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_第1页
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_第2页
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_第3页
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_第4页
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 摘要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在现刑法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上,似乎不再是热门话题,但在刑法理论界上仍是属于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法人犯罪问题在理论学界上经过了激烈的探讨和观点碰撞,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在立法上也有着不少的法条规定。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这一方面上已经有着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优秀的成果,关于法人犯罪问题仍需要不断的论证和解决。本文将从法人犯罪概述、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和如何完善这三方面加以论述。第一方面,阐述法人犯罪的概念并提出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差异,同时就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在法人犯罪上的理论观点进行概论。第二方面,对我国在法人犯罪称谓方面、关于责任人员实施职务范围以外的行为和法人犯罪罪名规定的立法规定进行解读,同时提出在立法上关于法人犯罪存在的问题。第三方面,从法人犯罪范围、处罚原则以及刑罚方法和体系这三个角度,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建议。关键词: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刑法体系ABSTRACTLegalpersoncrimeanditscriminalresponsibilityseemtobenolongerahottopicinthemaindirectionofcurrentcriminallawtheoryresearch,butitisstilloneofthemanycontroversialissuesinthecriminallawtheorycircle,whichhasstrongtheoreticalandpracticalTheissueoflegalpersoncrimehasundergoneintensediscussionandcollisionofopinionsinthetheoreticalfield,anditsresearchresultsareendless,blooming,andtherearemanylawsandregulationsinthelegislation.ThisdoesnotmeanthatChinahasdeepenedinthisarea.Andtheresearchhasachievedexcellentresults,andtheproblemofcorporatecrimestillneedsconstantargumentationandresolution.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threeaspectsofthelegalpersoncrimeoverview,China'slegislativestatusanditsexistingproblemsandhowtoimprove.Thefirstaspect,elaboratetheconceptoflegalpersoncrimeandproposethedifferencebetweennaturalpersoncrime,atthesametimeontheAnglo-Americanlegalsystem,mainlandThelegalsystemcountriesandChina’stheoreticalviewsonlegalpersoncrimesareintroduced.Inthesecondaspect,weinterpretthelegislativeprovisionsconcerningthetitleoflegalpersoncrimes,thebehaviorsofpersonsresponsibleoutsidethescopeoftheirdutiesandtheprovisionsonthecrimesoflegalpersoncrimes.Legislationontheproblemsofcorporatecrime.Thethirdaspect,fromthethreeperspectivesofthescopeofcorporatecrime,theprincipleofpunishmentandthemethodandsystemofpunishment,throughcomparisonwithothercountries,combinedwithChina'sactualsituation,putforwardsuitablelegislationandjudicialpracticeinChinaOperationalrecommendations.Keywords:CorporatecrimeCriminalliabilityLegislationCriminallawsystem目录TOC\o"1-3"\h\u一、引言 1二、法人犯罪概述 2(一)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2(二)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 3(三)关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理论学说 4三、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7(一)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其解读 7(二)我国法人立法存在的问题 8四、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立法的完善建议 9(一)关于法人犯罪范围的完善 9(二)关于处罚原则的完善 10(三)关于刑罚方法和体系的完善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论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一、引言法人犯罪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发展到一个特定的阶段时应运而生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法人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随之壮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法人集合了人、财、技术以及管理为一体,既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面对利益诱惑,导致人命伤亡或者巨大财产损失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这就产生法人犯罪的问题,对于法人的犯罪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的制裁对其进行限制与惩戒。法人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在遏制法人犯罪的发生以及造成危害的法人组织进行惩戒,对自然人犯罪的理论进行照搬,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法人犯罪与传统的自然人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若将自然人的刑法理论直接应用与法人犯罪,这会导致在法人犯罪的理论上存在较多漏洞。而经济快速发展,法人组织不断增长,对于如何解决法人犯罪问题刻不容缓。这使得法人犯罪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由于法人犯罪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上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法人组织发展,法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刑事立法上对于法人犯罪是一片空白,法人犯罪行为更是肆无忌惮,而国家无法通过法律对法人进行约束以及其犯罪行为进行制裁。这使得立法界迫于形势不得不通过立法来解决法人犯罪这问题。由于刑事理论研究上并不透彻,在当时立法上关于法人犯罪的规定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从那时起,理论界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了法人犯罪问题。,国外对法人犯罪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也有了较多的理论结果,形成了多种较为代表的学说。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对于法人犯罪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法人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这使得我国开始重视法人犯罪问题并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法人进行约束,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理论学界对于法人犯罪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虽然现在法人犯罪问题没有如同以前一般属于热门话题,但这不代表着理论学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透彻,法人犯罪的相关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也不意味着在立法方面的相关规定已经完善。相反的是在法人犯罪这方面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说法,学界上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对于法人犯罪的本质一直处于探讨的过程中。这就说明了对于法人犯罪的研究仍是漫漫长路,需要理论上不断探讨,通过司法实践进行检验。二、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概述(一)法人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概念及特征是对问题的基本阐释,同时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有利于与其他事物相区分。了解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概念出发,更有利于深入探讨法人犯罪的本质,同时对区分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法人犯罪的理论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外,一般将公司、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合法的社会组织犯罪称为法人犯罪。法人犯罪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新兴产业如同春笋般不断涌现,之后法人制度不断发展,各种法人大量出现,不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等私法人,甚至某些国家出现了属于公法上的公法人。这些法人均以其独立自主的身份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体,正是因为法人是独立自主且为新生主体,有不法分子借着当时法律仅规定了自然人犯罪,而法人犯罪在立法上是一片空白,从而利用法人的独立性进行犯罪,走法律的漏洞,逃避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但法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具有足够的资本财力,一旦法人进行犯罪即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冲击社会安定,损害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安定,通过刑法对法人进行约束以及其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也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大量的法人登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历史舞台,从而产生法人进行各种犯罪行为的情况,这促使我国刑法迫切需要对法人犯罪这一问题进行规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从此法人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要,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力。我国不断深入改革提高法人组织的积极性和竞争力。争取将法人建立成为具备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能力的市场经济主体。正因这一改革,法人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具压力,法人组织需要自负盈亏、不断创新发展,在经营中需要具备更加长远的目光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并非所有的法人都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合法的方式生存下来,部分法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产生犯罪意图,通过非法手段,损害公民利益,谋取利益。因而需要通过法律惩治法人犯罪,规范法人在市场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其发展。但是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发展与国外其他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发展流程,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我国并无法人这一概念。名称方面,在刑法立法中,法人犯罪在我国称之为单位犯罪,在现行刑法中也明确规定了法人犯罪制度。根据法人犯罪的概念具备以下特点:(1)具备社会危害性,法人不正当行为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危及社会安定性。(2)依法惩戒性。即刑法明文规定即为犯罪才需承担责任。(3)犯罪主体为法人。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等。这是法人犯罪比自然人犯罪的根本区别[[1]何秉松.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J].法学研究,1998(02):91-101.[1]何秉松.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J].法学研究,1998(02):91-101.(二)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在传统的刑法体系中,自然人是传统刑事犯罪是犯罪主体。而因为经济快速发展,法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法人犯罪情况日益严峻而迫使刑法必须将法人列入犯罪主体之中。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分辨两者的区别则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法人犯罪的本质,深入研究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完善刑法体系。法人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的犯罪主体不同。法人犯罪是以一个有机整体而实施犯罪行为。法人是由无数的自然人作为构成要素而形成的组织。其犯罪行为也需要组织内的责任人去实施。由此可见,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具备特殊的双重身份。一重身份,以法人构成要素,在法人组织中进行活动,其行为思想服从于法人;另一重身份,具备自己的行为思想。独立处理个人事务。而自然人作为法人的构成要件,在法人的经营活动中或者法人犯罪活动中,其以法人的整体意识做出行为或者以自己个人独立意识做出行为均是存在的。因此,在确定是法人犯罪或是自然人犯罪必须区分自然人的犯罪思想和行为是作为法人整体的意识和行为的一部分还是以自己个人的独立思想和行为。要对法人犯罪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区分两者的区别,在两者之间划分界限,确定何种情况下,法人中的自然人犯罪行为是属于法人犯罪或是自然人犯罪。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复杂,在理论学界上也对该问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国外的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都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这些划分标准简单概括起来是分为两种。一种做法认为法人犯罪是法人自身行为的犯罪,必须是由有权代表法人意识的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或者其许可或默许为前提条件由其他成员实施的,才可认定为法人犯罪。另一种则否认法人犯罪时法人自身行为的犯罪,只要是法人代表、代理人或者其他从业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实施的犯罪行为,则认定为法人犯罪。我国刑法上关于法人犯罪的主体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单位(法人)成员在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单位意识或意识的反应或者是在单位意识支配下的犯罪行为,才能够认定为是法人犯罪。这是我国刑法上明确规定的,但更为具体的内容并未规定。我国刑法理论界也仍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三)关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理论学说法人犯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其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经济发展越迅速,法人犯罪的概率越高。早在18世纪前,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均认为,法人是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在刑法上,未对法人犯罪这一事实进行规定更是毋庸置疑的。而后经济蓬勃发展,法人进一步发展,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加强。法人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安稳性和经济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刑法理论学界开始重视法人犯罪这一问题。英美法系国家先后产生了众多理论研究,指导刑事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而大陆法系国家基于固有的传统理论观点,在同一时期关于法人犯罪的理论解释上相对于英美法系国家较为落后。1、英美法系国家英国的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英国刑法学界上产生了很多关于法人犯罪的理论,主要盛行以下两种:替代责任理论和同一责任理论[[2]方海丽.单位犯罪可罚性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2]方海丽.单位犯罪可罚性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刑事替代责任理论认为法人成员在其职务范围内实现了犯罪行为,应当视为法人犯罪,由法人承担法律后果。该理论为法人定罪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规制法人的犯罪行为。按照替代责任理论,只要是雇佣的职员在业务范围内实施犯罪行为,法人就应当替代其承担违法行为而带来的刑事责任。虽然是在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理论研究上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替代责任理论其实是将罪名强加在法人身上,不考虑法人本事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而是将法人成员实施的违法行为转嫁至法人身上。其次,对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并无明确规范,对法人内部的雇员以及其行使的职权范围也无明确限定,在实践上适用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同一理论则是指法人的犯罪行为和犯意是通过法人组织中自然人的行为和意图来体现的。在同一理论中,在法人组织内,只有一定范围的人的行为和犯意才能够认定为法人组织的行为和犯意。但该理论也有着争议,关于法人内部人员的范围存在着争议。同时在实践上无法适用在规模较大的法人组织上,因为规模大、内部机构复杂化、人员众多,对犯意的确认颇有难度。美国与英国也有着较为相似的法律传统,对法人犯罪也有着其突出特点。美国具有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上级责任论、法人文化论和结构性的法人责任论[[3]张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处罚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上级责任论是指法人内部的雇员在法人的业务范围内,主观上是为了法人的利益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则归属于法人的犯罪行为。与替代责任理论更具灵活性,在司法实践上更有实用性。法人文化论则认为在法人内部人员实施犯罪行为时对其具有促进作用,则认定法人具备主观罪过。而结构性的法人责任论是通过法人客观结构结合法人成员犯罪行为,来得出法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结果。[3]张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处罚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2、大陆法系国家德国立法者深受传统理论影响,在德国刑法中法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在现实中一直存在法人组织违法犯罪的情况,实际存在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立法者采取另一种方式,在《违法秩序法》中对法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限制,并规定了对法人进行罚款来实现对犯罪的法人进行惩罚。这种方式即不运用刑事追究法人刑事责任,但达到对法人进行惩戒的作用。本质上仍是不承认法人的刑事责任。日本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国家,其法律制度也是如此。实体法属大陆法系,程序法则更偏向英美法系。关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等理论看法,日本学者的看法更偏向于大陆法系。在1932年制度的《防止资本外逃法》上引用了新的刑罚方法——两罚规定。该处罚方法在处罚法人的代表人或个人的代理人的违法行为的同时也对法人或个人进行刑罚。这既可在仅有法人犯罪的情况下,即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也追究实施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随着刑法理论不断发展。在1970年到1979年间,日本从另一角度提出其他新的刑事理论。法人独立行为责任论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从法人自身犯罪的角度来考虑法人犯罪行为,认为法人自身即具备犯罪能力,无需通过判断法人代表人或代表机关的主观犯意,而判断法人行为是否属于犯罪[[4]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4]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3、我国我国的法人刑事责任问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的,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期间。我国关于法人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在经济活动中时常发生严重违法行为。那时,刑法学界开始重视这一问题,提出应当追究法人刑事责任。这跟传统刑法理论完全不同,受到了传统理论学者强烈反对。但该观点慢慢发展壮大,形成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观点。直到1997年修改刑法,立法者在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肯定的规定,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受刑法约束制裁。关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理论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共同犯罪论。法人犯罪是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在法人组织中,单独犯罪的是法人,共同犯罪是指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在该言论中,法人犯罪和自然人犯罪是相对应的,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2)连带刑事责任理论。认为法人本身和法人组织成员基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连带刑事责任的,二者均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法人犯罪应当采取双罚的处罚制度。该法律依据是法人的民事连带赔偿责任。在民法、行政法中,通常采用的是双罚的处罚方式。(3)组织体刑事责任理论。在追究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法人的特征在其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法人制定的规章制度、目标、激励机制等,这些规则可以充分反映法人的意志。(4)双层机制论。法人与其内部相关责任人员可以同时成为犯罪主体,但属于不同层次上的犯罪主体。该理论为对法人犯罪实施双罚制提供了处罚依据。在该观点中,法人和内部相关责任人员都必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后果。这即体现了罪责自负的原则,也满足了法人犯罪的双罚制度的基本要求。(5)人格化的社会系统责任理论。一个人格化的社会系统中主要是法人,这个社会系统的刑事责任等同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实施犯罪时,法人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应当承担整体责任,承担刑事责任。自然人组建成了法人这个整体,是自然人为法人的活动提供了基础。法人的行为也是通过自然人的行为去实施的,因而法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相关的自然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五种理论学说中,本文认为人格化的社会系统责任理论学说更为合理。该理论学说可以有效论证法人犯罪的本质特征,其揭露了法人系统的整体性,且克服了传统理论中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弊端,并且可以更好解决法人犯规的两罚制问题。其理论学说顺应了世界关于法人犯罪理论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僵硬的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三、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其解读 在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称谓问题曾有过激烈的争议。主要的焦点问题是应使用法人犯罪或单位犯罪在我国更具有合理性。在1997年刑法立法上选择“单位犯罪”这一称谓,根据立法者解释,是因我国有着不同与国外刑事立法中的法人犯罪。单位既包括法人,也包括非法人组织。且在《海关法》规定了法人刑事责任以来,一直采用了单位犯罪这一说法,该称谓先入为主使得社会群众更为熟悉。这一解释并未得到我国刑法理论界的学者认可。在刑法理论界中,支持使用法人犯罪称谓的理由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应当遵循法学理论的惯例,法人是专业的法律术语而单位不是一个真正意识上的法律术语,使用法人犯罪更具有严谨性,也有学者认为更有利于保持学术的相对独立性。支持单位犯罪称谓的理由是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上已经事先适用了单位犯罪这一称呼,单位犯罪更具有包容性,既可以包括法人犯罪也包括非法人犯罪,其适用范围更为广阔。其实,无论是单位犯罪或是法人犯罪,均属是一个称谓,只是在立法上的表述不同,其本质上是一样的。关于责任人员实施职务范围以外的行为是否能够构成法人犯罪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对其持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只有在职务范围内,构成犯罪的才能够归属法人犯罪。而在职务范围外的属于自然人犯罪。对其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并非所有职务范围内的犯罪均属于法人犯罪,例如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其行为属于职务范围内,但属于自然人犯罪。而单位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这种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属于法人职务范围内,但其罪名属于法人犯罪。为了适合我国司法实践,规定法人犯罪上,我国立法选择了单位犯罪。认为单位犯罪能够涵盖我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集体组织犯罪现象。我国在刑法上关于法人犯罪罪名的规定,相较于其他国家在刑法上规定较为复杂,在刑法分则上有五种立法模式。具体包括:(1)在同一条文中专门规定法人犯罪;(2)专设一条概括规定法人犯本罪的刑罚内容;(3)专门具体规定某法人犯罪,犯罪主体只限于法人;(4)刑法条文具体规定某些犯罪不处罚法人,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明确规定某些犯罪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5]陈萍,孙国祥.中法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对比与借鉴[J].学海,2017(06):165-170.]。在我国的刑法发展过程中,关于法人犯罪的总则规定无多大变动,均是通过修正案的方式在刑法分则中增加具体的刑事罪名。[5]陈萍,孙国祥.中法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对比与借鉴[J].学海,2017(06):165-170.只要在现实中存在的犯罪,就必然应当在刑法中有相对应的惩戒手段。我国刑法上对法人犯罪的处罚方式采取的是混合式即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在惩戒手段上适用的罚金刑。在面对法人犯罪这一问题,罚金刑是最有效且普遍的惩戒手段。我国刑法将罚金刑作为唯一处罚法人犯罪的手段。由此可见罚金刑在我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我国的罚金刑在刑法上并无具体的数额规定。(二)我国法人犯罪立法存在的问题在1997年修订了《刑法》,立法者在刑法总则规定了法人犯罪的处罚方式,以及在刑法分则上扩大法人犯罪种类,增加新的罪名。在刑法分则上涉及到法人犯罪的条文共有107条,有关罪名数目达到136个。另外在分则中有12个条文规定了法人犯罪但不对法人适用刑罚,而是对法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进行处罚。[[6]章谷雅.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其立法完善[D].四川大学,2003[6]章谷雅.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其立法完善[D].四川大学,2003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人组织实施贷款诈骗和实施盗窃的犯罪行为,但刑法上并无相关规定,这就产生了法人实施自然人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上提出对法人组织贷款诈骗的行为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惩戒,而对法人实施盗窃行为按照个人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这虽然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从总体上而言,该问题仍是存在的。但出现其他类似案件时,在司法处理上依旧存在着争议。在我国《刑法》对法人犯罪的主体有进行列举,但在实践上关于主体问题仍有着问题,即国家机关是否能作为法人犯罪的犯罪主体。2006年7月,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案件,因为其被告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因涉嫌单位受贿罪而被提起公诉。法院作为刑事被告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这个案件最终变更起诉,以个人受贿罪对法院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刑事惩罚。经过这一案件,国家机关是否能够成为法人犯罪主体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讨论。四、关于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完善建议(一)关于法人犯罪范围的完善关于法人犯罪构成犯罪的界定。在立法上,各国对法人能够犯哪些罪名在规定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有的国家在立法上规定法人犯罪的范围较为广阔,例如英美等国,除了其性质无可能由法人实施或者其法定刑不能够适用于法人的罪名之外,均可构成法人犯罪。也有的国家规定较为狭窄。我国规定范围也比较小。而现社会发展快速,法人组织在社会各个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发展现状及前景而言,应当加强惩戒法人犯罪的立法,在刑法上扩大成立法人犯罪的成立范围,将更多领域纳入法人犯罪中。在1997年《刑法》第30条和第31条对单位犯罪及其行为做了一般性规定,在两条法条明确表明了只有在分则上规定的才可以构成法人犯罪并对其进行刑事处罚。但这种列举式的立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法人犯罪的一些问题,但却无法彻底解决。不经如此,该模式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引起广泛争议,这更加凸显出法人犯罪在我国立法上存在着滞后性和妥协性,这更不利于刑法在实践上适用,同时也不利于确定单位犯罪的范围[[7]曾友祥,王聿连.单位犯罪存在范围的批判性反思[J].法学杂志,2012,33(02):99-104.]。[7]曾友祥,王聿连.单位犯罪存在范围的批判性反思[J].法学杂志,2012,33(02):99-104.参考世界其他国家关于刑事立法,各国关于法人犯罪的范围取决于各自采用的法人犯罪刑事责任原理。例如英美法系国家认为惩罚法人犯罪理所应当,在立法上关于法人犯罪的范围设立较为广阔。而大陆法系国家在法人犯罪问题上较为传统,则在法人犯罪范围规定上较为保守且严谨。例如日本仅将法人犯罪规定在行政犯罪范围内。但在对于法人不能构成的犯罪上,普遍认为法人不可能构成杀人、抢劫、强奸等罪名。就现发展趋势而言,关于法人犯罪的范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思想不断更替,各国在不断扩大法人犯罪的范围。我国刑法也应当通过与其他国家立法的研究和比较,考虑我国自身的刑法体系和立法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适合我国的规定和研究进行学习筛选。对法人范围以及构成特征通过立法给予明确的规定,打破列举式立法模式的僵硬性,使得法律在司法适用上更为灵活。(二)关于处罚原则的完善在我国现行刑法对法人犯罪的刑罚原则主要是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双罚制是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法人犯罪的普遍刑罚处罚模式。双罚制无疑是没有问题的,而单罚制是存在着一定合理和不合理。由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本质是整体责任,而单罚制并没有以法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当其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法人不是真正的“人”,它并无分真实的实施犯罪行为,只能够通过法人中的自然人来实施犯罪行为。而对于法人犯罪实施单罚制,在刑罚体系上也存在着冲突,有着不同的处罚标准。即一种是依照个人犯罪的法定刑处罚;另一种是按照法人犯罪中的法定刑处罚。在这时候,两者不同的处罚标准即存在着冲突,在通常情况下,第一种处罚标准会高于第二种处罚标准。在属于单罚制的法人犯罪有一些罪名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人犯罪,实际上是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罚。例如妨碍清算罪。在法人进行清算的时候,由于在该阶段的法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形成法人意识的能力,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已经得到极大的限制,在此阶段上该法人组织的不可能为了法人利益而实施违法行为,因此应当将其在法人清算阶段实施的损害债权人的行为归于自然人犯罪,按照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也存在着存在的一些罪名可以适用双罚制,例如某些事故的过失法人犯罪,其本身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给予受害人一定的赔偿,但其意义上更符合民事上的赔偿,若想对该行为进行预防和惩戒,有必要将其由单罚制转变为双罚制,这会更具有威慑力。(三)关于刑罚方法和体系的完善我国的现行刑法中的刑罚体系是以自然人为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