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十八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的是()A. B.C. D.2.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据此推测,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A.中国近代化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 C.改革开放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对外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5.依据下图判断,元朝时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机构是A.察合台汗国B.宣政院辖地C.云南行省D.中书省6.我国封建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A.文字狱 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7.下列关于武则天统治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C.爱惜人才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8.下面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A.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B.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C.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D.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9.下面为某校九年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C.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形成10.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①废藩置县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④提倡文明开化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1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能源领域的突破,下列发明促进石油资源开发的是()①蒸汽轮船②汽车③火车④飞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2.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成为工商业者的聚集地,许多城市还获得了“特许状”。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A.获得经济独立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C.获得政治独立D.取得自由和自治权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请举出表明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的重大历史事件。1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他为加强统治在思想上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是如何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他在外交上的措施是什么?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各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管理?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抵抗外侮方面进行了哪些斗争?15.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一国两制”构想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谁?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何时回归祖国?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政治制度是历史考查的重要考点,秦朝首设丞相,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明朝废除丞相。三省六部制主要在隋唐时期实行。2、D【解析】

题目给出的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所以最符合的主题名称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C【解析】

从材料表格内容“1306年”“建立‘基督教共和国’”等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开始就存在着欧洲联合的思想,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C。4、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建立经济特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②错误,AB两项不合题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错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较高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史实。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高度强化,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如创立了殿试、武举。武则天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有着“贞观遗风”之称,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C【解析】

通过表格中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可知中共所领导的力量处于劣势,中共决定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美苏冷战时期成立的;欧共体和世贸组织反映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科索沃战争是霸权主义的非正义战争,霸权主义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这些都是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表现,所以根据图片内容可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C【解析】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和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关。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和④提倡文明开化有关。题文材料和①废藩置县无关。②③④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轮船和火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使用的是煤炭能源,①③不符合题意。汽车和飞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使用由石油提炼的汽油或柴油,②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取得自由和自治权。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宫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当然,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俄国1861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

通过题中“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角度的要求,可以得知,本题需要我们列举世界近代史中能够表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促使近代史结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点睛】注意世界近代史与现代史普遍认为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界,之前为近代史,之后为现代史。14、(1)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派张骞出使西域(3)伊犁将军、驻藏大臣(4)郑成功收复,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第一个封建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思想上的措施是焚书坑儒。(2)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汉武帝在外交上的措施是派张骞出使西域。(3)本题考查清政府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理的措施,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管理,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管理。(4)本题考查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抗外侮而进行的斗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抵抗外侮方面进行的斗争包括郑成功收复,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统一六国;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收复和抗击沙俄·郑成功收复和府的设置;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收复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5、(1)含义:(一个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