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ppt_第1页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ppt_第2页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ppt_第3页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ppt_第4页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子核物理,杨福家 第1章,原子核物理,张 庆 瑜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4707930-13,学习与思考,一个深夜,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披着外衣来检查实验室,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做实验。卢瑟福就问他:“你上午干什么了?”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你下午做什么了?”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提高嗓门问:“那你晚上又做什么呢?”学生挺直了胸脯回答:“我还在做实验。” 卢瑟福对他说:“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学习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为政,历史回顾重要人物,H.Becquerel, 法国物理学家(1852

2、-1908),1903年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历史回顾重要人物,M.Curie,法国物理学家(1867-1934),波兰人,1903年获得诺贝尔奖。发现钋(Po)和镭(Ra); 她的女儿(I.Joliot-Curie, 1897-1956)和女婿(F. Joliot-Curie, 1900-1958)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获1934年诺贝尔奖。,历史回顾重要人物,E.Rutherford,英国物理学家(1871-1937),新西兰人,1908年获得诺贝尔奖。证实了a 射线为He2+, b 射线为电子;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首次实现人

3、工核反应;培养了10诺贝尔奖获得者。,历史回顾重要人物,J.Chadwick,英国物理学家(1891-1974),1935年因发现了中子获得诺贝尔奖。中子的发现被认为是原子核物理的诞生。,历史回顾重要人物,E.Fermi,意大利物理学家(1901-1954),1938年获得诺贝尔奖。发明了热中子链式反应堆。,历史回顾重要人物,R.L.Mossbauer, 德国物理学家(1929-1976)。1961年因为对辐射的共振吸收的研究和发现的Mossbauer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回顾重要人物,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历史回顾重要人物,丁肇中,(1

4、936)与 B.Richter, (1931)分别发现J粒子,找到了美夸克存在的证据,1976年获诺贝尔奖。,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896:H.Becquerel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 1897:P. 1903:卢瑟福证实a 射线为He2+, b 射线为电子; 191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1919: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932:J.Chadwick发现了中子; 1934:F. 1942:E.Fermi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1945: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广岛上空爆炸; 1952:氢弹试爆成功。,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958:我国建成第一座重水型原子

5、反应堆; 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9:我国首次成功地下核实验; 1984:我国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顺利启动; 198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91:秦山核电站发电成功;,历史回顾原子弹,“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 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在核爆观测站里感到十分震惊,他想起了印度一首

6、古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历史回顾原子弹,在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状云团,爆炸产生的气流、烟尘直冲云天,高达12英里多。 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860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历史回顾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发展图,原子核的基本特性,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的自旋和统计性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原子核的宇称,原子核

7、的组成,原子核的发现 1909年Rutherford的学生H.Geiger和E.Marsden在用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有大约八千分之一的几率被反射。 Rutherford说:“就像一枚15英寸的炮弹打在一张纸上又被反射回来一样”。 Rutherford认为:正电荷和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中心R10-12cm的范围内。,原子核的组成,质子的发现 1919年Rutherford用a 粒子轰击14N,发现了质子。 核反应方程:14N+a 18O+ p 布拉凯特通过对a 粒子径迹的照片分析进一步证明,质子是由“复合核”分裂出来的,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a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实现了原子核的人

8、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中子的发现 1920年Rutherford在Bakerian讲演中提出:“在某种情况下,也许由一个电子更紧密地与H核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中性的双子,这样的原子也许有很新颖的特性”。同时他指出:“要解释重元素的组成,这种原子的存在看来几乎是必需的”。 1930年Bothe完成了9Be+a 12C+ n实验,但他认为产生的中性射线是g 射线。,原子核的组成,1932年Chadwick利用 9Be+a 12C+ n 实验中所产生的中子轰击14N,测量到14N的最大反冲动能为1.2MeV。并根据F.&I.Joliot-Curie夫妇轰击石蜡所测量的反冲质子的最大动能为5.7Me

9、V及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估算出中性射线的质量为1.15u,并大胆预言该射线是中子。,mn = 1.008665u mp = 1.007277u,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质子+中子 原子核的表示符号:AZXN X为元素符号,A=N+Z 为核子数,N为中子数,Z为质子数。 简写为:AX Z相同N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N相同Z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中子异核素; A相同Z不同的核素称为同量异位素。 Heisenberg认为: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组成,核素图 质子结合能为零的线成为质子滴线;中子结合能为零的线成为中子滴线。 b稳定线的经验规律: 轻核区:N=Z的

10、核素比较稳定; Heisenberg认为: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 理论预言:Z=114附近有超重元素稳定岛。,原子核的大小,原子核半径 均方根半径 等效均匀半径,原子核的大小,原子核电荷分布 a 近似为常数 R = r0A1/3 r01.2fm 1 fm = 10-15m,原子核的大小,经验拟合半径 核力作用半径 原子核存在中子皮,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 氢原子的结合能 EH=13.6eV 电子的质量 me=511keV Au原子组成Au单晶固体的结合能 Esub=3.93eV mp+mn-md = 0.00239 u = 2.225 MeV, 1 u = 931.5 MeV

11、 B(Z,A)/c2 = Zmp+Nmn - m(Z,A) B(Z,A)/c2 = ZMH+Nmn - M(Z,A) B(Z,A) = Z(1H)+(A-Z)(n) - (Z,A) (Z,A)=M(Z,A)-Auc2 ,(1H)=7.289MeV, (n) = 8.071 MeV,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液滴模型 Weizsacker经验公式: B=BV - BS - BC - BSym + BP 体积能: BV = aVA aV = 15.67 MeV 表面能: BS = aSA2/3 aS = 17.23 MeV 库仑能: BC = aCZ2/A1/3 aC = 0.72 MeV

12、对称能: BSym = aSym(N - Z)2/A aSym= 23.29 MeV 对 能:偶偶核 BP = aPA-1/2 aP = 12.00 MeV 奇A 核 BP = 0 奇奇核 BP = - aPA-1/2,原子核的自旋,3S,D1= 589.0 nm,D2= 589.6 nm,32P3/2,32P1/2,32S1/2,3P,32P1/2,32P3/2,F=2,F=1,原子核的自旋,1924年,Pauli提出原子核应具有自旋 1932年发现中子以后,实验发现:中子具有自旋 =h/2 原子核基态自旋的规律:偶偶核的自旋为0 奇偶核的自旋为半整数 奇奇核的自旋为整数 原子的总角动量 F

13、 = I + j F 的取值为 I+j, I+j-1,I-j 核子是费米子,遵从费米-狄拉克统计: (X1,Xi,Xj,Xn) = - (X1,Xj,Xi,Xn) 原子核的统计性质:奇A核是费米子,偶A核是玻色子,原子核的磁矩,电子的磁矩 ge,l = 1, ge,s = 2 B = 5.788410-5 eV/T 质子的磁矩 gp,l = 1, gp,s = 5.58 N = 3.152510-8 eV/T 中子的磁矩 gn,l = 0, gn,s = -3.82,原子核的磁矩,原子的磁矩 原子核的磁矩,L,S,J,l,s,J,原子核的磁矩,核磁矩的测量 E = - IB = -gI NmlB E= gI NB gI =h /NB,高 频 发生器,延迟电路,放大器,示波器,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的磁矩,磁超精细相互作用 H = - I Be l = - gIN IBe l E = - gIN MIBe l 超精细分裂相当于核角动量 I 在一固定外磁场Be l作用下发生的塞曼效应,Bel,I,+3/2,+1/2,- 1/2,- 3/2,-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