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当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接触和探究。而且兴趣与认识和情感有着紧密联系,认识产生情感,从而产生兴趣,认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炽烈,兴趣也会越浓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其强制背诵和记忆,不如通过兴趣引领学生主动阅读,让认识、情感、兴趣不断深入,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兴趣为核心引领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围绕语文教材,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词汇,增强语感,促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是强制记忆。比如教师经常强调:这个知识点考试的概率比较大,需要同学们重视,最好可以背诵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感不强,学习被禁锢在教材内,无法得到拓展。结合本文探究的核心“兴趣与阅读”,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教学方式落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运用不多,仍然以成绩为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力,很多教师更追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数,虽然在极力改变课堂教学氛围,但还是会不自主地成为课堂主体,要求学生去学习和记忆,教师掌握课堂节奏,紧固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氛围无法得到优化,影响了教学效果。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失去兴趣,一切的学习将成为被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阅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兴趣,基于学生兴趣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得到展现与发展。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材内容有限,作者所描写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在有限的资料里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而且教材内容是固定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很多事物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比如《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描写以及一些趣事,对作者来讲是趣事,但是对学生来讲,由于时代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白桦》一课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给的插图,学生很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因为白桦对他们来讲是陌生的。为此,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基于兴趣更主动地阅读。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文章阅读,而不是面对陌生的事物失去学习兴趣。例如,“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只是阅读课文,学生可能无法形成画面感,很难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搜索有关图片,帮助学生构建画面感。结合轻音乐和诗歌朗诵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小兴安岭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地方,学生只能被动地去阅读。而如果通过画面、视频或者相关介绍,学生就会对已经有所了解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去阅读。网络资源除了音乐、图片、视频等,还包括一些课件和微课等方面的素材。(二)围绕自然生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文学作品不论是作品的背景还是内容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如作者想通过故事表达父爱或者母爱,但是故事本身并没有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缺乏感同身受,无法激发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进一步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将其作用于自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才能更好地调动其情绪,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中,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描写,父母之爱对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不陌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围绕学生与父母的相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父母之爱,从而进入文章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身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感动瞬间讲述出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最感动的瞬间,通过身边的事调动学生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案例,如一次迟到没有被发现,是否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再次迟到应该也不会被发现;一次撒谎没有被发现,是否觉得多次撒谎也不会被发现;一次复习偷懒,很幸运考试内容刚好是自己复习过的部分,下次是否还会抱着侥幸心理……再如,在学习自然景物时,不论是一年四季,还是大自然的声音,都可以深入实际,让自然成为最好的素材,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三)拓展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有了明确规定,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要阅读一些书报杂志,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针对每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都有不同的规定,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可少于5万字;三到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不能少于40万字;五到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外阅读,通过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让其自由选择一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的课外阅读选择指导)。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小猪佩奇》《熊出没》等一些动画片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其阅读关于猪和熊等一些动物的读本,包括但不限于绘本。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供一些具体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去阅读。多样化的阅读素材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创新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一)问题情境,提高探究欲望问题是当前教学中常见的互动手段,很多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更主动地去阅读。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悬念,从而带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良好地设置悬念。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为文言文不仅难懂,而且很多字词和整篇文章需要背诵。学生面对文言文唉声叹气,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上次听到有个学生说犯了错要负荆请罪,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负荆请罪呢?学生展开讨论,知道了负荆请罪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其产生好奇心,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又如,教学《蜜蜂》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蜜蜂采花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蜜蜂飞那么远去采花,它们会不会迷路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文本内容。(二)讨论互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讨论互动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互动讨论,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讨论互动中,师生思维发生碰撞,有利于获得体验与感悟。同时,讨论互动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让其在学习中表达所思所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作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枯燥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些恐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课文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进行阅读互动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如恐龙是如何演化为鸟类的呢?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知识点的复习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互动,多样化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体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与感悟。比如,针对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交流大会,定期进行阅读交流,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中华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节日活动,让学生分享记忆中的节日,介绍传统文化;在教学“演讲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班级演讲竞赛;在教学“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时,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秋游、踏青等,让学生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阅读文章、续写故事,这些都是可以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实践活动,而且小学生爱玩、爱闹,多样化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其阅读兴趣。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阅读能力(一)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教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的激发不能忽视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认识越深,情感才会越炽烈,兴趣才会越浓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只有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进一步产生阅读兴趣。针对一篇文章,要想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可以引导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也被称为初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概了解,能够简单地复述出文章大意。读完以后,查阅一些不懂的生字词。要想体会文章思想,对文章进行详细概括,学生就需要进一步细读文章,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在阅读中找出重点词句、重点描写与核心句子,加深理解,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这属于更深层次的阅读。还有需要做笔记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批注。面对生字词时,学生要通过查阅解决要注意的批注;面对一些重点词句,学生要学会重点标注或直接摘抄下来;对一些重点句子的分析,学生要将理解和感悟做好记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做批注、写读书笔记以及再创作,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落花生》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快读了解文章大意,查阅一些生字词,并理解“榨油”“石榴”等词语的注音释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好批注。又如,针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中对“最可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理解作者父亲这段话的本意。(二)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兴趣作为阅读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发生阅读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拓展阅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培养其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教师必须增加课外阅读,结合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