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评_第1页
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评_第2页
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评_第3页
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评_第4页
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1

二、项目由来.....................................................................................................................................2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2

3.1自然环境...............................................................................................................................3

3.2区域规划概况.......................................................................................................................6

3.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7

3.4污染物排放标准...................................................................................................................8

3.5环境质量现状.......................................................................................................................9

3.6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13

四、工程分析...................................................................................................................................14

4.1搬迁前项目概况.................................................................................................................14

4.2本项目概况.........................................................................................................................20

4.3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20

4.4主要产品、原材料及能耗.................................................................................................21

4.5主要设备.............................................................................................................................22

4.6厂区总平面布置.................................................................................................................23

4.7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23

4.8污染源强分析......................................................................................................................23

五、环境影响分析...........................................................................................................................27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7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27

5.3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35

六、环境风险评价...........................................................................................................................35

6.1环境风险识别......................................................................................................................36

6.2风险防范措施......................................................................................................................36

6.3应急预案..............................................................................................................................37

七、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评述...................................................................................................37

7.1运营期水污染治理措施.....................................................................................................37

7.2运营期废气污染治理措施.................................................................................................39

7.3运营期噪声污染治理措施.................................................................................................39

7.4运营期固体废物治理措施.................................................................................................39

7.5事故排放治理措施.............................................................................................................41

八、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1

8.1环保投资估算.....................................................................................................................41

8.2环境损益分析.....................................................................................................................42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42

9.1环境管理.............................................................................................................................42

9.2环境监测.............................................................................................................................43

9.3排污口管理.........................................................................................................................44

9.4环境监理.............................................................................................................................45

十、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46

10.1相关政策符合性...............................................................................................................46

10.2选址合理性分析...............................................................................................................46

10.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47

10.4清洁生产分析...................................................................................................................48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9

I

11.1建设项目概况...................................................................................................................49

11.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49

11.3环境影响分析结论...........................................................................................................50

11.4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51

11.5总量控制...........................................................................................................................52

11.6结论与建议.......................................................................................................................52

附件:附图:

附件1:委托书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件2:营业执照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图

附件3:法人代表身份证附图3:本项目及周边环境现状照片

附件4:备案表附图4:本评价引用水、大气环境质量监

测点位示意图

附件5:租赁合同附图5:噪声监测点位图

附件6:监测报告附图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附图7: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8:铁湖工业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9: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区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图

附图10:环境防护距离包络图

II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

建设单位福安市启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福安市铁湖工业区标准化厂房第一期一号楼一层

建设地点

(经度:119.688942,纬度:27.041926)

建设依据闽经信备[2020]J020027号主管部门福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建设性质迁建行业代码C381电机制造

工程规模租用面积706m2生产规模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

总投资36万元环保投资12万元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产主要原辅主要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材主要原辅材料预

名称量(规模)材料名称现状用量料新增用量计总用量

45#钢90t/a0t/a90t/a

转子13万件/a铝60t/a0t/a60t/a

转子片30t/a0t/a30t/a

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

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预计总用量

水(吨/年)1620162

电(kwh/年)1万01万

1

二、项目由来

福安市启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2018年3月,位于福安市城阳镇小溪边,专

业从事电机转子产品生产。公司拥有专业转子生产和检测设备,产能为13万件电机转

子,由于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一直未办理相关环保手续,原厂址与周边村庄距离较近,

不能符合福安市用地规划、卫生防护距离等要求。

《福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室会议纪要》([2019]9号)将原厂址用地纳为福安

市中医院搬迁用地,搬迁原厂址在内的8家企业。为贯彻落实福安市市政府办公室文

件要求,建设单位于2020年5月将原厂址项目关停,不再产生污染。公司经过充分的

考察,决定租赁位于福安市铁湖工业区标准化厂房第一期一号楼一层的现有厂房进行

项目迁建,以满足规划、环保、卫生防护的要求。项目于2020年4月27日通过福安市

工业和信息化局备案(闽经信备[2020]J020027号)(见附件4),项目年产年产13万

件电机转子,租赁场地建筑面积706m2,项目总投资30万元。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于“C381电机制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44号及2018年修改单),

本项目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项目属于“69、通用设备制造及维修——有电镀或喷

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油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应编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其他(仅组装的除外)应编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为转子的生产,不涉及

电镀或喷漆工艺,环评类别属于报告表类别,因此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办理环保

审批手续。

为此,福安市启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福州博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福安市启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3万件电机转子生产线搬迁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委托书见附件1)。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

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资料、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其他相关材料,编制该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

3.1自然环境

3.1.1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6°41′—27°24′,东

经119°23′-119°51′,辖区东西相距37km,南北相距80km,总面积1880.1km2。东邻

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浙江省泰顺县,南接宁德市、三沙湾。

福安地处闽东地理中心,闽东山地北部,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

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从东、西两侧向交溪谷地倾斜。交溪、穆阳溪纵贯中部,向东

南注入三都澳。海岸线长100km,有岛屿13个。

城阳镇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区东部,西临富春溪畔,南起化蛟,北至东口、湖塘

坂,东面山区与柘荣、霞浦两县交界。104国道贯穿而过,过境里程达20多公里,

环乡路总长48公里,南北均与104国道衔接。铁湖工业园区位于城阳镇,距离福安

市区东南面约4km,是近期福安市区城市工业拓展用地。

福安市启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位于租用福安市铁湖工业区标准化厂房第一期一

号楼一层现有厂房进行生产,项目北侧为空的,项目西侧隔路为福建海能科技有限公

司。项目南侧、东侧为标准化厂房2号楼和5号楼。项目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项目周边关系图见附图2,本项目及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3。

3.1.2地形地貌

福安市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这三大山脉控制着全市的地形

骨架。山体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东走向。山岭延伸的方向与构

造线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两侧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级或四级阶梯状分布。

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西部高,中间低,全市地形成为南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貌

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滩四大类型。

(1)山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m,

有的超过500m,面积1062.55km2,占全市总面积1880.1km2的56.52%;其中低山(海

拔500至800m,相对高度大于300m,山坡坡度多为25至30度)面积696.39km2,占

全市总面积的37.04%,是全市最大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西部和北部。

(2)丘陵

3

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边缘或盆谷的周围,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小于500m,相对

高度小于200m,面积458.48km2,占全市总面积1880.1km的24.38%。其中低丘主要

分布于高丘的前缘,山间盆谷的周围,少数散布于平原上的多为孤丘,海拔30至

250m,相对高度小于100m,山坡坡度在20度以下,多数为10至20度,面积145.76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7.75%;高丘主要分布在山地前缘,河谷两侧,海拔250至500m,

相对高度100至200m,坡度在25度左右,面积312.7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6.63%。

(3)平原

主要分布在交溪及其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海拔小于20m,相对高度多在10m以

下。总面积为157.6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39%。其中交溪及穆水溪中游沿岸一带

的冲积平原,海拔小于20m,相对高度小于10m,面积55.84km2,以福安盆地平原

最大;交溪及其支流下游沿岸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小于15m,相对高度小于5m,面

积76.17km2。

(4)海滩

福安市沿海一带海滩(滩涂),主要分布在白马港两侧以及白马门到溪尾和大获一

带的沿海边缘(即白马港、盐田港和卢门港等三条港道的沿岸一带),大多数位于高低

潮位间。面积67.4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59%。土壤多为淤泥,少数是沙积物,地

势较平坦,由沿岸向港道缓倾。海滩含盐量约1%~1.5%。多为光板地,是重要的水

产养殖区。此外,其它海域面积83.7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45%。

3.1.3地质构造

据福建省地层区划,福安市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漳州地层小区。境内

地层出露不全,中生界分布范围大,新生界、震旦亚界仅小面积出露。新生界系第四

系中更新统、上古生界石炭系中下统地层缺失。福安市在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新华

夏系构造带中。地质构造由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发育着不同期的断裂,褶皱较少

见,主要构造体系轮廓受新华夏系构造、东西构造和南北构造三种构造体系控制,呈

北东、北北东方向展布。

4

3.1.4气候概况

区域气候温和,受季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福安市平均气温21.26℃,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11.4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1.96℃。区域常风向为SSE风,频率为

12%。强风向为西北向,最大风速18米/秒,平均风速为1.5米/秒。区域属中亚热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多雨。流域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34.9毫米,年

最大降水量为2098.6毫米,最小降水量为981.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6.4天。

3.1.5水文概况

交溪(原名长溪)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发源于洞宫山脉、鹫峰山脉和太姥山脉,

交溪呈扇形分布于福安境内,上游分为东溪和西溪,在城阳乡湖塘坂村汇合后称交溪,

向南流经福安市区时称富春溪,流经溪柄衣山村边纳入茜洋溪,到赛岐廉首村处纳入

穆阳溪后称赛江,经甘棠时称白马河,出下白石后又称白马港,出白马门入三都澳,

出东冲口注入东海。

交溪流域总面积5638km2,福安市境内流域面积1658km2,主干支流总长433km,

境内长度185.4km。交溪上游坡陡流急,中下游河段河床平缓,主河道坡降为3.7‰,

流域呈扇形,形状系数为0.21。富春溪市内河道长36km,多年平均流量148m3/s,流

速为0.15m/s。

交溪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属山区性河流。交溪含沙量少,多年平

均含沙量仅0.147kg/m3,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34.9万吨。根据白塔水文站观测,

通常每年的5~9月水位最高,11月至次年的3月水位最低。交溪流域多年平均径流

量为69.69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1142.3mm,多年平均净流系数为0.67.径流量年内

分配受季节性降水制约,有明显的丰枯变化。汛期(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

的75%,非汛期(10~3月)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5%。项目水系图见附图4。

3.1.6土壤

福安市土壤多系由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砂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山地土壤

多为坡积物、残积物,少数为堆积物。低山丘陵地、低山丘陵坡地、河流高阶地及滨

海台地的“山田”,以坡积物和堆积物为主。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部分山垅缓坡地带

以冲积物为主、兼有坡积物,滨海平原为海积物。境内土壤呈明显垂直分布,一般海

拔1400m以上(白云山顶)为山地草甸土;海拔700~1400m之间多为黄壤;海拔800~

900m间多为黄红壤亚类。红壤分布广泛,在海拔900m以下均有分布。交溪水系下、

5

中、上游,沿海平原到内陆山地,离村庄远近成同心圆地带,分布规律依次是:沙质

田-沙底灰泥田-灰泥田-黄底灰泥田-黄泥田;咸田-盐斑田-埭田-灰埭田-灰泥田-黄底灰

泥田-黄泥田;乌泥田-灰泥田、乌黄泥田-灰黄泥田、乌沙田-灰沙田。

区域内土壤分布基本上呈现地带性规律。北部高海拔山区地形复杂,气温低,湿

气大,植被保护较好,富铝化作用较弱,气候温暖,但植被破坏严重,干湿度明显,

土壤因脱硅富铝化过程强烈而形成了大面积红壤地带;在一些水湿条件较好的低洼地

段,土壤汇总铁氧化物进一步形成水化土壤,除此之外,局部出现非地性土壤—紫色

土。

3.1.7植被

福安市属于亚热带阔叶林植被地带,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

种类繁多。福安市西部的溪潭镇瓜溪自然保护区亦有桫椤等蕨类珍稀植物分布;南部

的湾坞镇,溪尾镇,下白石镇有红树林分布,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红树林生长区。福安

市森林覆盖率为67.9%左右。现场表面基本为碎石,由于地块搁置时间长,部分区域

植被长势良好。

3.2区域规划概况

3.2.1福安市总体规划概况

《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福安市的城市性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生态

型港口工业城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采用西拓南展,重点建设赛江组团,加快发展白

马组团。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04平方公里,西至溪北洋片区(沿溪北洋片区四周的

山脊线),南至下白石白马门(包括湾坞半岛),北至福安老城区溪东、白塔村,东

至以赛江两侧山峦与平原交接处为边界(其中陆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

47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近期(2005-201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

地21.85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组团10.5平方公里、赛江组团8.55平方公里,白马

组团2.8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远期(2011-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30平方

公里,其中老城区组团11.7平方公里、赛江组团13.1平方公里,白马组团5.2平方

公里,31万人。

规划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呈现带状组团式布局,通过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推进

城镇化进度,安装“南展、西拓”的发展思路,构建以赛江为轴线;以老城区、赛江、

白马三大城市组团为核心,沿海港口、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为骨架的中等滨海工

6

业城市。具体为:发展壮大城市中心区域,增强福安市老城区的实力,强化城市中心

区功能,辐射和带动其他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提升中心区域城市品味;通过南展一一

建设赛江城市组团,整合赛岐、甘棠、下白石、湾坞等中心乡镇,突出发展电机工业、

船舶制造工业以及临海工业,重点建设湾坞工业集中区、赛干工业集中区和赛岐经济

开发区,形成工业促进型的南部经济圈;通过西拓促进西部经济区发展,重点发展生

态旅游、经贸文教的城市功能。

3.2.2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园区概况

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小区位于福安市区南面4公里,城阳乡高坂村北面山地。规划

范围东接满洋村,南侧和西侧临104国道,北至铁湖岗,总用地128.29hm2。整个工

业小区由于建设时序和配套要求,分为北部工业片区(101.14hm2)和南部住宅配套

区(19.61hm2)两部分。工业园区综合考虑地理、气象、水文与社会经济因素,本区

利用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和(土地)规模效益,抓住机遇,发展以机电配套产业等为

主的产业链。

3.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3.3.1水环境

本项目涉及水域为104国道西侧的交溪。根据《宁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

案(2012)》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闽政

文〔2012〕187号),该段水域位于龟湖与富春溪汇合处至化蛟村村口(N27°02′22.8″,

E119°41′43.2″)断面,该河段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Ⅳ类,其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主要指标见表3-1。

表3.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

序号项目Ⅳ类标准

1pH值(无量纲)6~9

2溶解氧(DO)≥3

3化学需氧量(COD)≤30

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

5高锰酸盐指数≤10

6氨氮(NH3-N)≤1.5

7总磷≤0.3

8石油类≤0.5

3.3.2大气环境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类别为二类区,建设项目厂址区域环境空气TSP、

7

SO2、NO2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

环境质量标准参照原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选用一次

值2.0mg/m3作为限值执行;具体见表3.3-2。

表3.3-2项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一览表

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Nm3)采用标准

年平均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TSP

24小时平均0.3(GB3095-2012)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非甲烷总烃一次值2.0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P244页

3.3.3声环境

本项目评价区域地处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园区,其厂址声环境功能划分为3

类区,环境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具体见表3.2-3。

表3.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

类别昼间夜间

3类6555

3.4污染物排放标准

3.4.1废水

根据《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小区控制性规划(修编)》,铁湖工业区拟在工

业区东南侧设置一座1000t/d综合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铁湖工业区生活、工业废水

及周边铁湖村、高坂村、化蛟村等生活污水。近期在铁湖工业区污水管网未能与园区

污水处理厂衔接期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4中三级标准后纳入铁湖工业园区临时污水处理站;远期待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接入

园区污水处理厂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4中三级标准后纳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达《城镇污水

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交溪。具体排放标准

见表3-3和表3-4。

表3.4-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单位:mg/L

标准值pH值CODBOD5SS氨氮

三级标准6~950030040045

注:氨氮三级排放标准参照《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一级B标准值。

表3.4-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单位:mg/L

污染物pHCODBOD5NH3-NSS石油类

一级A标准6~950105(8)101

8

3.4.2废气

项目运营期熔化炉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中的金属熔化炉二级标准,项目建议参考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3.4-3、表3.4-4。

表3.4-3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炉窑类型适用区域烟(粉)尘浓度,mg/m³

(mg/m3)

金属熔化炉二类区15025.0

表3.4-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最高允许排放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

污染物标准来源

浓3浓度限值(3)

(mg/m)排气筒高(m)标准值mg/m

非甲烷总4.0(周界外浓度最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1201510

烃点)标准》(GB16297-1996)

3.4.3噪声

运营期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3.4-5。

表3.4-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类别昼间夜间

3类65dB55dB

3.4.4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

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相关内容;危险废物鉴别执行《危险废物

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GB5085.7-2007)和《国家危险固废名录》,

危险废物贮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58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

单相关内容。

3.5环境质量现状

3.5.1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附近水系为交溪,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本评价

引用《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9

中委托福建省煤炭工业环境监测中心站(CMA)于2017年7月11日~12日对交溪

断面的监测数据。

①监测点:5个点,具体点位见表3.5-1和附图4。

表3.5-1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编号断面位置所在溪流断面性质

1#化蛟溪与交溪汇合口化蛟溪上游500m化蛟溪对照断面

2#柳堤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200m对照断面

3#铁湖机电小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处控制断面

交溪

4#化蛟溪与交溪汇合口交溪下游500m控制断面

5#铁湖机电小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5000m削减断面

②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SS、BOD5、石油类等。

③监测频次:采样2天,一天一次。

交溪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5-2交溪水质监测数据及统计结果单位:mg/L,除pH值外

高锰酸盐

时间监测点位pHCOD氨氮SSBOD5石油类

指数

1#断面7.111.890.276261.080.01L

2#断面6.832.0100.415201.150.02

2017.7.113#断面6.782.2100.428191.170.02

4#断面6.812.1110.431201.210.02

5#断面7.012.2100.446201.310.02

1#断面7.231.7100.288280.960.01L

2#断面6.972.190.397191.20.02

2017.7.123#断面6.892.1120.416181.230.02

4#断面6.932.090.405181.160.02

5#断面6.852.1120.418211.180.02

标准值6-9≤10≤30≤1560≤6≤0.5

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

注:SS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的四级水质标准。

根据表3.5-2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附近内河交溪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要求。

3.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福安市铁湖工业区内,为了解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

引用《福安市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对周边大气污染因子现状监测数据,监测布点位置见表3.5-3及附图4。。本项目还

引用位于福安市城阳镇铁湖工业区标准化工业厂房二期的《海能机电年组装30万台

水泵及20万台电机项目》(送审稿)中的非甲烷总烃监测数据,监测布点位置见表3.5-4

及附图4。

10

监测点布设:项目监测布点详见表3.5-3、表3.5-4。

(2)监测项目:TSP、PM10、SO2、NO2、非甲烷总烃。

(3)评价结果: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3.5-5。

由表3.5-5结果表明: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PM10、SO2、NO2均可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达到《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2.2-2018)附录D(TVOC)标准2.0mg/m3限值要求综上可知,

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表3.5-3大气质监测布设一览表

编与本项目位置关

点位与铁湖工业区区位置关系备注数据来源

号系

规划区上风

△1#化蛟村规划区外,东南侧,东南侧,

470m1337m向

《福安市铁湖

规划区下风

△2#程家垄村规划区外,西北侧,西偏北,机电配套工业

1340m3307m向

小区控制性详

规划区侧风

△3#满洋村规划区外,西北侧,东南侧,细规划修编

50m1422m向(

调整)环境影

规划区下风

△4#铁湖村规划区外,西侧,120m西北侧,1174m响报告书》

△5#铁壑村规划区内,西北侧西南侧,623m规划区

表3.5-4大气质监测布设一览表

编号点位与本项目位置关系备注数据来源

●G1龙井里自然村东南侧,860m本项目下风向

《海能机电年组装30万

●G2高坂村西南侧,650m本项目上风向

台水泵及20万台电机项

●G3铁湖村西北侧,1174m本项目上风向目》

●G4铁壑村西南侧,623m本项目侧风向

11

表3.5-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表

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1#△2#△3#△4#△5#标准值执行标准

日均值0.017~0.0270.017~0.0270.014~0.0290.015~0.0300.016~0.0320.15

评价指数

SO0.113~0.2200.113~0.1800.093~0.1930.100~0.2000.107~0.213/

2小时均值0.024~0.0380.022~0.0390.021~0.0370.022~0.0360.023~0.0380.5

评价指数0.048~0.0760.044~0.0770.042~0.0750.044~0.0730.046~0.076/

日均值0.018~0.0400.017~0.0350.022~0.0360.019~0.0380.020~0.0370.08

《环境空气质量标

评价指数0.225~0.5000.213~0.4380.275~0.4500.238~0.4750.250~0.463/

NO2准》(GB3095-2012)

小时均值0.036~0.0420.033~0.0420.030~0.0400.031~0.0410.032~0.0430.2二级标准

评价指数0.17~0.2100.033~0.0420.150~0.2000.155~0.2050.160~0.215/

日均值

PM0.057~0.0690.052~0.0610.041~0.0550.042~0.0510.043~0.0550.15

10评价指数0.380~0.4600.347~0.4070.273~0.3670.280~0.3400.287~0.367/

日均值

TSP0.107~0.1190.104~0.1180.106~0.1150.103~0.1170.106~0.1180.3

评价指数0.357~0.3970.347~0.3930.353~0.3830.34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