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质先发生分裂,由一份分成两份B.细胞核先发生分裂,由一个分成两个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3、对如图中的①~④以及显微镜使用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②没有细胞壁,①③④都有细胞壁B.观察①②③时,可以滴加碘液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C.在制作①②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生理盐水D.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4、下列其中一种细菌获得营养的方式与其他三种细菌不同的是()A.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甲烷菌利用有机物产生沼气C.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D.根瘤菌长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6、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不会危及生命()A.400 B.1200~1500​ C.200~300​ D.5007、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

)A.人的缩手反射 B.酸橘入口,分泌唾液C.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D.听相声哈哈大笑8、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①脑②脊髓③脑神经④神经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一样D.春季早播前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10、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A.c→d→a→b B.a→b→c→d C.a→d→b→c D.a→c→d→b11、下列不符合植物进化规律的是()A.从低等到高等 B.从陆生到空中 C.从简单到复杂12、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B.食物链结构的组成成分C.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D.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老马识途 B.小鸟育雏 C.蚕食桑叶 D.婴儿吮吸14、“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你认为与该主题不符的是()A.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B.超前消费,尽量购买包装精美的高档商品C.废物回收利用D.使用环保购物袋15、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部分结构最重要?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A.子房、雌蕊 B.雌蕊、子房 C.花蕊、子房 D.花蕊、子房壁16、血液流经后,血浆中的代谢终产物都会减少的一组器官()A.心脏和肺B.大肠和胃C.肾脏和肺D.肾脏和大肠17、下列哪种消化器官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18、在显微镜的以下镜头中,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①④ B.②⑥ C.③⑥ D.②⑤19、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0、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A.增强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21、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结构。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结构是胃和_____。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______。当肺泡逐渐回缩时,膈肌处于______状态。人体通过肺泡获得的氧气,首先通过图三中______(填字母)血管进入心脏。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尿素的排出主要是通过图四所示结构,若人体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这可能是图四中[______]______出现病变导致的。22、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资料一:1629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而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做了以下实验:把一株2.5千克重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后,柳树逐渐长大。经过称重,他大吃一惊:柳树的重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0.1千克。资料二: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收率,结果如下表:光质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纳米)700650600550500450400吸收率(%)55102158540(1)海尔蒙特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2)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都要称量土壤的质量。在称量前,你认为要如何处理土壤,才能保证数据真实可靠?___________。(3)木桶内泥土减少约0.1千克,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海尔蒙特能得出什么结论?如何推理?___________。(5)若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植物)不是“吃土”长大的,而是其重量的增加来源于水。那么请你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他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________。(6)请用资料二中表格数据在指定方格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____,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参考答案1、B【解析】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看近处物体时,曲度大,看远处物体时,曲度小。2、A【解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详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是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3、D【解析】

观图可知:①是植物细胞、②是动物细胞、③是酵母菌、④是细菌。【详解】②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①植物细胞、③酵母菌和④细菌都有细胞壁,A正确;观察①②③时,可以滴加碘液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B正确;在制作①②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着物镜,避免压碎玻片,D错误。【点睛】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D【解析】试题分析:ABC、乳酸菌、甲烷菌和枯草杆菌的营养方式为腐生,D、根瘤菌等为共生细菌。【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菌的结构营养特点,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5、D【解析】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A【解析】试题分析: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血液能得到自然补充,不用输血。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7、D【解析】

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详解】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的缩手反射”、“酸橘入口,分泌唾液”、“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故A、B、C错误;“听相声哈哈大笑”,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8、A【解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①脑和②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③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9、A【解析】

(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2)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详解】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为了减少水分,抑制种子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中耕松土--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故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不一样,C错误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利于种子的萌发,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种子萌发等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0、D【解析】

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详解】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故D符合题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识图作答。11、B【解析】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详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12、A【解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详解】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A错误。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B正确。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C正确。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3、A【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小鸟育雏、蚕食桑叶、婴儿吮吸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C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4、B【解析】“绿色”涵义是环保、健康、安全与节省。所以A、C、D三个选项均符合“践行绿色生活”这一主题。B选项中,包装精美的高档商品的包装盒耗材多,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该选项不符合“环境日”的主题。15、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6、C【解析】

排泄的三条途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排泄的三种途径。17、A【解析】人体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组成。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故选A。18、A【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据此可知,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镜头,即:5×和l0×,放大50倍。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重点考查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9、D【解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详解】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②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作为消费者,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因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故选D。【点睛】理解动物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的快慢取决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而有机物的积累等于有机物的合成减去有机物的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所以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浅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快速增加其重量,其主要原因是加强光合作用.其次“汽水”也能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溶液的PH值.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21、小肠气体交换舒张d⑤肾小管【解析】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是由呼吸运动实现的。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详解】(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消化的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因此,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结构是胃和小肠。(2)如图二所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减小,胸廓回缩,胸腔容积变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压力),气体出肺。人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体不断更新。因此,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肺泡逐渐回缩时,是处于呼气状态,膈肌处于舒张状态。(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图:当血液流经肺后,经d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然后流入左心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