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新编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新编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新编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新编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1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

(课标Ⅱ专用)第1页1.(课标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以下叙述错误是

()A.种群S型增加是受资源原因限制而展现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增加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养殖密度不一样时,单位水体该鱼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到达K值前,密度对其增加制约逐步减弱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改变五年高考答案

D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加,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

该鱼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养殖密度不一样时,单位水体该鱼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到达K值前,随种群密度增加,密度对种群增加制约作用逐步

增强,D错误。规律方法

影响种群密度原因分析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原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性别百分比、年纪组成等。第2页2.(江苏单科,19,2分)因为农田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能够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作用。以下叙述正确是

()A.农田存在,增加了松鼠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一样森林斑块中松鼠属于不一样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不一样斑块中松鼠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一样森林斑块中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C项错误;据题干“因为农田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存在,减

少了松鼠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能够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作

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一样时,松

鼠种群密度可能不一样,D项错误。审题方法

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展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

接”是解题关键。第3页3.(课标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加,该种群增加率随种群数

量改变趋势如图所表示。若要连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适当时开始捕

获,以下四个种群数量中适当是

()A.甲点对应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种群数量第4页答案

D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分析及应用。由图可知,伴随种群数量增

加,种群增加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加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到达了S型增加K

值;为连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增加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种群

数量开始捕捉,每次捕捉后家畜种群仍能够保持较大增加率,D正确。第5页4.(课标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以下做法合理

()A.将样方内个体进行标识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采取等距取样法,适当降低样方数量D.采取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识,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A错误。因为陆生植物数量较少,所以进

行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且应该适当增加样方数量,B正确,C、D错误。审题方法

抓住题中“个体数量较少”这一关键信息,经过比较分析来确定种群密度调查

方法。第6页5.(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试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改变曲线。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是

()

A.培养早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迟缓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加曲线呈“S”型C.该试验中酵母计数应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第7页答案

B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早期,酵母种群密

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弱,生长迟缓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结果,A错误;因为是在摇瓶中培

养,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r/min时,种群增加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取

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易错警示

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增加曲线呈“S”型,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增加曲线呈“J”型。第8页6.(课标Ⅱ,5,6分,0.69)假如采取样方法调查某地域(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以下做法中

正确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B.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密度,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

群密度D.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总数,除以全部样方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

种群密度答案

CA项表述是逐一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

甲地面积,求得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

样方中蒲公英密度,再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是甲地蒲公

英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知识归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估算法。前者适合用于个体数较少时,后者适

用于个体数较多时。估算法包含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第9页7.(浙江理综,5,6分)以下是表示蝉在夏季年纪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是

()

答案

A蝉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普通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成

熟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

段)尤其长,生殖期尤其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年纪结构。第10页8.(浙江理综,4,6分)以下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正确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最大数量B.种群内源性调整原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加原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

数量,实际上,种群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

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整原因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加,无K

值,C错误;因为食物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第11页9.(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动态改变,关于

酵母细胞数量叙述,正确是

()

A.种内竞争造成初始阶段增加迟缓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第12页答案

D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早期需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故增加迟缓,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

系中培养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加,不适用“J”型增加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计数

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000/mL×10mL=120000个,D正确。易错易混因为资源和空间有限,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加。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调查用抽样检测法。第13页10.(课标Ⅱ,31,9分)林场中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林

场,仅在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品灭鼠,对鼠害控制极难持久有效。回答以下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增加曲线呈

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品灭鼠后,假如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品引发死亡率升高这一因

素外,还应考虑原因是

。(3)理论上,除药品灭鼠外还能够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

种间关系是

。(4)通常,种群含有个体所没有特征,如种群密度、年纪结构等。那么,种群年纪结构是指

。第14页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纪期个体在种群

中所占百分比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增加曲线、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及种群年纪结构等相关知识。(1)在

资源不受限制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增加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群数量

改变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数量特征。药

物灭鼠后,除了药品直接引发死亡率升高之外,还可能是一些原因引发迁出率增大,从而使种群

数量下降。(3)山鼠天敌主要是以山鼠作为食物动物,所以,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4)种群年纪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纪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百分比,种群年纪结构主要有

增加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知识拓展

天敌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个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分析它们之间能够

是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如猫是鼠天敌、寄生蜂是一些作物害虫天敌等。天敌是食物链

中不可缺乏一部分。第15页11.(山东理综,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含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

应等功效。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表达了群落

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种群密度惯用

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种群数量(Nt

+1)之间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加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

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进基础第16页上,生态系统组成成份中首先应增加

种类及数量。伴随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恢

复,湿地生态系统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

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答案(1)水平样方(2)BF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第17页解析(1)该湿地由浅水区到陆地种群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惯用样

方法。(2)图中直线p上点(如A、F)表示种群数量稳定,该曲线上方点(如B、D、E)表示种

群数量会增加;Nt小于a时,甲种群数量(Nt+1)低于直线p,乙种群数量(Nt+1)显著高于直线p,由此可

知甲种群数量在降低,更易消亡。(3)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生产者种类和数量相关,建立

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易错警示注意了解图中直线p上下方点含义,上方点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下方点表

示种群数量降低。第18页12.(课标Ⅰ,31,10分,0.677)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查了该湖泊中

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某鱼种群年纪组成,结果以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年纪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这类推。回答以下问题:(1)通常,种群年纪结构大致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

在3+时到达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

和老年3个年纪组个体数百分比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改变趋势是

。(2)假如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种群密度,惯用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惯用

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动物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含有两个特点是

。年纪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第19页答案(1)增加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层递减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纪结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改变趋势关系、标志重捕法

及适用范围、能量流动特点等。(1)种群年纪结构大致分为增加型、稳定型、衰退型三

种。依据题给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个),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纪组个体数百分比为

1∶1∶1,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改变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层递减。易错警示样方法适合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适合用于活

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第20页13.(福建理综,3,6分)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群数

量改变,结果如图所表示。以下叙述正确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因为环境条件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加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第21页答案

B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

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停降低,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加,D错

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平均值,C错误;分析

图可知,每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死亡率,B正确。第22页14.(广东理综,6,4分)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

对松树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

度改变如图所表示。以下叙述错误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影响具滞后性第23页答案

B由图中能够看出该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

目多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

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数量改变并不会马上影响松树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

针长度影响含有一定滞后性,D正确。第24页15.(课标Ⅰ,5,6分,0.887)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

好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

鼠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100只,标识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捉了280只,发觉其中有2只带有

标识。以下叙述错误是

()A.鹰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

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天敌——鹰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

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

=

,x=14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

=100只/hm2;群落丰富度强调是物种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第25页16.(课标,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个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

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列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一样月份年纪结构(每个月最终一天统

计种群各年纪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叙述,错误是

()A.该种群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迁入可影响该种群年纪结构C.该种群年纪结构伴随季节更替而改变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密度第26页答案

D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影响原因。由图示分析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

月逐步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步降低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

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约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

向于捕食年老体弱动物,故天敌迁入可能会造成衰老个体降低,使种群年纪结构发生改变,

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一样年纪阶段个体百分比不一样,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

正常性别百分比发生改变,造成种群密度改变。第27页17.(重庆理综,7Ⅱ,10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依据不一样坡度,分别采取保护

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经典物种

种群密度改变如图所表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惯用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

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

;b→c,物种①逐步消失,物种②密

度逐步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

主导地位植物类型将是

第28页(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固定,又提升了经济

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发展。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解析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惯用样方法;种群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③为优势物种,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而

逐步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

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升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

大气中CO2固定同时,也提升了经济产出。第29页18.(课标,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

况下这种鹿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些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

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风险。回答以下问题:(1)该草原上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一样”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

“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漂浮物叼回来)、项

圈和棍棒做了以下3组试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

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统计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若丙

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它两组,则试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距离

(填“相同”或“不一样”)。本实

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

。第30页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概念了解及试验探究能力。(1)该草原上全部鹿(包含

雌、雄鹿)属于同一个群。(2)一定自然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群落。(3)该试验以项圈和棍

棒分别代表雌、雄鹿,以抛出物体种类组成为自变量,以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为因变

量,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正确性。若假说正确,丙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需平均时间最

短,即形态相同食草动物群体,被捕食风险较小。第31页19.(课标,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四个种群,其a、c、d

营养关系为a→c→d,a与b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小种群是

。(3)若连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说明该系统

含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第32页(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密度,捕捉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识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

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识,c种群数量约为

个。答案(1)竞争(2)ca(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整能力)低

(5)400解析(1)由a与b关系图直接判断出二者关系为竞争。(2)依据食物链“a→c→d”能够判

断,若d大量死亡,在一段时间内,c因缺乏天敌其种群密度会增加,而因为c增多,a因被c大量捕

食而降低。(3)图中a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a大量死亡后,输入该生态系统能量降低,所以

c、d种群密度会降低。(4)生态系统遭到干扰而使其结构发生了改变后能够恢复到原来

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含有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其

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所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5)依据标志重捕法计

算公式:个体总数N∶首次捕捉标识个数M=再次捕捉个数n∶重捕标识个体数m,可得N∶50

=40∶5,所以N=400。

第33页1.(江苏单科,13,2分)下列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三个阶段,以下叙述正确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还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沙丘上生长植物种类完全不一样D.阶段Ⅲ沙丘上群落对外界干扰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考点2

群落结构与演替第34页答案

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Ⅱ由阶段Ⅰ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

长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

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名师点睛

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抵抗力稳定性

进行考查。解答本题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关键概念透彻了解。第35页2.(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个植某种农作物(甲)可造成害虫

A暴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个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暴发也受到

了抑制。对此,不合理解释是

()A.新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出现使害虫A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相互抑制竞争关系答案

D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暴发也受到了抑制”,能够直接推出新种间关系和群

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且乙出现使害虫A环境容纳量下降,A、B、C均正确;同时

也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关系,D错误。题后反思解答本题要善于利用题干信息,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暴发也受到了抑制”,

能够推测引入农作物乙后形成群落结构与种间关系都不利于害虫A。第36页3.(海南单科,22,2分)以下相关群落叙述,错误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络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答案

D群落空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特征包含物种丰富度、种

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正确;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个体总和,不包含

无机环境,不一样物种之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错误。第37页4.(课标Ⅰ,4,6分,0.919)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叙述,正确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自我调整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

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落自我调整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幅度

增加,造成异养型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物越来

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条件,D正确。知识拓展在裸岩上发生演替依次为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第38页5.(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显著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能够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物质循环

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显著

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

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易错警示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一样物种在不一样层次配置情况,

不一样层次生物为不一样种群。第39页6.(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灌木,其分布型伴随生

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以下叙

述错误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水平结构发生改变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发结果C.均匀分布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因为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知

识。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改变,必定会造成群落水平结构发生改变,A项正

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

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空间分布发生改变,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

木群落内种内斗争、种子传输等原因引发,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

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

分布,C项正确;植物经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输种子,假如种子传输能力弱,不能远离母

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知识拓展群落空间结构是群落演替结果,演替是生物和环境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和空间上不可逆改变。第40页7.(海南单科,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各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幼

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以下相关叙述错误是

()A.该种鱼幼体与浮游动物含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一样,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一样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分布组成群落垂直结构答案

D该种鱼幼体能够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能够捕食浮游植物,所以

该种鱼幼体和浮游动物含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

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营养级有区分,B正确;水体中不一样物种分层现象属于群

落垂直结构,而该种鱼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个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

确、D错误。第41页8.(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列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是

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利用更充分,因其含有更

复杂

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改变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

乔木竞争时取得

。(3)针叶林凋谢物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紧

氮磷循环。第42页(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经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

方面积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对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

最小样方面积是

。第43页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步降低(3)阔叶树(4)S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

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在该地发生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相比,③垂直结构更复

杂,对光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降低,最

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取得光逐步降低。(3)针叶植

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紧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

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三条曲线中,选取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曲线表示是乔木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改变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改变而改变。

故调查乔木应选取最小样方面积为S3。方法技巧

对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区分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地

方发生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地方发生演替,如

在火灾过后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演替等。第44页9.(课标Ⅰ,30,11分,0.77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问题:(1)在光裸岩石上开始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普通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

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域因为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步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

一个演替类型。近50年来,因为人类过分开垦,造成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

该地域含有自然演替相比,人类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域群落演替速度

(填“未发

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岩石上开始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为次生

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

演替要到达该条件需要漫长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第45页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所发生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

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即使

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故次生

演替速度快,经历时间短。(3)该地域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最终方向是荒漠,因为

人类开垦活动,该地域荒漠化速度加紧,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紧,但演替方向未

发生改变。知识拓展(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过程,任何环境中演替最终都要到达一个相对平衡

稳定状态。(2)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个“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

之”。(3)受条件制约,群落演替最终阶段不一定是“森林”(如条件恶劣沙漠地域,群落

不会演替至森林阶段)。第46页10.(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石头。有些人于石头不一样距离处,调查

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以下叙述错误是()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第47页

A.伴随蝗虫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远近是引发该群落水平结构改变主要原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第48页答案

A随蝗虫种群密度增大,植物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

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

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

数均随距石头远近改变而改变,故距石头远近是引发该群落水平结构改变主要原因。第49页11.(福建理综,3,6分)在两块条件相同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研究,

20年后两块林地生物多样性都有不一样程度提升,其中人工种植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

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以下叙述错误是

()A.可采取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升了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

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等知识。退化林地还保留原有土壤

条件等,所以自然恢复林形成属于次生演替;常采取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人工恢复林

比自然恢复林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森林恢复使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均增加,提升了生产

者固定太阳能总量。第50页12.(海南单科,24,2分)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

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叙述,错误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伴随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多答案

A

甲、乙两地发生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

灾后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

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正确;伴随演替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逐步

增多,D正确。第51页13.(海南单科,25,2分)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一样种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

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

量不等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存活率如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第52页以下推测不合理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种间竞争可能造成乙消失D.伴随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取得资源降低答案

D伴随池塘捕食者数量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成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

食物主要是甲和丙,伴随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取得资源增加,A正确、D错误;三种蝌蚪因为

有相同食物起源和生存空间而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竞争,B正

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正确。第53页14.(海南单科,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发。害虫引来了一个小

蜂和一个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

其它个体。小鸟尤其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

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轻易被小鸟发觉而被捕食。回答以下问题:(1)小鸟和小蜂种间关系为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害虫A,对A种群生存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

响”),理由是

。(3)体内有小蜂幼虫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

关系含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第54页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小鸟在捕食该害虫A同时也捕食了害虫A天敌(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3)调整解析(1)小蜂经过将卵产入害虫A体内取得营养,小鸟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故小鸟和小蜂

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2)一些体内有小蜂幼虫疯狂摇摆害虫A易被敌害发觉,害虫

A及其天敌被捕食,这对于害虫A发展有利。(3)信息传递在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

稳定方面有主要作用。第55页15.(海南单科,29,9分)伴随海拔升高,某地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

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各种动物。回答以下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可采取

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可采取

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丰富度不一样,丰富度是指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

状态,原因是其

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含有显著

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群落利用阳光等

资源能力。第56页答案(1)样方标志重捕(2)群落中物种数目标多少(3)恢复力(4)垂直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取样方法,调查活动范围较大动物种群密度常采取标

志重捕法。(2)群落中物种数目标多少称为丰富度。(3)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在结构

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4)森林生态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存在显著分层

现象,这是群落垂直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能力。

第57页1.(吉林试验中学月考,26)以下相关种群增加S型曲线叙述,错误是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增加曲线最终呈S型B.到达K值时种群增加率为零C.种群增加受本身密度影响D.种群增加速率逐步降低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改变三年模拟A组—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答案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因为环境阻力,生物种群增加曲线最终呈“S”型,A正确;当

到达环境所能容纳最大量,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增加率为零,B正确;当种群

本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增加,C正确;在种群“S”型曲线中,种群增加

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第58页2.(吉林长春高三质检,6)如图所表示,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

死亡率改变曲线。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是

()

A.图1中a和b分别表示性别百分比和年纪组成B.图1中c是种群密度,指是某种群总数量C.图2所表示种群年纪组成由稳定型转变成增加型D.并非全部生物种群都含有图1中a特征第59页答案

B性别百分比仅影响出生率,而年纪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a、b分别表示性别比

例、年纪组成,A正确;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个体

数,B错误;图2起始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纪结构为稳定型,随时间推移,出生率大于死亡

率,年纪组成变为增加型,C正确;无性别之分生物种群就无性别百分比这一个群特征,D正确。第60页3.(甘肃威武二中阶段考试,6)科研人员对某一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雌∶雄)

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表示,据图分析不正确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改变直接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能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第61页答案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某种群数量改变最主要直接原因,A正确;社鼠活动能

力强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岛社鼠种群数量,B正确;由图可知,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数量明

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说明在此期间,雌性个体生存能力较雄性个体生存能力强,C错误;社鼠种

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D正确。第62页4.(青海西宁一模,1)伴随“二孩”政策放开,有教授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

现显著增加。以下相关(人口)种群特征叙述,正确是

()A.性别百分比是全部种群都含有特征B.自然增加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人口数量能够反应其人口密度D.年纪结构稳定人群保持零增加答案

C有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百分比不是全部种群都含有特征,A

错误;自然增加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人口数量能够反应其人口密

度,C正确;年纪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纪组成为稳定型,所以年纪结构稳定人群不一定保持

零增加,D错误。第63页5.(新疆乌鲁木齐三模,5)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改变时,绘制出

图(以下),图中λ=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是

()A.年~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改变B.年~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依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对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增加趋势,是一个概念模型第64页答案

C年~年,λ>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连续增加,A错误;年~年,λ一直大

于1,种群数量连续增加,B错误;题图只能反应种群数量增减改变,不代表种群数量,故不能确定

对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环境容纳量,C正确;题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增加趋势,是一个数

学模型,D错误。第65页6.(辽宁示范协作校高三二模,5)以下关于种群研究,说法正确是

()A.年纪组成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改变趋势B.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某有害昆虫雌性个体,从而破坏性别百分比C.一片草地上全部跳蝻属于一个种群,能够经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分,气候适宜,属于模型假设答案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依据种群年纪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

化趋势,A错误;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某有害昆虫雄性个体,从而破坏性别百分比,B错误;跳蝻

为蝗虫幼虫,种群是一个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C错误。第66页7.(重庆4月调研,5)群落是较高层次系统,以下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是

()A.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B.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数量改变情况怎样C.在一个湖泊中鱼类栖息场所怎样D.在某灌木林中几个小动物之间关系怎样考点2

群落结构与演替答案

B研究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是对优势种研究,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A不符合题意;研究一条河流中某种鱼数量改变属于种群水平研究,B符合题意;研究一个湖泊

中鱼类栖息场所怎样,属于群落水平研究,C不符合题意;灌木林中几个小动物之间关系属

于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D不符合题意。第67页8.(陕西榆林模拟,17)研究人员调查连续多年种植水稻农田,发觉生物群落发生了一些

显著改变,有害昆虫时常暴发,原来种群密度较高青蛙、泥鳅、田螺等动物逐步降低。以下

相关叙述错误是

()A.农田群落这种改变是在长久自然条件下发生群落演替B.农田群落中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加符合“S”型曲线C.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整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种间关系D.群落发生了显著改变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相关答案

A该农田群落这种改变可能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所致,A错

误;因农田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农田群落中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加符合“S”型曲线,B

正确;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整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种间关系,C正确;连续多年种植水稻农田,

其群落发生了显著改变,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相关,D正确。第68页9.(内蒙古赤峰4月模拟,6)在一废弃采石场弃土(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另一废弃采

石场弃土(乙)上不进行移栽,其它试验条件相同,一年后甲、乙两地统计结果如表。以下分

析合理是

()组别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973726019.8乙892811.9A.甲地发生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属于初生演替B.甲地小型土壤动物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结果C.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甲地演替速度D.乙地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第69页答案

B两地群落演替均为次生演替,A错误;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可改进环境,加速演替进

程,B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C错误;群落演替结果取决于降水等环境

条件,D错误。第70页10.(陕西长安一中六检,35)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

乔木幼苗叶片生理指标(见下表)。以下分析正确是

()A.光强大于7klux,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O2全部进入线粒体B.光强小于6klux时影响苦楝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环境原因是CO2浓度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能量总和,即输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伴随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种群密度将会增加物种马尾松苦楝石栎青冈光赔偿点(klux)731.51光饱和点(klux)1163.32.5第71页答案

D马尾松光赔偿点是7klux,当光强大于7klux时,马尾松幼苗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

率,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若光强小于6klux,此时

光强低于苦楝幼苗光饱和点,所以影响苦楝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环境原因主要是光照强

度,B错误;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能量总和,即输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C错误;由表格信

息可知,青冈光赔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伴随林冠密集程度增

大,青冈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光赔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光强)和光饱和点

(到达最大光合速率所需最小光强)内涵,光赔偿点越低,植物耐受弱光能力越强。第72页11.(甘肃天水高三三诊,6)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一个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

于红圆蚧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

了蔷薇轮蚧小蜂。以下叙述不正确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养分以维持生活C.岭南蚜小蜂能够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结果D.岭南蚜小蜂引入使该群落丰富度增加答案

D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

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养分以维持生活,岭南蚜小蜂

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A、B正确;岭南蚜小蜂改变了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

结果,并使该群落丰富度降低,C正确,D错误。第73页12.(甘肃兰州月考,5)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域人工绿

地、林地、农田3种不一样类型土地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表示。由表中数

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绿田11849211321注:第1层距地表0~5cm,第2层距地表5~10cm,第3层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显著差异C.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曲线均为“S”型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第74页答案

D调查土壤动物类群数常采取取样器取样法,而不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许

多土壤动物有较强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A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三个样地相同土

层土壤中动物类群数相差不大,B错误;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并非

均为“S”型增加,C错误;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特征,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动物

数量和分布,D正确。第75页1.(陕西榆林模拟,15)以下关于种群数量波动叙述,正确是

()A.种群数量波动只与环境条件改变相关B.只要波峰之间峰值相同就可称为周期波动C.种群数量波动研究对象位于正在演替群落中D.种群数量波动是指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B组—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30分钟分值:90分)答案

D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原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所以大多数种

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A错误;严格来说,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时间相等就可

称之为周期波动,B错误;种群数量波动研究对象不一定位于正在演替群落中,C错误;种群

数量波动是指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D正确。第76页2.(宁夏石嘴山中学模拟,6)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改变,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

关试验,并定时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到达最大,第6天试验结束。以下

叙述正确是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110—0.128210—0.153—100.128A.该同学研究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影响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试验没有影响C.试验中1、2、3号试管种群都展现“S”型增加D.第5天时,1号试管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第77页答案

D1号和2号单一变量是温度,1号和3号单一变量是营养物质,所以该同学研究

课题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影响,A错误;除自变量外,开始接种量、培

养液pH等无关变量也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试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该

试验不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所以每支试管内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会受到营养物质、空间

等资源限制,1号试管有营养物质,且在第5天酵母菌种群数量到达最大,说明在5天内酵母菌

种群数量增加呈“S”型,但无法确定第6天其数量是维持稳定还是降低,若维持稳定,则试验

期间1号试管种群数量展现“S”型增加,2号试管是低温处理,酵母菌数量增加较慢,与1号比

较,第5天2号试管种群数量不会到达最大值,所以很可能在试验期间不展现“S”型增加;3

号试管没有营养物质,酵母菌无法生存,其种群数量逐步降低直至为0,C错误;1号试管酵母菌

在第5天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即种群数量到达环境容纳量,说明第5天时种群出生率=死亡

率,D项正确。第78页3.(吉林梅河口一模,3)以下相关“S”型曲线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叙述是

()

A.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原因,K值将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升CO2浓度,K值将改变C.x轴为氧气浓度,y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K+速率,在c点中耕松土,将改变K值D.x轴为温度,y轴为单位时间内H2O2酶催化H2O2产生O2量,则c点对应温度为酶最适温

度,且随即曲线会下降答案

C假如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原因,K值将增

大或减小,A正确。假如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升CO2浓

度,K值将增大,B正确。假如x轴为氧气浓度,y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K+速率,在c点中耕松土,

此时氧气浓度不是限制原因,所以K值不会改变,C错误。假如x轴为温度,y轴为单位时间内H2O

2酶催化H2O2产生O2量,则c点对应温度为酶最适温度,此时速率最大,随即酶活性降低,所

以随即曲线会下降,D正确。第79页4.(辽宁朝阳三模,5)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改变进行了连续10年跟踪调查,其结果

如图甲所表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关系曲线,以下分析

正确是

()

A.图甲中,第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能够用曲线Ⅰ和曲线Ⅱ来预测未来喜鹊种群数量改变C.图甲第3~9年间种群数量改变对应图乙c~d段数量改变D.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第1年和图乙b点时年纪组成都为增加型第80页答案

D图甲中,第0~3年间种群数量在增加,第3年λ=1,种群数量稳定,第4~8年,λ<1,种群数

量下降,第9~10年λ=1,种群数量再次稳定,A错误;图乙中曲线Ⅰ和曲线Ⅱ是决定种群数量最

直接原因,年纪结构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改变趋势,B错误;图甲中第3~9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先

快后慢,图乙c~d段种群数量下降越来越快,C错误;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第1年(λ>1)和图乙b

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纪组成都为增加型,D正确。第81页5.(陕西榆林二模,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定点监测研

究,结果如表所表示。以下说法错误是

()~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捕捉量百分比(%)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00.430.200.21第82页(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过分放牧)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主要原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优势种没有影响D.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答案

C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一样地点捕捉量不一样,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

响物种多样性主要原因,A正确;啮齿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种群数量,B正确;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优势种有影响,C错误;在

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正确。第83页6.(宁夏育才中学月考,4)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

并研究

随时间改变趋势,结果如图所表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种群数量)。以下分析正确是

()

A.甲种群在0~t3段年纪结构为增加型B.乙种群在0~t1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加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进第84页答案

B

代表种群增加倍数λ。若λ>1,种群数量增加,若λ<1,则种群数量减小,若λ=1,种群数量不变。甲种群在0~t3段种群数量先降低后增加,t3时λ>1,甲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D错

误;乙种群在0~t1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加,在t2~t3段,λ<1,乙种群数量降低,t3时种

群数量最少,且t3以后λ=1,乙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正确,C错误。方法技巧种群数量改变规律判断

λ=1为标志线,λ=1时,种群数量稳定;λ>1时,种群数量增

加;λ<1时,种群数量降低。第85页7.(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三模,6)某林区因森林火灾造成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

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改变情况图示。相关叙述错误是

()

A.该地域20年间发生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乔木层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水平结构D.演替过程中群落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第86页答案

B该群落演替起点有土壤条件等,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

加,群落种间关系、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D正

确;乔木层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收光照,进而影响草本层水平结构,C正确。第87页8.(甘肃兰大附中月考,6)以下相关群落丰富度叙述错误是

()A.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主要原因B.丰富度是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特征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会造成群落丰富度下降D.森林群落区分于草原群落显著特征是森林群落丰富度髙答案

A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标多少,种群数量增多不改变丰富度,丰富度是区分

不一样群落主要特征,A错误,B正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使群落物种数降低,造成群落丰

富度下降,C正确;森林群落物种数多于草原群落物种数,即森林群落区分于草原群落显著特

征是森林群落丰富度髙,D正确。易错警示

种群数量与丰富度种群数量指某种群中个体数量,是对种群特征描述。丰富

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标多少,是对群落特征描述。第88页9.(陕西西安一模,6)以下关于生态学叙述,说法正确是

()A.跳蝻种群密度调查只能采取标志重捕法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这个月老鼠出生率是9%C.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整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展现J型增加答案

C调查跳蝻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不能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

中有10只是新生,这个月老鼠出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