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大学附中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大学附中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大学附中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大学附中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阜(hù)盛

脑髓(suǐ)

滂(pāng)沱

功亏一篑(kuì)B.顷〔qǐng〕刻

笑靥〔yè〕

栅(zhà)栏

家给〔gěi〕民丰C.纰(pī)缪

要挟〔xiá〕

央浼(měi)

便(biàn)宜从事D.勖(xù)勉

蜂窠〔kē〕

睥(pì)睨

大有裨(bì)益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闹

安祥

絮聒

前合后偃

B.鞭笞

暮霭

忖度

沸反盈天C.发轫

吞噬

谛听

得鱼忘荃

D.赍发

瓦愣

疏浚

涸辙之鲋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B.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C.撑起一把油纸伞,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在现代时空中欣赏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可以重温那发人深省的意蕴。D.在曹操墓是真是假的激烈争论中,一个网上逃犯靠着自欺欺人的手段走红网络,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术的悲剧。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举优秀同学、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期的。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需学有专长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⑤教授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6分,每题2分〕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互相构成,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定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激励和刺激民众消费,扩展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扬,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还依赖于资本权力的强制推行。

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有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存、竞争及把持等市场原则一起,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

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涵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其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需通过文化消费浮现出来。

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有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费了物质资源,也埋汰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6.以下关于“消费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文化是与消费社会同时出现和形成的,且以消费社会为其现实基础和社会形态。B.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完全相同,消费文化构成消费社会的本质。C.消费文化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时期,社会的生产过剩是它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D.消费文化已经处于当代社会的核心地位,物质产品的使用,也被打上了消费文化的深深印记。7.以下对“文化消费〞的理解,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物质消费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文化消费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人类的消费史上,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总是你中有我,难分高下。B.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消费尚未从物质消费中完全分化出来,并且缺少比较独立的表现形式,所以其影响力微乎其微。C.文明时代到来之后,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获得了独立的表现形式,影响力不断强化。D.在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以具有特定内涵的消费文化的形态展现,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也愈益凸显。8.以下分析、概括,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当代大众传媒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导致民众的盲目、过度甚至浪费式的消费,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使当代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时代,因此,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C.当代的消费文化在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张扬感官愉悦等方面都表现过度,而对文化消费的道德提升、精神引导作用则有所漠视。D.在当今的消费文化时代,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不仅浪费、污染了物质和文化资源,也使人们丧失了文化消费的选择能力和个性特点。三、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碰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慢慢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具体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12.翻译以下文言句子,节选自《乌有先生历险记》。〔10分〕〔1〕.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3分〕〔2〕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纵有祸,固当不辞也。〞〔4分〕〔3〕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二〕.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4分〕﹙三﹚古诗文默写。〔10分〕14.〔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5〕,不尽长江滚滚来。〔6〕,百年多病独登台。

〔7〕西当太白有鸟道,。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用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叮嘱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惋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确保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举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疑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举沈葆桢主持船政。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11号这个一般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强化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激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入的印象。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确保,第三次后则上疏推举,终于实现了心愿。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五.16.对下面这则通缉令,人们议论不一,请你对此发表看法。要求表达准确、态度鲜亮。〔60字左右〕〔5分〕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24小时客服热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六、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近日,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汇报演出的首场录制,其中“魔音组合〞因为此前排练时受伤,医生本不让他们参加这次演出,但他们依旧保持带着重伤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展示力量与美的高难度的表演。“魔音组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在场不少观众肃然起敬,但主持人崔永元在现场点评时却认为,“重伤之下高难度表演,有点残忍〞。你对“魔音组合〞的这次演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依据材料立意;2.题目自拟;3.不得抄袭、套作;4.不少于700字。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照答案1.D〔A阜fù;B给jǐ;C挟xié。〕2.B(A祥一详;C荃一筌;D愣一楞。)3.D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A.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正认真。B.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C.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4.CA.成分赘余。可删去“联手〞。B.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D.语序不当。应为“将在全国试行〞。5.A6.D〔与原文信息不符。据原文第三段引文所述,“处于当代社会的核心地位〞的不是消费文化,而是“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即市场经济原则。〕7.D〔A说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总是“难分高下〞不合文意,文化消费的影响从总体上说是一个由弱渐强的过程B无论古今,文化消费都不可能“从物质消费中完全分化出来〞。C“获得了独立的表现形式〞有误,。应为“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8.B〔表述中混淆、颠倒了原文中相关事物的因果联系。〕9.(3分)B(反,通“返〞,回到。)10.(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11.(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12.﹛1﹜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2﹜乌有先生觉得妻子的话很正确,〔他对妻子〕说:“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救活他,我为什么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即使有什么灾祸,那本来就是我义不容辞的。﹛3﹜〔然后〕回头对他的部下说:“杀死一个侠义之士,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了。放了他,以便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并且,这样也可激励所有爱好正义的人!〞13.﹝1﹞抒情主人公应是守卫边境的戍卒将士。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分〕﹝2﹞.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景句,使用了以景托情或者说借景抒情的方法。前三句抒情,第四句写景。结尾句疆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提升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展示了边境夜晚的一种和平宁静的景象,而这种和平宁静是将士们作出自我牺牲、忠于职守换来的。〔4分〕四、〔24分〕15.〔1〕〔5分〕【参照答案】A〔3分〕E〔2分〕C〔1分〕【解析】B.林则徐也没有以健康状况取人,“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C.“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不确切。D.“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E.“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与“他一怒之下〞相关却不完全相同。〔2〕〔6分〕【参照答案】①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②表现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参照答案】①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②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③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④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⑥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参照答案】观点一: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观点二: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观点三: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依据观点是否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