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_第1页
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_第2页
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_第3页
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_第4页
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规范本文件规定了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建设要求,是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和维保的基本依据。本文件适用于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及已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5408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B17565-2007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2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A/T39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72-2013楼寓对讲电控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视频图像文字标注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系统组成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安防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楼寓对讲系统(含门禁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及单元门、防爬刺等设施。建设应遵从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效果明显、实用可靠、居民方便。25建设要求5.1总体要求住宅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的总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1.1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应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同时交付使5.1.2安全防范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经检测或论证合格。5.1.3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程序应符合GA/T75的规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功能设计、安全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防雷接地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设计、供电设计、监控中心设计,以及传输方式、传输线缆、传输设备的选择与布线设计等,应符合GB/T15408、GB/T50311、GB/T50312、GB50348-2018的相关规定。5.1.4安全防范系统需要采集居民个人信息的,应在居民知情的情况下实行,严禁将采集的个人信息用于其它用途、其它场所,应符合GB/T35273-2020的相关规定。5.1.5安全防范系统具备联网功能,终端接口及通信协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5.2安防中心安防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2.1视频监控、楼寓对讲、出入口管理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检的终端设备以及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均设置在安防中心,安防中心具有对各系统操作、记录、显示及集成管理应用的控制权限。5.2.2小区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应当汇聚整合小区视频监控、小区车辆抓拍信息、门禁信息、周界报警、停车场、可视对讲等感知数据以及小区公共设施基础信息、安防基础信息、房屋、地址、门禁卡身份信息和各类报警信息。5.2.3安防中心单独设置,符合消防要求,面积宜不小于30㎡,大型住宅小区应根据设备数量、安装要求、预留空间及值班操作、维修等需求,确定住宅小区安防中心面积。5.2.4安防中心配备静电地板、空调、消防、通讯、防雷接地等设施装备,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室内主要工作区域照度不低于200lx,温度宜为17℃至27℃,相对湿度宜为30%rh至65%rh。5.2.5图像显示终端最低配置数量不少于4台,显示尺寸不小于46英寸,采用窄边框或无边框显示终端,并具有拼接显示功能;系统具有128路以上多路视频图像时,按不小于摄像机总数1/64(含)的比例另行配置图像显示终端。系统切换或轮巡显示的同步时间不大于1s,画面停留时间在5s至30s之间,同时具备主要部位画面报警功能。视频图像单画面全屏显示时,显示图像的清晰度与摄像机的清晰度相适配。5.2.6系统配置数字录像设备对所有图像进行实时记录。视频存储格式要与前端设备相吻合,图像信息以大于等于25frame/s的帧速保存,图像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30d;系统保持24h开启状态;系统备用电源,能保证在断电后系统供电时间不小于1h。5.2.7视频标注参照GA/T751-2008的规定。5.2.8视频配置系统实现实时视频播放的功能;历史视频的调阅,可支持快进、快退、拖动、暂停、继续等播放功能;实现小区安防监控设备的管理(增、删、改、查)功能;系统配置统一时钟源对所有系统设备进行自动校时和时钟同步。5.2.9录像机、网络交换机等存储和网络设备均有序安装在专门的机柜中,并按照“强弱电分排布放、系统设备各自集中、同类型机架集中”的原则进行布置。(如标35.2.10安防中心安装摄像机,记录安防中心工作情况。隐蔽处宜安装无声式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确保一旦发生案(事)件能够快速处置。5.2.11安防中心控制室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T15408、GB/T21741、GB50348、GB50394、GB50395和GB50396-2007的相关规定。5.3视频监控系统5.3.1布点及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的布点及设备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3.1.1小区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确保清晰记录小区出入口及外围道路情况。5.3.1.2小区沿街商铺: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摄像机数量应根据沿街商铺实际长度确定,摄像机之间间隔距离宜≤50m,确保清晰记录小区沿街商铺门前情况。5.3.1.3小区主次干道: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5.3.1.4小区广场、水域等公共活动区域: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数量根据场所面积大小确定,确保清晰记录人员活动情况。5.3.1.5停车库(场)及出入口: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具有强光抑制功能,确保停车场车位及通道全覆盖,能清晰记录停车场机动车活动情况。5.3.1.6自行车集中停放区: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数量根据停放区面积大小确5.3.1.7单元外侧:原则上,按照一个单元门对应一台摄像机的标准,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5.3.1.8门厅内侧:在门厅内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能清晰记录进出门厅人员特5.3.1.9电梯轿厢:在电梯轿厢门体上方一侧的顶部或操作面板上方安装防爆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200万像素,能够清晰全貌显示进出电梯内人员活动情况及电梯运行楼层数。5.3.1.10高层楼梯通道:住宅楼梯通道可通往高层顶部平台的,在楼梯通道顶部通往平台处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5.3.1.11周界围墙: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摄像机,摄像机数量根据围墙实际长度确定。有草木遮挡的须安装热成像摄像机。5.3.1.12高层小区楼顶:在高层小区楼顶上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高空球机,原则上1个小区不低于2台。摄像机光学变焦倍数不低于30倍,支持透雾功能、宽动态、强光抑制等功能,支持自动巡航、自动守望,预置点不少于255个,安装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5.3.1.13高层小区:科学布建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高空坠物监测摄像机,F1.0超大光圈镜头,1/1.8"CMOS成像靶面,具备防雨雪功能。5.3.1.14其它需要安装的位置:安防中心、门卫室、快递存放区、垃圾站、消防通道,小区变(配)电、燃气调压站、供水泵房、电梯机房的出入口等其他重要区域。5.3.2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3.2.1摄像机监视区域应无遮挡,监视图像应避免出现逆光现象。45.3.2.2室外摄像机立杆支架稳定、牢固,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能满足实际需求,具有良好接地和防雷性能,国标8.8级紧固件。杆件高度原则上不低于3m,摄像机安装位置应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立杆厚度5mm以上,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5,地笼:6-M22*1000mm,设计风载大于23m/s。5.3.2.3固定摄像机的安装指向与监控目标形成的垂直夹角宜不大于30°,与监控目标形成的水平夹角宜不大于45°;摄像机工作时,环境照度应能满足摄像机获取清晰有效图像的要求,必要时设置与摄像机指向一致的辅助照明光源。5.3.2.4带有云台、变焦镜头控制的摄像机,在停止云台、变焦操作后,应自动恢复至预置设定状态。5.3.2.5电梯轿厢摄像机监控图像应能覆盖轿厢、避免逆光。5.3.2.6室外摄像机应采取有效防雷击保护措施。5.3.2.7视频图像应有日期、时间、监视画面位置等的字符叠加显示功能,字符叠加应不影响对图像的监视和记录回放效果。字符设置应符合GA/T751和相关标准要求的规定,字符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应在±30s以内。5.3.2.8摄像机产品参数具有公安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提供厂商针对住宅建设项目的质保函,质保年限不得低于三年。5.4出入口管理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4.1在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安装安装不低于400万像素星光级照度抓拍摄像机。抓拍设备应支持加密算法,通信报文中不存在明文格式的用户身份信息。5.4.2摄像机安装指向与监控目标形成的垂直夹角不大于20°,与监控目标形成的水平夹角不大于30°,与监控目标的倾斜角宜不大于45°。摄像机的安装高度宜在2.2m至2.8m之间,监控目标的宽度宜不大于5m。5.4.3对监视画面中遮挡率不小于30%、侧视率不小于20%的目标进行自动连续捕捉、跟踪,同一监视画面抓拍目标数量不小于8个。5.5出入口门禁系统出入口门禁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5.1小区人行、非机动车的主出入口,双向配置识读、比对、认证及控制设备,识别技术可包含:生物识别、手机感应识别、身份证(IC卡)识别等。5.5.2生物识别率不小于85%,手机感应功能识别率不小于99%,识别距离不大于1m,识别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s。5.5.3系统可即时采集推送进出人员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识读方式、数据/图片、人员类型等基本信息。系统数据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60d。5.5.4控制系统采用全高挡板式电控通道闸,通道闸的安装应安全、牢固,设备有检测非法通行、防夹防碰伤等安全保护措施。机身上方空间封闭阻挡,应保证行人和/或非机动车无法避开拦挡部分而强行通过;人行电控通道闸宽度在550mm至900mm之间,人行和/或非机动车电控通道闸宽度在900mm至1200mm之间,设备安装后构成通道的两个拦挡部分之间、拦挡部分与构筑物(墙体或护栏等建筑设施)之间的拦挡空隙间距不大于110mm;拦挡部分上沿至预设地面的有效高度不小于1500mm,拦挡部分底端至预设地面的有效高度不大于300mm。5.5.5电控通道闸应能通过保安集成管理移动手持终端进行遥控操作,遥控距离不小于30m;系统应自动记录发生时间、出/入通道号、操作人员等信息,并联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抓拍图片。5.5.6系统应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符合断电时系统会自动打开闸翼成敞开状态,方便疏散人群,符合消防要求。55.6停车库(场)管理及车辆抓拍系统停车库(场)管理及车辆抓拍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6.1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安装停车库(场)管理及车辆抓拍系统。系统具有车辆智能识别功能,日间识别率不小于98%,夜间识别率不小于95%,识别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s。5.6.2900万像素及以上高清抓拍,实现进出车辆牌照及主副驾驶舱抓拍。系统可即时采集推送进出车辆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牌照/车型、数据/图片等基本信息。系统能自动将新照片和该车最后入场照片进行对比,监控人员能实时监视车辆的安全情况。系统数据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60d。5.6.3出入口控制设备、电动栏杆机的安装应安全、牢固,室外设备的外壳防护能力符合GB4208-20085.6.4禁止通行状态时,栏杆无效阻挡空间宽度不大于110mm,且栏杆有效阻挡空间能防止人员穿越,宜采用栅栏型栏杆。5.6.5能移动手持终端进行遥控操作,遥控距离不小于30m;应有紧急手动装置、防砸车控制,以确保安全,升降时间:2-6秒左右,闸杆长度:3m~4m。5.7楼寓(可视)对讲系统楼寓(可视)对讲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7.1在安防中心安装管理主机、小区出入口安装管理副机、住宅楼栋安装访客呼叫机、住户安装室内接收分机。设备安装安全、牢固,安装高度便于操作、识读和识别。5.7.2电控安全门体通过住宅楼栋访客呼叫机识读装置识读(可包含生物特征、手机、IC卡、身份证等方式)和住房接收机遥控等方式开启,不宜以数字密码按键方式开启。5.7.3住户接收机宜采用7英寸及以上彩屏全数字分机,具有对讲、开锁、监视、呼叫管理主机、紧急求助、访客留影等功能,图像记录存储设备的容量时间不低于30d,别墅住宅内有多个住户接收机时,至少有1个具备可视对讲功能。5.7.4安防中心每台管理主机能与小区出入口管理副机、住宅楼栋访客呼叫机及住户接收机之间进行双向选呼和通话,管理主机有访客信息(含访客呼叫、住户应答、门体控制等)的记录和查询功能,以及异常信息(含管理副机、访客呼叫机、接收机未挂断,电控安全门体开启持续时间不小于120s等)、故障信息(含系统故障、设备故障、门锁故障等)的声光显示、记录和查询功能,信息内容包括各类事件发生时间、楼栋牌号、住户号码等。系统数据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60d。5.7.5楼寓(可视)对讲管理系统可承载入侵和紧急探测装置接入、报警区域控制,除实现入侵和报警系统所有功能外,还能与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联网。5.7.6小区出入口管理副机能正确选呼各住户接收机,并听到回铃声,住宅楼栋访客呼叫机能正确选呼该楼栋内各住户接收机,并听到回铃声。5.7.7楼寓(可视)对讲系统的通话语音应清晰,可视图像能分辨出访客的面部特征,开锁功能正常,提示信息可靠、及时、准确。5.8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8.1住宅内安装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应安装在隐蔽、便于操作的部位,具有防误触发措施。触发报警后能立即发出紧急报警信号并自锁,复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5.8.2住宅内安装入侵探测装置。对非法侵入及时发出报警响应,探测范围有效覆盖防护区域,避免或减少防护区域以外正常活动而引起误报的情况发生。5.9周界报警系统6周界报警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9.1封闭式小区周界实体防护设施高度宜不小于2m,周界上沿宜平直,其建筑结构设计宜为周界入侵探测装置安装达到规定要求提供必要条件。5.9.2张力式电子围栏前端的测控杆、承力杆、轴承杆具攀爬报警功能,并能根据外界环境、气候等变化自动调整警戒张力值,脉冲式电子围栏前端任意一根金属导体具有旁报警及触网报警功能。实现短路报警、剪断报警,防护栏线不低于四道。5.10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10.1根据小区的整体布局情况合理设置巡检点,在小区住宅楼周围,停车库,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水箱(池),水泵房、配电间等重要区域设置巡更按钮,巡查钮或读卡器安装应牢固、隐蔽。5.10.2采集识读装置配置数量应满足巡检人员、班次、路线的需要,且不少于2个。5.10.3能通过管理终端查阅各巡查人员的到位时间,具有对巡查时间、地点、人员和顺序等数据设置,显示、归档、查询和打印等应用功能。系统数据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60d。5.11实体防护装置实体防护装置的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5.11.1单元电控安全门选用的材质符合GA/T72-2013的规定,安全级别不低于P级,宜选用铝合金或铝镁合金,提供产品报告。5.11.2单元电控安全门锁宜使用断电开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