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新文化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A.尊孔复古的逆流B.资产阶级的统治C.文言文的表达形式D.封建迷信思想2.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A.朝鲜停战协定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C.“一个中国”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他是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列宁称他的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就是A.伏尔泰B.但丁C.列夫·托尔斯泰D.莎士比亚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首次取得对日军作战的重大胜利是在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5.“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雷锋 B.“铁人”王进喜C.焦裕禄 D.周恩来6.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 D.强学会7.有学者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这里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A.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B.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C.冲击了华沙条约组织D.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8.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自由原则B.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D.平等原则9.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醴陵某学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飘》,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A.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B.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C.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0.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参加庙会、绣花、进香等活动外,开始有入学堂学习、读新闻报纸、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到工厂做工等现象。这表明近代上海A.新式教育发展最快 B.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C.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 D.社会生活日益文明开化12.某朝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只有“任官维贤才”“量才授职”,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达到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一切以程文(文章)为去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汉武帝时期的太学B.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C.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D.清朝末年科举制的废除13.某位同学以《东汉的兴亡》为题进行主题研究。下列不会入选的项目是()A.光武中兴 B.班超经营西域C.陈胜、吴广起义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4.下面的统计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日本明治时期发行的报纸杂志年份种类1897年745种1912年2227种A.“文明开化”的影响B.“殖产兴业”的成效C.“废藩置县”的成果D.“义务教育”的结果15.17世纪晚期,奴隶贸易给非洲社会带来的混乱升级了。欧洲人诱骗非洲一些部落用奴隶交换火药武器,得到新式武器的部落能够轻易地从周围手无寸铁的其他部落中猎取奴隶,再向欧洲人换取更多的武器,依靠武器迅速扩张。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奴隶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获得大量财富B.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部落之间的争斗C.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奴隶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1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各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国家干预)以纠正我们和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您”是指A.丘吉尔 B.斯大林 C.罗斯福 D.杜鲁门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如下图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得出这种评价的理由是()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B.土地承包制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适合农村D.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21.中俄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相矛盾的现象。”与材料中“不平衡和矛盾”无关的是()A.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B.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C.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22.下列关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美国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B.美国的扶持促进了日本和西欧经济的发展C.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D.“科技立国”政策的实施促使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3.在学习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课之后,同学们制作了几张卡片整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约》的主要内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4.《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推行县制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26.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1)《________》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该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2)529年,拜占庭帝国颁布《________》,这部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3)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的文献是《________》。27.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________》;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美国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材料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有人统计,196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材料三: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20到30年内不会动摇,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顶峰,但这个顶峰可以比喻为一座“平顶山”,其上还有凸凹坑洼。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的行动有哪些?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又是怎样的?根据材料二,简要说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认为“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来来20到30年内不会动摇”。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请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说明你的看法。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400年401年—1000年1001年—1500年明清时期19世纪中国占比50%62%71%58%30%以下0.4%——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端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列举中国古代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材料二下面是某本书中的部分目录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算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二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材料三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世纪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7席。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故选A。2、C【解析】

依据“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结合所学知识,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C选项符合题意;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早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题意不符,A选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早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题意不符,B选项不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以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不朽名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为依托,考查近代科技文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首次取得对日军作战的重大胜利,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所以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中国军队对日取得的首次胜利,要注意区分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役。5、C【解析】

根据所学,题干是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了对广大领导干部为官清廉的殷切期望。焦裕禄是新中国建设的党的好干部,被称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B【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B项符合题意;兴中会和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强学会是维新团体,故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7、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同时,达到控制西欧、抵制苏联的目的,D项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华沙条约组织是军事政治集团,与“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无关,AC两项不合题意;马歇尔计划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不是主要目的。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

依据题干“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可见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的制约,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美国宪法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B项与历史史实不符,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事件,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内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军队,并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是这种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利益,不属于文明之举,不值得肯定;同样,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也不能算是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故符合题意的是②④,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的娱乐活动外,还有了看戏听书等其他的娱乐活动,表明了社会习俗的日益文明开化,故D符合题意;材料所表现的是社会习俗,没有涉及新式教育发展、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2、B【解析】根据题干“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和“任官维贤才”“量才授职”“一切以程文(文章)为去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内容表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四个选项中培养人才的是科举制度,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1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位同学以《东汉的兴亡》为题进行主题研究,不会入选的项目是陈胜吴广起义。因为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选项C符合题意;光武中兴、班超经营西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东汉相关,选项ABD可以入选,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日本明治时期发行的报纸杂志种类增多便是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提倡新文化的体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5、B【解析】根据题干的“17世纪晚期,奴隶贸易给非洲社会带来的混乱升级了。欧洲人诱骗非洲一些部落用奴隶交换火药武器,得到新式武器的部落能够轻易地从周围手无寸铁的其他部落中猎取奴隶,再向欧洲人换取更多的武器,依靠武器迅速扩张。”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部落之间的争斗,故B理解最准确;奴隶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获得大量财富和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但题干材料未涉及。故A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奴隶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A【解析】

“甲午战争后”是解题的关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认识到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能救国,因此开始向政治制度转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始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选A。17、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度,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这几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C项符合题意;A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美国,B项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是法国和美国,D项英法美俄这几个国家没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8、C【解析】

根据“1933年”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明智试验”指罗斯福新政。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罗斯福1933年上任后立即宣布实行新政,他先后颁布《工业复兴法》等70个法案,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所以“您”指的是罗斯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理解恰当。故选D。20、A【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对内改革在农村首先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的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图片,结合图片描述的农业的发展的情况得出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2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冷战结束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但世界并不太平,宗教纷争和地区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矛盾。而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不属于材料中“不平衡和矛盾”,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是“不平衡和矛盾”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叙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二战后,美国制定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同时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大力扶持和援助日本,叙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迅速发展,叙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C.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迅速发展,叙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教兴国”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科技立国”,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23、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仔细审查A.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含有②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商鞅被车裂示众。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上A下B【解析】

(1)由“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因此A处可填深圳,根据地图信息上A。(2)由“19世纪40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代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B处可填香港岛,根据地图信息下B。26、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人权宣言【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12快青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这是罗马第一步成文法。(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秩序,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律收集在一起,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于1789年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27、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雅尔塔会议(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29、(1)行动:①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②1921年主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秩序:美苏两极格局。(2)原因: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等。(3)第一种观点:不同意,看法:①欧盟实力不断增长;②日本经济发展迅速;③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等。第二种观点:同意,看法: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将继续上升;科技实力遥遥领先;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更加完善等【解析】

(1)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美国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