】A.“船舷”的“舷”应读作xián。B.正确。C.“呜咽”的“咽”应读作yè。D.“风靡”的“靡”应读作mǐ。故选: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矫健殉职雪霁沤心沥血 B.头盔呜咽闲熟殚精竭虑 C.螺丝舰艏风靡惊心动魄 D.昏厥帷暮袒露劈波斩浪【解答】A.有错别字,“沤心沥血”的“沤”应作“呕”。B.有错别字,“闲熟”的“闲”应作“娴”。C.没有错别字。D.有错别字,“帷暮”的“暮”应作“幕”。故选:C。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舰载机的起降训练一般包括“通场试验”、“模拟着舰试验”和“实际着舰试验”。 B.李晓勇在一旁赞扬道,“空中飞鲨”是个棒小伙儿,每个动作都近乎完美!” C.030207——这是罗阳上舰后住的房间,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狭小空间。 D.忽地,孙聪把手抽了出来,说:“你的手心怎么全是汗。”【解答】A.三个双引号都删除。B.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C.正确。D.冒号改为逗号。故选C。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C.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D.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解答】A.“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是反问句。B.“民以食为天”是引用。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比喻,将海南岛比作“天然温室”。故选:C。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______探索出其中规律,______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______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______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A.只要就也就从而 B.因为所以那么也就 C.只要就那么也就 D.因为所以也就从而【解答】冒号后面是条件关系复句,先列出条件“探索出其中规律”,其后则为这一条件下的结果,两个“一定”强调了这一结果,不是因果关系,不能用“因为……所以……”关联词,排除BD;第三空不宜用“那么”。故选A。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八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的生长状况。 C.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把“不仅”“而且”领起的内容互换。正确。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饥馑(jǐn)笼罩(lóng)稻穗(suì) B.挑战(tiǎo)花蕊(ruǐ)捍卫(hàn) C.稻菽(shū)分蘖(niè)粳米(gēng) D.屏气(pǐng)抚摸(fǔ)和泥(huò)【解答】A.“笼罩”的“笼”应读作lǒng。B.正确。C.“粳米”的“粳”应读作jīng。D.“屏气”的“屏”应读作bǐng。故选:B。8.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______;看到再生的小草,______;在寂静的山林里,______;面对暴风雨,______。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③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④会平息烦躁的心情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解答】此处的“流逝的江水”可以联想到时光的不复返。流逝的无影无踪,可以填上“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小草”的再生则是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山林”的寂静在此处对应“平息烦躁的心情”;“暴风雨”则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顺序为②③④①。故选:C。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 B.能否坚守正义,是衡量道德高尚的标准。 C.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明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D.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解答】A.正确。B.有误,此句前后不一致,把“能否”去掉。C.有误,缺宾语,在后面加上“的问题”。D.有误,此句搭配不当,应该是“端正”学习态度。故选:A。10.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科学家不仅研究宇宙的起源,还关心宇宙的终结。宇宙的未来是“大收缩”,是“大冻结”,还是“大撕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或者暗能量使宇宙进入缓慢、渐进的膨胀状态,所有的物质死寂于绝对零度附近②如果暗能量不足以抵御最终占据支配地位的引力,整个宇宙就可能坍缩成一个奇点,与“大爆炸”正相反③宇宙的终极命运如何,还不得而知④若暗能量压制了其他所有力量,就会让宇宙的结构发生扭曲,导致“大爆炸”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解答】由“科学家不仅研究宇宙的起源,还关心宇宙的终结。宇宙的未来是‘大收缩’,是‘大冻结’,还是‘大撕裂’?”可知最后应是③“宇宙的终极命运如何,还不得而知”,与开头句子相照应。④“若暗能量压制了其他所有力量,就会让宇宙的结构发生扭曲,导致‘大撕裂’”承接①的“如果”。由①中“或者暗能量”可知,①在②之后。故选:D。二、(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5800

年前,文明曙光在中华大地出现。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早期国家,跨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夏朝建立后,经过大约两百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许多人口集中的聚邑。这些都邑和聚邑,被称为“国”(國)。“國”中间的“口”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横代表一片土地。由于这片土地是这群人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必须有人拿戈守卫。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还要建一圈墙——外面的一个大“口”。这样的国当时已有很多,所以有了“万国”的说法。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更多。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驻地由不断迁移转变为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盘庚迁殷后的两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中”本是商人制作的一面大旗的名称,用来召集部众。每次召集时,部众都聚集在这面大旗“中”的周围,时间久了,“中”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义。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国。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为“都”。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强大的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相互争夺兼并。春秋时有名有氏的国有一千多个,到战国时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个附庸小国。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七国中的任何一国都比他拥有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强的实力。“中国”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所统治的区域当作中国。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灭六国,他的首都咸阳当然稳居中国的地位,而六国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统治范围,秦始皇的整个统治区都成了中国。西汉时期,一方面,“中国”相当于中原地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皆中国人民所喜好”,其中的“中国人民”指中原的居民;另一方面,“中国”是汉朝的代名词,尤其是对外而言,如在汉宣帝议定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朝见仪式时,萧望之提出的原则是“使于中国不为叛臣”。此后建立的王朝,自东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无不以“中国”自称,无不以“中国”为本朝国号的代名词。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如何易姓,“中国”的名称始终延续,从未间断。在分裂时期,分裂的各方为了取得合法性,都以“中国”自居,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非华夏族一旦建立政权,统治了华夏,都必定以“中国”自居,如契丹建的辽朝、党项建的西夏、女真建的金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作为国号沿用至今。(二)五千多年前,散居各地的部落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结成部落联盟,通过迁移来规避和抵御天灾人祸。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其中一支较大的部落联盟迁入当时最适宜的生存环境——黄河中下游地区。经过在夏朝数百年的聚居,形成了部族集合体——夏人。由于聚居区域比较分散,部族间的交往不可能频繁,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合为一个种族,因而被称为“诸夏”。商人来自诸夏聚居区之外,他们尽管在军事上征服了夏人,并建立了商朝,但始终无法改变诸夏在人口数量上和文化上的优势。在商朝期间,尽管主流文化已经是夏商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人口的主体仍为夏人。商被灭后,残余的商人被强制迁移,散处的商人成了诸夏的一部分。周人虽是灭商的主力,但周人在总人口中还居少数,周朝分封的范围几乎都是诸夏的聚居区,诸侯国的民众占人口大部分的仍为诸夏,仍以诸夏自居。到周平王东迁时,经过近三百年的融合,江淮以北诸侯国范围内的民众都已成了诸夏、夏人。“华”,本义是开花,《说文解字》说“荣也”,由此引申为美丽、典雅、高尚,由赞扬夏人服饰之“华”扩展为形容夏人之“华”。诸夏、夏人乐于接受,并逐渐自称“华夏”。华夏以外的部族还有很多,到东周时,被泛称为胡、戎、狄、夷、蛮等。随着华夏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区的扩展,一部分非华夏部族由牧业、狩猎或采集转化为农耕,并与华夏融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长城之内的黄河流域,基本上已没有聚居的非华夏部族。秦汉期间,华夏人口从中原迁入河套地区、阴山南麓、长江两岸、巴蜀、岭南、辽东等地。在两汉之际、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西晋永嘉之乱后至南北朝后期、安史之乱至唐朝末年、靖康之乱至宋元之际,一次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使华夏人口遍布南方各地。在这一过程中,南方的三苗、百越、巴等少数民族,大部分逐渐融入华夏,一部分退居山区或边僻地区,形成或组合为不同的少数民族。面对大量迁入的非华夏族群和已经认同华夏的非华夏族群,华夏的主体更强调自己属于“中国”的华夏,即“中华”。以后,“中华”与“华夏”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共有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在距今4300

年至4100

年前就进入了王朝文明,这和中原地区相对较高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B.商王的驻地本来是不断迁移的,但后来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它就逐渐稳定了下来。C.商人击败了夏,周人击败了商,但无论是在商朝还是在周朝,夏人尽管不断被融合,其人口数量仍然占据了大多数。D.“中华”的意思是“中国”的华夏,它既包括原中原地区的族群,也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文献中说“昔者夏后氏朝群臣于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国”,这说明夏朝时“国”已有很多,这和文中的观点一致。B.周武王灭商后,曾说“我已经在中国建都”,周武王称自己的王都为“中国”,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于其他诸侯国的都城。C.由“诸夏”到“华夏”,不仅仅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文明程度的提升;经过长期的发展,华夏的文明程度要高于诸夏。D.不管是“中国”含义的演变,还是中华民族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这从一个侧面可以佐证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3.下列对文本写作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了“國”的笔画构成及其含义,也分析了“华”的本义和引申义,体现了知识性强的特点。B.“华夏”是文中的主要概念之一,文中引用《说文解字》对“华”的解释有助于人们对“华夏”的理解。C.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如画线句子“大约”“同时期”“最大”等修饰成分的使用就体现了这种特点。D.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阐释了“中国”和“华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1.【答案】B【解析】A

项,“进入了王朝文明”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说“为进人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C项,“夏人尽管不断被融合”错误,是其他各部落、种族逐渐融入诸夏。D项,“也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面对大量迁入的非华夏族群和已经认同华夏的非华夏族群,华夏的主体更强调自己属于‘中国’的华夏,即‘中华’”,由此可知,“中华”不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2.【答案】C【解析】“更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华夏的文明程度要高于诸夏”错误,“华夏”是对夏人的称呼,“华夏”即“诸夏”。3.【答案】D【解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错误,文章没有阐释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1分)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①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②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③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④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⑤也,宜哉!非幸也,数也。(选自《荀子·仲尼》,略有删改)注:①倓(tán)然:形容安然不疑。②高、国:高氏、国氏,是齐国两大贵族,世代都是齐国的上卿,地位十分尊贵。③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个里,每个里分别立社。把社内人口登录在簿册上,称为书社,因而“书社”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与土地。④秩秩:秩序。⑤霸王:称霸。1.下列各选项,与“夫孰能亡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借旁近与之B.公将驰之C.余闻之也久D.于厅事之东北角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天下之大知也孰为汝多知乎B.安忘其怒,出忘其雠安求其能千里也C.则莫之能亡也河曲智叟亡以应D.非幸也,数也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句子。(2分)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作者认为齐桓公不能亡国的原因是什么?(3分)【参考译文】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坚定不疑地把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最大的智慧。安稳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忘记了管仲曾经射了自己一箭,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都非常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灭掉他;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不是侥幸得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1.(3分)C【解析】题干所给句子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他”。A项中的“之”为代词,可译为“他”。B项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他们”。C项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这件事”。D项中的“之”为助词,相当于“的”。2.(3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知”,均译为“智慧”。B项中的两个“安”,前者译为“安稳”,后者译为“怎么”。C项中的两个“亡”,前者译为“灭亡”,后者译为“没有”。D项中的两个“数”,前者译为“计数”,后者译为“屡次,多次”。3.(2分)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4.齐桓公知人善用,能克制自己不记旧仇,不多疑,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解析】通读语段,从“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可以看出齐桓公知人善用,能克制自己不记旧仇,不多疑,“有天下之大节焉”。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5分)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⑴,以俟君子。⑵携来百侣曾游,。⑶在雨的哀曲里,,。2.补写对联(2分)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盛会——“汉语周”。初三学生小可和轩轩结伴来到“汉语之星”大会的现场,参与答题活动。其中对联题:上联:乌衣巷下联:______完成对联题时,小可和轩轩先后写下了“雨花石”“莫愁湖”“黄山路”“白鹭洲”等,她们对“白鹭洲”最满意。请运用对联知识作比较,说说“白鹭洲”好在哪里。【答案】示例:①意思相关,上下联都是地名。②词性相对,“白鹭”对“乌衣”,“洲”对“巷”,十分贴切。③平仄相协,末字“洲”是平声,符合对联的要求。五、(本大题4个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海南杂忆茅盾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原以为这个地方就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去无路。但就是错了,完全不就是那么一回事。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就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就是“天涯”?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瞧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兀隘空虚,她山总不如。君瞧道旁石,尽就是补天遗!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就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与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瞧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就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到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您瞧,她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就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就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她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她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就是“道旁石”,而就是真正的补天手了!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就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就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瞧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就是奇观。还瞧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不?”“不就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刚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