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概述

第1章概述

1.1项目由来及特点

1.1.1项目背景

目前,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有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一座,项目业主为宁德市

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其近期规模为4.0万m3/d,远期规模为10.0万m3/d。目前已

建成处理规模1.0万m3/d,其中,近期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于2011年

12月开始投入运营,工程规模为0.5万m3/d;近期二期(以下简称“二期工程”)工程

于2017年5月投入使用,工程规模也为0.5万m3/d。根据一、二期运行监测数据显示,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2019年1月~2020年2月日平均进厂水量约0.79万m3/d,高峰

日流量达到0.94万m3/d,接近满负荷运行状态。

污水处理厂所服务的有新能源、时代新能源等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厦钨、物流园、

肉联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随着区内企业及相关配套居住投入运营、配套管网不断

完善,北区污水处理厂将无法容纳新增的污水处理量,因此,近期三期扩建工程(以下

简称“三期工程”)亟待启动。

另外,为保护海洋环境,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和福建省住建厅

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进度的要求。提标改造后出水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因此需对一期、二期工程进行提标改

造。

1.1.2项目特点

1.1.2.1污水处理厂概况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宁德东侨技术开发区内,规划服务于宁德东侨技术开发

区(西坡塘高新科技产业园、北山片区、金涵组团、西坡塘高新科技产业园、七都科技

产业园),现状服务范围为西陂塘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疏港公路沿线工业企业及住宅小区;

随着市政污水管网不断完善,三期工程服务范围扩大至西陂塘高新科技产业园及北山片

区,根据《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项

1

第1章概述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东侨经发审[2019]3号),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三期扩建工程

及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提标改造完成后达到日处理污水1万m3/d;三期扩建工程

处理能力3万m3/d。项目总投资15836.9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拆除现有接触消毒池、

巴氏计量槽、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加氯加药间,新建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水解酸

化池、A/A/O生化池、二沉池、高效混凝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接触消毒池、巴氏

计量槽、污泥储池、调理池、平衡池、污泥脱水间及泥棚等。新增3万m3/d常规水处

理系统、4万m3/d深度水处理系统、改造及扩建污泥处理系统。

考虑到多家工业企业相继落户,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而宁德市北区污水

处理厂三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之中,预估建成还需1-2年时间,导致这段时间新增的污

水无法有效处理,为此开发区及建设单位根据目前的现状,决定建设一套临时设施,采

用一体化设备,工程总规模为5000m3/d,处理工艺为I-BAF工艺。待三期扩建工程建

成投产后,该临时设施则拆除。该设施已于2019年12月1日建成投产运行,并安装在

线监测装置。

1.1.2.2尾水排放方案概述

(1)区域污水排水规划及排水现状

①区域污水排水规划

根据已批复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环评:井上组团和七都组团污水通过“井上

污水处理厂”近中期由位于湾顶漳湾港口区北侧靠近航道南侧海域的4#井上排污口排

放(现命名为雷东排污口,位于漳湾港口区北侧,靠近航道南侧海域119°35'58.93"E、

26°44'58.86"N),远期污水(规模达8万m3/d)应引入水深和水动力较好的漳湾港口

航运区东侧靠近航道海域5#排污口排放(位于漳湾港口航运区东侧,靠近航道海域

119°39'49.27"E、26°43'30.28"N)。

②区域污水排水现状

区域现状排污口有宁德北区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即本项目现有排污口),宁德

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

A.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

2018年宁德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宁德三屿新区启动新建三屿新区污水处理

厂,2019年年底建成,设计处理规模2.5万t/d,设计服务范围为三屿新区,规划排污

口位于“4#井上排污口”。考虑尾水排放管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难度较大,经论证,将

2

第1章概述

设置过渡性排污口,位于环湾大道至福宁北路交叉路口的靠近七都溪区域的位置,设计

污水排放量为1.25万t/d,目前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已投产运行,该排污口已有污

水排放。

待尾水排放管施工完成后,将排污口移至规划“4#井上排污口”。考虑到尾水排放

规模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因素,经论证将原规划“4#井上排污口”位置调整至门夹头水道

北侧海域,并命名为入海排污口(临时),设计排放规模2.5万t/d。该排污口尚未建成,

目前无污水排放。

B.宁德北区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

宁德北区污水处理厂于2011年建成,现状处理规模1万t/d(规划近期处理规模2

万t/d),规划排污口位于“4#井上排污口”。北区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量远未达到设计

规模,且由于施工难度、经费和时间等原因,经宁德市环保局、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

批复同意,北区污水处理厂设置近期过渡性临时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污水处理厂北侧

海域离岸30m处。

(2)尾水排放口分期建设

根据我司编制的《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入海排污口论证分析报告》

中的相关成果:

本项目远期尾水排放口位置与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临时)重合,

位于门夹头水道北侧海域,排水总量为6.5万t/d(本工程4万t/d,三屿新区污水处理

厂2.5万t/d)。

根据已批复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环评的建议:规划远期(规模达8万m3/d)

拟取消“4#井上排污口”并入“5#漳湾排污口”。但本工程实施后与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

合计排放规模为6.5万t/d,未超过规划8万t/d。因此,本阶段对入海排污口(临时)

扩建进行论证。

考虑尾水排放管施工周期较长、涉海施工难度较大,且项目扩建排污迫在眉睫,因

此,将污水厂尾水排放路由建成前的过渡期入海排污口选址定为本项目的“过渡期入海

排污口”,依托现有工程尾水排放口,论证过渡期入海排污口扩建环境合理性,新增污

水排放量为:①临时一体化设施排放量5000t/d(总规模1.5万t/d);②三期扩建工程新

增污水排放量3.0万t/d(总规模4.0万t/d)。根据尾水排放路由建设规划,预计3年内

将尾水排放口迁至入海排污口(临时),即本项目“4#井上排污口”。

本次尾水排放评价内容包括:

3

第1章概述

①近期:过渡期入海排污口;

②远期:入海排污口(临时)。

1.1.2.3本项目评价内容

根据《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2.0×104m3/d)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本)》可知,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2.0×104m3/d,处理工艺为“水

解酸化+改良型卡式氧化沟”,分三组构筑物建设,第一组(一期工程)5000m3/d,第二

组(二期工程)5000m3/d,第三组10000m3/d。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第一组、第二组构筑

物(即一、二期工程),第三组构筑物尚未建设。随着宁德东侨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

配套污水管网逐步完善,污水量将大幅增加,本期实施三期扩建工程将新增处理规模

30000m3/d,包含原环评第三组设计规模10000m3/d。因本次扩建工程对污水处理工艺(由

卡入塞尔氧化沟变更为A2O+高效沉淀工艺)及设计出水水质(一级B标准调整为一级

A标准)做出较大调整,因此本次按扩建规模30000m3/d进行评价(含原环评未建规模

10000万m3/d)。

即本次评价内容:

①扩建30000t/d污水处理构筑物(含原环评中未建设的10000t/d)

②对一、二期工程进行提标改造

③过渡期入海排污口、入海排污口(临时)

④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000t/d)

尾水排放管路由另行立项设计,应另行委托评价,本次工程不进行评价。

工程建设内容详见表1.1-1。

4

第1章概述

表1.1-1现有工程建设内容与本次工程建设内容对比表

现有工程(10000m3/d)

原环评(2.0×104m3/d)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本次工程(含原环评未建设规模10000m3/d)

组已验收

成数量规模数量规模数量(新增)规模(新增)

内容内容内容

(台)(t/d)(台)(t/d)(台)(t/d)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4×104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4×104------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细格栅及旋流沉砂细格栅及旋流沉砂

12×10412×10412×104

池池池

------------配水井14×104

改良型卡氏氧化沟

32×104改良型卡氏氧化沟21×104A/A/O生化池13×104

均质池、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池22×104水解酸化池21×10413×104

二沉池配水井及污

污泥泵井22×104污泥泵井21×10413×104

主泥回流泵房

①444

体二沉池32×10二沉池21×10二沉池23×10

工变配电车间11×104变配电车间11×104鼓风机及配电间13×104

程------------中间提升泵池14×104

------------高效混凝沉淀池②14×104

------------深床反硝化滤池②14×104

接触消毒池24×104接触消毒池11×104接触消毒池②24×104

巴氏计量槽14×104巴氏计量槽14×104巴氏计量槽②14×104

储泥池、平衡池、

污泥浓缩池22×104污泥浓缩池12×10414×104

调理池③

污泥脱水车间22×104污泥脱水车间14×104脱水机房③14×104

加氯加药间22×104加氯加药间11×104综合加药间③14×104

应急事故池22×104应急事故池11×104应急事故池13×104

1

第1章概述

现有工程(10000m3/d)

原环评(2.0×104m3/d)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本次工程(含原环评未建设规模10000m3/d)

组已验收

成数量规模数量规模数量(新增)规模(新增)

内容内容内容

(台)(t/d)(台)(t/d)(台)(t/d)

辅综合楼1综合楼1------

工传达室1传达室1------

过渡期排污口:厂区北侧海域离岸30m处(在现有

田螺铁路桥东侧的“4#排污口处扩建)

尾水排放工程厂区北侧海域离岸30m处

井上排污口”入海排污口(临时):门夹头水道北侧海域(在三

屿新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处扩建)

一体化设备,工程总规模为5000m3/d,处理工艺为

I-BAF工艺(生物滤池+除磷+消毒(紫外线消毒)

+污泥处理),粗格栅、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依托现

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有工程。待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后,该临时设施

则拆除。该设施已于2019年12月1日建成投产运

行。

注:①原环评改良型卡式氧化沟及二沉池分三组建设,第一组0.5万t/d(即一期工程),第二组0.5万t/d(即二期工程),第三组1.0万t/d(未实施);

实际建设规模共1.0万t/d。未实施的1.0万t/d污水处理设施纳入本次工程设计,采用A/A/O生化处理工艺,建设A/A/O生化池+二沉池。

②对现有工程进行提标改造,新增高效混凝沉淀池、反硝化滤池(处理规模4.0万t/d,与三期工程共建),对现有接触消毒池及巴氏计量槽进行拆除,

并新建2座接触消毒池及一座巴氏计量槽,处理规模4.0万t/d。

③对污泥处理系统及加药间进行改造,保证污泥含水率低于60%。将现有污泥脱水间作为污泥堆棚使用,并新建1座储泥池、平衡池、调理池、污泥

脱水机房及综合综合加药间,处理规模4.0万t/d。

2

第1章概述

1.2评价工作过程

为推进项目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

部令第44号及其修改单)的相关分类规定,详见表1.2-1。

表1.2-1分类管理目录

环评类别

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环境敏感区含义

项目

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7工业废水处理新建、扩建集中处理的其他//

本项目属新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项目,对照上表,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书。因此,宁德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委托本公司编制本项目环评报告书(见附件1)。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编写报告书,并于

2020年5月完成《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

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并作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依据。

评价工作过程见图1.2-1。

1

第1章概述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

第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一3.开展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3.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制定工作方案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第与评价

1.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评价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

第3.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图1.2-1评价工作程序

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3.1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和运行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环境:施工期与运行期排水对海洋水质的影响。

(2)生态:运营期尾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大气环境:施工期对工程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运营期恶臭排放对周边环境

空气质量及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4)声环境:施工期及运营期设备运行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2

第1章概述

(5)固体废物:施工期及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问题。

(6)环境风险:运营期废水事故排放影响。

1.3.2评价重点

按照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要求,针对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和拟建项目工程

特点,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工程环境可行性分析、海洋环境影响、大气环

境影响和环保对策措施为重点评价内容。

1.4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结论

1.4.1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污水处理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

不属于鼓励类、淘汰类及限制类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1.4.2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4.2.1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根据园区排水现状及入驻企业情况,确定拟扩建后全厂污水处理量为4万m3/d,

建设地点位于现有工程东侧与现有红线紧邻。工程建成后,与宁德市三屿新区污水处理

厂共同服务“井上片区”,合计处理能力为6.5万m3/d,能够有效解决“井上片区”工

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因此,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2008-2020年)》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协调。

考虑到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临时)由原规划的“4#排污口”调整

至门夹头水道北侧,本次设计根据排污口周边水深、环境条件及环境管理要求,将宁德

北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临时)设置于门夹头水道北侧,与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

厂尾水排放口(临时)重合。根据规划环评的建议:规划远期(规模达8万m3/d)拟

取消“4#井上排污口”并入“5#漳湾排污口”。但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后,与三

屿新区污水厂的总污水处理能力为6.5万m3/d,低于8万m3/d。因此,入海排放口(临

时)拟选址在“4#井上排污口”周边门夹头水道北侧。

由于尾水排放管建设部分涉及工程用海,需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

价、通航论证等前期论证工作,尾水排放路由部分涉及陆域征地。因此,尾水排放路

3

第1章概述

由的建设存在较多不可预见因素,与污水处理厂建设相比,存在建设滞后的可能性极

大,需设置过渡期入海排污口。过渡期入海排污口位于污水处理厂北侧海域离岸30m

处,在现有排污口处扩建。远期污水采用泵站加压后专管输送至门夹头水道北侧入海排

污口(临时)排放,距离污水厂直线距离为3.4km。

因此,尾水排放口设置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及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结论相协调。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及尾水排放口的选址均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2008-2020年)》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协调。

1.4.2.2与《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符合性分析

拟建污水处理厂按《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选址,位于现有污水处理厂东

侧。项目用地已获得宁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的批复。

工程建成后,全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4万m3/d,可解决园区新增废水的出路问

题。尾水排放口设置考虑与宁德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设置的污水排放口(临时)重合,

位于门夹头水道北侧。考虑到原规划4#井上排污口位置水深条件已不满足排放要求,

将排污口调整至门夹头水道北侧。已建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及拟扩建的北区污水处理

厂的总排水量为6.5万t/d,经预测,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与《福建东

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协调。

1.4.2.3与《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符

合性分析

①污水处理厂选址符合性

拟建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规划污水处

理厂,服务范围为西坡塘高新科技产业园、北山片区,符合服务范围要求。

本工程服务范围工业废水特征污染物为Co、Ni、Mn。根据各企业已投产部分的

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企业废水经处理后,总排口钴、镍、锰等污染物监测结果均低于

检出限,说明企业接入市政管网的废水中的钴、镍、锰等金属排放量极低,可忽略不

计,符合严格控制含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工业废水的排放。根据规划要求,

应严格限制服务范围内企业重金属排放,建议区内涉及重金属废水的企业应采取措施

循环使用,不外排。

考虑到工业区实际开发程度及园区污水排放现状,已建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及拟

4

第1章概述

扩建的北区污水处理厂的总排水量为6.5万t/d,低于规划环评中4#排污口规划排放量8

万t/d。根据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对尾水排放口位置的调整(4#井上排污口),本工程

尾水排放口将于三屿新区污水处理厂重合,位于门夹头水道北侧。经预测,污水排放

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另外,由于污水厂厂区建设进度远快于污水厂尾水排放管的建设,本工程尾水排

放口分期实施,近期,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与现有工程污水共同排污厂区北侧

现有排污口排放(离岸30m处);远期采用泵站加压后专管输送至尾水排放口位于门

夹头水道北侧排放,距离污水厂直线距离为3.4km(入海排污口<临时>)。因此,尾水

排放口设置与《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

协调。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选址、服务范围及尾水排放口的选址均与《福建省宁德

(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协调。

1.4.3与相关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过渡期入海排污口位于过渡期入海排

污口位于三沙湾保留区内;入海排污口(临时)位于漳湾港口航运区。周边海洋功能区

划包括八都农渔业区、三沙湾农渔业区(繁育区)、西陂塘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等。

过渡期入海排污口位于项目北侧海域离岸30m,利用现有排污口扩建,过渡期入海

排污口仅作为临时排污口,待接至入海排污口(临时)的尾水排放路由建成后,该排污

口将拆除;该排污口设置与海洋功能区划有所冲突,建设单位应加快尾水排放管建设,

尽快实施尾水排放口搬迁工作。

入海排污口(临时)位于云淡门道东南侧,门夹头水道北侧排放,采用深海排放,

不会损害该海域航道功能,符合用途管制要求。尾水排放对周边海洋水环境质量影响

较小,尾水排放管道建设未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符合用海方式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

根据《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过渡期入海排污口位于“3.1-12三

屿-漳湾港口与工业开发监督区”,入海排污口(临时)位于“2.1-5三都岛周边海域渔

业环境保护利用区”。

本项目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质及营养物质,不涉及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质。经预测,各项污染指标对周边海洋水质影响较小,对排放口周边现状养殖业影响

5

第1章概述

较小。通过采取各项环保及生态措施,本项目排污口设置与《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2011-2020)》的环境质量目标及环保管理要求相协调。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2020年)》和《福建省人民

政府关于调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宁德三都澳北部局部海域、福宁湾南部海

域)的批复》(2016.09),过渡期入海排污口及入海排污口(临时)均位于三都澳二类

区(FJ020-B-Ⅱ)。周边海域为云淡门岛西侧三类区(FJ018-C-Ⅲ)及漳湾四类区(FJ01-D-

Ⅲ)。尾水排放满足《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相应标准,与《福

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2020年)》相符合,入海排污口设置符合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2020年)》。

1.4.4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及尾水排放对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

林自然保护区(云淡片)生态保护红线区及八都重要河口生态保护红线区造成的干扰和

影响较小,与《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相协调。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

质量良好。本项目投入运行后,不会使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符

合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项目营运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等,项目资源消

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不涉及资源利用上限。本项目未列入《福建东侨经济

开发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

评负面清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已经宁德市人民政府同意。本项目投

入运行后,各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1.4.5周边环境相容性与总平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1.4.5.1选址合理性及周边环境相容性

宁德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位于规划区北侧,现状北区污水处理厂东侧,与现

状厂区紧邻。项目西、北侧为海域,东南侧为山体(生态公益林),周边环境开阔。项

目建设可大大削减进入周边水体(三沙湾等)的污染物源强,因而对水质改善是有利

的。同时,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道,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及噪声不会对周边大气环境及声

环境造成影响。

1.4.5.2总平面布局合理性

6

第1章概述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厂区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充分考虑污水收集和

排放以及污泥输送处理的要求,工艺流程简短合理,避免迂回重复,使新增建(构)筑

物布局紧凑完整。项目各无组织构筑物布置合理,厂界恶臭污染物排放满足二级标准;

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声功能区排放

限值。从项目工艺流程和周边环境协调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总平布局基本合理。

1.4.5.3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本次排污口的选址,是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环评、宁德市三屿新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修编)环评推荐、且已经批复的“4#排污口”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在其

周边海域进行优化选址。

本项目尾水排放口设置与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相协调,“过渡期入海排污

口”及“入海排污口(临时)”在正常工况排放时,对海域水质影响较小,尾水排放达

标混合区仅限于排污口附近水域;尾水排放对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云

淡片)、排污口周边的养殖区域的水质影响贡献值较小,叠加背景值后,满足相应的功

能区标准,对周边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较小。

因此,项目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1.5主要结论

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与《环三都澳区

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及规划环评结论、与《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报

告书结论相协调,与《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及《福建省海洋环境

保护规划(2011-2020年)》相协调,符合相关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本工程建设可有效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改善水体环境,保护海洋水资源,实现经济的

可持续性发展。

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工程建

设对周边海洋环境、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在严格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环

保措施,落实资源保护与补偿措施前提下,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资源损

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7

第2章总则

第2章总则

2.1编制依据

2.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改;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改;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2年12月25日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年10月1日起施

行);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4号及其修改单,2018年4月28日);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令第29号);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起

施行)

(1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实施;

(1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部令第34号),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2012年7月;

(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98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

第2章总则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环境保护

局、住房城乡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文,建城[2009]23号,2009年3月3日,自公布

之日起实施)

(19)《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局、住房城乡部和科学技术

部联合发文,建成[2000]124号,2000年5月29日起施行);

(20)《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闽政[1996]39号,1996

年9月28日施行);

(21)《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3月施行);

(22)《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2月1日施行);

(23)《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闽政[1989]35号,1989年9月2

日);

(24)《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

(25)《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6年;

(26)《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福建省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166号,2011

年7月14日);

(27)《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

急〔2013〕17号,2013年6月6日);

(28)《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标准》(闽建科[2007]33,2011年1月1日

起施行);

(29)《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1995年;

(30)《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文〔2015〕

218号;

(31)《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2014年5月12日

2.1.2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9

第2章总则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9)《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2017年第43号);

(10)《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11)《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1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

(1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

(14)《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试行)》(HJ978-2018);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6)《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2002年4月。

2.1.3相关区域规划

(1)《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2)《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

(3)《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年);

(4)《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报批稿)》;

(5)《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6)《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

(7)《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

(8)《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

(9)《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10)《福建省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2.1.4项目相关文件、资料

(1)《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厦门中平公路勘察

设计院有限公司,2019年1月;

(2)《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设计方案》,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

10

第2章总则

司,2020年1月;

(3)《宁德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送审稿)》,

睿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20年5月;

(4)项目委托书。

2.2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沿线环境状况、针对重点环境保护目标,对相关环境影响要

素进行筛选,详见表2.2-1。

表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

影响程

时段环境要素影响因子工程内容及表征

COD、NH-N、石油类、

海水水质3施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水土流失-1S↑

SS

施工场地扬尘、道路扬尘以及施工机

大气环境TSP、NOx、CO-1S↑

施工械、车辆排放的废气

期声环境噪声施工机械、船舶、车辆产生的噪声-1S↑

施工船舶固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

固体废物建筑与生活垃圾-1S↑

的生活垃圾

陆域生态植被、水土流失工程占地-1S↑

海水水质尾水排放-2L↓

海洋沉积物COD、BOD5、氨氮、尾水排放-1L↑

TN、TP尾水排放影响海水水质,进而对海洋

营运海洋生态-1L↑

生物的活动、摄食等产生影响

大气环境H2S、NH3污水处理臭气排放-2L↑

声环境LAeq设备噪声-1L↑

环境风险事故排放废水超标排放进入海水-2S↑

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3、2、1依次为影响程度较大、中等、较小;L为长期影响,S为短

期影响;↑为可逆影响,↓为不可逆影响。

2.2.2评价因子筛选

本项目主要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2.2-2。

11

第2章总则

表2.2-2项目评价因子筛选结果一览表

评价因子

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

施工期运营期

水温、盐度、pH、悬浮物、溶解氧、COD、石

油类、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COD、BOD、SS、

海水水质SS、石油类5

挥发酚、硫化物、铜、铅、锌、镉、汞、砷、NH3-N、TP

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铜、铅、锌、镉、

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养殖

汞、砷、铬

海洋生物质量石油烃、铜、铅、锌、镉、砷、汞、铬/海洋生物、养殖

叶绿素a(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

海洋生态/水产养殖业

游动物、潮下带底栖生物、潮间带底栖生物

环境空气PM10、PM2.5、SO2、NO2、CO、O3、NH3、H2STSPNH3、H2S

等效连续A声等效连续A声级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

级LeqLeq

生活垃圾、建筑

固体废物/剩余污泥

垃圾

植物多样性、动

陆域生态环境植被、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