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校2024届中考历史猜题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3.安娜是1930年毕业的一一名美国大学生,当她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政府无限量免费供应牛奶面包”C.“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4.“农奴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5.“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中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顺从)。”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此时期,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此判断,中应填写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唐朝6.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曾颁发过一系列法律性文献。总括这些文献的主张有:①限制王权②独立平等③人权自由④归顺服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A.B.C.D.8.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与联合国成为两大支柱的是()A.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地图可以直观的再现历史。如下图反映的历史形势应属于()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五代十国10.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11.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的“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A.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C.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D.改革没有使俄国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改变1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13.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14.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完善科举 B.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设市舶司C.③:国家统一确立行省设宣政院 D.④:强化君权八股取士设军机处15.100年前五月的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6.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宣告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②宣告了美国独立③宣告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将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会师大西北18.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念到实践,再由理念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念到现实”的史实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的成立19.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于福建省的某机构,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这一机构”是()A.省 B.驻藏大臣 C.府. D.宣政院20.18世纪末,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该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但争取来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只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这场革命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21.2020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5周年,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A.莱克星顿 B.萨拉托加 C.约克镇 D.华盛顿2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印度民族大起义23.美国首都华盛顿因其第一任总统而得名,华盛顿深受美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原因是()①他是大陆军总司令②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③废除了奴隶制④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建立联邦制共和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⑤24.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下列文明传播属于暴力冲突的是()①亚历山大东征②罗马扩张③玄奘西行天竺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中世纪兴起的著名大学:A.巴黎大学B.牛津大学26.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的人物是,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起义。图二的人物是,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运动。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地点B.日本实施“五三、五四”大轰炸地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现代的旅游是由古代的游历等活动演变而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①西汉张骞出西域,到达很多国家,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②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③(1)以上表格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写什么内容?“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的是谁?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境内有很多人类文化遗产,请你推荐其中一个著名景点并说明推荐理由。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指出推行农奴制改革的俄国沙皇。(2)你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指的是具有反帝性,是辛亥革命的补课;起点是指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符合题意。A只是说的辛亥革命的延续;C说法错误,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D错误,五四运动以后逐渐的发展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故选B。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核心动力是蒸汽机,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核心动力为电力,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所以一、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划分依据是主要动力的不同。因此D正确。A项并无本质的差别,关键是看驱动力,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讯工具没有发生巨大变革,且与蒸汽无关,排除B。因为交通工具不同,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上被称为火车时代,第二次被称为汽车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综上故选D。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先从美国爆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失业人数大量增加,所以安娜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故A符合题意;“政府无限量免费供应牛奶面包”在1930年的美国不会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美国社会动荡,所以“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为了应对危机,各国纷纷寻找自己的出路。“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的说法与1930年美国的实际情况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D【解析】根据题干“劳动者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须付出巨额代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自由付出巨额代价是俄国1861年改革,其内容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必须出钱赎买一块高额的份地,这是对农奴的盘剥,所以说是刚跳出牢笼又将面临无形的枷锁,故D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是没有付出代价的;彼得一世改革没有题干相关规定;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也与题干不符。由此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5、B【解析】

根据“此时期,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民族之间交融频繁,内迁蛮、夷、戎、狄逐渐融入华夏族,民族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布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法国的《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因此总括这些文献的主张有:限制王权、独立平等、人权自由,没有主张归顺服从,所以排除④,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型选项。组合型选项一般用排除法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7、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分析本题各选项,A是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不符合题意;B是轴心国集团,不符合题意;C是美国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已经终结,不符合题意;D是“一超多强”,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故选D。8、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成员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的10多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与联合国成为两大支柱。C选项符合题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于1964年,是联合国大会常设机构之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是审议有关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唯一综合处理发展和贸易、资金、技术、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问题的政府间机构。A选项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B选项不符合题意;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9、C【解析】

根据图片“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死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別是:齐、楚、秦、燕、赵、魏、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学会分析历史地图,获取地图上的关键信息,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注意图片里有“赵、魏、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故能把时间确定在战国时期,西周、春秋、五代十国时期均没有“赵、魏、韩”三个政权并存。故能得出正确答案C,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1、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说亚历山大二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改革后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曾经的封建专制制度。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为了维护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客观上却使俄国由封建社会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关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需要重点掌握改革的时间、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对法令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等知识。12、A【解析】

依据“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可知,反映的是主张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法家的思想;依据“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可知,反映的是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这是儒家的思想;依据“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可知,反映的是超越功利的人生观,这是道家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的分析理解,结合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解答即可。13、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4、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之后是唐朝,故①指唐朝,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出现火药,完善科举,故A表述正确,不合题意;与辽、西夏并立的②指的是北宋,当时政权并立,并非处于统一状态,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金之后的③指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确立行省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故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④是明清时期,明朝强化君权,采取八股取士,清设军机处,故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信息所处朝代,分析所处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15、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100年前五月的上海”即1919年5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5月4日。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发生于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发生与1915年,故C项错误。所以ABC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100年前五月”累推断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19年5月,然后依据所学可以判断出该事件为五四运动,由此对选项进项分析即可。16、A【解析】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含有①④的A正确;含有②③的BCD排除。故选A。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8、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念到实践是指巴黎公社革命,由理论到现实的标志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9、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入,1684年,清朝设置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的管辖,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全一一巴士底狱,掲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推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1、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因此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是莱克星顿。选项A符合题意;萨拉托加是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地方,B排除;约克镇是英国军队投降的地方,C排除;华盛顿是现在美国的首都,D排除。故选A。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就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独立战争。1783年《巴黎和约》的通过,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取得胜利。1787年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并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而废除了奴隶制的是美国内战时期的林肯总统,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罗马扩张都属于暴力冲突,①②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天竺和元朝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和平交往,③④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大学位于法国,而牛津大学位于英国,故下框为A巴黎大学;上框为B牛津大学。26、(1)毛泽东秋收(2)玻利瓦尔解放者(3)非暴力不合作【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图一的人物是毛泽东,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图二的人物是玻利瓦尔,他和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7、【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淞沪会战后,日军占领南京。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0万重庆市民夹道欢迎,然而灾难也随之而来。日本为了动摇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5年半的狂轰滥炸,尤其以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的大轰炸最为惨烈,被称为五三五四大轰炸,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故左框为B日本实施“五三、五四”大轰炸地点;右框为A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地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仁”:唐朝;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2)张骞。(3)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龙门石窟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少林寺是佛教文化的圣地等。【解析】

(1)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仁”。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的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佛教文化的圣地等。29、(1)亚历山大二世。(2)不同意;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解析】

(1)根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为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根据材料“……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反映了改革使农奴性积极性很高,很高兴。我不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