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时间的脚印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悬崖龟裂踪迹烘烤腐蚀山麓沟壑帷幕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掸去(tǎn)刨刮(páo)铜壶滴漏(lòu)B.腐蚀(sí)浑浊(zhuó)悬崖绝壁(xuán)C.粗糙(zāo)龟裂(guī)沟壑纵横(hè)D.楔形(xiē)帷幕(wéi)海枯石烂(kū)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低洼裂缝奇形怪状B.地壳宝臧雨打沙滩C.欣起吹拂温暖潮湿D.砂轮山涯海枯石烂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__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__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A.或者尽管因为所以B.和尽管不仅而且C.或者不管不仅而且D.和不管因为所以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无误的一项是()A.“浑浊”“山麓”“粗糙”“龟裂”都是形容词。B.“悬崖绝壁”“海枯石烂”“兰新铁路”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C.“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的主干是“海水冲击着石壁”。D.“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作状语。◆整体感知6.本文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7.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的?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2018·衡阳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霉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8.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2分)9.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1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体会这一系列新闻的主题,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15字)①《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破解脱离青年问题》(2016年2月3日“和讯网”)②《创新发展,逐步改变青年成才观》(2016年3月9日“中青在线”)③《融合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2016年3月14日“腾讯网”)④《创新引领未来,让青年和人才“近悦远来”》(2016年9月16日“新华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标志,请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1.略。2.[解析]DA项,“掸”应读“dǎn”;B项,“蚀”应读“shí”;C项,“糙”应读“cāo”,“龟”应读“jūn”。3.[解析]AB项,“宝臧”应为“宝藏”;C项,“欣起”应为“掀起”;D项,“山涯”应为“山崖”。4.C5.[解析]CA项,“山麓”是名词;B项,“海枯石烂”是并列短语;D项;加点的词语作定语。6.为什么能记录时间怎样记录时间记录时间的意义7.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语言,使语言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去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8.逻辑雨后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9.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