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_第1页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_第2页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_第3页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_第4页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目录TOC\o"1-2"\h\u12810一 研究背景 318344二 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思路 411352(一)中小城市范围界定 4348(二)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 524068(三)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难点与解决方法 617955(四)新时期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原则 78174(五)技术路线图 730408三 计算模型与数据来源 813688(一)计算模型 88158(二)数据来源 923739四 指数体系及评价结果 109122(一)综合实力指数 1016739(二)绿色发展指数 164079(三)投资潜力指数 2128497(四)科技创新指数 2726825(五)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322937(六)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 37一 研究背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202111月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步入新时代后的崭新主题。为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剖析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与测度高质量发展实际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小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小城市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不断推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水平持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完善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城镇结构、推动城乡融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中小城市发展也出现了快速分化部分中小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在动能转化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前列部分中小城市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改变了基础薄弱的态势实现了跨越发展也有部分中小城市人口持续外流经济发展也难找到新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为客观评价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总结城市一般性发展规律探索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小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倾力构建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系统工程18年对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累积了丰富的数据库,同时每年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专家和中小城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对中小城市发展状态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逐年推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馈从而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对于推动全国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经济从科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二 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思路(一)中小城市范围界定中小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万~100万的城市。对应到行政区划上,中小城市有地级建制市主城区、相对独立的市辖区城区、地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盟政府驻地城镇县级建制市城区县级行政区政府驻地城镇以及少数超级建制镇镇区等6种类型。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城市2634个见表1)。表1全国广义中小城市数量及构成

单位:个类别地级建制市主城区相对独立市辖区城区地级行政区划(地区、自治州、盟)政府驻地城镇县级建制市城区县级行政区政府驻地城镇不完全统计)超级建制镇镇区合计数量2047974038110811312634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1)》《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1)》数据综合分析形成。需要指出的是现行中国统计体系是以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真正意义城市没有相对应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评价的中小城市是以该城市为核心的行政区划由于城市功能城乡结构的不可比性本评价不包括地级建制市主城区和4个直辖市辖区。(二)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综合评价高质量发展,至少要体现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国民经济充满活力的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代表产出水平的GDP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其内在构成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良好,农业稳中调优、工业提效增速、服务业升级优化;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合理,新经济新动能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其次,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高效率发展,从投入产出角度看,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万元GDP能耗降低到前沿水平。再次,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向好。又次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实际收入分配差距处于合理范围人均GDP和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并持续稳定增长。最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人的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受教育程度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不断上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依法治国的社会满意度和人民的幸福感程度高。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三)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难点与解决方法自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与指标体系构建相关研究开展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建设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然而,这些指标体系仅针对具体区域,虽然可以反映研究对象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动态变化情况,但难以用于我国所有城市的横向比较。我国幅员辽阔、人口规模庞大、民族多样,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布局、人口结构、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别,不同地区、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具有较大差异。对于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而言,构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或许有利于不同中小城市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但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损失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乡镇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部分镇区也聚集了相当规模人口一些建制镇镇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小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部分地区开展镇级市撤镇设市试点而适用于县市、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显然不适合用于评价镇级行政区划。本文对于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三步。第一根据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综合实力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投资潜力指数科技创新指数5个独立的评价体系力求公平地对待所有评价对象同时进行横向比较以利各中小城市能在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研究的辅助下发现优势、找准短板,从而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第二,将县市与市辖区分开进行评价,避免县(县级市)与市辖区之间由于区位、行政体制、发展政策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可比性,分别设立百强县市和百强区评价体系。百强县市的评价对象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百强区的评价对象为相对独立的市辖区(剔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以及不含乡镇的市辖区)。第三针对发展基础较好已经具备中小城市特征的建制镇镇区单独设立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进行评价并设立千强镇榜单。(四)新时期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原则新时期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是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过程,因此,评价体系在对“量”的考察基础上更加关注对“质”的考察,既考察经济规模、收入水平等发展现状,也关注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绿色、活力方面。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准则。第一紧扣主要矛盾的变化目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在中小城市中体现尤为明显和突出。因此,指标体系应体现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新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内涵。第三,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贯彻“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第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从人才创新科技等高质量供给要素方面设置指标体现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五,顺应“双循环”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和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考核指标结合产业基础再造、“碳达峰”和“碳中和”等高质量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五)技术路线图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得到本文技术路线具体如图1所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图1研究技术路线三 计算模型与数据来源(一)计算模型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对于正指标,单个城市的单项指标值均以该指标最高数值得分为1”,其他城市在该项上的得分为:城市该项指标实际值/该项指标最高值。如人GDPA市最高80000元B64000元AB两市得分10.8。对于逆指标,计算方法与正指标相反。设最低值得分为1,其他城市在该项上的得分为:该项指标最低值/该城市该项指标实际值。赋予权重考虑到指标体系涉及的具体指标较多,本文采取德尔菲法分两层赋予权重。第一层次:依据各因子对综合实力、绿色发展和投资潜力的影响程度赋予权重1第二层次对影响因子的内部各指标按重要性程度赋1)由此计算每一指标在指数中的权重为因子所占权重×指标在因子中所占权重。指数计算指数计算采用逐级向上加总的方式先计算得到三级指标指数然后根据指标权重逐级加权分别得到二级、一级和总指数。同时用全部中小城市某一方面指数值的平均数来评价和衡量中小城市总体的发展情况。例如,对于综合实力指数而言,城市i综合实力指数Si的计算公式为:iS=wij=1

v∑k=1∑

u∑l=1∑

λlλk

λjsi其中,λj、λk、λl分别为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u、v、w分别表示该维度下指标的数量,si为城市i单项指标上的实际得分。中小城市总体综合实力指数S为:ni=1iS=1nni=1i其中n为计算综合实力指数的研究对象数量。其他指数的计算方式类似,此处不过多赘述。(二)数据来源“城市”没有相对应的统计数据,本报告将评价对象扩展至以该城市为核心的行政区划数据作为评价对象的数据。数据来源包括:年各县(市区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各县市区旗统历年《》、《》、《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区市统计年鉴等。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四 指数体系及评价结果(一)综合实力指数综合实力内涵综合实力是指经济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力和有效利用生产资源能力,体现为市场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力的大小。综合实力弱,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权利就小综合实力强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权利就大因此评价城市综合实力主要是比较城市经济功能的强弱。指标体系构建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综合实力内涵,结合新时期中小城市发展特点,本报告构建了评价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数,从现代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引领和社会治理优化等6个方面对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18个二级指标2)。表2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现代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水平指数2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民生改善3居民生活质量指数4公共服务水平指数5共同富裕程度指数生态环境建设6资源节约指数7绿色生活指数8污染治理指数9环境质量指数城乡融合发展10城镇化水平指数11乡村建设指数续表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创新驱动引领12创新环境指数13创新活力指数14创新投入指数15创新成效指数社会治理优化16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17行政效率指数18社会安全指数注:社会治理优化为参考性指标。在现代经济发展方面既需衡量总量增速等发展水平又要评价效率、结构等发展质量。首先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这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中心维度其次考虑经济发展质量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因此,GDP增速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总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12个指标总体来看2022年现代经济发展指数模块构成与2021年一致下设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指数从三级指标来看20222021年主要有以下2项调整第一考虑到不同中小城市人口数量不同新增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第二将原本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移至社会民生改善中的居民生活质量模块。在社会民生改善方面,可以从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共同富裕程度进行考察。结合当前发展目标加入了共同富裕程度”这一二级指标。考虑到中小城市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平台,城乡差距过大会抑制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影响社会民生与城市综合实力。下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之比、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城区居民最高最低收入倍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4个三级指标。结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在公共服务水平模块新增了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床位数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等指标。同时,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采集实践情况,删除了住房成套率、电子商务与GDP比值、行政辖区内三级医院个数等指标。,由于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损耗主要、水和土壤的污染,造成空气质量恶化、人均淡水减少、,,、、、。,将原“”修改为“”。、,。,相比,年更加突出乡村发展“调整为“并用农、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4。在创新驱动引领方面创新是引领中小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提升中小城市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处选择从创新环境创新活力创新投入4个方面进行衡量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新增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产业增加值3个三级指标同时调整了个别指标表述以更好地衡量创新驱动引领情况。在社会治理优化方面,从政府行为规范化、行政效率、社会安全三方面进行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心。与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将原来的一级指标现代治理效率”修改为社会治理优化将二级指标政府行为效率政府行政审批效率合并为行政效率并新增二级指标社会安全在此基础上更改相应三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为74.1,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指数达到81.5,提高了4.4;中部地区紧随其后,指数达到74.5,提高了3.7;西部地区为68.3,提高了2.7;东北地区为67.6,提高了2.0。强县强区GDP增速、人均GDP等关键指标领先,引领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百强县市平均GDP增速达到8.63超过国内GDP增速(8.10.53个百分点GDP8.24其中有一半的百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强县强区标杆引领作用充分显现赋能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表32021年百强县市、百强区GDP增速、人均GDP等指标情况指标单位全国百强县市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1436708.10202539141178.87809761066518.6376549288.701148181317768.24899310910.59120778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常住人口数万人人均GDP元资料来源:2021年相关县市区统计公报。2021年百强县市常住人口达到9288.70万人GDP11.4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1.42倍2021年百强县市以占全国1.86%6.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9.33%GDP3.7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人均GDP来看2021年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江阴市仁怀市昆山市神木市7GDP20万元处于领先位置。在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昆山市连续18年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昆GDP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的县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占66席,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占23席、9席和2席。入围百强县市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有25席,浙江和山东分别以18席和13席分列第二、第三名。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表4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昆山市35浙江德清县69山东新泰市2江苏江阴市36江苏如东县70山东齐河县3江苏张家港市37河南新郑市71云南安宁市4江苏常熟市38江西南昌县72河南禹州市5湖南长沙县39江苏泰兴市73山东昌邑市6浙江慈溪市40福建惠安县74江西贵溪市7江苏太仓市41江苏溧阳市75山西孝义市8江苏宜兴市42河北任丘市76河南永城市9福建晋江市43江苏靖江市77贵州仁怀市10浙江义乌市44辽宁瓦房店市78江苏兴化市11山东龙口市45江苏邳州市79山东禹城市12浙江余姚市46江苏东台市80安徽长丰县13浙江诸暨市47浙江宁海县81湖北大冶市14河北迁安市48江苏句容市82河南长葛市15福建石狮市49浙江嘉善县83内蒙古伊金霍洛旗16山东荣成市50山东广饶县84湖南宁乡市17福建福清市51陕西神木市85河北武安市18浙江乐清市52河南巩义市86吉林梅河口市19江苏如皋市53福建安溪县87江苏新沂市20江苏丹阳市54浙江象山县88湖北宜都市21湖南浏阳市55山东肥城市89河南长垣市22浙江海宁市56河南荥阳市90江苏仪征市23江苏启东市57新疆库尔勒市91浙江嵊州市24浙江桐乡市58浙江平湖市92江西樟树市25浙江瑞安市59江苏沭阳县93四川仁寿县26山东胶州市60江苏高邮市94浙江新昌县27江苏扬中市61安徽宁国市95安徽广德市28江苏海安市62浙江长兴县96宁夏灵武市29山东滕州市63安徽当涂县97湖南醴陵市30内蒙古准格尔旗64安徽肥西县98广西平果市31浙江玉环市65山东邹平市99江苏建湖县3233山东莱州市福建南安市6667江苏沛县安徽肥东县100广东博罗县34浙江温岭市68山东邹城市百强县市作为县域经济“对引领省(区市。目前,以江苏、浙江和山东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基本”而宁夏新疆库尔勒市云南安宁市吉林梅河口市贵州仁,、东北地区省域内县域经济发展起到,。表5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广东佛山市顺德区26江苏无锡市惠山区51江苏南京市溧水区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27江苏徐州市铜山区52四川绵阳市涪城区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28四川成都市双流区53浙江宁波市江北区4浙江杭州市余杭区29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54山东淄博市临淄区5浙江宁波市鄞州区30江苏苏州市相城区55浙江台州市路桥区6浙江杭州市萧山区31山东威海市文登区56山东济南市章丘区7广东广州市黄埔区32广东佛山市三水区57福建龙岩市新罗区8江苏苏州市吴江区33浙江绍兴市上虞区58陕西榆林市榆阳区9江苏苏州市吴中区34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59江苏扬州市邗江区10浙江绍兴市柯桥区3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60浙江湖州市吴兴区11江苏苏州市虎丘区36江苏扬州市江都区61河北唐山市丰润区12浙江杭州市西湖区37福建福州市鼓楼区62安徽合肥市蜀山区13江苏常州市新北区38安徽合肥市包河区63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14湖南长沙市雨花区39四川成都市新都区64福建福州市长乐区15山东青岛市即墨区40广东佛山市高明区65浙江台州市黄岩区16广东佛山市禅城区41四川成都市郫都区66浙江温州市瓯海区17广东广州市增城区42山东临沂市兰山区67山东济宁市兖州区18江苏南通市海门区43浙江宁波市镇海区68江苏泰州市姜堰区19广东广州市番禺区44江苏无锡市滨湖区69湖南长沙市岳麓区20浙江宁波市海曙区4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70浙江宁波市奉化区21广东广州市南沙区46广东珠海市香洲区71浙江台州市椒江区22广东广州市花都区47浙江温州市鹿城区72江苏常州市天宁区23广东广州市白云区48广东江门市新会区73湖南长沙市望城区24江苏无锡市锡山区49浙江杭州市富阳区74四川成都市温江区25湖北武汉市洪山区50浙江绍兴市越城区75浙江舟山市定海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767778798081828384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江苏南京市六合区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河南郑州市二七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858687888990919293江西赣州市章贡区贵州贵阳市南明区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949596979899100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湖北武汉市新洲区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江苏泰州市高港区福建漳州市龙海区2021年百强区常住人口达到10910.59万人,人均GDP达到12.0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占全国7.7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52%GDP4.44%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中高港区黄埔区曹妃甸区武进区新北区溧水区7个百强区人均GDP20万元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占77席中部和西部地区相近,1112席入围市辖区最多的省份是江苏23席浙江和广东紧随其后分别有2015席。(二)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内涵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导向开创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观。从内涵上讲,绿色发展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式,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破解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要求发挥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强调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求通过发展绿色创新科技在开辟新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中小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为反映中小城市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树立全国绿色发展新标杆,加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课题组构建了中小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体现新时代“发展”与“绿色”相统一的内涵。该指数从资源节约、绿色生活、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等4个维度对中小城市绿色发展进行评价,下设28个二级指标(见表6)。表6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资源节约1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2万元GDP耗水量立方米3绿色能源使用比重%4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5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7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万元/km2绿色生活8城市通勤绿色出行率%9每万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1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物比重%12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污染治理13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1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5工业固废资源化率%16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7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18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2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1每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22单位耕地使用农药减少率%23单位耕地使用化肥减少率%24环保投入与GDP比值%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环境质量2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27森林覆盖率%28(国考、省考、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在资源节约方面,重点衡量各城市对能源、水、地等的消耗强度,评价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共选取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耗水量、绿色能源使用比重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7个指标进行统计评价。需要指出的是,万元GDP能耗、水耗、用地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小城市产业结构是地域分工的结果,存在着不可比性。用行业或单位产品耗能耗水替代,又有数据可得性问题。在绿色生活方面中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践不断开拓创新。本课题研究立足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进展,分别从绿色出行、厕所改革、绿色建筑等具体实践的角度展开绿色生活指标体系构建下设城市通勤绿色出行率每万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物比重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5个二级指标。其中城市通勤绿色出行率为新加入指标。在污染治理方面,本课题从水资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大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等方面出发,力求对各中小城市液固气三态污染治理进行科学评价下设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耕地使用农药减少率、环保投入与GDP比值等12个指标进行衡量。,设立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国考、省考、市考)4。评价结果分析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达到64.5,与上年相比提高2.3。中小城市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方面持续发力,近两年在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仍然遥遥领先,提高了2.8,达到70.7。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绿色发展起点较高,近年来随着产业加快升级,资源节约水平快速上升,生态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也有所上升,分别达到61.8、54.957.5。表72022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昆山市19浙江慈溪市37福建晋江市2江苏太仓市20江苏海安市38山东肥城市3江苏常熟市21浙江平湖市39安徽肥西县4江苏张家港市22江西贵溪市40河南长垣市5湖南长沙县23浙江嘉善县41浙江安吉县6江苏江阴市24山东荣成市42浙江温岭市7江苏扬中市25山东广饶县43福建惠安县8浙江瑞安市26安徽宁国市44浙江宁海县9山东龙口市27浙江德清县45辽宁瓦房店市10浙江诸暨市28浙江长兴县46江苏新沂市11浙江余姚市29江苏溧阳市47吉林延吉市12江苏丹阳市30山东齐河县48新疆库尔勒市13江苏启东市31江苏邳州市49安徽巢湖市14江苏如皋市32河南长葛市50安徽长丰县15福建福清市33江苏仪征市51福建安溪县16江苏宜兴市34山东莱州市52江西南昌县17浙江义乌市35江苏如东县53湖北宜都市18浙江海宁市36河北迁安市54山东滕州市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55福建石狮市71山东桓台县87河北乐亭县56江苏金湖县72河南永城市88浙江象山县57湖北仙桃市73山东昌邑市89贵州盘州市58浙江玉环市74湖北大冶市90广东四会市59浙江遂昌县75河北定州市91贵州仁怀市60四川仁寿县76河北任丘市92湖北钟祥市61江苏句容市77江苏东海县93河南孟州市62山东沂水县78吉林梅河口市94江苏建湖县63河南禹州市79河北辛集市95山东青州市64河北香河县80江西樟树市96海南琼海市65江苏沭阳县81河北固安县97贵州清镇市66安徽当涂县82河南荥阳市98云南腾冲市67安徽广德市83浙江新昌县99西藏亚东县6869江苏东台市山东禹城市8485浙江仙居县河南巩义市100广西东兴市70河南新郑市86安徽天长市东部地区占席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11席和12席,入围县市最多的江苏、浙江和广东分别占23席、20席和15席。表82022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11广东广州市番禺区21浙江宁波市镇海区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12江苏苏州市虎丘区22江苏南通市通州区3浙江宁波市鄞州区13浙江杭州市西湖区23江苏南京市溧水区4广东佛山市顺德区14广东佛山市禅城区24广东珠海市香洲区5浙江绍兴市柯桥区15广东广州市南沙区25江苏苏州市相城区6江苏苏州市吴江区16江苏常州市新北区26广东广州市花都区7江苏苏州市吴中区17山东青岛市即墨区27浙江温州市鹿城区8浙江杭州市余杭区18江苏南通市海门区28江苏无锡市锡山区9浙江杭州市萧山区19浙江绍兴市上虞区29湖北武汉市洪山区10广东广州市黄埔区20江苏无锡市滨湖区30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广东广州市增城区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山东威海市文登区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广东肇庆市高要区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广东佛山市高明区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广东广州市白云山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湖南湘潭市岳塘区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河南郑州市二七区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贵州贵阳市云岩区湖北襄阳市樊城区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浙江宁波市奉化区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福建福州市晋安区贵州贵阳市南明区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广东清远市清城区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湖北荆州市沙市区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贵州贵阳市乌当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山东枣庄市薛城区辽宁盘锦市双台子区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在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占69席,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15席和14席,东北地区占2席,入围市辖区最多的江苏、浙江、广东,分别占21席、18席和17席。(三)投资潜力指数投资潜力内涵投资潜力指数,主要用于表征城市吸纳投资的潜力。由于资本的本性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投资与营商环境当前通过整合城市各种资源营造良好的城市投资和营商环境仍然是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投资潜力评价侧重于对蕴涵在中小城市这一县域中心的投资环境的营造和投资机会的发掘,以引导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并对投资者决策提出建议。指标体系构建表9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人口和人力资源1常住人口规模万人2人口出生率‰3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4户籍净迁入人口数量人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基础设施6辖区路网密度(快速道、主干道)公里/km27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已建成使用面积平方公里8城区万人公共厕所数个9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10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11城市家庭宽带接入速率Mbps交通区位12辖区内是否有(高铁站、民航机场、普通客运火车站、货运火车站、港口)/13辖区内高速公路出入口个数个14与最近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距离公里生态环境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16P2.5浓度下降率%17(国考、省考、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8森林覆盖率%19建成区绿地率%20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政府效率21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22年末政府债务总额增减比率%23财政供养公职人员与常住人口之比%24本级政府审批事项的数量项25审批性备案事项在全部备案事项中所占比重%2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在人口和人力资源这一维度,由于人口规模越大意味着更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更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常住人口规模是投资潜力的正向指标而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比重越小表明流入的外地人口越多表明城市具有更大潜力,因此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投资潜力的逆向指标。在考虑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素质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素质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意味着更大的投资潜力。综合以上论述,人口和人力资源维度选取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出生率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户籍净迁入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5个二级指标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中的人口出生率、户籍净迁入人口数量为新增指标。城市投资机会能否转化为对投资者的现实吸引力,城市投资潜力能否变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基础条件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此处主要用辖区路网密度(快速道、主干道)、城区万人公共厕所数、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城市家庭宽带接入速率等指标来衡量。交通区位对投资效益和企业运营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从辖区内是否有(高铁站、民航机场、普通客运火车站、货运火车站、港口),辖区内高速公路出入口个数,与最近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距离等3个指标来衡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投资决策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生态环境主要用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2.5浓度下降率、(国考、省考、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等6个指标来衡量。因此营商环境使用政府效率相关指标来衡量。,一定有一个阳光透明、精干高效的城市政府与之相适应。此处主要从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财政供养公职人员)、(、审批性备等三个方面来衡量年指年中的亿元。评价结果分析2021年中小城市投资潜力进一步提升指数达到84.62020年相比提高了1.9,对投资潜力提升贡献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分别为86.885.681.781.42.32.01.61.5。表10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昆山市14山东齐河县27河北涉县2浙江慈溪市15江苏邳州市28宁夏灵武市3湖南长沙县16山东滕州市29江苏东海县4河北迁安市17浙江海宁市30浙江龙游县5安徽宁国市18湖北仙桃市31江苏如东县6江苏海安市19安徽当涂县32河南巩义市7江西南昌县20浙江瑞安市33河南长葛市8福建晋江市21福建南安市34河南永城市9浙江玉环市22浙江嘉善县35湖北大冶市10江苏启东市23山西孝义市36山东新泰市11福建安溪县24湖北汉川市37江苏高邮市12山东肥城市25云南安宁市38江西贵溪市13河南禹州市26河南荥阳市39江苏句容市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40安徽肥西县61安徽广德市82河北乐亭县41安徽肥东县62河南中牟县83广西北流市42河北固安县63安徽长丰县84河北昌黎县43黑龙江安达市64浙江新昌县85四川仁寿县44河南孟州市65贵州仁怀市86安徽南陵县45湖北宜都市66山东沂水县87湖北宜城市46河北正定县67浙江仙居县88安徽无为市47河南长垣市68江苏新沂市89陕西吴起县48山东昌邑市69江苏灌云县90湖北钟祥市49四川彭州市70江西樟树市91福建平潭县50吉林磐石市71安徽巢湖市92浙江嵊州市51安徽天长市72吉林梅河口市93安徽五河县52浙江安吉县73贵州盘州市94四川简阳市53山东禹城市74山东广饶县95山西襄垣县54山东桓台县75广西平果市96浙江建德市55河北滦州市76河北定州市97青海格尔木市56湖南醴陵市77安徽庐江县98贵州清镇市57广东四会市78宁夏平罗县99新疆吉木萨尔县5859陕西韩城市河北辛集市7980河北武安市河北香河县100湖北广水市60湖北枣阳市81江苏金湖县在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占47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35席、15席和3席。安徽有12个县市入选,河北、江苏、浙江各有11个县市入选。表11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4浙江宁波市鄞州区7安徽合肥市包河区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5江苏苏州市吴江区8湖南长沙市雨花区3广东佛山市顺德区6浙江杭州市萧山区9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0广东广州市黄埔区41四川成都市郫都区72广东佛山市高明区11广东广州市番禺区42广西南宁市青秀区73江苏盐城市亭湖区12江苏苏州市吴中区43广东肇庆市高要区74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13广东佛山市禅城区44广东珠海市香洲区75江苏泰州市姜堰区14山东临沂市兰山区45安徽合肥市蜀山区76安徽宣城市宣州区15江苏常州市新北区46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77江苏扬州市广陵区16广东广州市白云区47山西太原市小店区78江西赣州市章贡区17湖北武汉市洪山区48广东广州市花都区79江苏徐州市贾汪区18江西上饶市广丰区49四川成都市双流区80湖北荆州市沙市区19安徽合肥市庐阳区50江苏无锡市滨湖区81江苏镇江市京口区20浙江温州市鹿城区51贵州贵阳市南明区8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21福建福州市鼓楼区52江苏扬州市邗江区83江苏泰州市海陵区22江苏南京市六合区53四川绵阳市涪城区84浙江舟山市定海区23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54江苏苏州市相城区85山东淄博市张店区24湖南长沙市岳麓区55浙江杭州市富阳区86贵州贵阳市观山湖区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56浙江湖州市吴兴区87山东日照市东港区26江苏徐州市铜山区57四川成都市新都区88山东济宁市任城区27广东惠州市惠城区58江苏南京市溧水区89福建福州市晋安区28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59安徽合肥市瑶海区90四川宜宾市翠屏区29江苏南通市海门区60河南郑州市二七区91山东枣庄市薛城区30广东广州市增城区61贵州贵阳市云岩区92四川成都市新津区31浙江杭州市西湖区62江苏南京市高淳区93陕西延安市安塞区32广东佛山市三水区63山东东营市东营区94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3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64广西桂林市临桂区95江西宜春市袁州区34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65江苏常州市金坛区96青海西宁市湟中区3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66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97海南海口市秀英区36浙江绍兴市柯桥区67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98四川眉山市东坡区37江苏南通市通州区68山东日照市岚山区99甘肃天水市秦州区3839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江苏无锡市惠山区6970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湖南长沙市望城区100新疆哈密市伊州区40江苏无锡市锡山区71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在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占62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6席、20席和2席。入围市辖区最多的江苏、广东分别有25、13席。(四)科技创新指数科技创新内涵坚定科技创新引领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求只有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技创新提升至统领全局的战略支撑地位。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重要支撑力、重要引领力、重要承载力,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技术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的动力源泉。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短板。步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将在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以及现代化建设等领域发挥全方位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对于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为反映中小城市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成就,本文建立了中国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中小城市发展,提升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核心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评价力图对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融资、创新主体、创新成效等进行系统评估。但是囿于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课题组结合创新资源和发展基础,重点从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成效4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选择了15个二级指标(见表12)。与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删去了“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个数”,新增了“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已建成使用面积”,其余指标仅做表述调整。表12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科技创新平台1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已建成使用面积平方公里2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部门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数个3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数个科技创新潜力4教育科技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5研发投入增长率%6研发投入与GDP之比%7每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数人8每万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人科技创新活力9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件10当年新增注册商标数件科技创新成效11科技进步贡献率%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3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4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家15技术市场成交金额与GDP比重%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已建成使用面积,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部门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研。研发投入占、5。科技创新活力一般指科技创新热度、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高度、科技创新广度和科技创新深度等。创新活力通过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当年新增注册商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最终要反映到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贡献上来。创新成效通过科技进步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企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业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占GDP比重等5个指标来衡量。评价结果分析2021年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为61.6,尽管纵向来看仍然在进步,但与大城市相比,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尽管部分中小城市在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多数中小城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为重要的是,中小城市的创新要素聚集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市场化的企业研发投入所占比重也比较低。这既是由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小城市在创新网络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分别为559.555.154.5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的科创能力以较快速度提升的同时,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城市的科创能力则基本处于徘徊状态,区域之间创新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表132022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昆山市15山东齐河县29江苏海安市2江苏太仓市16浙江诸暨市30山东新泰市3江苏常熟市17江苏丹阳市31江西南昌县4江苏张家港市18浙江平湖市32浙江德清县5江苏江阴市19浙江乐清市33江苏邳州市6湖南长沙县20河北迁安市34山东青州市7江苏宜兴市21浙江余姚市35江苏溧阳市8浙江慈溪市22江苏如东县36江苏扬中市9山东龙口市23山东广饶县37浙江玉环市10江苏启东市24浙江义乌市38安徽肥西县11福建福清市25山东荣成市39山东莱州市12江苏如皋市26福建晋江市40浙江嘉善县13浙江瑞安市27福建石狮市41福建南安市14浙江温岭市28山东滕州市42河北辛集市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43安徽宁国市63湖北宜都市83宁夏灵武市44河南新郑市64江苏金湖县84内蒙古准格尔旗45浙江新昌县65河南荥阳市85河北香河县46山东肥城市66安徽天长市86安徽巢湖市47湖南醴陵市67新疆库尔勒市87河北滦州市48江苏句容市68吉林延吉市88广东四会市49浙江象山县69安徽当涂县89河北定州市50湖北大冶市70安徽肥东县90浙江龙游县51河南巩义市71山东禹城市91安徽南陵县52河南长葛市72江苏新沂市92陕西韩城市53江苏仪征市73福建安溪县93湖北钟祥市54江苏沛县74河南长垣市94海南琼海市55江西贵溪市75贵州仁怀市95河南中牟县56河南禹州市76河北任丘市96安徽无为市57江苏沭阳县77福建惠安县97湖北枣阳市58辽宁瓦房店市78河北武安市98青海格尔木市59安徽长丰县79河南永城市99江西丰城市6061山东昌邑市浙江宁海县8081山东桓台县江苏建湖县100四川广汉市62贵州盘州市82山西孝义市在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占63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7席、8席和2席。入围城市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有21个,此外,浙江和山东入围城市也较多,分别有15个、12个城市。表142022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5浙江杭州市萧山区9浙江绍兴市柯桥区2浙江杭州市余杭区6广东佛山市顺德区10广东佛山市禅城区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7江苏苏州市吴中区11广东珠海市香洲区4浙江宁波市鄞州区8江苏苏州市吴江区12江苏苏州市相城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广东广州市南沙区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浙江温州市鹿城区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四川成都市双流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江苏苏州市虎丘区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广东广州市花都区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湖南长沙市岳麓区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江苏泰州市高港区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福建福州市晋安区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四川成都市郫都区福建福州市仓山区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福建福州市马尾区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福建福州市长乐区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福建泉州市洛江区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河南郑州市中原区广东汕头市潮南区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河南郑州市二七区山东济宁市任城区贵州贵阳市南明区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贵州贵阳市云岩区湖南株洲市天元区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山东德州市德城区四川德阳市旌阳区云南昆明市晋宁区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吉林通化市东昌区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在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占71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2席、15席和2席。入围市辖区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各有20席,广东入围13席。(五)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新型城镇化内涵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推进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城镇化既考虑农民进城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供给也考虑城市全体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体系。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来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奋力前进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标体系构建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是引导中小城市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必然要求,也为检讨城镇化相关体制机制、强化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所必需。课题组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出发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15)。表15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城镇化水平1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2辖区城镇化率%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基本公共服务3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4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6城区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7城区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8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覆盖率%基础设施9年末建成区路网密度公里/km210城市家庭宽带接入速率Mbps11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2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13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4城区饮用水达标率%1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17农村饮用水达标率%资源环境保护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19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万人/km220工业用地亩均效益(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之比)万元/km221绿色能源使用比重%2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城镇化水平越高,对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吸引力越强,常住人口市民化质量越高因此城镇化水平选用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辖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进行衡量。与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删除了年末建成区路网密度”且将其移入基础设施模块,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类型删除了一二三产业比重”这一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优化将使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基础更加扎实。《“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一般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个领域。因此,本文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失业人员与农民工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区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区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65岁以上老人6个指标来衡量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覆盖率为2022年新增指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目的在于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从而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增强居民幸福感。因此选用年末建成区路网密度、城市家庭宽带接入速率、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饮用水达标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农村饮用水达标率等9个指标进行评价。其中,城区饮用水达标率、农村饮用水达标率为新增指标。,因此选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绿色能源使用比重、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城6。,。评价结果分析2021年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为49.6,比2020年提高2.6。近年来,中小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推动城镇化质量持续提升。本年度推动城镇化质量指数提升的最重要动力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城市发展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尤其位于城市群中、与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的城市,人口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人口减少的县市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大约1/3的县市都面临较大的人口减少的压力。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分别提高2.92.82.12.151.249.047.447.92021年度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辖区排序如表16和表17所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表162022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排名城市1江苏昆山市35福建南安市69河南长葛市2江苏常熟市36安徽宁国市70内蒙古准格尔旗3浙江义乌市37江苏海安市71山西孝义市4湖南长沙县38山东滕州市72江西樟树市5江苏太仓市39河南巩义市73山东禹城市6江苏江阴市40浙江长兴县74吉林梅河口市7浙江慈溪市41山东广饶县75河南长垣市8江苏张家港市42山东新泰市76辽宁瓦房店市9河北迁安市43陕西神木市77四川西昌市10浙江诸暨市44广东四会市78浙江新昌县11福建晋江市45安徽肥西县79安徽天长市12浙江玉环市46福建安溪县80贵州盘州市13江苏宜兴市47江苏如皋市81海南琼海市14山东龙口市48江苏邳州市82广西平果市15浙江瑞安市49河南永城市83宁夏灵武市16浙江余姚市50江苏新沂市84湖北宜城市17福建石狮市51江苏如东县85贵州仁怀市18江苏启东市52湖南醴陵市86河北香河县19浙江乐清市53河南新郑市87河北涉县20江苏丹阳市54安徽当涂县88湖北枣阳市21浙江平湖市55河北辛集市89安徽广德市22浙江象山县56福建惠安县90四川简阳市23福建福清市57山东青州市91安徽南陵县24浙江温岭市58山东昌邑市92河北定州市25山东荣成市59吉林延吉市93陕西韩城市26浙江德清县60河北任丘市94河北滦州市27江苏扬中市61江苏沭阳县95江苏东海县28新疆库尔勒市62湖北仙桃市96湖北汉川市29山东莱州市63河南禹州市97安徽无为市30江西南昌县64湖北大冶市98黑龙江肇东市31江苏溧阳市65安徽长丰县99甘肃华亭市3233山东桓台县山东齐河县6667湖北宜都市云南安宁市100河南汝州市34江苏句容市68河南荥阳市在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占57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7席、12席和4席。入围城市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有19席,此外,浙江和山东入围城市也较多,分别有13席、10席城市。表172022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排名城区排名城区排名城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广东广州市白云区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广东广州市黄埔区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浙江温州市鹿城区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江苏苏州市虎丘区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广东广州市花都区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江苏南京市六合区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湖北武汉市洪山区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广东广州市增城区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浙江舟山市定海区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江苏镇江市京口区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河北唐山市丰润区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四川成都市温江区福建福州市晋安区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江苏南京市高淳区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河南郑州市中原区福建福州市长乐区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四川成都市新津区广东广州市南沙区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湖南长沙市望城区湖南株洲市天元区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安徽合肥市瑶海区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海南海口市龙华区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山东威海市环翠区福建福州市马尾区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江西萍乡市安源区辽宁盘锦市大洼区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在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占72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4席122席入围市辖区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分别有22席和20席。(六)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指标体系构建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各省发展态势较好的镇等为基本评价对象。考虑到建制镇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我们选取了镇区建成区面积、镇区常住人口、辖区人均GDP、辖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固定资本形成净额、营业面积50平方米及以上商超数等共15个指标见表18)。表18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建制镇综合实力1镇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镇区常住人口人3辖区人均GDP元4辖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元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家6固定资本形成净额亿元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营业面积50平方米及以上商超数家9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10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11高中阶段入学率%12本镇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人13本镇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病床数张14年度获评市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数量人15年度获评市级及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数量人2021年指标体系相比2022年的镇区建成区面积镇区常住人口、GDP辖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营业面积50平方米及以上商超数、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本镇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本镇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病床数为新增指标。评价结果分析在建立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到全国千强镇榜单。在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东部地区占796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占143席50席和11席。分省份来看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保持领先,上榜数量分别为268席和229席,广东上榜数量也较多114席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北、江西上榜数量较多分别有45席、35席、30席和26席;西部地区内蒙古领先,占12席;东北地区千强镇实现全覆盖,其中辽宁以8席保持领先。表19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建制镇名称排名建制镇名称1江苏昆山市玉山镇16江苏昆山市张浦镇2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17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18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4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横琴镇19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5江苏昆山市花桥镇20广东东莞市虎门镇6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21江苏太仓市浮桥镇7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22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8广东东莞市长安镇2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9江苏张家港市锦丰镇24浙江东阳市横店镇10江苏昆山市周市镇25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11浙江乐清市柳市镇26广东东莞市大朗镇12河北三河市燕郊镇27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13广东东莞市常平镇28福建晋江市陈埭镇14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29广东东莞市塘厦镇15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30江苏昆山市巴城镇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小城市绿皮书续表排名建制镇名称排名建制镇名称31广东东莞市凤岗镇6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32江苏昆山市千灯镇66浙江慈溪市周巷镇33广东中山市小榄镇67湖北鄂州市华容区葛店镇34河南新郑市龙湖镇68江苏太仓市城厢镇35广东东莞市厚街镇69江苏句容市宝华镇36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70广东东莞市麻涌镇37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71浙江乐清市北白象镇38广东东莞市寮步镇72广东东莞市茶山镇39浙江平湖市乍浦镇73山东广饶县大王镇40福建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74浙江诸暨市店口镇41广东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75江苏苏州市虎丘区浒墅关镇42浙江苍南县灵溪镇76山东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4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77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44贵州仁怀市茅台镇78江苏启东市吕四港镇4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79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46江苏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80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47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81江苏启东市汇龙镇48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82广东东莞市清溪镇49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83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50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84浙江平湖市独山港镇5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85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52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86广东东莞市石碣镇53江苏泰兴市滨江镇87江苏昆山市淀山湖镇54河北武安市武安镇88江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