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诗句共同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民族英雄。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左宗棠解决新疆边塞危机 B.林则徐虎门销烟C.戚继光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D.郑成功收复2.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A.朝鲜停战协定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C.“一个中国”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前两年,中共武装力量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不包括关东军)和全部伪军,作战万余次。1944年,中共武装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二大敌后战场,共计抗击日伪军110余万,占总数的84%。材料表明中共的抗战A.对战争胜利有决定意义 B.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C.使日本的防线日趋崩溃 D.与国民党军队配合密切4.杜甫的诗歌有诗史之称。请问,杜甫笔下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A.政治清明B.人口增长C.文化昌盛D.民族团结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A.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D.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6.《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7.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C.德国闪击波兰D.萨拉热窝事件8.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9.二战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主要是基于A.得到美国的大量援助 B.美国在日本进行的社会改革C.在朝鲜战争中大发横财 D.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0.“秦国之强,起于献公而成于孝公……孝公之立,在公元前361年,是进入战国的一百二十年了。”认为秦国之强成于孝公的主要原因是()A.一入战国,秦即最强 B.秦献公时奠定的基础C.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D.秦孝公时统一了六国11.“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句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A.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B.罗马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生活、学习D.罗马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12.“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革命推翻了殖民统治,是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D.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13.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A.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B.敌人长期封锁C.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由胜转衰14.“在这以前,对罗马艺术说来,实际上是来自希腊化东方的输入品。征服者军队将一车车塑像、浮雕和大理石柱作为部分战利品,从希腊和小亚细亚运回意大利。这些东西成了富有的包税人和银行家们的财产,并被用来装潢他们的豪华大厦。随着这种要求的日益强烈,数以千计的复制品被造出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B.罗马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C.罗马文化是古代希腊文化的复制品D.西方文化自古希腊至古罗马一脉相承15.“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A.原因B.过程C.特点D.意义1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17.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在大学这朵花绽放的过程中取得了些自治特权。下列不属于13世纪欧洲大学特权的是A.征税特权 B.免赋税特权 C.司法特权 D.教育自主权18.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89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19.“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额项,妨满是额项的三十八世孙。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0.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1.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代表。下列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立于甲午战争后B.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产品都投入市场销售D.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2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内容()A.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通过了《和平法令》C.成立苏维埃政府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3.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4.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为解决此问题,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废除奴隶制 B.实行农奴制改革 C.进行对外扩张 D.实施“文明开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_,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26.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________诞生。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诞生。为了实现________地区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27.________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机遇稍纵即逝。放眼世界,许多国家都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也有的国家错失当时发展机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材料一中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同一时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失败也是一种机遇。甲午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史选编》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材料三(如下图)材料三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有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共同机遇。材料四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29.(6分)“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輩辈英雄妤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了,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把材料二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谈谈你对梁启超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复兴之路》(上)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对西方的学习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30.(7分)美国、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伙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摘编自《大国之殇》材料二:1900年的战火在紫禁城和圆明园肆虚时,掌控大权的慈禧老佛爷出逃西安,北京在列强的枪炮下痛哭。——摘编自某战争回忆录材料一、二所述内容分别出现在哪两场战争中?材料三: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依国多一倍……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战争开始时,美国南方人口约900万,其中黑奴约占400万。这一法律文件的发表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材料三中“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和“工人人数”的增加得益于该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美国历史上的哪一法律文件“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两国的举措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一重要因素?材料四:以英法饿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的殊死搏斗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后期,美国和俄国对战争分别采取了怎样不同的选择?材料五:1941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室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1941年,美国和苏联分别对法西斯的进攻采取了什么措施?包括美苏在内的国家正式建立“统一战线”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等国结成的“统一战线”有什么重大影响?材料六: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务门在国会发表演讲,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集团。——摘编自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杜鲁门“遏制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哪一对峙状态正式开始?“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集团”指的是哪两大组织?这两个组织的建立使得世界出现了怎样的格局?材料七: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或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美国企图建章的“单极世界”能实现,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考查了戚继光抗倭。2、C【解析】

依据“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结合所学知识,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C选项符合题意;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早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题意不符,A选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早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题意不符,B选项不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3、B【解析】

根据“中共武装力量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不包括关东军)和全部伪军,作战万余次。”等可知,材料表明中共的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开元盛世时期人口增长的景象。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为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重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ACD项与题干的直接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符合题意。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均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6、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知识点。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了引发一战的导火线,故选D。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只是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D【解析】

据所学可知,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取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反映了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罗马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生活、学习、罗马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2、B【解析】

据题干“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B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是美国对外的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D排除。故选择B。13、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BCD三项都不算是农民运动面临的新问题,内部变乱导致分裂,在中国农民战争中屡见不鲜,比如隋末瓦岗军中李密杀掉翟让导致最后的分裂而失败;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就是在东汉政府和各地豪强地主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主要就是靠各地的汉族地主武装去镇压的。因此BCD项都可以排除。A项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是近代中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入侵以后,是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故选A。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的。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是与之对立的政权,要维护清朝统治,必须满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也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4、C【解析】

根据材料“对罗马艺术说来,实际上是来自希腊化东方的输入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但古罗马文化也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等,所以罗马文化是古代希腊文化的复制品表述错误,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关于古罗马文化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5、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题干信息“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反映的是秦统一的意义,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秦统一的原因、过程、特点,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6、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属于史论,故C符合题意;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属于史实,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7、A【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大学用的特权是免赋税特权,而不是征税特权。因此A符合题意。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因此BC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取得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出现了题干材料的现象。ABD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9、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等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由材料“……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可知陈姓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0、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D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洋务运动。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1、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因此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22、AB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917年11月7日,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资产阶级政府的最后堡垒——冬宫被攻下。随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所以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BC。23、B【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曲辕犁”,“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解决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了农奴制改革,给予农奴自由。因此B正确。废除黑人奴隶制是美国南北内战的历史功绩。A错误。进行对外扩张不是为了解决农奴问题。C错误。实施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D错误。,综上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大学(2)免费义务教育(3)京师大学堂【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26、古印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诞生。(2)依据所学可知,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诞生。(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27、张謇聂耳【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但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临时被定为国歌,后又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点睛】本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张謇和聂耳的知识。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3)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共同机遇: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4)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

(1)依据材料一“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2)依据材料二“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是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机遇是同机遇: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4)依据材料四“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结合1861年改革,戊戌变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29、(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我认为是成功的。理由: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或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我认为是失败的。理由: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我认为洋务运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理由: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各理由即可。(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是变法图强,只有变法维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所以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4)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根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