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_第1页
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_第2页
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_第3页
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_第4页
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内容摘要】文章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入手,全面展示了传统师徒相授融入现代学历教育体系的湘绣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绣工培养的创新点,彰显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湘绣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湘绣文化湘绣产业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保护、传承,一是因为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二是传统工艺品是纯天然材料创作而成,具有独特的材质美;三是传统工艺美术全凭艺人的心灵手巧,技艺难以掌握又容易失传。因此,要使传统工艺美术后继有人,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目前,许多艺术院

2、校培养的大都是现代设计人才,而忽视了传统手工技艺的训练与实践,不能够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做到中华民族基因的传承和发展。值得欣慰的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湘绣企业合作,在全国率先订单式培养专科层次的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建立一个保护、传承、发扬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以现代学历教育的方法传授传统工艺绝技,培养真正的传统工艺美术接班人,并由此创立了“新湘绣”。一、在时代嬗变中找准转型新思路过去的一个世纪,湘绣创造了它的百年辉煌。昔日,它从民间刺绣母体脱胎而出,短短30年间,以“改蓝本”的创新因子大力拓进,迅速超越苏绣,在上世纪30年代达到第一个鼎盛期,以罗斯福绣像饮誉芝城为标志

3、,成为国内“唯一产绣区”,赢得“湘绣甲天下”的美誉。此后,又在80年代达到第二个鼎盛期,成为四大名绣佼佼者,以鬅毛针狮虎独领风骚,以双面全异绣尤其是黄淬锋仕女人物系列全异绣尽得风流,可谓誉满天下。然而,在今天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大变革中,传统手工文化已处在十分尴尬、脆弱的境地,湘绣亦不例外,它能够伴随并支撑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走到今天,已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它确实需要变革。今天湘绣行业的陈陈相因,在新形势下的无力应变,是不争的事实。制约今天湘绣向前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绣稿题材完全局囿主流中国画和西洋画范畴,几乎不越雷池一步,这是百年窠臼;一是师徒相授的经验型人才培养方式,无法适应今天湘

4、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有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千年模式。新湘绣,首先是在这两点上实现了突破转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湘绣跟其他传统刺绣绣种一样,面临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农耕文明传统养育的种种均发生了不适应。其中,面临最大冲击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传统身传型人才培养方式,以经验积累型的长期消耗完全无法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参与其中,青黄不接是普遍现象。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最根本的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传承,不在这一点上突破,遗产不能保护,产业也无法获得持续的发展。因为,伴随着题材、技艺的传承创新,最终都有赖人才去完成。这一背景,催生了新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新湘绣之新的基本特征和核心

5、本质,是引古润今。引古,是对湘绣千年传统百年辉煌之道的传承守护;润今,则是引守护传承的精髓,润泽与以往时代迥然有别的新时代的风华神采。这是有着深深农耕文明印记的传统刺绣,进入工业信息文明社会必然发生的转型。这是一场变革,但不是革命。因而它不是除旧布新,不是推陈出新,这是新旧古今充满善意的温暖拥抱和美丽对接,是变古通今。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艺术学院把传统师徒相授融入现代学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新一代湘绣人才迎接这一转型挑战,主动对接湘绣产业,进行湘绣理论研究、产品创新研发,致力打造启示引领产业转型的“新湘绣”体系。“新湘绣”是在吸引工艺美术大师、教授、艺术家、企业家参与

6、革新的情况下,注重原创和产权保护,注重功能延伸,注重文化传承、融合、创新,注重工艺与艺术完美结合,在工艺总监和艺术总监全程指导下的创造性成果。“新湘绣”的作品,展示了学院思维介入传统湘绣带来的新面貌,展示了有着百年辉煌的传统湘绣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绣稿设计思维开拓,传统湘绣与当代绘画艺术直接对接多方面的实践与成果。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新、观念变,新湘绣就能跨上有着历史高度的台阶。二、勇立时代潮头打造转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变农耕文明传统的师徒相授模式为现代科班学历教育,从身传到课授,新湘绣率先在传统刺绣行业实现了千年华丽转身。传统绣工培养都是师傅带徒弟,学艺者往往要“十年磨一剑”才能成才。新湘

7、绣构建“专业+项目+大师工作室+产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培养新型湘绣人才。2006年3月,学院在全国首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9月招收首届湘绣班学生,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湘绣人才,将传统的师徒相授融入现代学历教育体系。两年后毕业。2007年9月,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为学院兼职教授,指导教学、实训、研发。2008年6月,成立刘爱云大师工作室。9月,首次开办大专层次的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创刺绣史上高等教育新纪元。2009年12月,与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合作,建立湘绣设计研发中心。2010年10月,学生绣制的8米长卷

8、锦绣潇湘获第四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3名学生获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绣女技能风采大赛“金牌绣女”称号。2011年6月,学院被湖南省文化厅、教育厅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成立全国首家刺绣类艺术学院湘绣艺术学院,成立湘绣艺术创新研究会。学院以传承、保护、创新湘绣为己任,从人才培养、绣稿设计、工艺技法、理论研究、绣品研发、推广营销等全方位推进,创作了一系列独具特色、堪为标杆的“新湘绣”作品。在湖南省博物馆热展的“新湘绣”在观众中尤其是在业界内,引发了巨大反响。“新湘绣”以让人耳目一新之势冲击着传统湘绣多年“波澜不惊”的行业现状。出作品、出人才,催生学院意识,被誉为新湘

9、绣的主要收获。出作品:不少精品让人眼睛一亮,心头一喜,爱不释手,争相传颂。出人才:学院发挥人才培养的科班优势,创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一体。催生学理意识:关于湘绣的研究已经进入省级课题,借重学院开始规划的工艺美术基地正在启动。当古老的湘绣工艺与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传播、现代营销结合起来,给传统湘绣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新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实现了从身传到课授,从技艺到文化,从订单到定向的全面转型。课授,意味着湘绣的人才培养从理念到形式到方法到内涵的全面转型。刺绣是手工技艺,丝色、丝艺、丝绝的创造,往往又不只是技艺本身,而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刺绣家韩希孟、丁佩、沈寿、

10、杨佩珍都能诗善画,知书达理,才艺俱全,这是他们绣艺创造趋极的闪光所在。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今日绣女只能仰望大师。追根溯源,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新型人才培养,立足复合型人才方式养成,从而事半功倍,经典屡现,精品迭出。这是思路决定出路,心巧统领手巧的成功。湘绣的精品文化就是绣画。学院培养的就是精品绣画人才,学生在刺绣大师和绘画名家的直接示范熏陶下,学习掌握绘画基本原理和技法,提高了审美修养,表现出极高的悟性和灵性,他们一般在经过半年学习后就开始了精品刺绣创作。布达拉的阳光六骏图等作品,一件件在他们手中呈现。技艺纳入文化,技艺学习掌握事半功倍。湘绣创新研讨、刺绣高峰论坛、湘绣传承与保护讲座、学术报

11、告、书法笔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学院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国内艺术名家提供绣稿,工艺大师与设计大师同堂教学,艺术名家亲临指导,确保绣作的工艺与艺术水平。林凡、杨卫、林乐成、戴端等知名画家、艺术批评家、收藏家、设计师纷纷来访,以参观、座谈、讲座等形式为湘绣传承、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共谋新湘绣发展之路。以新模式培养的学生为主体的绣稿创新,多头并进,大放异彩,显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拓宽艺术形式。将水彩画、色粉画、当代油画、现代新派国画等艺术形式融入绣稿,推出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湘绣新品,如六骏图等。同时,研发出了麻布系列绣品,产生了别致的艺术效果,获得了湘绣界好评。创新绣稿题材、尺寸

12、。研发了以新潇湘八景为内容、目前国内最长的湘绣山水组合长卷锦绣潇湘(8米0.7米),荣获第四届湖南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会金奖。开发名家原创系列。研发了毛焰、方力均等当代艺术名家原创系列、刘顺湘蛋彩画和油画原创系列、杜炜写意国画原创系列绣品。丰富表现主题。推出具有时代感、贴近现实生活的时尚主题绣稿,如布达拉的阳光等。洋为中用。吸取西方文化艺术精粹,研制了具有异域风情的绣稿,如俄罗斯画家希施金的雨中情等。精品引领。研制中外经典名著人物、中外美术名家名作,如齐白石名画系列等高端绣品,引领绣品创新。三、千年转身,百年起步,一朝成型人才培养模式千年华丽转身,同样起步于百年前。沈寿的南通女工传习所,杨士焯宁乡

13、大湖塘的“开馆授艺”,都是先行者的尝试。然而,大规模、成系统的真正完成,则是今天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艺术学院。中国刺绣的悠久历史,虽然横跨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民间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并在三种文化起伏消长、合流融合中往前推进,但千年以降,其传承方式基本一以贯之,即以农耕文明形态的家庭手工业为主体,以师徒相授的个人经验浸染型为固态。楚汉时期的湖北江陵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绣如此,唐、宋、元、明时期闺阁绣、宋画绣、明顾绣同样如此,与文人士大夫文化结合进入绣画文化的欣赏型创作时期,尤其如此。明顾绣的代表人物韩希孟,则完全是以顾名世家族方式传承而知名扬世。其后知名刺绣家沈寿、丁佩也包括韩希孟更是侧重个

14、人文化修养的全面造诣。韩、丁、沈等大家处于高端;一般家庭妇女属纯技法层次,处于低端;聚会在刺绣工场的,则是中间层次。即使相聚一起施绣,其技艺传承仍是师徒相授,靠互相浸染熏陶而成。这一师徒相授千年模式,对应农耕文明形态,好处是积淀深,弊端则在于耗时长、效率低、传承慢,直接与工业信息文明时代诸种发展要求背离。改变发生于百年前。沈寿创办的南通女工传习所,为突破千年传承模式的最初尝试。明确以人才培养而不是刺绣生产为主导,不再纯靠耳濡目染的“师带徒”方式了,南通女工传习所的开创意义世所瞩目。继起的湖南宁乡画师杨士焯大湖塘开馆授艺,就完全是以办学冠名了,培养了不少知名绣女,最突出的有罗斯福绣像的刺绣者杨佩

15、珍,以及杨厚生姊妹、肖咏霞、任依静等,这说明了课授的卓越成就。惜乎杨士焯与沈寿一样,逝世过早,这一同样寄望个人名望与个人操作的办学,没有蔚然成风,彻底动摇了刺绣传承千年模式。今天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新湘绣,完成了先人的百年心愿,实现了中国刺绣人才培养的千年转身。一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完全实现了刺绣人才培养从师徒相授向科班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另一方面,它以人才培养的实绩,尤其以新型人才刺绣的新湘绣作品,实现了中国刺绣技艺文化的第三次转型,这就是由以江陵楚绣、马王堆汉绣的成熟日用装饰形态,向以唐宋闺阁绣、明顾绣为代表的纯欣赏性文人士大夫绣画文化转型;再由完全以传统中国画题材为主向沈寿开创的仿真绣融合中西主流绘画文化形态转型,今天的第三次转型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