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_第1页
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_第2页
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_第3页
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_第4页
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带解析)1.“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解析: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22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参考答案: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的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第1

页共17页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22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湖)相似。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参考答案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第2

页共17页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解析:宣传手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因此每一部分都要写出内容要点,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基本上都来自材料,只需要找到答案的角度即可。参考答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要点:1、介绍黄河的源头及其流经地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第3

页共17页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秦腔、豫剧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2、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开发情况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解析:一、按照击溃题干法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细节,具体如下:第4

页共17页(二)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黄河精神是本作文写作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写作最终归属点、提升点;(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结合以下三点才能出来好的行文。第一,中心论点明确,意味着在行文第一自然段一定要出论点,因此,无论如何选角度、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强化了分析能力,副省级以上,要特别注意要从微观切入,但是,要重视从宏观与中观之间行走;第三,1000字左右,要重视字数控制——不要过高哦,字数有明确的限制。二、行文写作先看材料整体行文逻辑比以前变得更难了。从表象上看,开关材料和结尾材料非常像文化,而整体行文的材料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其实,黄河文化精神本身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只谈精神是空谈,不谈人与自然也是空谈。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第5

页共17页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三、结构简析统筹人与自然弘扬黄河新精神第一自然段:提出论点,突出黄河文化精神的历史扩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写当前的问题和表现第三自然段:分析原因第四自然段:过渡段第五自然段:对策一:弘扬黄河精神,突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向;第六自然段:对策二:弘扬黄河精神,找准当下黄河精神的重要问题;第七自然段:对策三:弘扬黄河精神,有重点,破题现在的瓶颈,人与自然是抓手;第八自然段:结尾,提升到人与自然为抓手,创新文化精神,弘扬文化精神。【参考范文】弘扬黄河精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第6

页共17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22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杂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

”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第7

页共17页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它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须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第8

页共17页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作答思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的作答范围要锁定在材料1和材料2。从作答要求上看,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这里有条理这条要求需要我们多加注意,这预示着我们写出的答案结构一定要清晰,建议形式上采用部分的结构框架,内容上,通过对材料1、2的整体把握,要分两个方面来阐述,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两个方面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摘录出来的要点进行分类第9

页共17页,应该将一些重复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保证字数的要求。【参考答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两个方面:公办学校不仅学费、赞助费、借读费高昂,而且缺少专门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籍;考大学成为难题;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使农民工子女心灵受到创伤。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合法地位,没有政府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作答思路】【参考答案】随着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上学难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有些地方出现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辍学之风抬头,但是仍然有许多农民越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越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受教育上,并且不惜血本地投资教育。因此,应该下大力气,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给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第10

页共17页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用语得体,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作答思路】根据题干,可以得出作答的角度是某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作答任务是“给各村中小学家长写一封信”,作答目的是进一步宣传L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于此同时,本题的作答要求明确提出,用语具体,通俗易懂,这就要求作答的语气要平易近人,尽量写得口语化一些,不能写成强制性的政策性文件。在答案的组织上,首先在答案的开头,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不能省略称呼。其次在内容上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应该从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必要性和措施等方面入手。最后,要有总体的号召。【参考答案】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为了改变我县学校不合理的校点布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办学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县将有效第11

页共17页利用各方面条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我们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将资金投入到建议新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楼、学校食堂等,学生厕所等,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我们会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一是从实际出发,将农村校点多、规模小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着力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议一批试点学校,形成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如联村办寄宿制学校、民族寄宿制学校、边境形象学校等。创办寄宿制学校,意味着孩子们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难免会加重家长们的担忧。我们将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校“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县教育局年月日

要求: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第12

页共17页(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作答思路】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到本题的作答条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二是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其次,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具体建议,根据“从问题中得到对策”的提炼技巧,可以从材料中的“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这段话中提炼出希望小学的建设缺乏规划这个问题,从而得到出“要科学规划”这样的对策建议;从材料中“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闲置校舍遭到废弃的问题,从而得出“要合理规划”这样的对策建议。通过“从原因中得到对策

”的提炼技巧,可以从“学龄儿童跟随家长异地就读”这个原因中得到“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工子弟本地就读

”的对策。【参考答案】第13

页共17页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原因包括:一是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

“撤点并校”政策殃及部分希望小学;二是生源锐减,部分学龄儿童追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学;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经费紧张,财政经费的有效投入降低。解决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具体建议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宣传引导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规划。新建希望小学的选址,务必符合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计划,在捐建希望小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当地教育部门未来的发展布局,一旦被撤并,要及时进行资产置换,保证捐方利益,在新学校里也要保留捐方曾经捐赠过的痕迹。二是合理利用。废弃小学的校舍属于集体财产,应当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乡村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废弃校舍的“零闲置率”。三是宣传引导。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议等方面的努力,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务工、子女在本地就学,保证希望小学生源情况。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作答思路】第14

页共17页【参考范文】愿君莫做摇摆人愿君惜取同源血——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外来人员无根化危机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位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根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再也没有一个摇摆人。城乡摇摆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人口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像农民工,像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乡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第15

页共17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狐朋狗友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