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1页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2页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3页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4页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语言精练,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与韵律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体味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思维力与审美力,促进古诗词教学评一体化,从而提升古诗词学习力,自主构建古诗词学习新格局。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囿于教参的诠释,教学方法单一,或重传授知识,轻诵读感悟;或重理解意思,轻意蕴品味;或重抄写记忆,轻兴趣陶冶,缺少诗词应有的韵味和情趣,挫伤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因此,新课标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立足学情,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推敲文字,读思评相融合,体味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从而提高古诗词阅读素养,提升古诗词的学习力。一、联结想象,提高理解力由于时代差异、信息源差异与个性差异,古诗词带给学生一定的陌生感与疏离感,读懂诗句有一定的难度。认知心理学认为,言语理解是建构语言意义的第一步。古诗词教学,教师要避免单一枯燥的意思讲解与内容分析,引导学生依托教材整合资源,发挥想象,以对话补白、心理补白等形式,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夯实认知,促进古诗词的理解。(一)盘活资源,领悟诗词意思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古诗词主题多维度丰富语料储备,了解诗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作品风格等相关信息,在横向勾连与纵向对比的历史时空中知人论世,理解诗词意思。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时,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与插图讨论诗词大意,在交流环节与学生分享纳兰性德跟随康熙皇帝东巡祭祖资料及行军图,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两者之间的距离,想象古代将士远离家乡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画面,感受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之行军的艰辛。时代背景的拓展、图文结合的想象,唤醒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情绪,既达成了学生对诗词大意的把握,又为学生体会将士们“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思乡之情奠定了基础。(二)想象入境,探析诗词意义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具化形象,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的字词联想、补充、想象,将文字形态的古诗词转换成有图画、声音、故事的生动场景,在身临其境的感悟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化阅读理解。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时,教师以苏轼对王维的诗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为引,带领学生抓住景物描写,想象寂静的山中雨后清新如洗、皎洁的月光洒落松林等静态场景,想象泉水潺潺流淌、浣女欢笑归来、渔舟顺流而下时莲叶晃动等动态景象,再以“春芳已逝,似乎无景可赏,王维啊王维,你为何还留在这里?”的对话形式让学生联结所有景象,体会古诗动静结合描写下山林的宁静幽深,感受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找寻古诗词图文联结点,通过具化形象的建构,实现学生对诗词文字的形象还原,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大意,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探析经典诗词的内在动力。二、品读领悟,提升表达力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获得,引领学生紧扣关键字词感受诗词的感染力,在古诗词与情感表达交融中促进语言的积累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一)推敲关键字词,促进鲜活表达古诗词中常有凝练传神的关键字词,使诗词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这些字词往往是诗人情感的融合点,在全诗中具有重要作用。抓住这样的关键字词潜心涵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词语言的精练,读懂文字蕴含的意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山行》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教师以“生”为教学的生发点,展开深秋寒山画卷的学习。教师先引领学生聚焦“生”这个字,区分“生”与“升”的不同,再回顾理解诗句“海上生明月”与“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明了“生”的意思,接着结合板画想象“白云生处有人家”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山上飘浮着朵朵白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隐隐约约看到山间茅屋炊烟袅袅,似乎还能听到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有的学生说:“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山里人家若隐若现,就像来到了仙境。”还有的学生说:“白云在山间缭绕,几户人家的屋顶上飘起缕缕炊烟,偶尔传来欢乐的嬉闹声,真像世外桃源啊!”就这样,学生在对比想象中发现“生”所蕴含的生机活力之美,自然融入寒山意境,表达对深秋晚景的喜爱之情。(二)联系生活实践,实现意义重建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运用学过的古诗词,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诗词含义,实现古诗词阅读意义的重建。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要想获得更高成就,就需要更加努力”的道理。师:当你登高望远时,不禁想起了诗句____。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安琪小朋友,你的字已经写得很漂亮了,为什么还要参加书法提高班?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当我们因获得运动会男子接力比赛第一名而沾沾自喜时,就要学会告诫自己____。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中,教师以对话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二年级学生的视角从书本引入广阔的生活,调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古诗词学习更具有体验感与挑战性。三、质疑辨析,发展思维力新课标就“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培养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礼记·中庸》也就学习态度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关联思维平台,整合不同文体作品,引导学生与优秀的作品深度对话,寻找思维的触发点,在诗词精彩处、困惑处、共鸣处、疑难处质疑批注,在比较、辨析与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一)统整不同的作品,培养逻辑思维整合不同的文体作品进行板块教学,引导学生在优秀作品的不同视域开展纵横式深度阅读,在比同求异的思维碰撞中促进古诗词体系的归类与积累。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为例,《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虽然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但在纵向比较中,学生发现异趣之处:不同时期诗人所经之事、所见之景、所感之情虽然不同,但高洁的秉性与远大的志向相同。再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结合资料感受诗人白居易于“牛李党争”中自求外任,赴任途中纵情山水的快乐,再出示《渔舟唱晚》歌词——夕阳落山岗/看水天一色金黄/心随沙鸥自在飞/点亮今夜星光/抛开无尽奔忙/心情恰似橹花飘荡/忘尽江湖风浪。学生思考歌词与古诗的异曲同工之妙,发现具有“情景相融”的共同写作特色,完善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建构。(二)营造认知冲突,激活辩证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以问题为导向,激趣导学、激疑问学,引领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联结诗词中的事实与人物对话动作,激活辩证思维解决问题。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池上》时,学生对“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中“偷”的理解产生分歧——这个“偷”代表指责批评还是代表顽皮可爱?于是师生开启一系列的探究之旅:现在你就是那小娃,想象一下为什么偷采白莲?你会怎样偷采?偷采白莲后,你会怎样撑着小艇回去?假如你是荷塘的主人,你会在意荷塘少了几朵莲花、几个莲蓬吗?小娃是真正的小偷吗?你喜欢这样的“小偷”吗?在层层递进的探究中,学生既体会到小娃悄悄采白莲忐忑又高兴的心情,也表达出对天真可爱的小娃的喜爱之情。再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时,学生借用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江南春》的评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质疑“千里”一词表达是否恰当,讨论“十里莺啼绿映红”的合理性,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情感不断生发,体会到夸张手法所蕴含的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和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古诗词教学,基于诗词特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营造寻求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在质疑、观察、倾听、交流中迈向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四、吟诵感悟,培养审美力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结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古诗词不仅句式整齐,平仄对仗,字里行间更蕴含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聚焦古诗词语言表达的特有韵味,感受古诗词的结构美、节律美,更要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观诗中景、悟诗中情、感诗中志,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关注结构,类化阅读,感受韵律古诗词句式结构的对称、平仄的错落、声调的起伏,形成长短不一、高低不一的韵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结构,在饶有兴味的诵读实践中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体味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形式对仗美,如数词“一”对“两”,名词“水”对“山”,动词“护田”对“排闼”,短语“将绿绕”对“送青来”,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其次,拓展其他古诗中的对偶诗句,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中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最后,教师运用对读、回读、唱和读、变速读等朗读技巧,引领学生在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诵读中感受诗人恬淡豁达的心境,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张力与魅力。(二)解构意义,品鉴赏析,感悟意韵古诗词言浅意深,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结构之美,更要品味诗词背后的意韵之美,实现审美意义的建构。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的千古名篇,在教学“稻花香里说丰年”时,对学生相对陌生的“稻花香”,教师不是直接告知其答案,而是先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认识稻花,再对比熟悉的栀子花香和茉莉花香,激发学生对稻花香味的兴趣,并链接张抗抗《稻花香》中种植大户贾玉坤谈稻花香的感觉——“水稻开花,正是夏天最热那会儿,温度越高,花香越浓。那香味儿就像……就像,嗳,这么跟你说吧,就像炒熟的爆米花……”然后联系“听取蛙声一片”,引导学生化身为田间小蛙,发现稻花香饱含丰收的意蕴,与词人一起沉醉于稻花香,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获得审美体验与熏陶。(三)自主评价,言意兼得,涵养意趣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在古诗词教学中设置评价情境活动,引导学生从问题角度、语言表达、态度表现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等多维度评价,在学习评价活动中沉潜文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自信心。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动画演绎词中景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义,提供诵读评价标准,让学生小组合作练读。既有“你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读出乡村农家其乐融融的感觉”的肯定性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