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郑口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璀璨的亚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书写了的篇章,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亚洲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宗教、哲学、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多领域都取得卓越的文明成果,()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拥有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亚洲,汇聚了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众多古老文明在亚洲这片土地上,在共生并进中创造了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范例。与之相反,当今,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扩大。这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并呼吁:人类需从亚洲文明中智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浓墨重彩发源地水乳交融吸取B.不可或缺发祥地相得益彰吸取C.不可或缺发源地水乳交融汲取D.浓墨重彩发祥地相得益彰汲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谱写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亚洲文明使得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B.谱写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人类文明也因亚洲文明更加绚烂多姿C.人类文明因亚洲文明更加绚烂多姿,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得以谱写D.亚洲文明使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得以谱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趋激烈。B.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尖锐C.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扩大D.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效率和公平、资本和劳动、增长和分酉己的矛盾日益尖锐。2、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赛龙舟赏月祭土神观花灯B.祭土神观花灯赛龙舟赏月C.祭土神赏月赛龙舟观花灯D.赛龙舟观花灯祭土神赏月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A.感知弱化师心自用 B.感知简化学以致用C.感悟简化师心自用 D.感悟弱化学以致用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1.本诗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主旨,请加以分析.2.赏析“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句的艺术效果。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4)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6)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茶醉姚宜玦①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当然,饮美酒亦醉。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品好茶也会醉。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偶有日影在微凉的风中飞去,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如红木棉、新品种的矮杜鹃、洛阳花、万寿菊和各种海棠……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这是台北市美丽的进步。过日子有余蓄才能顾及生活的品质和内涵;精致文化必定要有富足安定来作底子。④我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一山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都市人见惯火柴匣式的水泥公寓,和阴暗的玻璃帷幕,见到溪床上笨拙朴实的石块,心里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真想坐在溪畔乱石上喝茶,把脚放在溪水里嬉戏。⑤一般人习惯泡茶的方式,都是唐朝喝茶老祖宗陆习式;把茶叶入壶,加开水或微开或起鱼眼泡的热水。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⑥精于茶的王昭文先生,递给我们几只名壶轮流欣赏。我对壶有极深的感情。先父和母亲讲究生活艺术,先父尤嗜好茶。我故乡宜兴出产有名贡茶、阳羡茶和名闻世界的紫砂茶壶,亲戚间家家有几把世代相传的名壶。父亲常用的茶壶,深沉如暮霭般暗紫,隐隐有丝缎柔美的光泽,盈盈在握,仿佛是一握温润的古玉。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⑦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为我们这桌泡茶的高手东正道先生,才三十二岁,他圆圆的脸上却是一派安详。我和司马、沈谦同桌。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想必沈谦也精于茶艺,他竟看出东正道先生泡茶的手法似古玉,温润圆熟。⑧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喝久了,相互又到邻桌去“串门子”,品尝不同种类的好茶。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口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据说“栟”在台语是“盖”或吹牛的意思。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也许生活里,许多俗称俚语就是这样地流传。王先生夫妇遍尝台湾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台湾简陋的公路上行驶。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我们曾照过一些相片,但已在我岁月流转中失落了。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⑩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我身体里活泼地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⑾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我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⑿月醉了。1.第③段描写了开车前往乌来山谷一路上的美景,对情感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2.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3.第⑦段中“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今之古人”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4.第⑨段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表达出对山中静、美生活的无限喜爱。B.作者写泡茶的方式,茶壶的欣赏,泡茶人的气质无不表现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珍爱。C.“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句节奏轻快明亮,准确地传达出品茶人的美妙心情。D.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E.本文叙述了与好友山中品茶的经历,语言雅致,情感真挚,以“月醉”结尾耐人寻味。6.文章首段一连写了“六种醉”,有人认为“层层铺垫、意蕴丰富”,也有人认为“未免繁复拖沓”,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7.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联系全文,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逊斋记(元)欧阳玄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实之类是也。□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曰:“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①”,即以逊为先。《说命》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慊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而逊以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跬步,而至千里者也。(乙)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孟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 B.则 C.且 D.然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A.甲 B.乙 C.丙 D.丁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报纸的故事孙犁①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②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③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最吸引我的是沈从文编的艺副刊,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④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⑤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⑥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⑦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⑧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⑨《小实报》是一种市民小报。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多卖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⑩我原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⑪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⑫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⑬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糨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1982年2月9号)1.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2.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3.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评价“我”的形象。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日:“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日桂枝里。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项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B.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C.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D.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阙,即面对朝廷所在的方向。“阙”本是宫殿前的一种建筑,后常代指宫殿、朝廷。B.服除,指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需要辞去官职归家为父母守孝。C.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与前文“及第"意思基本相同。D.开封,也称东京、汴梁、汴京,是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知开封府”即主政开封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逸理政有才,很受推重。他担任邓城县令时以贤能闻名,知州谢泌向朝廷郑重推荐他;皇帝亲自召见,当面询问他希望担任什么官职。B.张逸坚持原则,受到称赞。在开封府任职时,有僧人请求减免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予许可,皇帝高度肯定了他奉公守法的行为。C.张逸明察案情,审理有方。他熟悉蜀地民风,有地方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他人,张逸安排杀人者看守被冤者,借以观察二人的神情。D.张逸关心民生,救助百姓。蜀地发生旱灾时,他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来灌溉农田,又向朝廷请求把杀牛者全部释放回家恢复生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2)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蜀人以为神。5.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提出了什么要求?皇帝为何又答应了他的请求?请简要说明。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刘裕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骤将军何澹之等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作我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击之。”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选自《晋书·何无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B.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C.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D.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B.世子,一般为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是帝王和诸侯王位的继承者。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D.谥,谥号。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通常是朝廷赐予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无忌请求遭拒,决定抗争。桓玄篡位后,何无忌请求给他一个小县来治理,却遭到了桓玄的拒绝,于是何无忌就回京口,与刘裕密谋共同对付桓玄。B.何无忌与友共议,密谋复兴。何无忌与好友刘毅谈论复兴之事,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刘毅认为只要刘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担心。C.何无忌将计就计,大败敌军。何无忌明知敌军主帅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战船中,仍鼓动士兵攻击这艘船,最终攻占敌军主帅的战船,将敌军击溃。D.何无忌不听劝阻,壮烈牺牲。何无忌率军拒敌,长史邓潜之劝说何无忌等到敌军疲惫后再攻打,何无忌不听,结果遭到攻击,壮烈牺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2)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李子柒,90后四川姑娘,是一个以中国人古朴传统生活为题材,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的短视频博主,微博粉丝超两千万。视频中的李子柒,三月看桃花,四月摘枇杷,五月酿蜂蜜,六月把桑麻,大自然四时流转,休养生息,她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季而食,把人们平日里琐碎的生活日常,过出了唯美的田园诗意。作为中国青年,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B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①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不可或缺:形容非常重要。根据“篇章”的语境,应选用“浓墨重彩”。②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指开始发生的地方。文中的语境是亚洲文明,故应选“发祥地”。③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水乳交融: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文中语境是亚洲多种文明“互学互鉴”,故应选“相得益彰”。④“吸取”和“汲取”都有吸收采取的意思,但“汲取”多用于书面语。故选D。2.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纵观前文语境,主要是讲亚洲文明,所以凡是提及亚洲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作用,都应该放在后面,这就遵循了由主及次,由小及大的逻辑顺序,据此,可排除CD两项。AB两项区别在后半句,细心比较,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A项后半句“亚洲文明使得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主语与前文的话题主语“亚洲文明”重复,显得累赘,排除A项。故选B。3.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原句语病有二:一是“面临着……风险剧增”句式杂糅;二是“矛盾……扩大”搭配不当。只有B项消除了这两处语病。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需要学生平时识记积累,了解我国相关节日的习俗,并将其与我国诗词联系起来,锻炼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综合能力。①“鼓声”“两龙”表明是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②诗句的意思是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繁光”表明是观花灯习俗。

③“春社”表明时间,“箫鼓”“古风”都表明祭土神习俗。

④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扇”是比喻,表明月亮越来越圆。这表明是赏月习俗。故选D。3、D【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感知,指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依据后文“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可知,此空应选用“感悟”。弱化,变弱,使变弱;简化,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依据“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可知,不是要“简化规则”,“规则”是不会变的,只是要在教学中使对“规则”的分析变弱,所以此空应选用“弱化”。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得以用于实际;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意见。与“学生”相搭配,应选用“学以致用”。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愤、臆、蛾、缕、盈。5、1.景幽,若耶溪景色清幽寂静;行幽,长久泛舟,为幽意无断绝的写照;情幽,世事迷茫,顿慕幽意的人生,梦想超然弃尘出世。2.选用典型景物,淡墨描绘潭烟、林月;“飞”字动态地写出雾气升腾之状;动静结合,夜深月静,舟行向前,仿佛两岸树木伴着月亮退向身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本诗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主旨,请加以分析”,然后结合诗句理解“幽意”的意思,再结合全篇体会情感。“幽意无断绝”意思是“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幽意”即寻幽的心意,这“幽”首先是指寻找的幽景,结合下面沿岸景物来看,“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由此可知,这“幽”先是指景幽;结合人物的行为来看,标题“春泛若耶溪”点明诗人此时泛舟在若耶溪上,“此去随所偶”“无断绝”是说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这是为幽意无断绝的写照;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作者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赏析的句子,如本题要求“赏析‘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句的艺术效果”,圈出诗句中所写的景,分析景物的特点以及所用的方法,最后分析效果。“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意思是“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这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由此可知,考生可以从动静的角度进行赏析。【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6、(1)大器晚成(2)切问而近思(3)汩余若将不及兮(4)声非加疾也(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乱花渐欲迷人眼(7)水落而石出者(8)寻常巷陌【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1.烘托出(衬托)出作者去品茶路上轻快、悠闲的心情。2.拟人(比拟)溪水柔顺、轻灵、缓缓流淌的特点。3.具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气质的现代人。4.对山路上邂逅的孩童们的真心祝愿,对艰难却充满天真与憧憬的童年生活的感激与珍爱,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5.AD6.同意哪种观点都可,阐述理由能结合文章内容,自圆其说即可。如首尾呼应,层层铺垫,涵盖了文章所涉及的月夜静美、感叹孩童的天真、中年生活的闲暇精致、以及回忆家人时的幸福和品茶的陶醉快乐等内容,意蕴丰富。7.以想象跨越时空,表达茶在我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作者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的领悟,增添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结构上与上文照应,前后勾连,令人回味。【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考查的重点。解答题目时,先要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然后从环境自身、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即可。由“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可知,第③段通过写开车前往乌来山谷一路上所见的雨后清新、野百合素美、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写出了居住的优美高雅,衬托了作者一路上轻松、愉悦、闲适的心情。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确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文本对这一手法作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运用此手法的作用。画线句“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柔顺的”一词写出了小溪温柔的性格特点;“轻吟着游过”“悠然下山”写出了小溪流淌的轻松、愉悦、缓慢的特点。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由文本“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可知,此处“今之古人”是指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今”是指他们都是现代人,“古”是指他们都温文尔雅,具有中国古代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所以“今之古人”在文中的含义是具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气质的现代人。4.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由文本“⑨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台湾简陋的公路上行驶。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可知,“他们”是指我在路上曾经遇到的一群赤着脚急行读书的天真的孩子们,他们虽然生活艰难却依然天真快乐、努力追求的童年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记忆。作者希望再见到他们重温这份美好,既有对他们带给自己感激与感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孩子们能有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更有作者对今日美好生活应倍加珍惜的感叹。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A项,“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错误,由文本“⑤……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可知,文中描述楼外山鸟的歌唱用笔极少,所以“浓墨重彩”说法错误。D项,“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错误,由文本“⑥……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可知,作者叙述偷喝父亲一口好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说明自己爱茶的由来,也充分说明自己对茶的喜爱。故选AD。6.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题目要求就文章首段一连写“六种醉”存在的两种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并说明理由。作答时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第一段话的内容和文本作具体分析,要言之成理。如我同意层层铺垫、意蕴丰富这一观点。“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句与文本“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③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相照应;“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与文本“⑧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王先生夫妇遍尝台湾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相照应;“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与文本“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相照应;开头“温柔的月色使人醉”与结尾文本“⑾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⑿月醉了”相照应,首尾呼应,层层铺垫,涵盖了文章所涉及的月夜静美、感叹孩童的天真、中年生活的闲暇精致、以及回忆家人时的幸福和品茶的陶醉快乐等内容,意蕴丰富。又如我同意未免繁复拖沓这一观点。文章题目是“茶醉”,文本结尾两段写到“⑾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⑿月醉了”,第二段写到“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所以第一段只要谈及“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使人醉”“当然,品好茶也会醉”这三点就可以做到照应标题、引起下文、呼应结尾的作用,使文章开头简洁自然、减少繁复拖沓之感。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赏析语句或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分析它包含几方面的内容,然后再结合上下文从结构、主旨、手法、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即可。结构上,“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与上文第六段“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通过品茶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深刻感悟;手法上,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对偷喝父亲茶的事件的回忆,拓展时空,“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表达了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1.A2.C3.比喻论证,以树比人,阐明义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形象生动,通俗易懂。4.B5.作者先以“可以终身行之”之言开端,切入话题,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逊”;接着阐述“逊”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谦逊”;最后进一步阐明,君子学道光做到“逊”不够,还必须做到“信”,呼应开头。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语境需要一个句首表原因的虚词。A项,盖,用在句首,作发语词,引出原因;B项,则,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承接、并列、转折等关系;C项,且,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并列、递进关系;D项,然,一般用在下一句的句首,表转折关系。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分析第1段可知,以司马光为例论证“一言”与“为人”的关系,观点句是:“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意思是: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意思与C项相符合。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考查论证效果。首先指出论证的手法,再分析论证效果。“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意思是,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把“义对于人的价值”比作“躯干对于物的价值”,可见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而生动。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首先理解“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意思是,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根据本段的论述层次,首先正面分析秉持谦逊的态度的意义,再从反面分析舍弃谦逊的态度的问题,故本句的位置应该在乙处。故选B。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对象是“逊”;然后围绕这一话题,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据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参考译文:有一个字,可以终身遵照它去做的吗?孔子的弟子,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近代有践行“一言”的人,司马光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因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因此,虽然只是一个字,也完全够用了啊!司马光对于“实”,从他小时候开始一直到担任宰相,始终践行这一个字。既然这样,那么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难道不是很恰当吗?吴礼逊,是一个很优秀的后生。学问上的事,他十分勤勉。曾经向我请教说:“我对于字,十分向往却未能到达这样的境界,仍然以‘逊’给自己命名,怎么样?”我说:“这个字好啊,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字却可以终身践行它的字吗?”逊,是我们读书人进入圣门学习的第一美德,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在《礼》中,有“入学鼓箧”的仪式,就把逊作为根本。《说命》也说:“谦逊好学。”因为我们对于道,不满足的样子如同什么都不知道,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明白;谦卑的样子如同什么也不能胜任,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胜任。通过对人谦逊来接受道,通过克制自己来遵从他人,这难道不是进入圣门的第一美德吗?夫子说:“君子将义作为根本,又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的话不委婉和顺,表现出的神色不和悦,那么原本严肃的事情就显得更严肃,从而义就不能顺利实现了。委婉的言辞足够用来表达心意,和悦的神色足够用来使人事和顺,这难道不是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吗?如果我们秉持谦逊的态度,学道就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经历世事就能积累点滴,到达更远的境界。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尽管这样,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它,又不可以不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就如同司马光坚守他的“实”而后才能成事一样。孟子说:“孟施舍的养勇,只是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气势,又不如曾子的方法简易可行。”我对此表示认同。9、1.内容上,突出环境的偏僻、贫穷;结构上,照应前文的“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同时这样的环境与“我”订报纸的“奢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种反差式的幽默。2.语句简短又参差错落,富有诗意;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我认为这句话是如实描写。理由: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而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肯拿钱给“我”买报纸;“我”也能理解妻子的不易;夫妻二人感情还算融洽。如认为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我”是一个失业在家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明事理,善解人意;乐观、坚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一般可从内容、手法、结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首先找到这些描写,“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然后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由“弯弯曲曲”“黄土”“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可以看出“我”居所环境很偏僻、贫穷。再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的人竟然肯舍得花三块钱来订报纸,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反差,无怪乎连送报纸的都“上下打量我两眼”;同时在结构上也照应了前文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手法、句式、用词、效果等方面赏析,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妙处。题目是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看这段对话,不难看出特点是比较简短,如“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都是很简单的短句;但是仔细品味,这些句子又很有节奏感,又都独立成行,抑扬顿挫,参差错落,有着诗一般的韵味;同时仔细品味,写出两个人不同的心境和想法,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题目是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要看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得结合全文看作者的“家”是不是幸福。因此考生需要筛选出表现作者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内容,要透过表象看出实质。比如“我”失业在家,还用花三块钱订报纸,这时候与妻子之间有一段对话:“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我”提出要订报纸的时候,妻子是没有立刻反对的,只是在听说要“一月,三块钱”的时候,才说没有钱,让“我”去向爹要,这说明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肯给我花这笔钱;其次,“我”很理解妻子,比如“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可见作者也是很理解、体贴妻子的。由此看来,“我”和妻子尽管有矛盾,但是并不影响生活的幸福。尤其是结尾处“我”听从了妻子用这些读过的报纸糊墙的提议,“妻刷糨糊我糊墙”,颇有点琴瑟和鸣的感觉。因此,“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应该是如实描写。当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妻子与“我”之间有着隔阂,夫妻之间有矛盾,不能做到心灵相通,也可以认为这句话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题目是评价“我”的形象。首先确定“我”的身份。由“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现在失业在家。其次通过“订报纸”一事,看“我”的形象特点。“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尽管家乡偏僻,家里很穷:“我”依然向父亲要了三块钱订了《大公报》,“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并且“我”还“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再看一些细节,比如“我”能够理解妻子不给“我”钱的原因,“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也能够听从妻子的建议“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由此可以看出,“我”明事理,善解人意。还有最后,“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家里贫穷,心爱的报纸都糊了墙,“我”却依然能够坦然看待,由此可以看出,“我”的乐观、坚强。【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10、1.B2.D3.D4.(1)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2)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5.①张逸希望做一个京官。②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主要是因为皇帝一向看重谢泌,而张逸又是谢泌推荐的人,张逸先前以有才能闻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句中,“时王嗣宗留守西京”,“时”表时间的状语,用在句首,排除AD;“既至县”,“县”是“至”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句子翻译:张逸任长水知县,当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对他很好。等到张逸调任青神县,穷得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王嗣宗借给他半年俸禄让他治办行装。到青神县以后,他兴办学校,教授学生。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说法错误。“两宋”即北宋、南宋,南宋定都临安。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项,“全部释放”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张逸是将杀牛活命的饥民与盗杀者区别开来,是请求将饥民释放回家。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愿”,希望;“奉”,奉养;“甘旨”,美食。第二句得分点:“始”,才;“果”,果然;“立”,立刻。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提出了什么要求?皇帝为何又答应了他的请求?请简要说明。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圈定答题区间,注意首位段落,往往是重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注意分条作答。第一问,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说“愿得京官”,于是“特改大理寺丞”,可见张逸希望做一个京官。第二问,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结合“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可知,张逸先前以有才能闻名,又是谢泌推荐的人,结合“真宗问所欲何官”“帝又固问之”可知,皇帝一向看重谢泌。所以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他考中了进士,低位高就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后任襄州邓城县知县,以才能出众闻名。知州谢泌打算推荐张逸,先摆设几案,把推荐的奏章放在案上,望着朝廷的方向拜了又拜说:老臣我为朝廷选到了一个好官。”然后才呈上奏章推荐张逸。后来真宗召见张逸征询建议,问张逸想要担任什么官职,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朝廷任命他做澶州观察推官。几天后,他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期满,真宗再次召见他征询建议,又坚持问他想做什么官,他回答说:“希望做一个京官。”朝廷特地改任他为大理寺丞。皇帝一向看重谢泌,之所以两次召见询问张逸,是因为谢泌推荐他。张逸任长水知县,当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对他很好。等到张逸调任青神县,穷得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王嗣宗借给他半年俸禄让他治办行装。到青神县以后,他兴办学校,教授学生。后来当地人陈希亮、杨异相继考中进士,张逸将他们的居地改称“桂枝里”。张逸两次调职做了太常博士、尉氏知县。被提拔担任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的刑狱事务,做开封府判官。出使契丹,做两浙转运使。转任陕西,还未赴任,又被徙转河东,过了几个月,又被徙转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担任梓州。多次升迁做了尚书兵部郎中,任开封府尹。有个僧人请求由皇帝直接下令免除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答应。仁宗说:“官员能如此守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张逸又说:“不久前才有不允许妇女干政的禁令,近来出现了妇女谒见的情况,希望能让有关部门纠察劾正。”仁宗同意了。他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益州知州。张逸总共四次到蜀地任职,熟悉那里的民风。华阳县掌管车马的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一位过路人,县中官吏接受了贿赂,案子已经审定。张逸特意让杀人者看守囚犯。他说:“囚犯满脸冤气,看守的人心虚气短,是不是看守的人杀了人呢?”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恰逢这年大旱,张逸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灌溉农田,又拿出公家积蓄的粮食减价卖出赈济百姓当初,百姓因饥饿多有人杀耕牛吃肉,因之获罪的人都发配关中。张逸上奏章说:“百姓杀牛来救活将要死的性命,与偷盗杀牛情形不同。可是如果不禁止杀牛,又会荒废农事。今年稍稍有点丰收,请求将他们一律释放回来,恢复他们的产业。”朝廷答复批准。不久,他死在官任上。11、1.C2.C3.B4.(1)到桓玄在闹市杀害司马彦章时,何无忌进入闹市中放声痛哭后才离去,当时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是非常讲道义的。(2)不久后刮起猛烈的西风,何无忌乘坐的小舰被吹到东岸,贼军乘着风势用大舰逼近,军队就败逃了。【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原文标点: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该句翻译为:何无忌笑着不答话,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刘裕,于是一起邀刘毅,与他推诚结交,就共同起兵,袭击京口。桓玄听说刘裕等人和何无忌共同起兵,很害怕。前文是河无忌与刘毅谈话。所有选项第一处断在“无忌笑而不答”之后。“还以告裕”的主语是无忌,“告”的宾语是刘裕,所以“还以告裕”断开,从而排除AB。“要”通“邀”;邀请的对象正是刘毅,所以“毅”之后停顿。“桓玄闻”的宾语是“裕等及无忌之起兵”这件事,所以“等”之后不能断开,从而排除D项。“甚惧”是桓玄的心理特征,单独断开。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郎”一般为附属官,或副长官,而不是最高行政长官。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是回答刘毅的话,意思是“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没有英雄”,而后文中的刘裕恰巧就是这样的英雄。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及”,等到;“桓玄害彦章于市”,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桓玄于市害彦章”;“彻”,副词,放声地;“义”,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义气”。第(2)句采分点:“俄而”,不久;“暴”,猛烈;“贼”,敌寇;“以”,用;“遂”,于是就。【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何无忌,是东海剡人。州征任为从事,转任太学博士。会稽王太子司马元显之子司马彦章封为东海王,任何无忌为国中尉军。到桓玄在闹市杀害司马彦章时,何无忌进入闹市中放声痛哭后才离去,当时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是非常讲道义的。到桓玄篡位后,何无忌与桓玄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交,请求治理一个小县。曹靖之告诉桓玄,桓玄不同意,何无忌就回京口。当初,刘裕与何无忌素来亲近交结。到此时,于是密谋共同对付桓玄。刘毅家在京口,与何无忌素来友善,谈到复兴之事,何无忌说:“桓氏强盛,能对付得了吗?”刘毅说:“天下本来有强有弱,虽然强也容易削弱,只担心难找到带头的人!”何无忌说:“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没有英雄。”刘毅说:“我见过的只有刘下邳。”何无忌笑着不答话,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刘裕,于是一起邀刘毅,与他推诚结交,就共同起兵,袭击京口。桓玄听说刘裕等人和何无忌共同起兵,很害怕。到桓玄败逃时,武陵王司马遵秉承皇帝的意旨行事任何无忌为辅国将军,让他向南追击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一起接受冠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