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3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而使中华文化保持弥久不衰的状态的根源,就是读书。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______,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功夫的。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起彼伏声势浩大模范B.此消彼长波澜壮阔模范C.此消彼长声势浩大榜样D.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榜样2.在划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B.读书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C.读书不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D.读书不仅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更是一朝一夕的事情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修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B.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或者引申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反相关关系。“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语境形容学术领域新的流派不断出现,相承不辍,应选“此起彼伏”。第二处:“声势浩大”,形容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者规模宏大。语境形容中国文学的发展形势和规模,选择“波澜壮阔”。第三处:“榜样”指仿效的对象,多用于积极正面的典型。“模范”强调行为的良好模式值得效法。与前文“树立”搭配,选“榜样”。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逻辑关系,应为“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C、D。根据前后文语意连贯,前文是否定句,此处用“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衔接上文,后文是肯定句,用“而是需要……”衔接下文,排除B。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结构混乱,“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与“文化……”中途易辙,换了主语;语序不当,“有极强的延续力”与“历史悠久”位置错误。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搭子社交”,就是指通过社交平台或应用程序,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覆盖了诸多领域,例如“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年轻人通过不同类型的“搭子”探索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满足了个人在不同生活方面的社交需求。搭子社交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精准的陪伴,满足用户在特定领域中的社交需求。一方面,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更多同样喜欢某一活动或话题的人,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进一步提升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在过度社交化的时代,人们正在经历“熟人社交倦怠”。人们常常采取各种“断连”的方式来逃避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反连接”并不是指无条件断绝一切关系,而是断绝特定情境下可能给个体带来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使个体重新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年轻人在建立搭子关系时,通常会选择避开当前的圈子,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搭子关系的实用性,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通过默契的距离感的维持,双方可以轻松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无需假装熟悉或频繁互动。对于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父母的关怀往往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朋友之间需要“跨越半个城市或者多个时区”才能见面,而爱情也并不容易获得。因此,年轻人常常会面临孤独的时刻,需要独自进行一些活动来填补这种空虚感。年轻人倾向与陌生人进行社交,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人际关系,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开拓个人发展的机会,并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说,搭子社交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成为了传统固定关系的补充。(摘编自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9-08《“搭子”社交: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关系》)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外出谋生,成为异乡的游子,“生于斯长于斯”的状态,较之以往更少见。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同时,随着年轻人大量流动到大城市,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因为常常要面临搬家、调动、跳槽,稳定的社交关系不断被打破,年轻人的社交网络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基于长时间社会互动结成的深层友谊,又在一次次的流动中分隔两地,熟悉的朋友们相距太远,使线下社交面临空间距离的障碍。然而,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变,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个体化的青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优先满足自身需要”的浅社交。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社会关系逐渐由亲缘关系向趣缘关系演进。趣缘关系指的是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平等性三个特性,恰巧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第一,从广泛性来说,处于现代化转型中的青年流动性强,人际交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发展于网络的趣缘关系,打破了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青年社交的可能性。第二,多样性。趣缘关系基于兴趣爱好而建立,而丰富而多元的兴趣本身也就决定了趣缘关系的多样性。相较于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单一和固定,以不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趣缘关系群体,同时一个人也可以依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参与到不同的趣缘群体之中,并随着兴趣的改变而终止或重建自己的趣缘关系。这与青年人不愿被束缚,崇尚自由、追求多样化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第三,平等性。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在建立时便具有等级区分,而趣缘关系则不同,它的建立单纯依靠共同兴趣,不受外在条件的制约,没有等级的高低,不存在谁依附于谁。关系主体之间只要有共同的兴趣就可以自由联合,在同一趣缘关系中,共同或相近的兴趣决定了关系主体地位的平等和权利的平等。(节选自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材料三:图表(DT财经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列举“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类型,目的是说明搭子社交是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B.“搭子”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C.趣缘关系的产生,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距,人们因兴趣联合,能够自由平等地交流,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D.据材料三,“搭子”经常被理解为是一种边界感强、交情浅的社交,而有相同的目的或需求,可以互相帮助才是人们选择搭子型社交的主要原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体如果想要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就要断绝社会环境带给个体的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B.现代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传统社会亲缘、地缘等稳定的社交关系逐渐被打破,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C.以趣缘关系结成的“搭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广泛性的社交范围、多样化的社交类型、更加忠于自我与平等的社交需求。D.据材料三,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比起有人格魅力、有经验等吸引人的特质,年轻人更注重“搭子”与“我”的契合度。6.下列各项社交形式中最符合搭子社交的一项是()A.艺术活动:与朋友参加音乐会、画展等艺术活动,感受艺术氛围。B.组织聚餐:邀请同事一起聚餐,边吃边聊,增进感情。C.运动健身:通过社交平台相约去健身房或游泳馆等健身场所。D.商务社交:参加商务会议、商务酒会等商务社交活动,扩展商业人脉。【答案】4.A5.A6.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说明搭子社交是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举例是为了证明搭子社交覆盖了诸多领域。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要断绝社会环境带给个体的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断绝的是“特定情境下可能给个体带来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搭子社交指“通过社交平台或应用程序,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A.是朋友;B.是同事;D.没有搭子。ABD三项都不符合搭子社交的特点。故选C。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惟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祏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先是,贼将据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阴阳术数,废之可乎?”靖曰:“不可。兵者,诡道也。托之以阴阳术数,则使贪使愚,兹不可废也。”太宗曰:“卿尝言天官时日,明将不法,暗者拘之,废亦宜然。”靖曰:“昔纣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兴。天官时日,甲子一也,殷乱周兴,兴亡异焉。以此言之,可废明矣。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太宗曰:“田单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龟而灭纣,二事相反,何也?”靖曰:“其机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顺而行之。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此则因军中疑惧,必假卜以问神焉。太公以谓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于后,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删减)7.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枭集牙旗集:止、停落B.此乃公祏授首之征也征:征兆C.此是兵家诡道诡:诡诈D.必假卜以问神焉假:虚假的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推人士而破妖祥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若以顺讨逆云无心以出岫C.贼追北且嚣四体康且直D.太公成机于后非铦于钩戟长铩也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B.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C.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D.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10.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妖祥,偏义复词,文中指不祥的征兆,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的用法相同。B.牙旗,是军队出征时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立于军营前,旗杆上一般用象牙做为装饰,因此得名牙旗。C.甲子,为干支之一,常常用来纪年、纪月,顺序为第一个。它的前一个是壬亥,后一个是甲丑。D.蓍龟,涉及古代卜筮。烧灼龟甲据其裂纹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筮”。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如果战争是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就都无需疑虑。B.李靖认为天官时日,明白事理的将领不会依托取法于它,愚昧的将领则会受到它的束缚限制,所以天官时日应该予以废除。C.辅公祏在缺粮的情况下,乘夜进逼李孝恭的营垒,孝恭坚卧营中不动。第二天孝恭派羸兵挑战,不久羸兵退却,诱敌追击。D.散宜生想要占卜问吉然后行动,这是因为当时军中有了疑虑和恐惧的情绪,一定要向神明请教。姜太公却不同意他的看法。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将据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2)然而田单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13.欧阳修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从两则材料中概括能够证明此观点的事实论据。【答案】7.D8.C9.B10.C11.B12.(1)叛贼将领据守险要地形约请唐军来战,孝恭坚守营垒不出战,用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2)然而田单被燕军围困时,田单命令一人假扮神,亲自拜祭他.13.①出征前,白酒突然变为血色,李孝恭巧妙地安定军心,最终克敌制胜。②被燕军围困,田单命人假扮神灵,假借“神灵”的话鼓舞军心,最终反败为胜。③牧野之战前,雷雨毁坏周军旗鼓,太公依然坚持伐纣,在甲子日灭商兴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有时恶鸟停落在主帅旗杆上。B.句意: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祏将要被砍头的征兆啊!C.句意:这就是兵家的诡诈手段。D.假:借助。句意:一定要借助占卜来向神请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来;连词,递进。句意:常是说发挥人的能动性来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B.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句意:用正直征讨邪曲。/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C.都是连词,并且。句意:辅军紧追不舍,并且气焰嚣张。/身体强健又安康。D.介词,在;介词,比。句意:太公见机行事焚毁蓍龟在后。/农民的锄具并不比士兵的钩戟长铩锋利。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孝恭乘胜率军攻破辅军其余阵地,辅公祏力战不敌而逃,唐军追击的骑兵活捉了辅公祏,江南被完全平定。“江南”是“悉平”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D;“追骑”是“生擒之”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偏义复词,不祥的征兆;偏义复词,婆婆。句意:通常是说发挥人的能动性来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就可以禀告婆婆。B.正确。C.“它的前一个是壬亥,后一个是甲丑”错误。甲子,它的前一个是癸亥,后一个是乙丑。D.正确。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废亦宜然”这句话是太宗的看法,并不是李靖的看法,李靖认为“天官时日”不可废除,从后文“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可知。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邀”,约战,约请;“坚壁”,坚守营垒;“绝”,切断;(2)“为……所”,被;“为”,假扮;“拜而祠”,拜祭;第Ⅱ卷(共117分)四、(25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而发,一个“惬”字与题目“喜”呼应,表现出了百姓听到“溪流动地声”的喜悦与兴奋。B.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雨后河水流动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C.颔联运用比喻,将万亩禾苗比作青色锦被,层层山峰比作千座玉屏。D.颈联动静结合,写出雨后因水涨而河宽,白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的情形。(2)颈联“遥”“忽”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赏析。(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喜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D.“动静结合”“白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错误。没有静态描写,白鹭惊惧而飞的原因是雨后树枝积水很多,白鹭立于其上,终致树枝折断。故选D。(2)遥,遥远,远远地;忽,忽然。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致勃勃,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携惊惧而飞的情形。(3)①借景抒情,颔联展现了万顷田地郁郁葱葱、绿浪翻滚、生机勃勃的画面,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们因下雨而带来丰收希望的喜悦心情。③反衬,尾联写这场雨带来丰年,以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下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中国众多名家古诗文中,常常借古人古事抒发情感。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想效仿周公招揽天下贤才的情怀;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寄寓自己的敬仰之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表现周瑜的指挥若定,表达自己的钦佩和羡慕。【答案】①.周公吐哺②.天下归心③.三顾频烦天下计④.两朝开济老臣心⑤.谈笑间⑥.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哺、频烦、计、樯橹。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江州寻陶潜钱红莉我心里只有陶潜。别人在陶潜的田园诗里读出了闲适恬淡,我读出的唯有困苦忧惧——年岁愈长,愈甚。终于来到柴桑,是陶渊明纪念馆。解说大姐一身紫丝绒,脸盘丰盈,正大仙容的气质。她大约不知眼前这班人皆操持文学这一行当,且大方自信地引领我们进进出出。我像个游魂漠漠然四处晃荡。院中翠竹修篁,洒下浓荫一地。荷池干涸,莲蓬枯如青铜。秋风羽羽,阴影处颇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内,玻璃长柜里陈列一帧陶潜山居图卷,大姐热情招呼众人来看。①她指这里,复指那里,仿佛我们手持《辋川集》去终南山寻访王维遗踪那么珍重。末了,进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抑扬顿挫,有音韵之美,令独自面墙而立审视陶潜一生行旅图的我忽然哽咽,泪水大颗大颗往下滚……慌忙摸出墨镜,狼狈而窘迫,仿佛听闻别人的讥讽:这人莫非有病,室内戴墨镜?此时此刻,我似与他心意相通,体恤着他精神上的困苦、愤激。这首词赋,也是他的精神自况,千年之后的我们来读它,也是温习着他清洁的人格。故欧阳修才要说,《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唯一文章。诗赋文章向来是一个人的灵魂自传,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一直觉得,陶潜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识分子的个体尊严——岂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惝然自若,你看《归去来兮辞》小序写得何等坦诚: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如此磊落坦荡,却无寒酸相,彻底超脱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贯擅长半遮半掩,早早丢失掉安身立命的“趋真”精神。现实里,我给予一个人最坏的评价,无非是——文假,人更假。时间之河顺流而下,一路至晋、隋、唐,到宋,有了一个苏轼,一贬再贬,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溃过?他谪居黄州时,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潜啊。苏轼生命中的这一段,虽说早前于史料中厘清过脉络,但直至真正伫立江畔眺望对岸黄冈,我方才恍然有悟:黄州、江州两地何等之近!黄州当地政府也曾辟了一片东坡荒地给苏轼,让他自耕自食。东游西逛排遣苦闷的苏轼,日日饮酒迟归,时不时乘扁舟一叶,过江到访庐山东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潜故乡,苏轼一下抓住了灵魂知音。日后,为了向这位东晋第一人致敬,他自黄州、惠州、儋州,一路书写“和陶诗”不辍。或许,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正是为陶潜精神所滋养着的。《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向内求索。一个文人岂能种好地?难免窘迫,内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园诗中丝毫不见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尔的一次低落情绪,见《乞食》诗。长期营养不良的他,大约罹患低血糖症吧。一日饿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门。人一看是大诗人,欣然开门纳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怅惘一声,我不能像韩信那样报答一饭之恩了。何等自责啊。世间官场,只要肯弯腰,周旋之,钻营之,何愁不可腾达飞黄?岂止报答不了陌生人一饭之恩,甚或妻儿,也不会跟着受苦。你说一个人为了不违逆自己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瘾,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高蹈出尘之余,该有多少困顿挣扎?一个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疮百孔的人。②主流俗世的失败,正是他的勋章。中国的诗歌史,三篇辞赋不能绕过去。屈原的《楚辞》,愤慨激烈。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转为冲淡平和。苏轼的《赤壁赋》,彻底明心通透。这三人的诗文内核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近年,我读鲁迅古体诗,也读出了屈陶苏的影子。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陶渊明纪念馆“四处晃荡”时,作者探寻遗迹,渴望走近陶潜,院中景物的凉意与其内心的“漠漠然”相契合。B.解说大姐的着装、气质与陶潜纪念馆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让我激动得泪流满面。C.精神的困苦愤激和人格的清洁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以体现,作者借欧阳修的评价来表达对陶潜的钦佩之情。D.《江州寻陶潜》从陶渊明纪念馆“寻”起,又“寻”及陶潜的文学作品、仕宦遭际、生活处境和他内在的精神思想。E.文中①②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现讲解大姐的热情投入,后句表达作者对陶潜的高度赞美。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8.作者在陶潜的作品里读出了哪些“困苦忧惧”?请结合文本分析。19.本文着重写作者在江州寻访陶潜,却为何用大量篇幅写苏轼?请结合文本分析。20.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的含义?【答案】16.BE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让我激动得泪流满面”错误,让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主要是陶潜作品内容和陶潜的思想精神。E.“都使用了比喻”错误,第一处划线句不是比喻,是类比。故选BE。17.运用比喻、叠词,生动真切地写出陶渊明纪念馆翠竹阴阴、荷池残破、秋风瑟瑟的环境特点,营造出一种萧条凄冷的氛围,衬托“我”参观纪念馆时落寞的心境。18.①经济生活的窘迫艰难。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在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的窘迫交困。②内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俗,“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19.①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②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③借苏轼的《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20.“温暖的心肠”指对理想的追求、对清洁人格的坚守、磊落坦荡的胸怀、真性情的流露;“不曾折曲的气节”指不违逆自己的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的窘境之中,守住自己的个体尊严。六、(10分)21.下列文段中存在三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说起天津的民间艺术,泥人张一定是最亮丽的招牌之一。①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已传承了一百多年。②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万分令人喜爱。“泥人张”是中国传统案上雕塑的代表,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继承了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③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使他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④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有语病的是序号______改为:______有语病的是序号______改为:______有语病的是序号______改为:______【答案】①.①②.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艺术)。③.②④.令人万分喜爱。⑤.③⑥.删除“经过”或删除“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处,成分残缺,“作为”后缺少中心语,在“名录”后加上:的项目(艺术)。②处,语序不当,“万分令人喜爱”中“万分”直接修饰“喜爱”,改为“令人万分喜爱”。③处,成分残缺,“经过”与“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删除“经过”或删除“使”。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2.《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请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这个特点。【答案】示例:王熙凤的性格就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她阴险恶毒、见利忘义,如毒设相思局,几次耍弄心怀不轨的贾瑞;如弄权铁槛寺,为了3000两银子,间接逼死了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另一方面她又聪明能干,在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诸事井井有条;而且人情练达、幽默风趣,如笑称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不失机智和体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能力。所谓“正邪两赋”即“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而这正体现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真实立体与复杂丰富的特点。依据对“正邪两赋”的阐释,可知要同时写出这个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分析。例如挑选《红楼梦》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23.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兴起,成为新兴的经济形式。主播们在直播时,经常称呼直播间的顾客为“家人们”,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一章内容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答案】①差序格局的定义。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的性质。②家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单位,小到指太太一人,大到数不清,天下可成一家。“自家人”可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③主播称顾客为“家人们”,就体现出“家”的这种伸缩性。这种称呼,无非是为了卖东西而拉近距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原因以及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由题干来看,首先要把握“差序格局”的内涵。“差序格局”就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