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天子权威与都城营建强化C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加强 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中国)。根据材料“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王城规模缩小,战争频繁,军事动荡,因此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区和居民区,表明社会分化加剧,D项正确;材料只有王城的规模以及内部结构分区,没有涉及工商业集镇,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礼乐等级秩序是在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末年,太官曾通过昼夜燃火的温室来反季节种植稀缺的“葱韭菜茹”。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省费岁数千万”。这表明当时()A.主流价值渗透宫廷生活 B.精耕细作坚持以农为本C.作物栽培影响天人观念 D.财政危机阻碍技术革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年(中国)。根据材料“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官员认为用燃火的方式种植反季节蔬菜浪费人力、物力,反映出节俭、体恤民情的观念影响着宫廷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要禁止用燃火的方式种植反季节蔬菜,难以体现精耕细作,排除B项;C项表述有误,天人观念影响作物栽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3.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大量接收政府和民间的捐输,它们据此开展典当业务,以“济民”名义放贷牟利,还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据此可知当时寺院从事典当业务的重要信用来源是()A.寺院承担的赋役义务 B.老百姓对佛门的信仰C.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 D.政府的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开展典当业务放贷牟利,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用百姓对于佛教的信仰督促还债,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寺院的赋役义务,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寺院房贷利用教众的信仰督促还债,不涉及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佛教,与儒家、道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中后期,官民葬礼“贵贱既无等差,资产为其损耗”现象愈演愈烈,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可见,当时唐朝()A.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 B.适当扩大监察机构权力C.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 D.促使政治秩序趋于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葬礼出现厚葬的风俗,政府因此重申律令中关于葬礼的规定,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C项正确;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是在汉朝,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监察机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葬礼规定与稳定政治秩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化使得()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 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使得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项正确;明朝行政中枢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有内阁大臣的任命方式,与决策效率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有内阁大臣的任命方式,没有涉及部门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年份条约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英文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法文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德文、法文1863年中荷《天津条约》荷兰文1866年中意《通商条约》中文、意大利文据此可推知()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 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 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所用法定文字基本为外文,而同文馆是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此可知,同文馆的建立适应了当时实际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签订条约所用的法定文字,与《万国公法》无关,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局限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得以突破,排除C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 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C.民族经济迅猛发展 D.南北官员的内部论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辛亥革命前,两江总督端方投资创办《舆论日报》,通过收购和补贴民营报纸的手段,控制舆论,并得到其他地方总督的支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遏制革命形势的高涨,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维新运动在1898年失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迅猛发展”的表述程度过重,与史实不符,而且也不是这些举措应对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官员的内部争论,材料信息表明南北官员支持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8.民国初年,海港检疫在若干港口进行,并附属于各地海关税务司。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并在九一八事变前,先后接收筹办上海、厦门、汕头、牛庄、安东、汉口、天津、大沽、秦皇岛九处海港检疫所。这一变化反映出()A.疫病传播途径被彻底阻断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C.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强化 D.关税自主运动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海关在若干港口进行,而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多个城市建立了检疫所,加强了对进出口物品的检疫管理,也反映出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强化,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危机家中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关于检疫所的设置,与关税自主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一战略战术意在()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D.推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军队围剿根据地,根据地为了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采用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B项正确;此时已经北伐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A项;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所示的称呼。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项目新称呼新称呼的标准第一类“东方国家”“亚非国家”地理位置第二类“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国家主权独立程度第三类“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上述调整()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类试题。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54年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进行调整,敌对色彩淡化变得友善平等,说明当时中国积极调整对外策略,注意外交用语,C项符合题意;多极化是指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趋势日益明显,材料只是强调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用于发生变化,未涉及实力的变化以及对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对亚非新兴国家称呼的变化,未涉及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减,排除B项;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运动会议召开,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英格兰)。根据材料“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国王用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等措施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反映出社会已经广泛认可王权强化这一情况,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排除B项;国王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并不会限制大学创造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是1506年在德国流传甚广的一幅著名木刻画,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巴西“食人族”的行为。该画的流传说明()A.宗教权威遭遇严重冲击 B.商业印刷依托先进技术支持C.欧洲殖民活动日渐盛行 D.文明多元特性得到有效彰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6年(德国)。根据材料“1506年在德国流传甚广的一幅著名木刻画,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巴西‘食人族’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德国出现了关于美洲地区的木刻画,欧洲正在逐步展开对美洲的殖民活动,C项正确;木刻画与宗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木刻画是商业印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明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 B.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上层社会乃至王后都在使用这些时尚物品,又成为了普通人的流行饰品,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这些饰品成为社会风尚不会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业,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早期(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世纪早期,印度政府借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医神名义、古代文献等,宣传牛痘接种法,易于民众接受,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C项正确;据所学,牛痘接种法是近代英国而非古代印度的医学成果,排除A项;借用古代印度传统文化宣传、推动牛痘接种,并不能弥合殖民地和宗主国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据所学,亚洲的觉醒指的是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 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 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墨西哥。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独立后建立起考迪罗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结合材料中的相关措施可知,墨西哥该政策是在打击考迪罗的大地产制,C项正确;此时墨西哥已经取得独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墨西哥打击考迪罗制度,争取民主的斗争,没有评价规模经营模式,排除B项;D项中“已经得到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 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 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加剧,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贸易额锐减,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排除A项;修建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C项;此时德国正在美苏两个大国的主导下经济交流减少,统一的可能极小,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材料二明代名医医药学知识来源统计学医方式自学师从名医师从家人全国总计/人101271769——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材料三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答案〗(1)政府主持推动;借助印刷术传承(以印刷典籍为载体);家学传承占主导。(2)日本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涵养医德;能直接指导医疗实践。欧洲人:属于博物学范畴,开阔视野;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3)在历史、科学(或医学)研究上有突出价值;凸显人类创造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太医局”可分析出政府主持推动;根据材料“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可分析出借助印刷术传承(以印刷典籍为载体);根据材料“师从家人769人”可分析出家学传承占主导。【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欧洲。日本人:根据材料“忠、孝、仁、慈为本”可分析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涵养医德;根据材料“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可分析出能直接指导医疗实践。欧洲人:根据材料“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可分析出属于博物学范畴,开阔视野;根据材料“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可分析出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在历史、科学(或医学)研究上有突出价值;结合所学可知,针灸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说明中国针灸凸显人类创造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所示。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农户数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摘编自陈翰笙主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材料二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材料三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答案〗(1)材料一:租佃经营普遍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雇佣关系微弱。材料二: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2)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价值评估:①材料一为乙方观点提供佐证,材料二为甲方观点提供佐证。②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一平均每个县调查了4个村,材料二仅涉及蔬菜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并且两则材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情况,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仍需搜集更多史料互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材料一:根据材料“佃农占57.2%”可分析出租佃经营普遍化;根据材料“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比例84.7%”可分析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材料“雇农占10.2%”可分析出雇佣关系微弱。材料二:根据材料“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可分析出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根据材料“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可分析出经营规模较大;根据材料“雇工40余人”可分析出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第一问共同的理论基础:根据材料“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可知,材料中甲方与乙方都基于中国农村的实际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第二问价值评估:①根据材料“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当地农村租佃经营普遍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分析出材料一为乙方观点提供佐证,材料二认为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可分析出材料二为甲方观点提供佐证。②根据材料“上海郊区宝山”、“东大蔬菜农场”结合县数和调查村数可知,在38个县中一共调查152个村,说明材料一平均每个县调查了4个村,我国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平均每个县调查4个村,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一些特有的情况,材料二仅涉及蔬菜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因此两则材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情况,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仍需搜集更多史料互证。19.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材料二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答案〗(1)形成方式:收复失地运动、加强王权、王朝战争。共同条件:西欧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央集权和世俗权力的加强;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增强;军事战争的推动。(2)明确了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推动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创建。对外殖民步伐加快,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各国的利益冲突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材料“收复失地运动”、“强大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可分析出收复失地运动、加强王权、王朝战争。结合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西欧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可分析出中央集权和世俗权力的加强;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形成”可分析出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增强;根据材料“‘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可分析出军事战争的推动。【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可分析出明确了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根据材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可分析出推动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可分析出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创建。结合殖民体系的发展历程可分析出对外殖民步伐加快,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可分析出各国的利益冲突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劳伦新·詹姆斯所著《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裘落》一书的目录:第一部分绝佳的机会1600—1689第二部分坚持与征服1689—1815第三部分日益强大的贸易1815—1914第四部分“帝国时代的终结1914—1945第五部分日落斜阳1945—1998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挖掘不同时段标题的内涵,选择其中一个部分,为其编写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要求:所编写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理由充分)〖答案〗示例1第一部分绝佳的机会1600—1689我选择第(一)部分。(必答,不答此处整题不得分)子目名称阐述理由英国入侵印度17世纪,英国加快对印度的殖民步伐,依托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对印度的掠夺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之风吹到英国16、17世纪,文艺复兴之风吹到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思想支持。“光荣革命”16、17世纪,日益强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不流血的政变,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稳定的政局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政治保障。示例2第四部分帝国时代的终结1914—1945我选择第(四)部分。(必答,不答此处整题不得分)子目名称阐述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英德矛盾逐渐激化并引发第--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动摇了英国的优势地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爆发,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恢复手工纺织,废除食盐专卖,迫使殖民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中国爆发了国民革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黎巴嫩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加快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日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加上日益衰落的英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日法西斯的侵略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苏联的主导地位,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打击,实力大大衰落。〖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内容是《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裘落》一书的目录,结合英国近代的史实,选择其中一个部分,为其编写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子目要具体、明确。以第一部分为例,根据材料“1600—1689”以及英国的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在资产阶级革命可得出英国入侵印度、文艺复兴之风吹到英国、“光荣革命”;其次,结合英国依托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掠夺了大量财富;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以及“光荣革命”,实现了不流血的政变,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等史实对这一部分进行阐述。要注意所编写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天子权威与都城营建强化C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加强 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中国)。根据材料“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王城规模缩小,战争频繁,军事动荡,因此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区和居民区,表明社会分化加剧,D项正确;材料只有王城的规模以及内部结构分区,没有涉及工商业集镇,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礼乐等级秩序是在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末年,太官曾通过昼夜燃火的温室来反季节种植稀缺的“葱韭菜茹”。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省费岁数千万”。这表明当时()A.主流价值渗透宫廷生活 B.精耕细作坚持以农为本C.作物栽培影响天人观念 D.财政危机阻碍技术革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年(中国)。根据材料“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官员认为用燃火的方式种植反季节蔬菜浪费人力、物力,反映出节俭、体恤民情的观念影响着宫廷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要禁止用燃火的方式种植反季节蔬菜,难以体现精耕细作,排除B项;C项表述有误,天人观念影响作物栽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3.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大量接收政府和民间的捐输,它们据此开展典当业务,以“济民”名义放贷牟利,还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据此可知当时寺院从事典当业务的重要信用来源是()A.寺院承担的赋役义务 B.老百姓对佛门的信仰C.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 D.政府的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开展典当业务放贷牟利,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用百姓对于佛教的信仰督促还债,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寺院的赋役义务,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寺院房贷利用教众的信仰督促还债,不涉及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佛教,与儒家、道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中后期,官民葬礼“贵贱既无等差,资产为其损耗”现象愈演愈烈,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可见,当时唐朝()A.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 B.适当扩大监察机构权力C.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 D.促使政治秩序趋于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葬礼出现厚葬的风俗,政府因此重申律令中关于葬礼的规定,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C项正确;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是在汉朝,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监察机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葬礼规定与稳定政治秩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化使得()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 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使得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项正确;明朝行政中枢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有内阁大臣的任命方式,与决策效率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有内阁大臣的任命方式,没有涉及部门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年份条约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英文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法文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德文、法文1863年中荷《天津条约》荷兰文1866年中意《通商条约》中文、意大利文据此可推知()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 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 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所用法定文字基本为外文,而同文馆是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此可知,同文馆的建立适应了当时实际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签订条约所用的法定文字,与《万国公法》无关,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局限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得以突破,排除C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 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C.民族经济迅猛发展 D.南北官员的内部论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辛亥革命前,两江总督端方投资创办《舆论日报》,通过收购和补贴民营报纸的手段,控制舆论,并得到其他地方总督的支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遏制革命形势的高涨,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维新运动在1898年失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迅猛发展”的表述程度过重,与史实不符,而且也不是这些举措应对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官员的内部争论,材料信息表明南北官员支持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8.民国初年,海港检疫在若干港口进行,并附属于各地海关税务司。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并在九一八事变前,先后接收筹办上海、厦门、汕头、牛庄、安东、汉口、天津、大沽、秦皇岛九处海港检疫所。这一变化反映出()A.疫病传播途径被彻底阻断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C.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强化 D.关税自主运动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海关在若干港口进行,而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多个城市建立了检疫所,加强了对进出口物品的检疫管理,也反映出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强化,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危机家中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关于检疫所的设置,与关税自主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一战略战术意在()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D.推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军队围剿根据地,根据地为了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采用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B项正确;此时已经北伐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A项;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所示的称呼。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项目新称呼新称呼的标准第一类“东方国家”“亚非国家”地理位置第二类“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国家主权独立程度第三类“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上述调整()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类试题。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54年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进行调整,敌对色彩淡化变得友善平等,说明当时中国积极调整对外策略,注意外交用语,C项符合题意;多极化是指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趋势日益明显,材料只是强调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用于发生变化,未涉及实力的变化以及对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对亚非新兴国家称呼的变化,未涉及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减,排除B项;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运动会议召开,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英格兰)。根据材料“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国王用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等措施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反映出社会已经广泛认可王权强化这一情况,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排除B项;国王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并不会限制大学创造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是1506年在德国流传甚广的一幅著名木刻画,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巴西“食人族”的行为。该画的流传说明()A.宗教权威遭遇严重冲击 B.商业印刷依托先进技术支持C.欧洲殖民活动日渐盛行 D.文明多元特性得到有效彰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6年(德国)。根据材料“1506年在德国流传甚广的一幅著名木刻画,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巴西‘食人族’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德国出现了关于美洲地区的木刻画,欧洲正在逐步展开对美洲的殖民活动,C项正确;木刻画与宗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木刻画是商业印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明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 B.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上层社会乃至王后都在使用这些时尚物品,又成为了普通人的流行饰品,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这些饰品成为社会风尚不会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业,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早期(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世纪早期,印度政府借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医神名义、古代文献等,宣传牛痘接种法,易于民众接受,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C项正确;据所学,牛痘接种法是近代英国而非古代印度的医学成果,排除A项;借用古代印度传统文化宣传、推动牛痘接种,并不能弥合殖民地和宗主国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据所学,亚洲的觉醒指的是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 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 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墨西哥。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独立后建立起考迪罗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结合材料中的相关措施可知,墨西哥该政策是在打击考迪罗的大地产制,C项正确;此时墨西哥已经取得独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墨西哥打击考迪罗制度,争取民主的斗争,没有评价规模经营模式,排除B项;D项中“已经得到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 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 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加剧,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贸易额锐减,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排除A项;修建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C项;此时德国正在美苏两个大国的主导下经济交流减少,统一的可能极小,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材料二明代名医医药学知识来源统计学医方式自学师从名医师从家人全国总计/人101271769——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材料三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答案〗(1)政府主持推动;借助印刷术传承(以印刷典籍为载体);家学传承占主导。(2)日本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涵养医德;能直接指导医疗实践。欧洲人:属于博物学范畴,开阔视野;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3)在历史、科学(或医学)研究上有突出价值;凸显人类创造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太医局”可分析出政府主持推动;根据材料“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可分析出借助印刷术传承(以印刷典籍为载体);根据材料“师从家人769人”可分析出家学传承占主导。【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欧洲。日本人:根据材料“忠、孝、仁、慈为本”可分析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涵养医德;根据材料“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可分析出能直接指导医疗实践。欧洲人:根据材料“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可分析出属于博物学范畴,开阔视野;根据材料“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可分析出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在历史、科学(或医学)研究上有突出价值;结合所学可知,针灸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说明中国针灸凸显人类创造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所示。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农户数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摘编自陈翰笙主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材料二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材料三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答案〗(1)材料一:租佃经营普遍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雇佣关系微弱。材料二: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2)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价值评估:①材料一为乙方观点提供佐证,材料二为甲方观点提供佐证。②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一平均每个县调查了4个村,材料二仅涉及蔬菜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并且两则材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情况,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仍需搜集更多史料互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材料一:根据材料“佃农占57.2%”可分析出租佃经营普遍化;根据材料“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比例84.7%”可分析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材料“雇农占10.2%”可分析出雇佣关系微弱。材料二:根据材料“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可分析出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根据材料“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可分析出经营规模较大;根据材料“雇工40余人”可分析出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第一问共同的理论基础:根据材料“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可知,材料中甲方与乙方都基于中国农村的实际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第二问价值评估:①根据材料“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当地农村租佃经营普遍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分析出材料一为乙方观点提供佐证,材料二认为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可分析出材料二为甲方观点提供佐证。②根据材料“上海郊区宝山”、“东大蔬菜农场”结合县数和调查村数可知,在38个县中一共调查152个村,说明材料一平均每个县调查了4个村,我国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平均每个县调查4个村,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一些特有的情况,材料二仅涉及蔬菜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因此两则材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情况,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仍需搜集更多史料互证。19.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