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宪政体制.ppt_第1页
1日本宪政体制.ppt_第2页
1日本宪政体制.ppt_第3页
1日本宪政体制.ppt_第4页
1日本宪政体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宪政制度,主讲人:张政、代敏,目录,两部宪法介绍 宪政体制,第一部分:两部宪法介绍,(一)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帝国宪法。与现行有效的日本国宪法相对应,也经常被称作“旧宪法”。这部宪法,通过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亲手递交的方式发布,即所谓“钦定宪法”。,(一)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颁布 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 明治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它是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依次由天皇、臣民权利和义务、帝国议会、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司法、会计和补则七个章节组成,共76

2、条。,(一)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背景:,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敲响幕府丧钟 民权运动是推动民治宪法的动力 1882年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调查团,赴欧考察,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主张绝对君主制 。1885年,设立内阁,伊藤博文任首任总理大臣。 1886年明治天皇命伊藤博文、井上毅等人秘密起草宪法。同年5月,成立枢密院以审议和修改宪法草案及其附属法律草案。 1890年11月29日由明治天皇宣告明治宪法正式生效。,(一)大日本帝国宪法特色,天皇主权 规范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帝国会议采两院制,众议院与贵族院 体制外御前会议、元老会议与重臣会议影响力大,(二)日本国宪法,日本国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

3、是自1947年来日本创建立法的文件,提供了日本政府的国会制度及保障了一些基本权利。根据宪法,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主人,但只能扮演“纯粹仪式上的角色”(也就是国家的精神领袖)。这套宪法较为著名的地方是其第9条“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 这套宪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占领时期撰写的,打算以自由民主的模式取代大日本帝国制度。这套宪法自采用以来,没有什么大改动。,(二)日本国宪法,1946年(昭和21年)11月3日公布 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施行,(二)日本国宪法制定背景,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提议修改宪法 1946年1月1日,天皇发表人间宣言 麦帅三原则 宪法修改方向,以国民主权、放弃战争、尊重

4、基本人权为重点,(二)日本国宪法特征,改变国家体制与权利运作,从立宪君主变为国民主权 天皇制度变革 和平主义 注:近年修宪提议再起,第二部分:宪政体制,序:日本政治体制,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于日本只有国家元首名义,并无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一)天皇,天皇地位: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也是日本国民整体之象征 皇位继承:(第二条 ) 现任天皇:名为明仁,年号平成,于1989年即位,(一)天皇权力:,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

5、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第四条) 天皇的任命权 (第六条),(二)立法机关-日本国会,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二)日本国会,国会结构 采两院制,众议院与参议院 两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二)日本国会,日本国会职权: 首相提名权 法律审议与决议权 质询权 调查权 倒阁权 动用自卫队、治安出动与紧急事态承认权 审判遭罢免法官 皇室财产监督权 修宪天权,(二)日本国会立法权,日本国会的立法权包括法律的制定权、修宪倡议权和议院规则制定权三部分,(二)日本国会立法权,(一)法律制定权;日本没有立法法或者立法标准法,国会的立法应

6、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但国会是否可以就某事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调整,这完全取决于国会自身,宪法中并无任何限制性规定。对国会立法的范围进行限制,这被认为是对立法机关立法权的一种侵犯。由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效力仅次于宪法的行为规范。但日本国宪法第95条规定,国会制定仅适用于某一自治地方的特别法时,需经该自治地方居民过半数投票赞成,否则国会不得制定。,(二)日本国会立法权,(二)修宪倡议权:为防止某些个人或者集团利用手中权力篡改宪法,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该宪法第96条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国会两院全体议员三分之一的赞成,由国会创议,向国民提出,并得其承认。此种承认

7、,必须在特别国民投票或国会规定的选举时进行投票,必须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宪法的修订在经过前述承认后,天皇立即以国民的名义,作为本宪法的组成部分公布。对宪法的一切修改,不同其内容如何均交付国民表决这一点,被认为是战后日本国家政治三项基本原则中的国民主权的具体体现。,(二)日本国会立法权,(三)议院规则制定权:日本国会每个议院都享有宪法所保障的分别制定各自的议院规则的权力。议院规则主要是有关议院的议事程序和议院内部纪律方面的规定,只需要各自议院通过即可成立。如众议院规则、参议院规则、参议院紧急集会规则等。另一些调整两院共同的规则,须由众参两院分别表决。这种规则的名称一般称为“规程”,如两院协议会规

8、程、常任委员会联合审查会规程等。,(三)行政权中央行政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宪法第六十五条) 内阁包括内阁总理与国务大臣,须由文人任之(第66条) 内阁总理任命国务大臣,但多数须由国会国会议员中选任之,国务总理可任意罢免国务大臣(宪法第68条) 内阁行使政权时,集体对国会负责(第66条),内阁,内阁必须得到众议院的信任,否则,内阁有权建议天皇解散众议院,或者内阁总理辞职。由于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多数阁员属该党议员,因此内阁和议会通常能保持一致。 内阁职权,内阁的机构,日本内阁内设如下三类行政组织机构: 1、内阁辅助机构:包括内阁客房、内阁法制局、人事院和安全保障会议等,主要任务是辅助总理达成

9、,协助内阁工作,审理有关提交内阁进行决策的事项。 2、总理府及其下属机构:总理府是由总理大臣亲自担任首长的行政机关,是统一政府各部政策的重要官厅。总理府除本府外,还包括直属机构和委员会厅。 3、行政省即中央政府的部级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政省都设有大臣、政务次官、事务次官和大臣秘书官等职位,行政权-日本地方政府,采取地方自治形式,统称为地方自治体。日本地方行政机构,有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它们的办事机构称为厅、行政首长成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市、町、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是“三分自治,七分集权”,在立法、行政

10、和财政上中央都对地方有很强的控制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是立法上的控制,表现为地方政府有权就属于自己管理和执行的事务制定条例,但不得违反法律及基于法律而制定的政令;这跟我国规定的地方自治条例不得违反宪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是一致的。 二是行政控制,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中央行政首长和上级行政首长可对地方自治体的行政首长行使罢免权;其次是中央政府各省厅从不同的行政权行使上干预和控制地方行政机关。 三是财政控制,日本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主要有三种途径:1、控制地方预算;2、控制地方税收和划拨国库支出金;3、执掌地方公债发放的许可权。还有一种是司法上的干预,司法干预也有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实施的干预两类。日

11、本现行的司法制度下,地方政府有关行政处分方面的诉讼,必须服从司法裁判所的裁决。,(四)日本司法,第五十七条 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 法院之构成 , 由法律规定之。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日本司法最高裁判所,最高裁判所 最高裁判所除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外,其余法官均由内阁任命,天皇认证 最高裁判所法官15人,年龄需在40岁以上,至少10人需具备法律实务经验,七十岁退休。 最高裁判所法官之任命,应于其任命后众议院第一次总选时,交付国民审查,以后再过10年,于

12、初次举行众议议员总选时,再行审查,其后亦同 宪法修订 宪法修订须经二院议员三分之二赞同,再交公民复决,复决需获半数以上赞成,始为通过。,(五)选举制度-1994年选制改革,改革背景 1.金权政治 2.选区不平衡 3.同党竞争,1994年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改革内容: 1. 将众议院议员选区,由中选区改为小选区,采二票制 2. 众议院议员名额定位500名,300名来自小选区,200名来自比例代表制,2000年4月,选举法修订,名额变为480名,比例代表从200缩减为180 3. 全国划分为300小选区,11比例代表选区,采取并立制计票,并立制对大党有利 4. 小选区当选者必须至少得到六分之一以上的有效票,被重复推选者的候选人同时当选,一小选区为优先 5.在大选区的选举中,一个政党只有拥有5名国会议员或拥有该大选区议员总数20%的议员,并在最近一次选举中获得2%以上的选票,才有资格提出候选人名单,选制改革评估,投票率下降 竞选经费未曾减少 对小党不利,(六)日本政党,日本是亚洲近代史上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之一,实行多党制,但长期由一党执政。日本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革新政党和中道政党3种类型。,日本政党,政党体系 1.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