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_第1页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_第2页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_第3页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_第4页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第八章目录教学壹教学概述贰教学理论与规律叁教学实施第一节

: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基本内涵二、教学的主要作用三、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教学的词源考察汉语中的“教学”及其语义:教学即学习:自学和通过教人而学。《尚书·说命》:“敩学半”蔡沈:“敩[xiào],教也。言教人居学之半……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

敩:同教,从学从攴pū(古同“扑”,戒尺),使觉悟也英文中的“教学”及其语义:instruction、teachinginstruction→instruct,传授、告知→拉丁文instruere,积累、堆积;teaching

→古英语taecan→希腊文deiknne,解释、演示、引导。“教”——teaching“学”——learning“教学”——instruction、teachingandlearning2.我国学者对教学的界定(1)教学即学习;(2)教学即教授;(3)教学即教学生学;(4)教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定义(p256):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统一活动。教学是教师依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3.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1)教学与教育是什么关系?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教学

(2)教学与智育是什么关系?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智育教学(3)教学与上课是什么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上课二、教学的主要作用B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用时最少掌握知识最快)C教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经验)A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品德、智力、身体等)三、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第二节

:教学理论与规律一、教学理论二、教学要素及规律三、教学原则一,教学理论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教师、教材、课堂传统学生、活动、经验现代

传统教学论(p25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版主要贡献:①首创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建立严密而稳定的教学秩序;②提出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原则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③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强调重视事物的真实性质和起源。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贡献:①提出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②重视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③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不足: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思想主要贡献:教学过程理论;共产主义教育目的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现代教学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主要教学原则: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主张学生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提倡高难度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上,他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转换、评价。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内容:教材应当现代化。结构:教材应当包含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及其联系。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德国)基本主张:范例教学就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和方法。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马斯洛、罗杰斯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3.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派纳、多尔非哲学非中心化反基础主义非理性主义二、教学要素及规律(262)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素教学规律03教学规律04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0102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结合三、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直观性原则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的具体手段: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3语言直观“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案例:语言直观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可用如下语言进行描述:“上山直往云里钻,下山径到河边边,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直观性原则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苏格拉底:“产婆术”贯彻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巩固性原则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长久地保持、迅速地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以意义记忆、长时记忆为主)4、循序渐进原则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5、因材施教原则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理论学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联系实际(举例)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能力(练习)

3、重视教学实践:参观、练习、实验、实习、演讲、调查访问等(实践)

4、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第三节

:教学实施一、教学目标二、教学方法三、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的起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统领着教学系统的其他要素。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聚合等功能。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设计依据学生的发展:显性信息+隐性信息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科书、教辅等社会需要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任务分解目标确定起点分析目标表述预期学生学习成果个体的学习习惯、方法等以及群体的水平自上而下培养任务、年级、单元、课时教学任务逐层确定按照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进行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表述、表意目标表述、综合目标表述案例:小学数学《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单元教学任务1.能记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能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3.愿意口述面积计算的思路;4.在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运算、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知学习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表述的ABCD四要素:主体(Audience)行为表现(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目标达成度(Degree)A:目标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能够……”B:要有可检测的行为动词——如“说出”、“算出”、“背诵出”、“画出”……(行为动词)——尽量少用“理解、了解、知道、把握、体会”……(状态动词)C:要有达成目标的限制性条件——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找出……”“在10分钟内,能……”,“在课堂讨论时,结合教材,能叙述……要点”等。D:要表述目标的达成程度“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二、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内涵和意义2.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意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教师教的方式和手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式和手段2.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实习法教师教授活动为主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对讲授法的评价最古老、最普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优点?缺点?(1)讲授法基本要求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究语言艺术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2)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优点?缺点?(2)谈话法复习、巩固、检查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2)谈话法基本要求要精心设问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总结(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优点?缺点?(3)讨论法基本要求肯定学生意见的价值选好讨论内容善于引导(4)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4)实验法基本要求及时、具体的指导准备工作充分帮助学生总结(5)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5)实习作业法基本要求提出明确要求选择恰当方法做好事后检查(6)练习法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6)练习法基本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指导正确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步骤科学掌握练习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练习方式多样化(7)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7)参观法基本要求指导参观的进行做好参观的准备总结参观的收获小结:(一)讲授法★(二)谈话法★(三)讨论法★(四)实验法(五)实习作业法(六)练习法(七)参观法三、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四)复式教学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1)个别教学古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私塾”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关系。学生年龄不等,程度不齐,学习内容进度不统一。教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效果差。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萌芽:16世纪,西欧一些学校就出现了按班级编制进行教学的形式。三个阶段: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以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班、课、时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以“课”为单位,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小的部分,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课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

单一课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授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在一节课内同时要完成几种教学任务的课。(2)综合课的一般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4.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优越性教学获得较高的效率,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局限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践探索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强调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