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_第1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_第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_第3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_第4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1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二、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三、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四、教学准备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教师:制作相关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生:花生师板书课题:19、落花生(齐读课题)二、作者介绍:许地山(1893、2、14—1941、8、4)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过度: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三、了解大意,理清结构1、学习生字词亩尝吩咐茅榨榴可惜:值得惋惜。开辟:开拓发展。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分辨:辨别。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齐读、指名读。2、师: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四、重点感悟,学习课文1,师: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自由发言)2,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思考:①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略写?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3,指名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导学生学会把详略的手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五、作业抄写生字词六、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师: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回顾前文,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生: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板书:种花生收花生)2、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3、师:“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生:“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4、师:学生练习用“居然”造句。(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1、师: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板书:尝花生议花生)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3、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师接:(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生: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师: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生: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师:请孩子们练习用“成熟”造句。师引导学生“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据此指导学生造句。4、师: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生: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5、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三、回归感情,升华主题: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四、作业背诵课文第十自然段《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提醒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解疑,师生合作读。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奇特的植物,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什么?(出示:落花生)设计意图:在上课的伊始采用谜语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谜底又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花生”不仅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生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还有什么疑问吗?(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起个农作物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呢?)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15、落花生)。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设计意图:质疑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起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几件事?2、学生自读,汇报,教师正音,相机板书。(板书:种收吃议)3、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设计意图:通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脉络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1、读第一自然段,并质疑。(教师引导:主要质疑我们付出劳动应该收获,为什么文中说“居然”收获了?)2、自主探究:可以自读自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解疑。3、交流点拨:一是因为我家后园是块荒地;二是因为是我们姐弟几个种的,我们年龄小,没有经验;三是因为收获的时间短。(没过几个月)设计意图: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异议的地方,然后运用各种方式自主探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精读重点:品词析句,深刻体悟1、自读3—15自然段,想想一家人是如何议花生的?2、学生自读、汇报。3、教师引读:姐姐说——女生读,哥哥说——男生读,“我”说——齐读。设计意图:角色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4、结合实际,说说花生还有什么好处?过渡:兄妹几人说的是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父亲又有什么见解呢?5、(多媒体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桃子、石榴、苹果怎么样?你想说什么?花生和他们相比可贵在哪?用词语概括,教师相机板书。为什么要和其他东西相比?6、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7、父亲说这些只是为了夸花生吗?生回答。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齐读。过渡:那时的我有多大?我明白父亲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吗?8、学生汇报,理解“体面”在这里的意思。讲体面有错吗?只讲体面呢?9、教师引导:幼小的我牢牢记住父亲的话,齐读15段,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印)10、拓展: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11、(出示:实话实说:你想做怎样的人?)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我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有用的人。五、教师小结,深化中心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实现了做人的真谛,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来读他的话。(出示)生齐读。《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3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4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开辟爱慕(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买种种类种田种地黄种种植(“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应该答应应有尽有供应随机应用(“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成熟熟练熟悉(均读shú)散开散装分散散漫散场散会(“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3)说说查字典的3个词语的意思。5、作业:(1)抄写生字。(2)完成作业本第1、2题。《落花生》教学设计精品5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二、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三、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四、教学准备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教师:制作相关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生:花生师板书课题:落花生(齐读课题)二、作者介绍:许地山(1893。2。14—1941。8。4)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过度: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三、了解大意,理清结构1、学习生字词亩尝吩咐茅榨榴可惜:值得惋惜。开辟:开拓发展。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分辨:辨别。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齐读、指名读。2、师: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四、重点感悟,学习课文1,师: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自由发言)2,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思考:①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略写?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3,指名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导学生学会把详略的手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五、作业抄写生字词六、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师: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回顾前文,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生: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板书:种花生收花生)2、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3、师:“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生:“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4、师:学生练习用“居然”造句。(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1、师: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板书:尝花生议花生)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3、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师接:(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生:父亲把花生和桃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