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课件_第1页
原发性肝癌课件_第2页
原发性肝癌课件_第3页
原发性肝癌课件_第4页
原发性肝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肝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宜辉要求:1、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治疗2、掌握原发性肝癌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重点与难点:重点:1、肝癌的病理、小肝癌的概念2、肝癌的临床表现3、肝癌的诊断要点难点:1、肝癌的早期发现方法2、肝癌的诊断标准【定义Definition】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

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流行病学Epidemiology】1、发病率高,死亡率高;2、我国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3、本病可发生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比2~5:1;4、有慢性肝炎病史者肝癌检出率是自然人群的34.5倍。【病因和发病机理】(一)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肯定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证实就是直接病因。依据如下:1、流行病学结果提示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世界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高发区人群

HBsAg阳性率高于低发区;2、组织学显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3、分子生物学证实乙肝病毒的DNA序列可整和到宿主肝细胞的DNA中。(二)肝硬化我国肝癌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有关欧美国家肝癌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一般认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无关。依据:1、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2、病理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

黄曲霉毒素B1被视为强烈的致癌物质1、流行病学发现在粮油、食品受B1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高;2、动物实验发现黄曲霉毒素可使多种动物急性和慢性中毒。(四)饮用水污染目前研究提出饮用水是独立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等以外的肝癌危险因素,其有机致癌物质(如六氯苯、苯并芘等)污染与发病密切相关。【病理Pathology】重点内容(一)分型1、病理大体分型(1)块状型:最多见。癌块直径在5crn以上,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可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肿块边缘可有小的卫星灶。此类癌组织容易发生坏死,引起肝破裂。(2)结节型:为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组成,一般直径不超过5cm,多位于肝右叶,常伴有肝硬化。(3)弥漫型:为米粒状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组成,分布于全肝,肉眼不易与肝硬化区别,肝肿大不明显甚至缩小,患者常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此型最少见。(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小于3crn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2、病理细胞学分型(1)肝细胞型:此型占肝癌的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2)胆管细胞型:此型较少见,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3)混合型:此型更为少见,为上述两型同时存在或呈过渡形态,既不象肝细胞,又不象胆管细胞。(二)转移途径(重点内容)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为肿瘤侵犯肝内门静脉分支形成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癌栓形成可导致门脉高压。血行肝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是肾上腺、骨、肾、脑等部位。2、淋巴转移:以肝门部淋巴结转移最多,也可转移至胰、脾、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3、种植转移:较少见,从肝脏脱落的癌细胞可种植于腹膜、胸腔、横膈等处引起血性胸腹水。种植盆腔在卵巢形成较大肿块。【临床表现】重点内容亚临床肝癌:

临床上将经AFP检测或/和B超发现而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早期小肝癌称之为“亚临床肝癌”。原发性肝癌早期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中晚期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一)主要症状1、肝区疼痛:最为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为迅速增长的肿瘤细胞使肝包膜牵拉所致。如肿瘤细胞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侵犯膈肌可出现右肩和右背放射性疼痛,向后生长可出现腰痛,当出现剧烈而突发性疼痛或伴有腹膜刺激征时,应警惕癌结节破裂出血的可能。半数患者有肝区痛。2、消化不良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常被忽视。3、乏力、消瘦、全身衰竭,晚期病人可呈恶液质。4、发热:一般为低热,多为持续性午后低热,除感染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癌性发热,与肿瘤代谢旺盛,肿瘤坏死产物吸收有关。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可出现相应的症状,有时可成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故应引起注意。6、伴癌综合征:是指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紊乱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称为伴癌综合征。常见的有:

自发性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的还有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性早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二)体征1、进行性肝肿大:是最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体征,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触及结节或巨块,边沿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2、肝硬化征象:多见于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可有脾肿大、顽固性腹水等。3、黄疸:一般为晚期患者的常见体征,可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型、分期】三型:

单纯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硬化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炎症型:病情发展迅速,并有持续性癌性发热或ALT升高一倍以上者。三期:1期:无明确肝癌症状与体征者,又称亚临床型肝癌;2期:介与1期与3期之间;3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液质之一者。【并发症Complication】(一)肝性脑病:约10%的患者因此死亡。(二)上消化道大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三)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肝癌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出血致死。肿瘤增大、坏死或液化时可自发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四)继发感染【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AFP是诊断肝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1、诊断标准(1)AFP>500

g/L,持续4周(2)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3)AFP在200

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注意除外妊娠、生殖腺胚胎瘤、少数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肝炎、肝硬化。2、AFP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约20~45%慢性肝病(活动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AFP呈低浓度阳性,一般波动在25~200

g/L,一般与ALT及病情呈同步关系,如AFP呈低浓度阳性(50~200

g/L)持续大于2个月,ALT正常,应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3、AFP异质体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生殖腺胚胎瘤和良性肝病等均可合成AFP,但是AFP在糖链上的结构有所差异,在糖基化过程中表现与植物凝集素如扁豆凝集素(LCA)和刀豆凝集素(ConA)反应时呈现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分出不同的异质体。应用亲和层析和电泳技术可将AFP分为LCA结合型(AFP-R-L)和LCA非结合型(AFP-N-L)。临床意义:一是可作为良恶性肝病的鉴别指标之一,肝癌患者LCA结合型明显高于良性肝病,肝癌血清中LCA结合型比值高于25%,而在良性肝病中,结合型比值小于25%;二是对小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因为AFP异质体对肝癌的诊断不受AFP的浓度、肿瘤的大小和病期早晚的影响。4、AFP单克隆抗体较现有AFP的异种多克隆抗体更敏感、特异性更强;近年来已用此开展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如核素扫描和导向治疗),目前正逐步向临床过渡。(二)血清酶学检查1、数十种血清酶检测用于肝癌的诊断,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2、比较成熟的、可与AFP互补的有GGT-Ⅱ;3、在诊断困难时可选用2~3项联合检测,有望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三)超声显影可显示直径>2cm的肿瘤。(四)CT

意义同上,如结合肝动脉造影可发现直径<1.0cm的肿瘤,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或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五)血管造影意义同上。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

是近年用于临床的血管造影新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一系列图像数据处理,将影响清晰度的脊柱、肋骨等阴影减除,使图像对比度增强,可清楚显示直径1.5crn的小肝癌。(六)MRI

能清楚显示癌内结构特征,对显示子瘤和癌栓有价值。(七)肝穿刺活检目前多在影象引导下进行,从而减少了盲目性。但是该检查属创伤性检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八)剖腹探查在疑为肝癌的病例,经检查仍不能证实或否定,如患者情况许可,应进行剖腹探查。【诊断Diagnosis】(一)早期发现定义:肿瘤生长至3~4cm前即被发现,发现肝癌于亚临床阶段;意义:早期诊断和根治手术实施的重要环节;手段:AFP和B型超声检查;方法:高危人群的普查。1、高危人群是指年龄>40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血清抗原标记阳性者;

有5~8年以上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

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普查措施:

对高危人群每半年普查一次,有研究报告显示生长最快者从1cm进展到5cm需4~6个月;

对高危人群AFP低浓度阳性者(50~200

g/L)应每半月复查一次,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

有部分小肝癌AFP可阴性,故最好B超与AFP同步筛选检查。(二)早期诊断1、定性检查(1)AFP定量检查

AFP在200

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并排除假阳性情况;按此标准小肝癌占42.8%。(2)其他: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与AFP互补的有GGT-2等2、定位诊断:首选B超或CT检查,肝动脉造影。(三)诊断标准(1990)1、若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

500

g/L,持续4周;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者。2、影象学检查肝内有明确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能除外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AFP

200

g/L;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象学表现;

无黄疸而GGT-2、ALP明显增高;

其他器官有明确的转移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明显的乙肝血清学标志阳性的肝硬化。【鉴别诊断】(一)继发性肝癌:AFP一般为阴性;关键在于肝外原发癌的证据和病理检查。(二)肝硬化:PHC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若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脏肿大,明显的肝区疼痛,可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应高度疑诊肝癌进一步检查。(三)活动性肝病:AFP和ALT动态曲线观察有助于判断。(四)肝脓肿

一般其病较急,均有炎症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等;

右上腹及肝区疼痛明显,肝脏肿大、触痛、叩击痛;

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象学显示液性暗区,经皮肝穿刺对鉴别诊断及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五)其他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影象学检查为主,如诊断困难往往需剖腹探查。【治疗Treatment】(一)手术治疗是目前PHC根治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不失时机地争取手术切除,手术适应症有:

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一叶或半肝者;

肝功能代偿良好的1、2期患者;

心、肺、肾功能良好可耐受手术者。(二)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近年来开展的此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