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及答案下载_第1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及答案下载_第2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及答案下载_第3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及答案下载_第4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及答案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B.“5.12”汶川地震C.山体滑坡2.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不屈不挠,团结互助C.伫立观望,见机行事D.远远逃离,绝不插手3.下列垃圾中,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是(

)。A.非金属B.烂菜叶C.废电池4.对地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B.地球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C.地球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物D.地球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休止的开采5.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台风和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技术6.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

)年1月1日起施行。A.2012B.2015C.20167.下列(

)行为是尊重自己的表现?A.缺乏社会公德B.抄袭别人作业C.打断别人说话D.不随地吐痰8.我国确立(

)为一项基本国策。A.民族团结B.扶贫C.环境保护D.发展经济9.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B.洪涝C.旱涝10.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水能B.风能C.石油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1.保护(

)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

)把碧绿还给森林,把未来还给海洋,把清澈留给天空。2.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

)、山更(

)、水更(

)。3.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

)的(

)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

)、(

)、(

)、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

)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5.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

)。6.2016年4月,175个国家签署(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7.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8.除了(

)的原因外,人类在(

)、(

)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

)自然灾害。9.2月2日是(

);4月22日是(

);6月5日是(

)。10.除了(

)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也会诱发或加重(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应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众志成城,协同一心。(

)2.长江的通航里程很长,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3.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灾害发生时,我们要团结互助。(

)5.凡是垃圾都没有利用价值。(

)6.小李坚信自然灾害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所以从不学习自救自护知识。(

)7.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目的是防止洪水泛滥。(

)8.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

)9.人类到月球生存只是一个梦想。(

)10.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多得多。(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连线题(把环境问题与危害连接起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天然气开采过度

资源短缺采油井石油泄漏荒漠化不断扩大

生态破坏五.简答题(共6题,共50分)1.我国2003年暴发了非典型肺炎,17年后的今年又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据传世界上很多流行性传染病都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关。对此,你有何看法?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由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疫情的问题吗?写下来吧!2.当地震发生时,你应该怎么做?3.长期以来,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4.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5.我国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6.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六.材料题(共1题,共15分)1.材料:《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而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镜头一: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一名受灾者从废墟中爬出来。他强忍着在地震中失去15个亲人的悲痛,到处救人,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镜头二:一天中午,一名头发花白的拾荒老人,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了募捐箱。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又捐出了100元。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了整钱。“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问:①请列举你身边类似的示例,这些事例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七.综合题(共2题,共22分)1.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1)当地震发生时,可能诱发哪些自然灾害?(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好在室内,应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你知道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有哪些?(至少列举2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D5.A6.B7.D8.C9.C10.C二.填空题1.环境;行动起来2.义务;蓝;绿;清3.生命;蓝色;地球;和谐相处4.大坝;堤防;水闸;通信5.山体滑坡6.《巴黎协定》7.不合理的行为8.自然;生产;生活;加重9.世界湿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10.自然;不合理的行为;自然灾害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五.简答题1.我的看法我们不应该食用野生动物,防范的总体原则是不食用、不虐待、少接触野生动物。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要及时、有序的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去;如果不能及时的撤离,要暂时躲到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3.答:(答案不唯一)环境问题早已敲响了警钟!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4.新能源有: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电热发电、风能发电等主要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意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难,燃烧也会污染环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环保节能。5.答:(答案不唯一)①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②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③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6.我们小学生能做到: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举报。六.材料题1.①我身边的事例:三年级时我用积攒的零花钱为灾区捐款10元。以上事例体现的精神是对灾害,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面对灾害,不能被灾害打倒;面对灾难,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自救、自护,降低灾害的危害。在灾害面前,我们要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七.综合题1.(1)海啸、山体滑坡、崩塌等。(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2.(1)青藏高原铁路下,人们专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