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2- 2- 2孔雀东南飞并序 3.1蜀道难 3.2蜀相 4望海潮扬州慢 32-第一单元测验 39-第二单元 5阿Q正传(节选) 61- 6.2再别康桥 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第二单元测验 95-第三单元 9.2项脊轩志 10.1兰亭集序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 11种树郭橐驼传 12石钟山记 第三单元测验 第四单元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第四单元测验 第一单元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g)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g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帷裳(cháng)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言笑晏晏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经》“六义”是指…………………。课内精读阅读《氓》这首诗,回答6~9题。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情…,决绝而不留恋。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的性格(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采采苯莒,薄言有之。采采苯苜,薄言掇之。采采苯莒,薄言襪之。10.《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3.这首诗形式上怎样的特点与课文中哪首诗最为相似?女14.“行迈靡靡”一句中的“靡靡”跟成语“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都是说明什么意思?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哪里?1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现在人们在何种场合经常引用?(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9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①哉悠哉,辗转Ω反侧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4之。参差荇菜,左右笔5之。窈窕淑女,钟鼓乐6之。的女子。④逑:配偶。⑤荇菜:即《再别康桥》里的“青荇”,多年生水草,夏有乔木,不可休思”中的“思”意义同。⑩服:思念。D悠:忧思的样子。②辗转:转动。B反侧:翻来覆去。4友:亲爱。5笔:选择。6乐:欢迎。16.试摘录诗中古今意义相同的5个词语。①琴瑟友之②女也不爽③匪我愆期④雨雪霏霏⑤寤寐求之⑥老使我怨⑦言既遂矣⑧飞沙走石⑨投桃报李⑩一鸣惊人A.①⑧⑩B.②③⑥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以喻夫妻和谐。这5.答案:诗诗三百305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7.答案:纯真热情9.答案:清醒、刚烈11.解析: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答其他内容不得分。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2.解析: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13.答案:反复叠唱,不同章中的特定位置上换一字而意境顿时拓展,形式上与《采薇》最为接近。14.答案:不一样。形容“行迈”(迈步)的“靡靡”,显然是指脚步沉重、缓慢;形容“音(乐)”的“靡靡”,指柔弱、颓靡的音乐。18.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19.答案:译文也用诗的形式,整齐、押韵、朗朗上口。也可以谈另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B.溘(kè死)载体(zǎi)兰皋(gāo)戛然而止(jiá)鸷(zhì)鸟擢发难数(zhuó)岌岌(jí)相形见绌(zhuō)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面规矩而改错B.饨郁邑余住僚兮C.何方圜之能周兮D.宁溢死以流亡兮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4.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穷巷多怪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価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③怨灵修之浩荡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竞周容以为度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6.下列句子既用了比喻又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B.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苣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7.多用“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感叹的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把下列句子归类,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E.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F.怀信住僚,忽乎吾将行兮。………。…。……o课内精读阅读下列诗句,回答8~13题。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8.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吾知其亦已兮A.吾独穷困乎此时也B.謇朝谇而夕替C.微斯人,吾谁与归D.长余佩之陆离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方法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步余马于兰皋兮A.鸷鸟之不群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D.长太息以掩涕兮10.下列各句均有“以”,其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余虽好修垮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蓖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D.宁溢死以流亡兮A.哀民生之多艰B.亦余心之所善兮C.又申之以揽苣D.固时俗之工巧兮12.选出翻译不妥当的一项()B.饨郁邑余住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方与圆怎能配合呢?哪有道不同能彼此相安?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阅读屈原的《涉江》,回答14~18题。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值個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犹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范醯。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住條,忽乎吾将行兮。14.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的结构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A.带长铼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B.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16.屈原很奇怪,好奇服,带长剑,佩美玉,行为异常,怎样理解这种奇异的打扮?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奇服异装是一种象征,表明诗人一直保持着正直美好的品行不肯改变。B.穿奇服,带长剑,佩美玉,说明诗人在遭受打击后仍然保持志行高洁,C.奇装异服显示着诗人与污浊腐朽的社会现实的极不调合,虽得不到认同,但也不肯改变。D.不管怎么看,诗人行为异常,都说明他在遭受打击后,精神错乱,意志17.诗中有四类情况值得体会,如“好奇服”,提到接舆等历史人物,写到鸾鸟凤皇,也写到燕雀乌鹊,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18.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叙述屈原从鄂渚到溆浦的一段行程。因为从渡江开始,故题为涉B.诗人从幼到老都好奇服带佩饰,这表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品质,也C.诗歌第四段列举古代贤士的种种遭遇,抒发悲愤,表示了诗人决不同流D.全诗叙事生动,抒情真切,激情澎湃,议论合理,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眷恋楚国的情感。1.解析:B项,“载”应读为“zài”;C项,“应”应读为“yīng”;D项,“绌”应为“chù”。答案:A2.解析:A.“错”通“措”,施行;B.“邑”通“悒”,苦闷;C.“圜”3.解析:四荒,指辽阔的大地。4.解析:与例句同,都是“困厄”的意思。5.解析:①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②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经济困难。③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雄伟或壮大。⑥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⑦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答案:B8.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9.解析:都是使动用法。10.解析:前者为并列关系,后者是介词“把”。11.解析:C项,是“代词”,其他三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12.解析:“改错”为古今异义词,改变措施。错,通“措”,措施。13.解析:“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14.解析:例句属于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A.是定语后置,C.是“之”构成的宾语前置,D.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15.解析:应为“幽/独处乎山中”。16.解析:要把握奇服异装的象征含义。(2)以历史人物自比,并总结历史规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香花美禽喻忠臣,燕雀乌鹊比喻奸佞小人,二者形成对比。18.解析:不是从渡江开始,而是一路沿江而行。以涉江为主。2孔雀东南飞并序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缢不堪结发偏邪B.怀愤罗敷驱遣腰襦C.香囊箱帘严装纨素D.精妙嬉戏磐石娇逸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6.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达全诗内容有何作用?7.第二段前边画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8.第二段最后画线的诗句,所表现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A.勤劳B.温柔C.外柔内刚D.坚强持重(二)阅读下节诗句,完成9~10题。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9.关于这几句诗采用的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铺陈排比D.赋、比、兴10.关于刘兰芝“事事四五通”,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希望以此获得焦母的好感,使焦母改变主意。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D.表现了兰芝一方面内心非常痛苦,另一方面仍要在婆婆面前表现得坚强课外迁移一、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11~13题。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妻卒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11.为下列诗句加点字选出正确的义项。A.将要B.将近C.且,又D.率领12.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相应的诗句。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的。D.“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4~17题。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而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飓,东方须臾高知之!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所思》是一首民间的恋歌,而《上邪》则是一首爱情的誓词。14.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15.“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中的“之”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该女子怎样的心情?16.“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两句是该女子回忆充分表现了女主人的大胆热烈、忠贞不渝的爱情。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21题。上山采藤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19.试从外貌、能力两方面看,诗中的“故夫”更喜欢谁?20.试推究诗中“故人”被遗弃的原因。21.与《诗经》中的《氓》和《谷风》以及《孔雀东南飞》比较,说说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以及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的独特之处。四、阅读《东门行》,完成22~28题。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22.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词。。。23.翻译下面各句:24.试概述这首诗的大意。25.诗中主人公于悲愤之下,采取了什么行动?26.他的妻子是如何劝阻丈夫的?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_27.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这家人的悲苦生活?28.主人公的最后行动,说明了什么?答案:CD.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6.答案:用了兴的手法;为全诗写下感情的基调,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9.解析:D项中“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段文字中没有感,使焦母改变主意”,但通观全诗,兰芝并无这样的心理。15.答案:用玉绍缭的双珠玳瑁簪该女子爱极而绝望后的怨恨之心16.答案:过去两人幽会时担心鸡鸣狗吠惊动兄嫂21.答案:可从古代社会封建夫权制度和这首诗截取一个巧遇场面并采用对24.答案:这首民歌描写了一位丈夫因家庭生活濒临绝境而被迫走上反抗道25.答案:“拔剑东门去”,准备铤而走险。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西当太白有鸟道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B.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仅)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止血去痛”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C.础崖转石万壑雷D.雄飞雌从绕林间5.从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雄飞雌从绕林间C.句读之不知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二水中分白鹭洲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7~9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愿,础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手法的?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课外迁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1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注]①孤蓬:蓬草被风吹散,飘转无定,诗人常以之喻游子。②颈联语出这里离开。萧萧:语出《诗经》“萧萧马鸣”。班马,离群之马。班:分别。10.送别诗往往抒发作者悱恻、哀伤之情,这首诗是否也是这样?如果不是的话,又是怎样的呢?11.这首诗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哪一种?有何特色?请作简要的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听蜀僧溶弹琴李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④。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蜀僧溶:来自蜀地的和尚法号溶。②绿绮:原为司马相如的琴名。③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万壑松涛声。④客:作者自称。洗流水:像流水洗涤了一样清凉。霜钟:这里泛指钟声。入霜钟:琴的余音和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⑤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间天就黑了。12.“客心洗流水”用了高山流水这一常典,用得非常恰切、巧妙,请作简要的分析。13.李白是怎样描写琴声之妙?请结合原诗作具体而简要的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15题。渡荆门送别T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送别:有江水送别诗人之意,借以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②从:就,到。楚国:今湖北一带。③尽:完了,消失。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④月下:月亮倒映江中。飞天镜:像飞过天空的镜子。云生:指江上云彩的变幻。海楼:即海市蜃楼。⑤仍:始终。怜:爱。故乡水:长江。14.诗人描绘长江流到江汉平原后的壮阔形势和绮丽景观,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15.杜甫《旅夜书怀》有“月涌大江流”,这首诗在哪些方面与之比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6~17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肉李白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解析:A.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B.“内”通“纳”,接纳。4.解析:例句是使动用法。C.使动用法,使……滚动。A.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意动用法,把…当做鱼肉;D.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5.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6.解析: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7.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四句写“面”,从整体形象上描绘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写“点”,分“点”从不同的侧面描绘蜀道不盈尺”以下四句渲染蜀道惊险的气氛。9.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10.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一是要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与风格,二要从诗句中体会本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不同之处。答案:这首诗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宛转蕴11.解析:懂得比喻并不难,难在要懂得命题人在出题时往往易设陷阱。比如说这道题,考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有创造性的比喻加上以景寓情。答案:是比喻。如“孤蓬”“白云”“落日”,以景寓情,形象鲜明生动,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12.解析:用典用得好如水中放盐,虽看不到盐而有盐味。而其最佳境界则是即使不懂得典故也可以理解,懂得典故则理解得更深刻。这是诗词创作中用典答案:“流水”是伯牙弹奏的名曲,声如清泉流淌,将诗人的心洗涤一通,感到无比清凉、痛快。诗人把所用的典故融化在诗句里,几乎让人看不出是在用典,就是不懂得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13.解析:要完整地回答出这道题并不容易,其中两个比喻较好回答,而以诗人自己听得出神,“不觉碧山暮”,以之衬托出琴声的超妙较难想到,要转几个弯才能想出。其实,在回答诗词鉴赏题时若不会转弯,很难不“自挂东南枝”。答案:一是用“如听万壑松”的比喻,二是以伯牙喻蜀僧溶,从旁衬托,三是以“不觉碧山暮”衬托出琴声的超妙。14.解析:能写出壮观景色者,其胸襟大多开阔,自有规律可寻。了解写诗时诗人的情况也有助于解决问题。答案: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激动的心情,以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15.解析:比较鉴赏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不时也会出现,本题只要回答“相似”,较为简单。“月下飞天镜”也容易找到,关键在于这月亮“飞”到哪里要弄明白,然后从气势、风格等主要方面来加以综合分析。答案:“月下飞天镜”与“月涌大江流”颇相似,“飞”和“涌”都非常有16.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17.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蒙胧中的幻景。答案: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丞相皇鹂襟怀柏森森B.斑斓千载樊笼瓜州渡C.茂盛繁蜜顿挫大散关D.衡量寤寐悲惋伯仲间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4.下列句子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铸成的千古名句是…………,………。(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课内精读阅读《蜀相》,完成6~7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旷世雄略,“老臣心”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民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课外迁移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8~10题。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B.“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D.“伯仲”原指兄弟长幼的次序,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9.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C.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D.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10.对下列诗句中的“空”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情,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春色,却无人欣赏。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空”字写尽了古代繁荣和今时萧条之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感叹之情。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1~12题。临高台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临高台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1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一种难以排解的忧思和无可奈何的情绪。D.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1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3~15题。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钱起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14.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15.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t¹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王诗中的“时闻隔林犬”、钱诗中的“莺啼”都写了声音,文学作品中对声响穷彭蠡之滨;②,声断衡阳之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更借助声音营造奇幻瑰丽的梦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③④。”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两句描写声音的句子营造出静谧、闲适而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意境,这就是“⑤,.⑥”。③2.解析:(1)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2)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3.解析:许:称许,称赞。4.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5.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镜中衰鬓已先斑铁马秋风大散关千载谁堪伯仲间6.解析:“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7.解析: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8.解析: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有谁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9.解析: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10.解析:渲染了恬淡、清新的意境。C项,“对情人之所在”有误,沈诗“所思”不一定指情人。D项,萧诗是直抒胸臆,而沈诗则是景中寓情。12.答案: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去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15.答案: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16.答案:①渔舟唱晚②雁阵惊寒③熊咆龙吟殷岩泉④栗深林兮惊层巅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ⅆⅆⅆ(4)解鞍少驻初程少:……………(6)算而今,重到须惊算:……………2.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B.自胡马窥江去后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下面六句均摘自宋词,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66……,…,…………”,写出了扬州一(6)《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6.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7.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任一句扩展成一段话,表达孤独寂寞的心境。课内精读阅读《望海潮》,完成8~9题。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π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9.“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一)阅读《雨霖铃》,完成10~12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1.分析下面两句写景句子对抒情的作用。午句表达这种离别苦痛的句子,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看其是如何表现的。(二)阅读下面柳永的词,完成13~16题。八声甘州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妆楼题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注]①“题望”即仰望;②“争”同“怎”。13.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14.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15.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16.评论本词下阕时,有人说下阕妙处全在“想佳人、妆楼题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柳永的词,完成17~19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18.有人评论这首词的艺术说法时说,本词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19.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表现作者(四)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21.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2.解析: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A.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B.胡马,水”“两山”拟人化,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3.解析:①③⑥为婉约派词句,②④⑤为豪放派词句。4.解析: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答案:(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6)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6.解析:结合对偶上下联的字数和结构的对应特点重新排序。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7.答案: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不知这种漂泊异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8.解析: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要注意从动词的力度、意境来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9.答案: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答案:(1)指蝉的叫声凄凉急切。11.解析:答题时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太笼统。要抓住典型的景物鉴赏。“凄切”之声令人感到凄凉、冷落。再加上暮色苍茫时分,秋雨刚刚停息,词人不忍分别却又无可奈何。这里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2)“留”与“柳”谐音,古人有折柳送人的岸”三字明写眼前景,暗写了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柳永正是通过凉风写别后心境的凄凉。月过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象,一个“残”字,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12.解析:“伤离别”是识别的关键字眼。分析要答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一词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而“更那堪”则把词人处于冷落清秋的时节,更加叫人难以忍受的离情表现了出来。14.解析:柳词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答案:D16.答案:同意。本是词人自家登楼,极目天际,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之归来!然而我能想见你在凭高而等候归舟,你却无由想像我正在何处登舟无计,只自淹留!真是几层曲折!其情至而感深。由此17.解析:由“伫倚危楼”“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的诗。答案:相思18.答案:同意。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但他却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远远看来,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为读者设下一个迷魂阵,让这个悬念引导读者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句,才真相大白。可谓“曲径通幽”构思巧妙。味”,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下去。但结尾“衣带渐宽”二句陡然一转,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女主人公在暮秋冷雨的月夜中眼瞧残荷,引发了自己凄凉孤单、无人相伴的凄冷孤寂之情,以及对心上人的浓浓相思之情。21.答案: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第一单元测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做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有删节)“侠”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汉代史家司马迁从侠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神力量和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出发,开始对侠客立传并对侠义精神进行了极度褒奖和强力推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接汉而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转折点,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文人歌咏时期,由历史写实式书写转向文学想象和浪漫发挥。与两汉相比侠义精神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促使文人希图立功乱世、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与游侠不爱其躯、仁义至上的人生信条一拍即合,建安骄子曹植不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叹。六朝以来,文人士子纷纷于咏侠诗中流露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徜徉乐游于侠的精神世界,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成为文人理想人格与精神气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唐代宏大的社会气象、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巨大的文化融合力更是文人歌咏侠义精神的天然土壤。宋诗沿着唐诗辉煌的留风余脉继续演绎着千载不衰的侠义精神,诉说着文人耿耿报国之心。此时有岳飞“八百里路云和月”的侠义精神梦幻之旅、“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国仇家恨,也有晚年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梦萦。此时的侠义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连在了一起,侠义情、家国恨不分彼此合二为一。在明清时期,古典文化进入整合时期,侠义精神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静态地寄身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集大成的章回小说与历史回忆中,更弘扬于戚继光、俞大猷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壮举中。近代文人更是在国家民族遭遇空前危亡变局的关键时刻,以侠义精神著书立说启蒙愚昧国民、激起民族斗志。(张吉珍《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论释》,有删节)往昔人们看武侠小说,总认为它们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读物,怡情消遣尚可,要专注研究则似乎太小题大做,正统的文化界对之更是不屑一提。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如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成分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转化而来的,武功招数、人名地名、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就是很多现当代小说都难以攀及的。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读者消除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之中。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急促,人们心理的普遍浮躁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在烦嚣和压力之下,要静心看那些厚重沉实的古文经典,耐心听远古的回音,也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武侠小说正在读者与学术的距离中筑建着一个异类的文化架构,摆脱经院文学一直传承的固定思维模式,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宋韵琪《武侠: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庸著作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B.金庸对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也带有鲜明的批判,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更具有稳定性。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武侠小说如今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但侠义精神作为正义的体现与象征,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庸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带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让读者感受到B.汉朝以后,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了文人歌咏时期,其对文人士风C.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金庸小说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D.武侠小说平易近人,让读者消除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其在潜移默化3.下列各项,不符合“侠义精神”内涵的是(3分)()A.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写下“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B.关羽陷身曹营,得知刘备下落,保护两家皇嫂千里寻兄,最后在古城兄C.林冲听李小二说有三个人在密谋陷害自己,于是在草料场中杀死陆谦等D.面对新冠疫情,各地医护人员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缨,迅速集结,毅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在当今时代,文学作品应如何传承侠义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北京的春节老舍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②“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③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④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让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⑤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⑥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⑦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人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⑧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⑨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⑩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①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2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B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4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里、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详细介绍腊八粥的用料,并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来评价,B.“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说明了人们对新C.“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意在表明除夕之D.“新中国的儿童不再受那迷信的熏染”透露出对旧社会北京春节部分风俗的批判态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一段,照应标题,表达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也暗含新中国成立后的春节风尚有所变化。B.文章写旧社会的女人其他时候都不轻易出门,在元宵节却可以出门游玩,意在通过对比突显女人在元宵节的特殊地位和待遇。C.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和句内括号,详写北京春节某些风俗的具体内容,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节日气氛。D.“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8.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就第⑥段简要分析。(4分)眼我的北京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胆地描画它。”请分析本文是如何描画北京的春节的。(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邰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翼遂令徒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领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注]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坟籍,古代典籍通称。相传《三坟》《五典》为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以“坟籍”“坟典”代指古代典籍。B.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先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再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C.永和,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自此以后形成制度。D.门生,东汉时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来渐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做了大司空的属官。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使盗贼归降,州内安定。C.李固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梁冀派人千里传送赦免公文,而李固却不为所动。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做宰相时,匡正朝弊,多被采用,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4分)(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