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_第1页
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_第2页
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_第3页
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_第4页
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整理的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1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二、服务内容〔一〕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二〕报告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按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突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突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执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执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执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三〕处理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扬、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二〕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三〕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五、考核指标〔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人数×100%。〔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传染病病人数/登记传染病病人数×100%。卫生院传染病上报制度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21年版〕》和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21年版〕》等法律及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一〕医疗机构应成立以院长或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科室业务人员组成,并做到使命分工明确。人员出现变动时,领导小组应及时做出调整。〔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指定专门业务科室,安排至少2名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管理工作;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要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管理工作,并保持工作人员的相对固定,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年接受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并做到及时更新,切实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标准和流程。〔三〕节假日〔重大节日〕应安排人员做好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管理工作,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保持信息畅通。〔四〕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或其它必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时,由首诊医生或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按规按时限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管理人员。〔五〕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共3类39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展开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传染病和其它突发、流行、新发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六〕疫情管理部门负责本院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审核、网络报告、订正、查重、资料备份和质量控制工作。〔七〕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突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实施网络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实施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或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由于停电、设备故障等原因不能实施网络报告时,应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代报单位,双方应做好交接记录。〔八〕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至少每月一次展开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做好自查记录,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九〕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储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实施代报单位储存,原诊断报告单位应进行登记备案。〔十〕执行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化的医疗机构,具备电子签名和时间戳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与纸质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备份储存期限至少为3年。无电子签名和时间戳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应打印成纸质卡片由首诊医生签名后进行备案储存。〔十一〕执行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病人就诊登记项目应设置齐全;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功能模块,内容应符合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且具备信息自动推送和生成电子报卡的功能,确保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卫生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卫生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一、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疫情管理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年对上年度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依据最新状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二、疫情管理的内容:依据传染病法规定的37种传染病为报告病例。三、具体实施:1、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必需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学习结束必必需进行考试。2、要求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学习传染病法一次,并有签到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或学习心得存档。每个科室的副主任或科聘主治医生为传染病监控医生。3、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如果在大医院,就诊病人较多的状况下,可以由护士帮助填写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再补充诊断等〕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具体家庭地址、就诊时疾病临床表现、就诊后初步诊断、诊疗状况、处理。4、出入院登记本的管理。病人入院后,必必需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具体家庭地址,入院诊断〕;出院时,必必需依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5、检验科结果登记必必需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6、放射科结果登记必必需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7、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后将报卡送至门诊办公室,由疫情管理人员去收卡。8、病房内,要求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所有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因为医生值出的时候,是休息至第二天的,按法律,从结果报出到网上直报,乙类必必需为6小时内〕,如有诊断传染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由护士过医嘱后,与出院卡并放一处,以利疫情管理人员收卡。9、天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包括节假日,如要做到,必必需有3人替换〕,方能确保传染病报卡的按时报出。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签收的目的为明确疫情报告人及疫情管理人员责任;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确保内容完整;对伤寒、狂犬病等某些特别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关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可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这样,传染病卡上报的质量就能得到确保。10、当天疫情粗略检查:天天疫情管理人员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门诊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确定为病房临时出门诊的医生所填写的单,则由疫情管理人员依据该医生的门诊日志帮助填写并上报。〕11、每月中旬,必必需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这要求管理人员必必需配足,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必必需要求2位专职人员〕12、每月在质控简报中通报上月疫情报告状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作出惩处通告〕。在门诊日志和病房出入院登记上,还有第二个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当然,只是减少疫情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却增加医生的工作量。那就是网络管理。1、病人医疗资料在入院6小时内必必需完整记载在计算机病历内。2、医院所有检验和检查结果,必必需在网上向科室报出。3、当然,病人少的状况下,管理不是很难,但大医院病人多的状况下,操作就不容易了,那么,这还要求计算机的功能上,必必需增加相关字串提示功能,这样,每当出现相关的诊断或检验、检查单结果的时候,我疫情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得到资料,督促报告。4、网络管理的好处就是只要有病人就诊、出入院,所有资料在计算机内,只要有相关疫情内容,可及时发现,则可避免迟报和漏报,亦不用每月进行病历检查。三、如果出现传染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