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问题_第1页
浅议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问题_第2页
浅议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问题_第3页
浅议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问题_第4页
浅议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目标统整背景下,准确把握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关系到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度。“精读课文”作为习作主题单元的首个环节,对单元整体目标起着举旗定向的作用。秉持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理念,以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辨析其与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目标定位的区别;梳理和明确其在单元各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定位;解读各篇精读课文编排序列和文本特点,突出其教学目标侧重点,有助于教师准确开展大单元统整教学,实现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整体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均设置一个习作主题单元。各单元均有编排“精读课文”,这与阅读主题单元是十分形似的。习作主题单元与阅读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有什么区别呢?习作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与本单元其他环节的教学目标有什么联系和不同呢?习作主题单元中各篇“精读课文”之间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一样吗?辨析以上三个维度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编排意图,进而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习作主题单元与阅读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的区别(一)两种“精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呈现特点习作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往往是以特点明确的类文本呈现的,是逻辑关联的类文本,且多是在文体或表达方法上存在“类”的逻辑关系。可以说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逻辑关系是建立在表达方式或文体的同类上。五年级下册习作主题单元的精读课文为《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结合新版课标,它们应该属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范畴,且具有明显的聚焦小说中人物塑造这一类的特点。以某种文体或表达方法为联结逻辑的类文是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最大的呈现特点。同样属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范畴,体现人物塑造的阅读单元精读课文则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中,数目很多。如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手术台就是阵地》;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西门豹治邺》;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猎人海力布》等,举不一而全。它们的“特”是很典型,但以不同人文主题集合编排为不同的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阅读能力主题是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联结组合的逻辑因素。(二)两种“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重在阅读与欣赏,上述入选阅读主题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感知,欣赏名家经典的表达范例,充分积累人物描写作品的审美经验。在“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范畴中,阅读是重心,感知、欣赏和体会人物是主任务。这些理解也可以从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体现。《景阳冈》的课后四道练习题分别指向词语理解、事件经过、细节再现、人物印象;《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三道课后作业分别指向聚焦场面描写,领悟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聚焦神态、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可见,分散在各册阅读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以阅读、理解、欣赏为核心,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夯实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积累,为将来的创意表达打基础、做准备。习作主题单元“精读课文”重在得法与表达。入选习作主题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的组合编排,更加突出作为人物塑造的几种经典方法的呈现载体和范例。如《摔跤》中对人物动作的经典描述;《他像一棵挺拔的树》中对人物外形的描写;《两茎灯草》则是对典型场面和典型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经典呈现。同时,以上选文的课后练习题基本是聚焦对应的语言范例。它们以类的形式,以群文为单位呈现人物塑造的经典范例和方法。教学中侧重从感知表达方法、欣赏表达效果和表达方法提炼等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精读课文的表达方法,开启创意表达的第一步。下册第五单元以人物塑造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之前,教材编排了许多这一类的精读课文于各个阅读单元中,除了实现相关的人文主题和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定位外,也为学生对这类表达方法积累足够的语言欣赏经验。于是,五年级下册的人物塑造主题习作单元不是凭空孤立的一种表达方法的介入,而是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梳理与提升。可以这么说,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都属于相同的学习任务群,前者教学目标定位于阅读、理解与欣赏,后者聚焦于创意表达,两者又是衔接、提升的逻辑关系。两种主题单元精读课文将引领学生经历积累语言材、发现语言现象、探究运用语言规律的过程,符合新课标中语文学习综合性和螺旋上升的理念。二、“精读课文”在习作主题单元中的编写序列和教学目标分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主题单元为了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按顺序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显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环节,环节之间是一个怎样的教学层次逻辑关系呢?它们是怎样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呢?从新课标的角度来诠释,习作主题单元就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任务群,五个环节就是五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各个任务间关联的逻辑就是单元的主题。随着各项任务的逐层推进,学生经历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形成认知,积累经验,提升了素养。作为主题单元的第一个环节——“精读课文”,是单元整体目标实现的开端。教材编排了2—3篇精读课文。如三年上册第五单元的《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四年级上册的《爬天都峰》《麻雀》等。选文有一个特点:都是选自名家经典,具有表达方法的典范性,是学生感知、欣赏和迁移表达方法的最佳典范。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理解文本和欣赏语言作为教学目标,应该以此为手段和载体,引领学生经历表达方法的发现与感受过程。笔者认为,这个环节真正的目标是以几篇经典的表达范例文本为载体,学生发现、感知某种习作表达方法,并在文本理解的实践中、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这种表达方法带来的良好表达效果和语言审美体验,从而产生明确的情感认同和模仿的主观倾向。“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立足于表达方法的梳理与提炼,在经历充分的精读课文的发现与感受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表达的奥秘,梳理提炼出相应的表达方法,实现让指向表达的阅读进一步向得法迁移的写作升华。“初显身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立足于表达方法的尝试与实践,也可以说是依着葫芦去画瓢,小试牛刀。学生在完成表达方法梳理提炼后,将进入迁移探究阶段。在表达方法理性梳理的基础上,写个片段,将语言实践感性化,建立用方法创作的体验,树立初步的信心与经验。“习作例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实现表达方法与儿童生活和儿童语境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名家语言典范的仰望向儿童自我情感倾向的平视中来,为后面习作环节做好铺垫。以四年级的一个习作主题单元为例,单元主题为“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范例,将一件事写得有序,写清楚”。在单元内容编排上,安排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进一步分析两篇精读课文,除了鲜明的习作方法的文本范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经典范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定位是引导学生感受叙事性文章有序表达和重点环节描写清楚的特点,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初步提炼有序表达和清楚描写的方法,同时建立对文本范例和运用的表达方法认同和欣赏的倾向。下一个环节是“交流平台”,主要是在精读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提炼“把一件事写得有序,描写清楚”的方法。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习作表达方法从感性逐步到理性、从模糊向清晰的演变,为“初试身手”环节开展小片段的尝试做好准备。“初显身手”则是学生对提炼的习作方法开展一次集中的片段式热身。此时学生的习作实践经历了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表达方法也实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转换。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理解、感知和实践中,将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接着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环节,包括《我家的李子熟了》和《小白船》,这个环节的选文有个与精读课文不同的特点,例文的内容和形式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同时辅以旁批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一件事有序清楚地写出来,在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和生活领域也可以运用,并且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习作”环节就是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开始自主习作实践。五个环节各司其职,教学目标定位侧重点不一致,但五位一体都指向习作表达,习作表达是五个环节最终的共同目标,也是习作主题单元的整体目标。可见,习作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以习作为教学目标指向的“阅读”,是以表达为最终目标的“阅读”。三、“精读课文”中各篇课文的特点和教学主任务习作主题单元基本上都是安排两篇精读课文。入选的精读课文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将两篇精读课文按完全“同质”的定位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定位合理吗?符合课文的特点和教材编排意图吗?前文提到,统编版第十册第五单元习作主题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它们的共性是属于“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范畴,都隶属于“人物塑造”的大主题。认真阅读和分析可知,课文的特点和任务倾向是不同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以精彩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主人公嘎子机敏、好胜的形象;《他像一棵树》是以人物的外貌描写塑造骆驼祥子健壮、阳光的形象;《两茎灯草》则是以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细节来塑造爱财如命的严监生的形象。《刷子李》则以衬托为主,融合人物动作、外貌和典型细节等方式来塑造手艺高超、个性鲜明的刷子李。很明显,两组精读课文都属于人物塑造范畴,但行文特点不同,承载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也不同,它们各自的定位是独立平等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空洞的“人物塑造”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定位,应该遵循精读课文的编排序列,突出课文承载的具体的人物塑造方法,由单项方法的感知、欣赏和积累到最终的综合梳理。在充分的单篇课文的表达方法感知、欣赏和提炼基础上,汇集成为单元统整目标“人物塑造”。同样,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单元整体目标指向“感知基本说明方法,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在“精读课文”环节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完全一样吗?它们之间是同质化,没有差别,还是在主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呢?教学时教师要比对和分析,最终契合选文特点和编排意图。《太阳》运用的基本说明方法包括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和做比较。《松鼠》则没有运用《太阳》的基本说明方法,但文章以细致生动的描述语言说明了松鼠小巧可爱的特点。可见,在单元大主题背景下,《太阳》是以规范的说明方法为侧重,《松鼠》则是以生动的描述语言为侧重,两者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前者运用基本说明方法,后者运用描述语言;前者突出平实、清楚、明白,后者突出生动活泼。因此,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恰当的说明方法”单元主题范畴里,两篇精读课文在“恰当”这个关键词的指引下,分别是平实明白和生动活泼的说明文范例。为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能简单停留在基本说明方法的感知上。《太阳》应该将重点放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和做比较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将抽象的太阳相关的知识介绍得清楚可感,感受这种说明文的“恰当”。《松鼠》应该突出感受细致生动的描述语言和略带情感倾向的说明方式。最终引导学生反刍、提炼和总结出单元整体目标说明文中“恰当”的方法认知。两篇同一单元主题、不同说明风格的精读范文的出现,将说明文的教学从学生具备初步的基本方法认知的基础上,向不同需求的说明文风格引领,从而为学生由阅读向表达拓展打下基础。可见,习作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编排意图不分主次,在表达方法呈现上各自具有独立的逻辑关系。教师不能被“类文”所迷惑,将关注点简单集中在“类文”的共同点上,臆断、笼统地开始教学,这样的话,两篇精读课文都停留在一个教学目标层次上,学生对精读课文涵载的表达方法的感知就是笼统的,没有侧重点,“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就得不到全面落实。教师要在“类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