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封模具培训资料_第1页
塑封模具培训资料_第2页
塑封模具培训资料_第3页
塑封模具培训资料_第4页
塑封模具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ST

训练教程

塑封模具简介塑封工程制程名称:塑封

Molding制程图例:制程说明:利用压模机将塑封料填充在完成焊线之引线框架上,用以保护金线和芯片

,完成塑封封胶作业

.ANST

训练教程设备

/材料/治具:生产设备:压模机

/模具检验设备:显微镜

/X光检验机间接材料:清模树脂

/脱模胶

(剂)治具:弹匣(Magazine)生产材料:引线框架(含芯片、金线)塑封料ANST

训练教程塑封过程1234ANST

训练教程检验重点项目:1.胶体外形尺寸:长、宽、厚2.偏移(offset):上胶体中心相对引线框架中心的偏移3.错模(mismatch):上胶体中心相对下胶体中心的偏移量4.溢胶:在引脚或连筋等处出现的黑胶或黄色透明胶5.金线弧度(wiresweep):胶体流动造成的金线漂移6.空洞(void):胶体内外气孔7.离层(delamination):胶体与引线框架的分离ANST

训练教程压机ANST

训练教程一、名词介绍1.LeadFrame:引线框架定位孔、连筋…2.Compound:

(1)塑封料:用于生产正式产品的胶饼

(2)脱模胶:洗模后用于润滑模穴,以利于后续生产时胶体脱模

(3)洗模胶:用于清洗模穴或模面3、封装形式:a.DIPb.SOPc.SSOPd.QFPe.LQFPf.BGA……4、DIE:晶片

5、CULL:废胶6、RUNNER:流道7、GATE:浇口8、AIRVENT:气槽

ANST

训练教程二、模具分类1.传统模:手动模

2.MGP模:半自动多注塑头塑封模具

3.AutoMold:自动模,包括:上料、塑封、冲胶道口(degate)、收料等全自动过程ANST

训练教程ANST

训练教程传统模产品MGP模、AutoMold产品三、模具结构介绍1、上模2、下模3、精定位块:用于上下模的精确定位

4、模盒5、型腔镶条:CavityBar6、料筒:Pot7、注塑头:Plunger8、顶杆

:E-Pin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

1、上模2、下模

ANST

训练教程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

底板隔热板

支撑柱

复位弹簧顶出板模座加热棒插孔

模盒

复位杆

精定位块座复位杆模盒模座顶出板复位弹簧支撑柱隔热板底板上模下模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1、传统模上模

POT(料桶)

导套型腔镶条(CavityBar)精定位块中心块

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1、传统模上模

上模模盒(TopChaseASSY’)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

2、传统模下模

导柱型腔镶条(CavityBar)中心块精定位块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传统模1、传统模下模

下模模盒(BtmChaseASSY’)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MGP模1.MGP模下模

MGP模:半自动多注塑头塑封模具优点:1.可以提高注胶一致性;2.减少冲金丝;3.减少气泡的产生;4.胶饼利用率高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MGP模2.MGP模上模模架

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紹-MGP模4.MGP模盒上模模盒(TopChaseASSY’)下模模盒(BtmChaseASSY’)3.精定位块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MGP模2.MGP模

模盒装拆方法

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MGP模2.MGP模

Plunger底座装拆方法

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绍—MGP模2.MGP模

Plunger及底座

ANST

训练教程传统模塑封大料饼(70~130g)适于单价

/量产的产品良率变动大劳力密集浪費多(20~30%)生产周期长(90~120秒)需预热机容易投料螺旋流动長度長塑封料流动不平衡空洞多模具成本低

MGP模塑封小料饼(2.5~7.0g)适于高单价产品良率穩定、趋近100%劳力需求稍低浪費少(5~15%)生产周期短(35~60秒)在模具內预热不易投料螺旋流动长度短塑封料流动平衡空洞少模具成本高传统模VSMGP模ANST

训练教程AutoMold外观图(TOWAY-1和YAMADAG-LINE)

ANST

训练教程AutoMold制造流程示意图ANST

训练教程主电控LF进料塑封料进料

预热台LFShifter预热台

出料手臂

进料手臂

模具

模具产品出料去残胶AutoMold塑封参数设定ANST

训练教程AutoMold结构介绍—上模ANST

训练教程AutoMold结构介绍—下模ANST

训练教程AutoMold转进机构

ANST

训练教程5.、CavityPlateCavityBar三、模具结构介紹ANST

训练教程三、模具结构介紹

6、Pot/Plunger传统模

MGP模ANST

训练教程四、附件1、L/F上料架功能:将整模引线框架放入模具并定位分类:翻转式(无预热台)普通式(有预热台)

翻转式普通式ANST

训练教程四、附件2、塑封料上料架功能:用于MGP模具,将胶饼整模同时放入模具

ANST

训练教程四、附件3、预热台功能:将引线框架加热至设定温度,縮短其在模具里的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一般设定温度为

150°C.

ANST

训练教程四、附件4、胶饼预热机功能:将塑封料加热至设定温度,使期软化,便于灌胶,缩短其在模具里的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一般设定温度为85~95°C.

ANST

训练教程四、附件4、去胶道机功能:塑封完成后,将废胶切除的设备

ANST

训练教程五、模具动作介绍1.准备2.上料(L/F、Compound)3.开始合模4.开始锁模5.灌胶6.固化7.锁模解除8.开模9.顶出10.下料ANST

训练教程六、灌胶参数a.灌胶时间:从灌胶开始到灌胶停止的时间b.固化时间:灌胶停止后,到开模之间的时间(保压时间)c.灌胶压力:灌胶时的转进压力d.合模压力:上下模具合模的压力e.L/F预热时间:L/F在模具内的预热时间f.胶饼预热时间:胶饼从室温加热到开始软化的时间g.灌胶位置、压力及速度(一段,二段,三段)h.上,下模温:175。C±5°CANST

训练教程七、电控组件a.Heater(加热棒):把模具加热b.ThermoCouple(热电偶):检测模具温度c.Connector(插头):加热棒与压机连接的插头d.Thermoswitch(超温保护开关):模具温度异常超温时,切断加热电源ANST

训练教程八、模具与引线框架的热膨胀影响1.模具的热膨胀系数:12.0×10-6mm/mm°C2.引线框架的热膨胀系数:

A194:17.0×10-6mm/mm°C*模具与引线框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加热到175°C时,其Pitch才一致,所以模具与引线框架必须充分加热到175°C,才能合模和生产

ANST

训练教程九.模具安装操作规程1.下模各CHASE排假片之后,上下模用吊车合模,注意模具要平稳慢速的合模,不要碰到模面,并注意人员的安全。2.用铲车将模具铲起,运至压机旁边,对准压机,須由專人操作3.清洗压机上、下台面,并放两根专用滚棒与下模台面上4.调整压机四根顶干的高度,使其等高5.将模具用铲车升起,与台面等高6.慢慢将模具推入压机,注意:将模具推入压机时,必须两人左右配合,同时缓慢推入,并注意安全7.利用压缩空气,将模具轻轻浮动,并推至中间位置,找到合适的顶干位置8.慢慢合模至上模板9.用压板轻轻含住下模,10.将注塑头轻轻伸入Pot内,导正模具,并来回重复几次,确保模具对中ANST

训练教程九.模具安装操作规程11.锁紧模具压板,12.待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再对一次模具,并锁紧压板13.安装加热棒和热电偶,注意各种规格的加热棒,不要插错位置14.设定模温175°C,打开温控进行加热。ANST

训练教程九.模具安装操作规程按規定使用铲车並注意安全ANST

训练教程十.压机调整与设定操作规程1.下模顶杆顶出调整(约2mm)2.调整合模慢速行程位置3.设定模温175°C,打开温控进行加热4.调整合模高速行程位置5.合模高压设定调整(视模具大小决定)6.TRANSFER全程行程调整(Tip凸出pot面约3.0㎜)7.TRANSFER慢速行程位置设定(Compound长度决定位置)8.TRANSFER压力设定(MGP模具参见压力设定表)9.TRANSFERSpeed设定(设定时pot内必须放布或纸板)10.CuringTime设定11.下模E-PIN顶出后,是否自动平稳缩回12.上模E-PIN在合模时E-PIN是否平稳缩回13.目视上下模精定位块及导柱导套擦伤情况ANST

训练教程十一.预热台设定操作规程1.预热时间设定20-30sec,胶饼温度约85-95°C2.胶饼预热后,须及时投入模具内进行灌胶ANST

训练教程十二.模具维修注意事项1.准确穿戴防护工具;2.注意模具高温,防止被模具烫伤;3.打开上下模,必须按规定使用专用吊车,并有专人操作,并注意安全;4.模面清洁时,不能用硬物刮模面或模穴。如须清洁,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如铜棒;5.注意模具零件不要碰撞,不要堆栈;6.拆装时注意保护型腔镶条、浇口镶条、注塑头、料筒、顶杆、精定位块、定位针等精密核心部件;7.不准在模具里面随意垫垫片;8.模具在装配前,所有零件必须清洗干凈;9.装配时,注意避免异物进入模具内;10.注意菱形定位针与圆形定位针位置装配是否准确;11.注意型腔顶杆,刻字号码是否装配准确;ANST

训练教程十二.模具维修注意事项12.模具在合模前,必须放一模假片于模具内,以防模具压伤;13.所有螺丝在装配时,必须涂有高温防卡油;14.加热棒在插入模具前,表面须涂一层导热膏;15.MGP模具在装配时,在传动机构(齿轮、齿条)表面须涂适量耐热润滑油ANST

训练教程十三.模具生产作业操作规程1.按规定穿着防静电服、鞋、手套、口罩及防静电手环等;2.注意模具高温,防止被模具烫伤;3.上料之前,必须清理模面,并检查确保模面清洁,包括上下模,注意气槽部分必须清理干凈;4.必须待引线框架充分预热后,才能合模;5.胶饼必须充分预热,才能开始灌胶;6.上料时注意,引线框架方向是否准确,放入模具后,须检查是否落入模具定位针内,是否有跳片;7.上料架上料时,须轻拿慢放,不能碰伤模面或模穴;8.模面清洁时,不能用硬物刮模面或模穴。如须清洁,必须使用铜棒;9.必须待胶饼充分固化后,才能开模,以防模具粘模;10.预热台上引线框架必须充分预热;ANST

训练教程十三.模具生产作业操作规程11.不能用硬物敲打或撞击以下零部件:型腔镶条、注塑头、料筒、顶杆、精定位块、定位针。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问题原因建议处理方式胶体尺寸过大或过小1.缩水率计算错误重新计算缩水率2.模具本身尺寸过大或过小修改模具至正确尺寸3.灌压胶力过大或过小调整至适当灌胶压力4.compound不良依正常程序使用compound塑封体与L/F的间距两侧较大,中间较小1.膨胀量计算错误重新计算膨胀量2.L/F预热不足预热时间加长及检查下模e-pin有无回收不良3.L/F尺寸有问题检查L/F尺寸,并以pilothole(定位孔)做为量测基准ANST

训练教程单边偏移量1.定位孔及定位钉配合间隙过大或过小更换适当的定位钉2.模具尺寸偏差修改模具尺寸3.L/F尺寸有问题检查L/F尺寸,并以定位孔做为量测基准4.模面不干净清洗模具上、下错模1.模具或模盒的精定位块尺寸偏差或磨耗更换精定位块2.模具尺寸偏差修改模具尺寸合模不均1.模板不平修改模板2.模具内垫柱分布不均均匀分布垫柱3.模具中心板分散力量减小模具中心板的厚度4.模面不干净用白板洗模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溢胶1.合模力不足加大合模力2.合模不均检查合模纸3.压模面让位错误检查胶是否可能溢至让位面L/F压痕过深1.合模力过大降低合模力2.合模不均检查合模力3.E-PIN或限位块过长修改限位块E-pin孔烟囱1.E-pin磨损或崩角更换E-pim2.E-pin孔非锐角修改模板3.E-pin与E-pin孔配合间隙过大更换适当E-pin光面的塑封体有水痕(印)1.模穴不干净重新洗模2.流动的水印改变灌胶参数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粘模1.顶出pin不足增加e-pin顶出2.拔模角过小加大拔模角3.保压时间太短加长保压时间4.模面有毛边修毛边(喷砂)5.润滑不足重新润滑(确定润滑胶种类及是否良好)6.compound不良依正常程序使用compound内部孔1.无气槽或气槽过小增加气槽2.compound不良依正常程序使用compound3.灌胶参数不佳调整灌胶参数4.料筒内有空气调整注射头的起始位置5.气槽堵塞清洁气槽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未充填1.浇口

太小(浅)加大(深)浇口

2.浇口平面太长减少浇口平面3.compound不良依正常程序使用compound4.灌胶参数不佳调整灌胶参数5.注射头磨损更新注射头6.胶量不足检查有无破裂compound7.

模面有异物堵住浇口

检查毛刷及吸压设备8.

注射头“O”槽堵住清洁注射头金丝弧度变形1.灌胶参数不佳调整灌胶参数2.compound不良依正常程序使用compound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溢透明胶1.合模力不足加大合模力及减少合模面积2.合模不均检查压模纸3.浇口镶件过高或过低修改浇口镶件至正确尺寸4.浇口镶件磨沟让位不够磨沟让位加大5.浇口镶件与孔配合间隙过大减少配合间隙

E-pin孔过深1.E-pin高度不齐

调整E-pin高度2.E-pin支持板翘曲修磨、平整3.E-pin与E-pin孔配合间隙过大,E-pin孔有树脂,E-pin不能正常回复。调整E-pin和E-pin孔的配合间隙L/F的连筋压伤1.模具小齿与L/F间隙太小加大间隙2.L/F预热不足加长L/F预热时间ANST

训练教程十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十五.模具保養規程序时间/次检查事项保养方法1每日a,检查模具温度是否正常温度计测量,上下模在±5°C之内b,合模压力是否正常检查压机参数设定c,灌胶压力是否正常检查压机参数设定d,固化时间是否正常检查压机参数设定e,转进时间设定是否正常检查压机参数设定d,胶饼规格使用是否准确检查胶饼规格ANST

训练教程序时间/次检查事项保养方法2一个月a,检查模面污染状况是否严重及时清理模面b,检查上料框架动作是否顺畅,上料是否到位重新调整上料框架c,检查挤胶环磨损状况,看挤胶头是否偏单边磨损及时更换挤胶环(重新对模调整挤胶头和料筒中心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