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学年第二学期西片七年级期中科学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C.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D.沉迷网络游戏2.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读取体积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4.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现磨豆浆 B.牛奶C.纯净的矿泉水 D.泥沙水5.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A.金星、镜子、灯笼鱼 B.萤火虫、发光的LED灯、太阳C.恒星、钻石、点燃的蜡烛 D.火把、发光水母、月亮6.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雾”现象。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属于水蒸气B.“雾”是液化形成的C.“雾”的形成需吸收热量D.取下眼镜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7.将三支分别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情况是()A.装氧气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B.装空气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C.装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D.液面均无变化8.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C.森林着火时,应顺风跑逃离火场D.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9.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川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大气水生物水68.700%30.0600%0.2600%0.0330%0.0060%0.0370%0.0032%A.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B.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C.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④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小科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氯化钙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1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B.钢笔吸墨水C.用抽气机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药液吸进针筒13.浙江省通过“一厂、三线”将淳安千岛湖水引至杭州闲林水库送进千家万户。该工程实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14.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色B.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硫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15.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 B.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太阳光是复色光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17.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 B. C. D.18.沙漠里有一种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当这种甲虫从洞穴爬出到沙丘后,便将身体呈倒立姿势(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身体表面出现水珠,并顺着背部流入口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水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分,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D.比起清晨来,甲虫在正午从洞穴中出来更容易喝到水1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20.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21.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着氧气、二氧化碳,若要鉴别它们,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B.用燃着的木条插入瓶中C.闻气味 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22.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3.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A. B. C. D.24.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25.小宁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中的aB.溶液①②③都是饱和溶液C.溶液①②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D.若将溶液②升温至t2℃,固体能全部溶解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6.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像。下列选项的原理与圆形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①彩虹②皮影戏③日晷④月食27.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28.右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大气之间循环。(2)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陆地水、海洋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29.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min。(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0.小宁按照书本中的实验要求“探究水的沸腾”。(1)当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2)小宁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不同。31.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1)应称量g氯化钠,需加水mL。(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g,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3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性质:(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紫色小花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1)打开开关I,关闭开关Ⅱ,可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现象是。若改为打开开关Ⅱ,关闭开关I,(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2)向紫色小花喷洒稀盐酸也会看到(1)中现象,但直接喷水则不会。结合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3)将甲瓶中液体换成澄清石灰水,写出通入二氧化碳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3.小宁想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写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进行对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隔绝水中白磷的氧气和(4)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的原因是3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537.338.439.8氯化铵29.437.245.855.265.677.3(1)由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2)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溶液。(3)若仅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多选)。A.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C.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4)由表格可初步推断氯化钠和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是(5)若氯化铵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获得氯化铵晶体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35.如图小宁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的错误:,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的量筒(选填“50mL”或“100mL”);在量取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是。(3)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4)小宁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将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____。A.称取硝酸钾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B.硝酸钾固体不纯;C.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3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②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与图中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猜想】甲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乙同学:可能是烧杯中的水倒流结束后,导管内有部分水滞留。【交流与讨论】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才可打开弹簧夹。【探究与反思】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37.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宁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发光二极管“F”对准小孔,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宁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填写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像距v/cm12.016.020.024.0像高h/cm3.04.05.06.0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4)于是小宁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5分,32题5分,共10分)38.小宁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中,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会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提示:生石灰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1)小宁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请用科学原理对题目中加线处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39.在农业生产上往往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选种。(1)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2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多少?(2)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解析】【分析】根据对健康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2.【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

故选B。3.【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从图中找到相应的错误。【解答】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悬空滴加,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污染滴管。所以选D。4.【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现磨豆浆中的黄豆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不合题意;

B.牛奶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B不合题意;

C.纯净的矿泉水中存在可溶性的杂质,为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5.【答案】B【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镜子不能自己发光,它可以反射其它物体发出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

B.萤火虫、发光的LED灯、太阳,都能够自己发光,都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

C.钻石不能自己发光,不是光源,故C不合题意;

D.月亮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太阳光,故D不合题意。

故选B。6.【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解答】镜片的温度很低,而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水蒸气在眼镜片上放热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雾”从空气中吸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7.【答案】C【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分析判断。

【解答】将三支分别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中,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它的试管内气压减小最大,则它的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8.【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解答】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显断电,再用水浇灭,故错误;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立刻脱排油烟机排气,故错误;

C.森林着火时,应逆风跑逃离火场,故错误;

D.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故正确;

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一个关于地球上水源的分布情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

【解答】A.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A正确;

B.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是错误的,陆地上液存在盐水湖,B错误;

C.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是含量比咸水少,C错误;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D错误;

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故①正确;

②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②正确;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故③正确;

④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11.【答案】D【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温度升高,说明物质溶解后放出热量,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氯化钙和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故A、C不合题意;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下降,故B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升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利用,例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抽水、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高压锅是利用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

【解答】A、塑科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

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A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钢笔在吸墨水时,是先把钢笔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钢笔

内,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气机可以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

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3.【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浙江省通过“一厂、三线”将淳安千岛湖水引至杭州闲林水库送进千家万户。该工程实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

故答案为:A14.【答案】D【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故D正确。

故选D。15.【答案】B【知识点】光的色散【解析】【分析】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自制彩虹”采用是太阳光的色散,晴天阳光明亮,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中,人背对着阳光,喷水时可以看见彩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16.【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颜色;紫外线、红外线【解析】【分析】A.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判断;

BC.根据颜色的知识判断;

D.根据紫外线对人体的作用判断。

【解答】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为加色法,颜料的混合规律为减色法,故B错误;

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故C错误;

D.适度的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D错误。

故选A。17.【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和应用判断。

【解答】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此是倒立的实像,即像和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8.【答案】C【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水在自然界中以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形态存在。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水由液态到气态叫汽化(吸热),到固态叫凝固(放热);水由固态到液态叫熔化(吸热),到气态叫升华(吸热);水由气态到液态叫液化(放热),到固态叫凝华(放热)。

【解答】A.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B.水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B错误;

C.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分,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水蒸气遇低温才会液化成小水珠,C正确;

D.比起正午来,甲虫在清晨从洞穴中出来更容易喝到水,因为清晨气温更低,水蒸气更容易液化,D错误;

故答案为:C19.【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降温后溶液状态变化;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

C.据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法分析解答;

D.根据t2℃时二者的溶解度及溶液质量相等分析溶剂质量多少。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由B可知,甲降温后溶质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小,故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乙少,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20.【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D、根据高温不饱和溶液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解答】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不符合题意;

D、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21.【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会题意;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22.【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稀有气体;按体积分: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解答】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

故答案为:B。23.【答案】D【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A.植物油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A不合题意;

B.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碘难溶于水,把碘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24.【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4)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者水由水分子构成,故A错误;

B.“水中产生氢气”,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C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故D25.【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W的质量,从而确定溶解度,并与图2对照即可;

B.将溶质质量与加入的固体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C.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D.根据溶解度计算150g水中溶解固体W的质量,然后与加入的50g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t3℃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a恰好饱和,因此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中的a,故A正确不合题意;

B.t1℃时W的溶解度分别是20g,1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够溶解的质量是30g,因此溶液①②③都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液①②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①②都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③中是t3℃时的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大于①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t2℃时,W的溶解度是30g,1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够溶解的质量是45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26.【答案】太阳;②③④【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据此对各个现象的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和比较即可。

【解答】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

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皮影戏、日晷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②③④。27.【答案】拉瓦锡;马德堡半球【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空气组成和大气压强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

【解答】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28.【答案】(1)海洋(2)降水;吸热【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水在自然界中以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形态存在。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水由液态到气态叫汽化,到固态叫凝固;水由固态到液态叫熔化,到气态叫升华;水由气态到液态叫液化,到固态叫凝华。【解答】(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循环。(2)降水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陆地水、海洋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故答案为:(1)海洋(2)降水、吸热

29.【答案】(1)晶体;10(2)变多【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图像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就是晶体的凝固过程。

(2)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经过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凝固点,那么它就有熔点,因此为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min~20min,则凝固的时间为:20min-10min=10min;

(2)冰水混合物的熔点为0℃,该物质的熔点为-2℃,则将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外放热,从而其中的水会凝固,那么试管中的冰将变多。30.【答案】(1)A;水蒸气(2)质量【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分析】(1)水沸腾前,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根据汽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比较升高温度大小,根据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大小,根据Q=cm△t确定二者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图中,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则此时水沸腾。水沸腾时,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则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2)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且二者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吸收的热量不同。根据Q=cm△t可知,此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即水的质量不同。31.【答案】(1)7.5;42.5(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3)30【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溶剂水的质量,进而得到加水的体积;

(2)指针偏右,说明左盘的药品质量偏小;指针偏左,说明左盘的药品质量偏大。

(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称量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需要水的质量:50g-7.5g=42.5g,即需加水42.5mL。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偏小,则应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得到5%的溶液质量为x,

10g×15%=x×5%;

解得:x=30g。32.【答案】(1)紫色小花变红;不能(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关闭Ⅱ,打开Ⅰ时,潮湿的二氧化碳直接进入乙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变红。关闭Ⅰ、打开Ⅱ时,潮湿的二氧化碳经过甲,变成干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不变红。

(2)向紫色小花喷洒稀盐酸也会看到(1)中现象,但直接喷水则不会,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33.【答案】(1)磷+氧气→点燃(2)氧气(助燃物)(3)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4)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根据图片分析两处白磷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4)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白磷燃烧,即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则二者对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隔绝水中白磷的氧气和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

(4)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10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60℃34.【答案】(1)增大(2)氯化钠(3)B;C;D(4)0-20℃(5)降温结晶【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将氯化钠和氯化铵60℃时的溶解度与50g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使固体全部溶解的方法,再结合溶液组成的知识分析判断;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哪个温度区间内二者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5)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那么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分离。

【解答】(1)由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

(2)根据表格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而50g>37.3g,小于55.2g,因此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溶液。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因此不适宜用升温的方法增大溶解度,因此二者都应该使用增加溶剂的方法溶解。由于未溶的固体全部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增大,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一定增加,故选BCD。

(4)低于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高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因此二者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为0-20℃。

(5)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而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明显,则:若氯化铵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铵晶体。35.【答案】(1)硝酸钾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偏小(2)50mL;胶头滴管(3)搅拌,加快溶解(4)A;B;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①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②当砝码防反时,根据“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溶质质量的变化,进而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硝酸钾的质量,再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选择合适的量筒。根据液体体积测量的步骤分析。

(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①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