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溃退/馈赠镌刻/隽永翘楚/翘首而望颁发/颔首低眉B.佃农/河畔解剖/陪伴悄悄/悄无声息荆棘/筋疲力尽C.缰绳/僵硬畸形/崎岖屏风/屏息敛声拖沓/杳无消息D.逊色/殉职娴熟/弦乐周济/同舟共济嘹亮/眼花缭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经常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B.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的博物馆的空白。C.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D.“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并代表获奖者发言。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C.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地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A.④①③②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⑤②①④D.⑤③②①④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诗经·子衿》)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⑤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虽五十二始得一子,然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要,务令忠厚,带为刻急也。尝语其弟曰:“我不在家,儿子归女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仆僮儿女儿女,总是天地间一留牍,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之。”公曾任范县令时,爱民亦如子。室无贿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并曰“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①刻急:劳薄急躁。②犹子:兄弟之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尝语其弟曰___________(2)或阻之___________(3)我任之___________(4)活万余人___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其爱之必以其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往之女家(儿子归女管束)C.曾益其所不能(公曾任范县令时)D.已而之细柳军(父老沿途送之)5.请结合选文,说说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小满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2、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在这种日子里,人总在失去很多的同时得到更多,并因之受益一生。请以“我要留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一DCDCC(1)青青子佩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浮云游子意但余钟磬音缥缈孤鸿影零落成泥碾作尘(2)以其境过清长夜沾湿何由彻二1.(1)告诉(2)有的人(3)承担(4)使……活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3.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4.B5.郑板桥是一个有才。平易近人、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勤政爱民的好官。三1.小满的具体时间、来历、物候特点、气候特点、农事活动,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引用农谚,一是说明了小满这一节气的来历、特点,二是增强了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三是使得说明语言通俗、生动凝练。3.用具体的时间数字准确说明了小满的交节时刻。“渐次”准确地写出我国各地进入夏季时间有先有后,符合我国地域辽阔的特点。4.(示例)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春天从此开始,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农民开始耕耘,一年四季从此开始。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