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为租赁厂房,厂房已建成,施工期主要为设备安装等产生的噪声,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因此只针对运营期进行分析。(1)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送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烘干、搅拌工序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锅炉供热产生的颗粒物、SO2、NOX。一期项目①送料工序废气:送料工序的粉状物料主要是PVC粉,采用袋装形式存储,送料工序会产生极少量颗粒物,经类比分析,送料工序颗粒物产生量为0.048t/a。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集气罩对废气的收集效率约为90%,引风机风量为5000m3/h,经计算颗粒物的收集量为0.044t/a,产生速率为0.018kg/h,产生浓度为3.66mg/m3,布袋除尘器对颗粒物的处理效率为90%,经处理后颗粒物排放量为0.004t/a,排放浓度为0.34mg/m3,排放速率为0.0016kg/h,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其余10%集气罩未收集的颗粒物经在密闭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则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0.0048t/a,排放速率为0.002kg/h。②烘干、搅拌工序废气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产生量参考我国《塑料加工手册》及美国国家环保局编写的《工业污染源调查与研究》等相关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废气的产生量基本在原料量的0.01%~0.04%之间,从对环境最不利的角度出发,有机废气产生量以原料量的0.04%计,原材料用量为2272t/a,故非甲烷总烃产生总量约为0.91t/a。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引至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进化处理,集气罩对废气的收集效率约为90%,引风机风量为10000m3/h,经计算非甲烷总烃的收集量为0.819t/a,产生速率为0.341kg/h,产生浓度为34.125mg/m3,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对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为90%,经处理后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0.082t/a,排放浓度为3.42mg/m3,排放速率为0.034kg/h,排放浓度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其余10%集气罩未收集的非甲烷总烃经在密闭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则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分别为0.091t/a,排放速率为0.038kg/h。③锅炉废气本项目6t/h燃气导热油锅炉的年运行时间2400小时,年使用天然气量为132万m3/a。根据排污源强核算依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产排污系数表-燃天然气工业锅炉计算(107753Nm3/万m3-原料),则燃气导热油锅炉废气量:1422.34万m3/a,锅炉废气量为5926.42m3/h。氮氧化物: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本项目燃气量为132万m3/a,产污系数为3.03kg/万m3-原料,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400t/a。排放速率为0.167kg/h,排放浓度为28.1mg/m3。颗粒物:《北京环境总体规划研究》给出的每燃烧1万m3天然气产生0.45kg烟尘,本项目燃气量为132万m3/a,则颗粒物排放量为0.059t/a,产生速率为0.025kg/h,产生浓度为4.0mg/m³。SO2: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项目燃气量为132万m3/a,产污系数为0.02Skg/万m3-原料,项目用天然气含硫量为50mg/m3,则二氧化硫排放量0.132t/a,产生速率为0.055kg/h,排放浓度为4.45mg/m³。因此本项目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二期项目①送料工序废气:送料工序的粉状物料主要是PVC粉,采用袋装形式存储,送料工序会产生极少量颗粒物,经类比分析,送料工序颗粒物产生量为0.072t/a。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集气罩对废气的收集效率约为90%,引风机风量为5000m3/h,经计算颗粒物的收集量为0.066t/a,产生速率为0.027kg/h,产生浓度为5.49mg/m3,布袋除尘器对颗粒物的处理效率为90%,经处理后颗粒物排放量为0.006t/a,排放浓度为0.51mg/m3,排放速率为0.0024kg/h,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其余10%集气罩未收集的颗粒物经在密闭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则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0.0072t/a,排放速率为0.003kg/h。②烘干、搅拌工序废气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产生量参考我国《塑料加工手册》及美国国家环保局编写的《工业污染源调查与研究》等相关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废气的产生量基本在原料量的0.01%~0.04%之间,从对环境最不利的角度出发,有机废气产生量以原料量的0.04%计,原材料用量为3408t/a,故非甲烷总烃产生总量约为1.36t/a。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引至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进化处理,集气罩对废气的收集效率约为90%,引风机风量为10000m3/h,经计算非甲烷总烃的收集量为1.224t/a,产生速率为0.51kg/h,产生浓度为51mg/m3,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对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为90%,经处理后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0.122t/a,排放浓度为5.08mg/m3,排放速率为0.051kg/h,排放浓度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其余10%集气罩未收集的非甲烷总烃经在密闭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则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分别为0.136t/a,排放速率为0.057kg/h。③锅炉废气本项目8t/h燃气导热油锅炉的年运行时间2400小时,年使用天然气量为198万m3/a。根据排污源强核算依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产排污系数表-燃天然气工业锅炉计算(107753Nm3/万m3-原料),则燃气导热油锅炉废气量:2133.51万m3/a,锅炉废气量为8889.63m3/h。氮氧化物: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本项目燃气量为198万m3/a,产污系数为3.03kg/万m3-原料,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600t/a。排放速率为0.25kg/h,排放浓度为28.1mg/m3。颗粒物:《北京环境总体规划研究》给出的每燃烧1万m3天然气产生0.45kg烟尘,本项目燃气量为198万m3/a,则颗粒物排放量为0.089t/a,产生速率为0.037kg/h,产生浓度为4.0mg/m³。SO2: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锅炉),项目燃气量为198万m3/a,产污系数为0.02Skg/万m3-原料,项目用天然气含硫量为50mg/m3,则二氧化硫排放量0.198t/a,产生速率为0.083kg/h,排放浓度为4.45mg/m³。因此本项目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2)废水一期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①该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②职工生活污水量约为0.4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初始浓度约为:COD400mg/L、SS250mg/L、氨氮40mg/L,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二期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①该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②职工生活污水量约为0.4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初始浓度约为:COD400mg/L、SS250mg/L、氨氮40mg/L,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3)噪声运营期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噪声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噪声,噪声值在70~90dB(A)之间。(4)固体废弃物一期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活性炭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①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量为0.1t/a,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为0.04t/a,收集后外售处理。②生活垃圾即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平均0.5kg/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③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填充质量为0.2t,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本项目平衡保持量取75%,排污企业产生浓度为0.12mg/m3,风量为1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8小时算,0.2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8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则T=200×0.75/0.12×10-6×10000×8=100d>90d(1季度)因此本项目规定活性炭定期更换频次为1季度,每年更换4次,更换量为0.2t,则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废间建设应满足最大储存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HW49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39-49“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④导热油锅炉每三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2t,由厂家回收。表21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情况HW49900-039-490.8烘干、搅拌工序固态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挥发性有机废气毒性收集后于危废间暂存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理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险废物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置于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硬化,做到防雨、防渗、防晒、防漏,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措施,按照危废储存标准建设,渗透系数达到1×10-10cm/s;并设置堵截泄漏的裙角和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地面与裙角所围容积不低于堵截容积的最大储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盛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临时储存,之后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转移危险废物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危险废物排放量及处置记录。在防渗结构上(包括房间的底部及四周壁)均设置隔离层,并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先用三合土处理,三合土上部为2mm厚高密度聚乙烯,再用水泥硬化(防渗水池底部用8~10cm的水泥浇底),然后涂沥青防渗,并对房间内墙贴玻璃纤维布及环氧树脂,以达到防腐防渗的目的,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一期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二期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活性炭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①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量为0.2t/a,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为0.06t/a,收集后外售处理。②生活垃圾即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平均0.5kg/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③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填充质量为0.2t,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本项目平衡保持量取75%,排污企业产生浓度为0.12mg/m3,风量为1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8小时算,0.2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8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则T=0.2×0.75/0.12×10-6×10000×8=110d>90d(1季度)因此本项目规定活性炭定期更换频次为1季度,每年更换4次,更换量为0.2t,则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废间建设应满足最大储存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HW49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39-49“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④导热油锅炉每三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2.5t,由厂家回收。表22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情况HW49900-039-490.8烘干、搅拌工序固态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挥发性有机废气毒性收集后于危废间暂存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理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险废物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置于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硬化,做到防雨、防渗、防晒、防漏,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措施,按照危废储存标准建设,渗透系数达到1×10-10cm/s;并设置堵截泄漏的裙角和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地面与裙角所围容积不低于堵截容积的最大储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盛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临时储存,之后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转移危险废物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危险废物排放量及处置记录。在防渗结构上(包括房间的底部及四周壁)均设置隔离层,并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先用三合土处理,三合土上部为2mm厚高密度聚乙烯,再用水泥硬化(防渗水池底部用8~10cm的水泥浇底),然后涂沥青防渗,并对房间内墙贴玻璃纤维布及环氧树脂,以达到防腐防渗的目的,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二期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一期项目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有组织)34.125mg/m3;0.819t/a3.42mg/m3;0.082t/a非甲烷总烃(无组织)0.038kg/h;0.091t/a0.038kg/h;0.091t/a一期项目送料工序颗粒物(有组织)3.66mg/m3;0.044t/a0.34mg/m3;0.004t/a颗粒物(无组织)0.002kg/h;0.0048t/a0.002kg/h;0.0048t/a一期项目6吨导热油锅炉废气颗粒物4.0mg/m3,0.059t/a4.0mg/m3,0.059t/aSO24.45mg/m3,0.132t/a4.45mg/m3,0.132t/aNOX28.1mg/m3,0.400t/a28.1mg/m3,0.400t/a二期项目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有组织)51mg/m3;1.224t/a5.08mg/m3;0.122t/a非甲烷总烃(无组织)0.057kg/h;0.136t/a0.057kg/h;0.136t/a二期项目送料工序颗粒物(有组织)5.49mg/m3;0.066t/a0.51mg/m3;0.006t/a颗粒物(无组织)0.003kg/h;0.0072t/a0.003kg/h;0.0072t/a二期项目8吨导热油锅炉废气颗粒物4.0mg/m3,0.089t/a4.0mg/m3,0.089t/aSO24.45mg/m3,0.198t/a4.45mg/m3,0.198t/aNOX28.1mg/m3,0.600t/a28.1mg/m3,0.600t/a水污染物一期项目生活污水COD400mg/L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SS250mg/L氨氮30mg/L一期项目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二期项目生活污水COD400mg/L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SS250mg/L氨氮30mg/L二期项目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固体废物一期项目生产过程不合格产品0.1t/a集中收集后外售一期项目布袋除尘器除尘灰0.04t/a一期项目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活性炭0.8t/a暂存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一期项目6吨导热油锅炉导热油2t/a由厂家回收一期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1.5t/a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二期项目生产过程不合格产品0.2t/a集中收集后外售二期项目布袋除尘器除尘灰0.06t/a二期项目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活性炭0.8t/a暂存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二期项目6吨导热油锅炉导热油2.5t/a由厂家回收二期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1.5t/a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噪声运营期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噪声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设备噪声,经类比调查,噪声值在70~90dB(A)之间。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无。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厂房为租赁现有厂房,已建成,不存在施工期,因此本环评不再对施工期进行评价。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结合项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推荐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①Pmax及D10%的确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定义如下:PPi——Ci——采用估算模型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μ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μg/m3②评价等级判别表评价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表23评价等级判别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评价Pmax≧10%二级评价1%≦Pmax<10%三级评价Pmax<1%③污染源参数主要废气污染源排放参数见下表。表24一期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点源)编号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流速/(m/s)烟气温度/℃年排放小时数/h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非甲烷总烃PM10SO2NOX1排气筒115.24932937.97561434.0150.69.832024000.0340.02660.0550.167表25一期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矩形面源)污染源名称坐标海拔高度/m矩形面源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XY长度/m宽度/m有效高度/m生产车间115.24973637.97553034.0100608.0PM100.002Kg/h非甲烷总烃0.038Kg/h表26二期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点源)编号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流速/(m/s)烟气温度/℃年排放小时数/h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非甲烷总烃PM10SO2NOX1排气筒115.25057337.97652834.0150.69.832024000.0510.03940.0830.25表27二期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矩形面源)污染源名称坐标海拔高度/m矩形面源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XY长度/m宽度/m有效高度/m生产车间115.25072337.97627434.0100308.0PM100.003Kg/h非甲烷总烃0.057Kg/h④项目参数估算模式所用参数见表28。表28估算模型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选项时)/最高环境温度/℃41.9最低环境温度/℃-20.3土地利用类型农作地区域湿度条件中等湿度气候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否地形数据分辨率/m/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否海岸线距离/m/海岸线方向/°/⑤评级工作等级确定本项目所有污染源的正常排放的污染物的Pmax和D10%预测结果如下:表29一期项目Pmax和D10%预测和计算结果一览表污染源名称评价因子评价标准(μg/m3)Cmax(μg/m3)Pmax(%)D10%(m)点源非甲烷总烃2000.04.88310.2442/PM10450.01.38250.3072/SO25000.41640.0833/NOX2500.96210.3848/面源非甲烷总烃2000.03.62960.1685/PM10450.00.62190.1382/注:Ci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Coi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Pmax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D10%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3)确定大气评价等级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Pmax最大值出现为矩形面源排放的非甲烷总烃,Pmax值为0.3072%,Cmax为1.3825u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分级判据,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30一期项目Pmax和D10%预测和计算结果一览表污染源名称评价因子评价标准(μg/m3)Cmax(μg/m3)Pmax(%)D10%(m)点源非甲烷总烃2000.04.89110.2446/PM10450.01.39250.3094/SO25000.51230.1025/NOX2500.96210.3848/面源非甲烷总烃2000.03.72130.1861/PM10450.00.71230.1583/注:Ci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Coi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Pmax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D10%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4)确定大气评价等级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Pmax最大值出现为矩形面源排放的非甲烷总烃,Pmax值为0.3848%,Cmax为0.9621u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分级判据,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污染物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①计算方法与依据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下式计算: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面积S(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达到的控制水平。②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以本项目污染物粉尘、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作为计算源强,结果见表31。表31一期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污染源污染物Q(kg/h)Cm(mg/m3)S(m2)ABCD年平均风速(m/s)计算值L(m)卫生防护距离(m)生产车间颗粒物0.0020.960004700.0211.850.841.92.1550非甲烷总烃0.0382.060004700.0211.850.841.95.0250本工程颗粒物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15m,非甲烷总烃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2m,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气体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卫生防护距离应提级,因此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以生产车间边界向外扩展100m。确定本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生产车间周围100m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群密集度高的项目。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北侧554m的范家庄村,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表32二期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污染源污染物Q(kg/h)Cm(mg/m3)S(m2)ABCD年平均风速(m/s)计算值L(m)卫生防护距离(m)生产车间颗粒物0.0030.960004700.0211.850.841.93.0250非甲烷总烃0.0572.060004700.0211.850.841.96.1550本工程颗粒物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3.02m,非甲烷总烃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6.15m,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气体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卫生防护距离应提级,因此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以生产车间边界向外扩展100m。确定本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生产车间周围100m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群密集度高的项目。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北侧554m的范家庄村,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2、水环境影响分析一期项目:(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因此,项目评价等级按三级B评价,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状况和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是N轻工116、塑料制品制造中的其他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二期项目:(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因此,项目评价等级按三级B评价,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状况和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是N轻工116、塑料制品制造中的其他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噪声影响分析一期项目:本项目噪声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生产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声级值在70-90dB(A)。为减小项目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本项目噪声污染防治,主要从降低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两方面考虑,主要采取设备合理设计及选型、减振安装、厂房隔音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各产噪设备在设计和选型时均选择低噪产品;②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经距离衰减,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为说明项目运营过程中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采用模式计算的方法,对厂界进行噪声预测。表33一期项目噪声源及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最大噪声级[dB(A)]防治措施1生产线7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275吨储料罐9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3130吨储料罐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46吨储料罐7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53吨储料罐7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6搅拌罐9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76吨燃气导热油炉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1)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中推荐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计算只考虑工程各声源经减噪措施和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空气吸收及影响较小的附加衰减。采用预测模式如下:单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声级值,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值,dB(A);r――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LA――各种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多个声源对某预测点在T时间内所产生的噪声级计算:式中:Leq(T)――预测点的总声级,dB(A);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2)预测结果本次预测计算只考虑工程各声源噪声防治措施效果和各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空气吸收及影响较小的附加衰减。运行过程中各预测点声级值预测结果见表34。表34一期项目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点项目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贡献值43.0640.2042.6045.31由上可知,设备噪声对厂界贡献值的范围为40.20~45.31dB(A),由于本工程设备采取减振、隔音降噪措施,厂房采取吸声材料,均为封闭厂房。因此,再经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二期项目:本项目噪声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生产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声级值在70-90dB(A)。为减小项目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本项目噪声污染防治,主要从降低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两方面考虑,主要采取设备合理设计及选型、减振安装、厂房隔音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各产噪设备在设计和选型时均选择低噪产品;②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经距离衰减,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为说明项目运营过程中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采用模式计算的方法,对厂界进行噪声预测。表35二期噪声源及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最大噪声级[dB(A)]防治措施1生产线7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275吨储料罐9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3130吨储料罐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46吨储料罐7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53吨储料罐7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6搅拌罐90基础减震、厂房隔声78吨燃气导热油炉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1)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中推荐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计算只考虑工程各声源经减噪措施和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空气吸收及影响较小的附加衰减。采用预测模式如下:单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声级值,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值,dB(A);r――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LA――各种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多个声源对某预测点在T时间内所产生的噪声级计算:式中:Leq(T)――预测点的总声级,dB(A);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2)预测结果本次预测计算只考虑工程各声源噪声防治措施效果和各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空气吸收及影响较小的附加衰减。运行过程中各预测点声级值预测结果见表36。表36二期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点项目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贡献值42.0142.2541.6544.32由上可知,设备噪声对厂界贡献值的范围为41.65~44.32dB(A),由于本工程设备采取减振、隔音降噪措施,厂房采取吸声材料,均为封闭厂房。因此,再经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期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活性炭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①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量为0.1t/a,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为0.04t/a,收集后外售处理。②生活垃圾即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平均0.5kg/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③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填充质量为0.2t,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本项目平衡保持量取75%,排污企业产生浓度为0.12mg/m3,风量为1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8小时算,0.2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8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则T=200×0.75/0.12×10-6×10000×8=100d>90d(1季度)因此本项目规定活性炭定期更换频次为1季度,每年更换4次,更换量为0.2t,则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废间建设应满足最大储存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HW49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39-49“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④导热油锅炉每三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2t,由厂家回收。表37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情况HW49900-039-490.8烘干、搅拌工序固态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挥发性有机废气毒性收集后于危废间暂存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理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险废物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置于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硬化,做到防雨、防渗、防晒、防漏,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措施,按照危废储存标准建设,渗透系数达到1×10-10cm/s;并设置堵截泄漏的裙角和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地面与裙角所围容积不低于堵截容积的最大储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盛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临时储存,之后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转移危险废物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危险废物排放量及处置记录。在防渗结构上(包括房间的底部及四周壁)均设置隔离层,并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先用三合土处理,三合土上部为2mm厚高密度聚乙烯,再用水泥硬化(防渗水池底部用8~10cm的水泥浇底),然后涂沥青防渗,并对房间内墙贴玻璃纤维布及环氧树脂,以达到防腐防渗的目的,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一期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二期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活性炭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①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量为0.2t/a,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为0.06t/a,收集后外售处理。②生活垃圾即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平均0.5kg/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③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活性炭对不同的有机气体其吸附能力(用S表示)是不一样的,本项目平衡保持量取75%,排污企业产生浓度为0.12mg/m3,风量为1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8小时算,0.2t活性炭达到饱合的时间为:T(d)=m×S/C×10-6(kg/mg)×F×t(8h/d)m:活性炭的质量,kg;S:平衡保持量,%;C:VOCs总浓度,mg/m3;F:风量,m3/h。则T=200×0.75/0.12×10-6×10000×8=100d>90d(1季度)因此本项目规定活性炭定期更换频次为1季度,每年更换4次,更换量为0.2t,则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废间建设应满足最大储存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HW49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39-49“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于厂区危废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④导热油锅炉每三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2.5t,由厂家回收。表38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情况HW49900-039-490.8烘干、搅拌工序固态烟气、VOCs治理过程(不包括餐饮行业油烟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不包括有机合成食品添加剂脱色)、除杂、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挥发性有机废气毒性收集后于危废间暂存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理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8t/a,危险废物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置于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硬化,做到防雨、防渗、防晒、防漏,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措施,按照危废储存标准建设,渗透系数达到1×10-10cm/s;并设置堵截泄漏的裙角和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地面与裙角所围容积不低于堵截容积的最大储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盛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临时储存,之后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转移危险废物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危险废物排放量及处置记录。在防渗结构上(包括房间的底部及四周壁)均设置隔离层,并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先用三合土处理,三合土上部为2mm厚高密度聚乙烯,再用水泥硬化(防渗水池底部用8~10cm的水泥浇底),然后涂沥青防渗,并对房间内墙贴玻璃纤维布及环氧树脂,以达到防腐防渗的目的,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一期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判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Ⅳ类项目”。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6、环境监测计划一期项目:根据本项目生产特征和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依据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项目的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本项目投入运行后,各污染源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情况见表39-41。表39有组织废气监测方案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排放执行标准15m高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浓度≤80mg/m3每年一次《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有机化工业排放限值要求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每年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8m高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5mg/m3每年一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SO2排放浓度≤10mg/m3每年一次NOx排放浓度≤50mg/m3每月一次表40无组织废气监测方案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排放执行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2.0mg/m3每年一次《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其他企业排放标准非甲烷总烃厂房外监控点处1h平均浓度值≤6.0mg/m3每年一次《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特别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厂房外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浓度值≤20mg/m3每年一次颗粒物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1.0mg/m3每年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表41厂界噪声监测方案监测项目监测因子取样位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厂界Leq厂界外1m处每季一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二期项目:根据本项目生产特征和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依据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项目的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本项目投入运行后,各污染源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情况见表42-43。表42有组织废气监测方案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排放执行标准15m高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浓度≤80mg/m3每年一次《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有机化工业排放限值要求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每年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8m高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5mg/m3每年一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SO2排放浓度≤10mg/m3每年一次NOx排放浓度≤50mg/m3每月一次表43无组织废气监测方案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排放执行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2.0mg/m3每年一次《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其他企业排放标准非甲烷总烃厂房外监控点处1h平均浓度值≤6.0mg/m3每年一次《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特别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厂房外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浓度值≤20mg/m3每年一次颗粒物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1.0mg/m3每年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表44厂界噪声监测方案监测项目监测因子取样位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厂界Leq厂界外1m处每季一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日用塑料制品制造业,经比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工程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如下。本项目主要涉及风险物质为废活性炭、,储存涉及危废间废活性炭,最大储存量为1.6t(一期项目0.8t,二期项目0.8t),天然气为管道输送,最大储存量为0.4t,导热油定期更换量为4.5t(一期项目2t,二期项目2.5t)。(1)评价等级划分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7-18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详见表45。表45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2)Q值确定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参见附录B确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参见附录B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定量分析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和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M),按附录C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等级进行判断。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1。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详见表46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表46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存在量(t)临界量(t)项目Q值1废活性炭(非甲烷总烃)1.6500.0322天然气(甲烷)0.4100.043导热油4.525000.0018合计0.0738由上表可知,四种物质叠加后的Q比值为0.0738,因此本项目Q<1,该项目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3)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针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对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工程实施后,废活性炭、天然气物质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相应的环境风险事故。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识别项目生产过程及物料储存运输中的风险困素及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并针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力求在建设中将潜在的风险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危废间(非甲烷总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巡回检查危废容器、地面、围堰等设施的完好性;按时巡检,巡检过程中发现环境突发事件立即电话上报预警。①日常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防治危险废物的丢失。②如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网后,首先切断污染源,根据泄漏点区域及时收集,如水量较大则将其引入厂区事故水池内,进行后续处理。③危险废物随雨水流失,污染土壤,进而影响地下水,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式防尘口罩、穿耐酸工作服、防护面具、橡皮围裙和手套,长筒胶靴等劳保防护用具对其进行收集,并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④如有有毒气体逸散,立刻发出警报,迅速通知下风向的相关单位,紧急撤离到安全区域,防治事故进一步恶化。天然气管道(甲烷)风险防范措施①定期检查,检验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及时维护维修保养;按时巡检,巡检过程中发现环境突发事件立即电话上报预警。②发现天然气管道泄漏后立即上报,并进行现场警戒,疏散人员,阻止车辆及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③对现场周围持续进行可燃气体检测。④要求不能在现场打手机电话,要穿戴防静电工服、车辆要求有的防火帽。导热油泄露风险防范措施①定期巡回检查导热油容器、地面、围堰等设施的完好性;按时巡检,巡检过程中发现环境突发事件立即电话上报预警。②日常加强对导热油的管理,防治危险废物的丢失。③导热油随雨水流失,污染土壤,进而影响地下水,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式防尘口罩、穿耐酸工作服、防护面具、橡皮围裙和手套,长筒胶靴等劳保防护用具对其进行收集,并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建设单位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风险管理,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8、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号)的要求,各废气、废水、噪声等排放口需要进行规范化。①污染源排放口要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日常监督管理的原则,严格按排放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进行。②污染源排放口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污染物强制性排放标准的要求,设置排放口标志牌。③本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用于厂区泼洒抑尘。本项目中需排放的污染物为废气、噪声、固废,各排放口设置标志牌如下:表47排放口标志牌示例排放口名称编号示例图形标志排气筒FQ-01噪声源ZS-01固废堆放场所GF-0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一期项目送料工序颗粒物集气罩+布袋除尘器+15m高排气筒《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标准一期项目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集气罩+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15m高排气筒《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一期项目6吨导热油锅炉废气颗粒物、SO2、NOX低氮燃烧器+8m高排气筒《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一期项目生产车间非甲烷总烃加强车间通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016)表2中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特别排放限值颗粒物密闭车间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无组织监控限值二期项目送料工序颗粒物集气罩+布袋除尘器+15m高排气筒《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标准二期项目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集气罩+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15m高排气筒《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二期项目8吨导热油锅炉废气颗粒物、SO2、NOX低氮燃烧器+8m高排气筒《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二期项目生产车间非甲烷总烃加强车间通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016)表2中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特别排放限值颗粒物密闭车间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无组织监控限值水污染物一期项目生产用水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一期项目生活污水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二期项目生产用水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二期项目生活污水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固体废物一期项目生产过程不合格产品集中收集后外售固废全部妥善处置,不外排一期项目布袋除尘器除尘灰一期项目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活性炭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一期项目6吨导热油锅导热油由厂家回收一期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二期项目生产过程不合格产品集中收集后外售固废全部妥善处置,不外排二期项目布袋除尘器除尘灰二期项目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活性炭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二期项目8吨导热油锅导热油由厂家回收二期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噪

声本项目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设备噪声。本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项目(2)建设单位:河北三泰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及类别:C2927日用塑料制品制造(4)建设地点:河北辛集市工业路北段西侧(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西)。(5)工程投资和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11800万元,一期投资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万元,占总投资的0.08%;二期投资5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万元,占总投资的0.09%。(6)项目占地:项目为租赁厂房,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生产车间、办公室等,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租赁协议见附件。(7)生产规模:年产12亿只PVC一次性手套。(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定员20人,一期项目劳动定员10人,二期劳动定员10人,实行单班制,仅白天工作,每天8小时,年工作300天。2、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本项目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本项目为允许类,符合产业政策,另外,本项目不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冀政[2015]7号文《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本)》中限制类、淘汰类建设项目,项目亦不属于《石家庄市产业发展鼓励和禁限指导意见(2017-2019年)》禁限制的重点产业和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同时,本项目已经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备案,备案编号:冀辛开审备字〔2021〕9号。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项目位于河北辛集市工业路北段西侧(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西),项目位置中心坐标为北纬37°58'35.07"、东经115°14'59.67"。项目北侧、西侧为空地,南侧、东侧为厂房。本项目选址附近无国家、省、市规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革命历史古迹、集中式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另外,河北辛集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出具了该项目的用地证明,符合园区规划,同意项目建设;本项目所用厂房为租赁,租赁协议详见附件。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周边关系图见附图2。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位于辛集市区东北部,规划范围西起教育路,东至东外环路,北靠307国道,南到世纪大街,开发区规划总面积7.82km2。产业定位: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化工等产业为主导产业,本项目位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属于塑料制品业,本项目排放污染物相对规划产业较少,并且符合开发区用地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工业用地),另外,河北辛集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出具了该项目的用地证明,同意项目建设。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本项目位于河北辛集市工业路北段西侧(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西),项目所在区域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单要求,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为租赁现有厂房,厂房已经建成,不存在施工期。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送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烘干、搅拌工序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锅炉供热产生的颗粒物、SO2、NOX。一期项目①送料工序废气:送料工序的粉状物料主要是PVC粉,采用袋装形式存储,送料工序会产生极少量颗粒物,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最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②烘干、搅拌工序废气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引至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进化处理,最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③锅炉废气6吨导热油锅炉废气经低氮燃烧器+8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二期项目①送料工序废气:送料工序的粉状物料主要是PVC粉,采用袋装形式存储,送料工序会产生极少量颗粒物,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最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颗粒物二级排放标准。②烘干、搅拌工序废气烘干、搅拌工序非甲烷总烃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引至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进化处理,最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③锅炉废气8吨导热油锅炉废气经低氮燃烧器+8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161-2020)表1浓度限值。(2)废水一期项目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因此,项目评价等级按三级B评价,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②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状况和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是N轻工116、塑料制品制造中的其他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二期项目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项目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BOD、SS、氨氮,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不外排;厂区设有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因此,项目评价等级按三级B评价,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②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状况和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是N轻工116、塑料制品制造中的其他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噪声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生产线、搅拌罐等设备噪声。本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噪声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固体废物一期项目、二期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产品、除尘灰集中收集后外售处理;活性炭吸附装置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暂存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导热油锅炉定期更换产生的导热油由厂家回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结论结合本项目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本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一期项目:COD:0t/a、氨氮:0t/a、SO2:0.142t/a、氮氧化物:0.711t/a、VOCS(非甲烷总烃):1.920t/a、颗粒物:1.511t/a;二期项目:COD:0t/a、氨氮:0t/a、SO2:0.213t/a、氮氧化物:1.067t/a、VOCS(非甲烷总烃):1.920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