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_第1页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_第2页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_第3页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_第4页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保护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范围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4个湖泊组成。保护区总面积98700HM2,其中湖泊湿地面积85300HM2。为便于区划和管理,根据湖泊自然地理特点,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区和区,区为华阳河湖群,由相互通连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3个湖泊组成,面积74300HM2,地理坐标N29052/30015/,E115019/116033/;区为菜子湖,面积24400HM2,地理坐标N30043/30058/,E117001/117009/。表111安庆沿江保护区湖泊湿地基本情况表单位HM2湖泊名称行政位置地理坐标面积龙感湖宿松县N29052/30005/;E115019/116017/23300黄大湖宿松县N2905630008/;E116014/116033/26700区泊湖宿松、望江、太湖N30004/30015/;E116019/116033/18000区菜子湖枞阳、桐城、郊区N30043/30058/;E117001/117009/17300合计853002湿地的形成及演化21地质构造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庆沿江平原。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域位于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沿江拱段褶带。其褶皱构造最明显的特点是作NESW向延伸的“S”型构造,近似NE方向的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之一。三叠纪之前接受巨厚沉积(20007000M)。中生代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致使大别山、皖南山区强烈上升,长江沿岸下降,形成诸多断陷沉积盆地。特别由于对老的构造骨架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继续使本区经历一个间有上升的缓慢而不均匀的沉降过程,这种沉降至今未止,从而形成今日长江沿岸的构造地貌轮廓。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破碎带对皖江平原内的地貌形态影响亦是很大。如宿(松)枞(阳)断裂带,明显成为沿江丘陵与平原岗地的天然分界线。沿江平原西狭东阔,大致在铜陵以西受皖西、皖南两山约束,宽度一般只有3050KM,成为谷地;在铜陵以东逐渐开阔。安庆沿江谷地就是夹峙于皖西、皖南两丘陵山地间的狭长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万亩以上的大中湖泊有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这些湖泊的形成虽与河道摆动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与近代地壳的下沉有关。22地貌特征本区早更新统(Q1)为安庆砾石层,见于安庆、铜陵等地,厚越2050M,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和卵石层,由于经历数次升降运动的影响,通常形成河谷的三级或四级阶地,从而形成高岗地,是宜林与园林区;中更新统(Q2)是一套红色蠕虫壮粘土,为湿热作用下的产物,厚约15M,在本区多分布于山麓地带,形成低矮的与山系成垂直的条形陇岗,是茶园、旱作物和菜地主区,岗的坳谷可种植水稻;上更新统(Q3)属长江泛溢层褐黄色较密实的粘土与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层次不清或不具层次,形成侵蚀阶地或准平原,厚3040M,其构成长江的二级与三级阶地,在景观上多呈微侵蚀的波状低丘,可作为旱地或灌溉水田,耕地,利用效率高;全新统(Q4)是灰黄色、灰褐色的沙土与亚粘土,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其支流水系沿岸的河漫滩与一级阶地及河床上,厚50M,是最(较)低地面,亦是本区以水稻为主的优良耕作区。本区总体是由长江向北逐级升高,是以34级阶地构成其地貌特征。但在构造运动的控制下,随着长江的不断位移,以湖泊、岗地组合而成的地貌较为发育。在湖泊的周围,地势低、水网密度大,形成了大面积湖滨平原或湖滩地与湖荡平原,构成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便利的网圩区;在距湖泊较远的外围地区,为波状起伏的岗地,经流水切割,形成岗冲相间的地貌形态。按其相对高度和形态特征,又可分为高岗地、低岗地和缓低岗地。高岗地分布与大别山山麓边缘地带即湖泊的北缘,由土、砂组成;缓低岗地主要分布与长江I级阶地上,顶部阔平;低岗地主要分布于高岗地与缓低岗地及丘陵之间的过度地带,由Q23网纹红土或下蜀黄土组成,岗顶呈浑圆状。23湖泊湿地形成与演化安庆区湖泊湿地是在构造沉陷的背景下演替发育的,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区形成了许多沉降。安庆区凹陷属于九江洼陷东端。九江洼陷由属于南京凹陷的中部一段,是由大别山东南边缘的北东向断裂而形成的地堑式洼陷,它东起安庆,西至黄石一带,西北部与南部紧邻大别山突起与赣北突起。据本区的钻探资料及电测深资料,本区第四纪地层总厚度约320M,其中全新世近长江冲积层厚约65M。九江洼陷的宽度约50KM,大致是长江古河床的宽度。历史资料表明,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丰沛,加上海面上升对河流的顶托作用,致使河水上升,在低洼处潴积成湖。形成了包括今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等水域在内的彭蠡泽。当时该区是一种陆水相间、水流纵横、草木丛生、候鸟栖居的河流洪泛盆地环境,古长江穿泽而过,实际上是古长江的拓宽河谷。到了汉代,长江主泓线逐渐南移,古彭蠡泽不断萎缩,分裂成如今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由此可见,安庆沿江湖泊是在大的地质构造控制下,由于长江河道的摆动,洼地积水形成,同时与当时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发育演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泊滩地大面积形成,为围垦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了解决湖圩区耕地严重不足的矛盾,湖泊滩地大量围垦,致使湿地大面积减少。据统计在安庆沿江湖泊,围垦总面积达7104HM2。与此同时,随着湖泊的开发,湖泊水环境状况也发生了变化。3气候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总体说来,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出现。31气温年均气温1650C1660C,属安庆市年均气温最高的区域,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35390C,极端最低气温1350C。7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8290C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90C,无霜期250至258天,年均日照时数20518至20649小时。32地温与水温年均地温为1791800C,比年均气温高140C。最冷的1月份地温为28560C,最热的7月份地温为30350C。地温日夜变化较大,但随深度增加而日夜变化减小。由于热量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有利于成土母质的风化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由于湖面辽阔,下垫面与陆地性质不同,冬季水温比气温高350C,夏季水温比气温低240C33降水保护区内年均降雨量1291313224MM,降水日数130150日,雨量季节间分布不平衡,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58,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96,秋季占138,冬季占108尤其是六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这也是长江中下游的气候特色。34蒸发年均蒸发量1531716833MM,蒸发量与气温变化同步,而迟于降水高峰期。1月份蒸发量最低为514733MM,最高的7、8月份为18492023MM。35风保护区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刮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风向受地形环境的影响,西北有大别山阻挡,东南有皖南山区屏障,中间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江谷地,因此东南风极少,多刮东北风和西南风。年均风速差异较大,平均风速在3132M/秒,风速在晚冬至初春为最大,秋季次之,夏季为最小。4土壤保护区土壤受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水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地带性土壤为黄红壤和黄棕壤,保护区内土壤可分为5个土纲,5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17个土种,潮土和水稻土是本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红壤和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湖泊的周边丘陵和台地,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湖泊低位阶地,该土壤是保护区分布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主要以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为主。潮土主要分布于沿湖平原洲地,以灰潮土为主,由江河冲积物或湖相沉积物经地下水参与成土和旱耕熟化发育而成,湖底为泥质或沙质基底。5水文、水质51概述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主要有9条长江一、二级支流,大多发源于大别山并顺东南流向,下湖入江,分别构成华阳河、皖河、枞阳长河、汤沟河、横埠河等水系,湖泊水源主要来自这些河流和地表径流。一般每年4月后湖水开始上涨,至8月达最高点,此后水位逐步下降,12月进入枯水季节,23月达最低点。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湖泊水量通过湖闸进行人工调控。在汛期当江水位超过湖水位时,为防止江水倒灌,便关闭闸门,多数年关闸时间在4月中旬到5月初,以4月底为多。直至911月江水回落并低于湖水位时再开闸放水,一般开闸时间在11月上旬居多,因此,510月为关闸蓄洪时间。但遇干旱天气,因抗旱需要,湖闸也打开,引江入湖。各湖泊历年来水位变化情况见表112。52主要河流521长江长江流经安庆市237KM,上起宿松段窑,向东北至枞阳梳妆台出境,年过境水量达9100亿立方M,多年平均水位815M,60年代以前,保护区内各湖泊直接与长江相通,60至70年代,湖泊相继建闸。522二郎河、凉亭河分别发源于大别山区的宿松北浴乡、趾风乡,注入华阳河湖群,向东南经华阳河通过华阳闸、杨湾闸进入长江。二郎河入龙感湖,凉亭河入泊湖,华阳河湖群的各湖泊相通。523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这四条河流均入菜子湖,前三条发源于大别山区,孔城河发源于本省巢湖地区庐江县,菜子湖出水经长河通过枞阳闸入江。53地下水在保护区沿湖周围,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全新统砂、砂砾沉积物,主要为孔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浅,一M便可见及,主要靠湖水与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渗透系数105107立方厘M/秒,潜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与HCO3CLNAMG,矿化度0510克/升。由于本区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利用极少。表112安庆沿江湖泊水文情况表单位M、亿立方M湿地名称丰水位平水位枯水位平均水深蓄水量湖底高程龙感湖1643129811683781196105黄大湖163612691143941179105泊湖1631262109644179495菜子湖16781034831672878554水质安庆沿江保护区周边地区由于工业相对落后,工业污染少,因此,从总体看,湖泊水体理化性质,基本与天然状态下一致,水质较好。据近年来安庆重点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湖水透明度在06至28之间,大水面在1M以上。PH6373之间,中性微偏碱。溶氧量在正常气候时接近饱和状态,含量每升8毫克以上。主要营养盐类齐全,含量在正常范围,硅酸盐比较丰富,钙镁离子比接近13,均属正常。但近几年由于湖区养殖强度越来越大,局部水域已出现富营养化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社会经济情况1行政区域保护区涉及安庆市境内的宿松、望江、枞阳、桐城、太湖、郊区等6县(区),共40个乡镇,200个行政村,但以宿松、望江、枞阳三县为主。龙感湖属宿松县和湖北省黄梅县共有,以安徽宿松境内的面积为大,占湖泊总面积的70,泊湖跨安庆市宿松、望江、太湖三县,但太湖县所占面积不足湖泊总面积的5。黄大湖位于宿松县境内,武昌湖位于望江县境内,菜子湖位于桐城、枞阳、郊区三县境内,但郊区所占面积很小。2人口与民族保护区及其周边人口约30余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总劳动力约15万人,其中其中专业渔民8000多人。区内有国营集体渔场100多个,捕捞船只3000多只。保护区人口主要是周边人口,实际位于保护区内(缓冲区)的人口约5万人。3土地及湿地利用保护区周边社区土地总面积约76290HM2,其中林地5578HM2,耕地20002HM2,水面43120HM2。人均耕地约0067HM2,以种植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为主。保护区内湖泊湿地所有权属国家,在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保护区可依法行使管理权,目前,保护区正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尽快获得核心区的使用权。31历史回顾安庆市历史上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湖泊湿地面积达20多万HM2,自50年代开始,随着各湖泊相继建闸,湖区的围垦也相继展开,围垦总面积约70万HM2,围垦面积占现有湖泊面积的30以上(见渔业资源,表3311),其中华阳河湖群的围垦面积近50万HM2,使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大量丧失。自80年代开始,湖区围垦基本停止,一些民圩因垦殖标准低,经济效益差,难以管理等原因,又自发的退田还湖,这部分面积约10万亩。围垦的区域大多用于建设农场,种植粮食作物。虽然围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耕地不足的矛盾,但围垦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洪、防洪能力,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地方出现了“大水涝,小水旱”的不利情况。以1998和1999两年长江洪水为例,仅华阳河湖群受淹的耕地面积达2万HM2左右。32湿地利用现状321渔业保护区湿地主要开发利用形式是渔业生产,渔业经营管理体制有3种形式一种是以国营或集体渔场为主,对全部或部分水域实行承包,如武昌湖等;另一种是以湖泊管委会、渔政管理站、或以开发公司的形式管理为主,通过分割水面经营权,带动周围乡村渔场、专业承包户实现联合经营,如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部分水域;还有部分水域由渔民天然捕捞。322水利湿地的防洪灌溉功能是安庆湿地的重点功能之一,每年汛期59月,当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湖闸一般关闭,以防江水倒灌,湖泊承担着蓄洪作用每年10月之后,随着江水消退,湖闸开启,湖水排入长江,以承接第二年的洪水但遇到大旱之年,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当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也开闸引水,如2000年和2001年均有类似情况。323航运历史上交通状况较差时,湖泊的航运业相对发达,在当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湖泊航运业的作用不很重要。324林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的发展,湖泊周边的部分滩地主要是高位滩地,栽植了杨树等工业原料林,据统计,目前杨树栽植总面积约2万HM2。4交通、通讯保护区周边交通较为方便,自县城有通往湖区各乡镇的的营运车辆,各乡镇有乡间简易公路通往湖区的行政村和保护区监测点,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通小车。社区通讯也较为方便,程控电话在县城较为普及,各乡镇有邮电所,乡镇至行政村有专职邮电员。农村电话普及率逐年提高,不少群众购置了移动电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的交通、通讯状况还将得到更好的改善。5社区经济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以种养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工业企业少,在农业内部构成中渔业和种植业略偏高,人均年纯收入1600元,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生产和种植经济作物。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劳务输出或经商,也取得相当的经济收入。2000年,沿江的宿松、望江、枞阳三县国内生产总值为59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73。安庆沿江一带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历来是安徽省重点渔产区之一。解放初期,基本上是自然增殖,人工捕捞。自50年代后期,由于沿江湖泊相继建闸,内湖大量围垦,鱼类洄游通道受阻,鱼类产卵场受到破坏,自然产量也急剧减少。据统计,解放初期,湖泊面积达20多万HM2,鱼产量达25003500万公斤,至70年代,湖泊面积减少到12万HM2,鱼产量仅在1000万公斤左右徘徊。80年代以后,湖泊主要转向人工养殖,开发利用强度愈来愈大,主要养殖品种为螃蟹及四大家鱼,2000年,宿松、望江、枞阳三县,渔业总产值为688亿元,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311。表121安庆沿江三县经济情况统计表2000单位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农业县名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渔业产值枞阳2491978393723297931793440宿松1981808408505255668337674146望江1454518356484333452311601142合计59262304389171228919132222096886社区发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庆沿江区域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村村有小学,各乡镇有初中,重点乡镇有高中,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也有待加强。保护区周边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广播电视较为普及,不少家庭购置了较高档的家用电器,但从总体看,各行政村的文化事业相对落后,有线电视系统大多未建立,社区文化事业比较单调,缺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社区医疗卫生事业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各乡镇有医院,各行政村有卫生所,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可到就近的卫生所或医院。农村有些家庭用上了自来水或井水,有的家庭建立了沼气池,但是普及率不高。社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剩余劳动力大多外出从事劳务输出。7保护区与社区关系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保护区的建立对社区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限制,短期内影响社区群众的收入,社区的生产活动对保护区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从长远看,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保护区的建立及其管理工作的加强,促进了社区环境的改善,提高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有利于社区获得持续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扩大了信息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关系利益,是保护区及社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社区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社区群众个人及其所在的乡、镇、村,对保护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渔业捕捞和不合理的耕作,保护区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的划分利用区域,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非湿地产业的效益,就可缓解这一矛盾;二是直接从事渔业生产经营的渔场或公司,对保护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不合理的养殖模式和开发强度,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协调、监督作用,同时通过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社区各利益方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及其它非渔绿色产业,实行科学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做为社区的上层机构或组织,保护区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对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思想认识,就可解决这一问题。从当前看,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较好,大多数社区利益方对保护区的建设寄予厚望,社区群众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使他们也意识到目前的这种开发模式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但他们同时又想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因此,只要保护区重视社区共管,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保护区就可达到保护与利用“双赢”目标。第二章植物资源一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本次未进行专门调查,根据中国湖泊志(1998,科学出版社)和安徽省长江水系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汇编(1985,安徽省省人民政府水产局区划办公室)的记载,将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浮游植物概述如下1种类组成保护区湿地浮游植物隶属7门、73属(种),其中蓝藻门16属种,绿藻门22属种,硅藻门17属种,金藻门4属种,黄藻门3属种,裸藻门6属种,甲藻门5属种。属种组成情况见附表1。2数量和生物量各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较大,其数量和生物量见表211。表211保护区重点湿地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单位毫克/升、个/升湿地类别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生物量01500780156绿藻数量491391783417生物藻数量6135472691506生物量0501330133蓝藻数量4973211051036生物量011401120014裸藻数量16328037001生物量03201590688甲藻数量08318205048生物量00200290022金藻数量006097067生物量00800420026黄藻数量0414077生物量302406281017合计数量1891206724212008二湿地维管束植物1调查时间与方法为摸清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情况,我们在调查时间和调查线路安排上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15132001524,进行水上、沿湖勘察随机采样。实名记录植物种类。第二阶段于2001612628,水上定点采样调查,结合底栖动物对水深度、水质透明度、PH值、水温、底质、植物种类及其单位面积个体数量和少数种类的单位面积湿重调查。第三阶段于200110121025,进行湖岸、圩塘、村落、岗丘、水田及湖岸边水域调查,由龙湖稍及龙感湖的华阳河农场一队到龙感湖西湖圩;黄湖的新洲头湖堤、九城畈到螺丝咀到新沟一线;下仓镇两侧到长河;泊湖的西湖梢枫林湾、长岭湖湾驼婆咀一线;菜子湖先让村湖岸和雨潭湖岸。采样测点和辅点共有141个点,种类实名记录及物种个体数量统计。挺水植物采用德氏多度法目测估计,沉水植物采用1M2样方采样计数统计,每点采样2次,取平均数。水域深度小于1M,机船无法进入的区域,多采用目测估计。德鲁提多度SOC密闭,背景化90;COP3,很多9075;COP2多,7550;COP1,尚多;5025;SP不多;散布,25;SOL偶见5;UN仅见1株。样方的种类统计计算公式如下。多度AQ为某种特定种被找见的个体总数/R为见有该种植物的样地数目,即单位面积样地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或叫群落的个体饱和度,通常用若干统计样方进行计算。密度DQ/R为统计样方总数,包括无该种的样地。频度F含有某特定种的样地数或统计样地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称为该种的频度,即FR/R100,它反映群落各组成种在水平分布上是否均匀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之间的某些关系。上述三种指标计算公式多度计算公式AQ/R密度计算公式DQ/RM2频度计算公式FR/R100根据丹麦作者RAUNKIAER1934编制的频度标准图解,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入A级,2140者为B级,4060者为C级,6080者为D级,80100者为E级,按其所占比例的大小,说明频度级关系,即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多于其它频度级的种类。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2区系组成经调查统计,组成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植物共152种,隶属39科、85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82种,双子叶植物22科36属66种。152种湿地植物中,湿生植物90种,挺水植物24种,浮叶根生8种,漂浮植物10种,沉水植物20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总种数的592、158、53、65、132。在39科湿地植物中,禾本科含属最多,有15属;其次是莎草科,有10属。有21个科只含1属,占全部科数的513,但仅占总属数的247。在这些科中,含5种以上的科有泽泻科(5)、眼子菜科(5)、禾本科(21)、浮萍科(5种)、莎草科(26)、蓼科(13)、玄参科(8)等7科,占总科数的179,而种数占总种数的546。有12个科只含1种,占总科数的308,总种数的79。在85个属中,含5种以上的属有眼子菜属(5)、荸荠属(5)、苔草属(6)、蓼属(11)、莎草属(5)。有57属只含1种,占全部属数的671,占全部种数的375。菰、莲、菱、菹草、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植物是湖泊的主要优势种。从各属的分布区域统计,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植物有世界广布属34个,温带的属有14个,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28个属,温带到热带过渡的有9属。由此可见,保护区湿地植物以泛热带分布种和广布种为主,但具有明显的过渡带特点。根据ALBERTCSMITH对被子植物原始科的研究,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原始科较少,只有毛茛科、睡莲科,其中睡莲科的莲是归化种。3群落类型、特征与分布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湿地植被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其它湖泊湿地植被较为一致,根据中国湿地植被(1999)的区划,保护区湿地植被属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草丛沼泽和浅水植物湿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浅水植物湿地亚区。31群落类型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31个群落类型,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可划分9个群落类型,以菰群落、莲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可划分12群落类型,以野菱群落、荇菜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可划分10个群落类型,以苦草群落、聚草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各湖泊群落类型及分布见表221。表221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各湖泊群落类型及分布表湖泊名称类型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湿1菰群落生2毛轴莎草群落挺3稗草荆三棱群落水4香蒲群落植5菰芦苇群落物6野荸荠群落带7莲群落群8疣草群落落9肉根毛茛群落1荇菜群落2细果野菱群落3芡实群落浮4细果野菱苦草群落叶5细果野菱马来眼子菜群落植6细果野菱苦草、聚草群落物7细果野菱、马来眼子菜聚草、苦草群落群8芡实苦草群落落9细果野菱、芡实苦草群落10细果野菱、黑藻苦草、金鱼藻群落11细果野菱、聚草金鱼藻群落12金银莲花群落1马来眼子菜群落沉2苦草群落水3聚草群落植4菹草群落物5聚草苦草群落带6苦草黑藻群落群7苦草马来眼子菜群落落8苦草金鱼藻群落9苦草小茨藻群落10聚草黑藻群落注“”表示存在32群落的特征及分布311龙感湖湿地组成龙感湖湿地群落的植物主要种类19种,根据对水的依赖程度分生态类型为挺水植物7种,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3种,湿生植物4种。挺水植物有菰、芦苇、莲、香蒲、荆三棱和毛轴莎草、水稗;沉水植物有苦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菹草、黑藻、聚草;浮叶植物有菱属、荇菜、芡实;漂浮植物有水蕨、槐叶苹、满江红、水鳖,此外有零星分布的水车前;湿生植物有水稻、荸荠属种类等。挺水植物以菰最多,沿湖缘水深不足1M的浅水处形成湖岸菰带,其内缘为莲,成片分布,在圩区则人工种植;香蒲则零星分布在圩区菰群落内;芦苇散生在龙感湖南岸程营一带圩区。各群落的分布及面积如下菰群落沿湖缘和湖梢,以菰种群为主,组成湖岸边挺水植物带,宽度51500M不等。菰种群间伴生有芦苇,星散分布在菰种群间还有槐叶苹、水鳖等漂浮生植物,有的地段还混生狸藻、香蒲。该群落面积约52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29。莲群落分布湖缘或菰群落内缘,或圩区塘内。在龙湖竹坝湖湾和竹墩至龙感湖义乡主航道两侧呈片状分布。面积约133HM2,占全湖总面积的06。该群落中散生槐叶苹、黄花狸藻等植物。菱群落成小片或连片星散分布在湖梢、湖湾,菱每丛以112枝不等,盖度达7090。湖内大水面单株星散而稀疏,集中分布在北家湖湖面和竹墩到义乡主航道两侧、以及西湖区水面。面积约28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12。荇菜群落5月开花期,集中在竹墩主航道两侧和金鹏公司养殖场湖面,有不等大小面积、成片分布,面积约36HM2。苦草群落在大湖面分散而量少,集中分布在龙湖湾、和竹墩至义乡湖湾水域内,局部区域与其它种类组成复合种群群落。苦草分布密集区域水质透明度大,水深度在15M以内。苦草分布面积约5867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58。与苦草种群组成复合群落的种群有苦草菱群落,分布在北家湖湖面、西湖横路湖面、竹墩主航道两侧水域,面积约667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9;苦草聚草群落、苦草黑藻群落,分布在主航道两侧湖汊、龙湖湖湾,苦草黑藻群落面积约1533HM2,占全湖总面积的67,苦草聚草群落面积约200HM2,占全湖面积的09。苦草马来眼子菜群落分布在龙湖与感湖交汇处水面,面积约800HM2,占全湖面积约36。马来眼子菜群落15M2成小片分散分布在湖内,主要在主航道竹墩区和大湖深区,面积约24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10,该群落单株可长达35M,某些水域该种群与菱混生在一起,或与苦草生长在一起组成复合种群群落。毛轴莎草群落和稗草荆三棱群落则分布在龙湖梢浅水域。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萍则分布在竹墩附近的圩区。水蕨分布在龙湖梢圩区莲塘内及龙湖南岸菰、莲群落内。组成龙感湖的群落数量特征如表222所示。由此表可看出,苦草的密度高达285株/M2,多度为457,盖度50/M2,濒度625,说明该湖苦草分布广,数量多,还有菱和马来眼子菜;其次是聚草、菹草、香蒲、莲、菰。表222龙感湖水生植物群落种类数量特征序号种类密度株/M2多度盖度频度级物候期生态型1菰37SOC100187A营养期挺水2香蒲COP385187A营养期挺水3芦苇SP20125A营养期挺水4荆三棱COP23065A营养期挺水5水稗COP210065A花果期挺水6莲SOC90187A花期挺水7苦草28545750625D花期沉水8金鱼藻28454125A营养期沉水9菹草1573187A营养期沉水10马来眼子菜1915116375B营养期沉水11黑藻1068514125A营养期沉水12聚草04251187A营养期沉水13菱7624625312B花期浮叶14荇菜SOC95125A花期浮叶15芡实SOL62A营养浮叶16水鳖SOL62A营养漂浮17槐叶苹62A营养漂浮18满江红COP310062A营养漂浮19水蕨A孢叶漂浮322黄大湖湿地黄大湖分东、西两大部分,东湖称黄湖,西湖称大官湖,大官湖的湖汊、湖湾较多。据养殖公司介绍,黄大湖水面从95年起水生植物数量逐年减少,这与自然洪水有关;1997年野菱复盖全湖,包括芡实,复盖度达80,从1992年起湖内养蟹,1994年起放养草鱼,1斤重草鱼种入湖年底捕获重达16斤,可见当时湖内铒料丰富。丰富的水生植物以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为主,在82年调查时遍布全湖,后号召利用水面种植菱、莲和承包养殖,过度放养,今日已是菱满水面,形成以菱、苦草、金鱼藻、芡实、马来眼子菜等为优势种群,湖岸浅水处是以菰为优势种群的挺水植物带。组成黄大湖植物群落的种类有18种,根据水深度分布着不同的种类。沿湖浅水区挺水植物种类有4种,即菰、莲、芦苇、香蒲、和圩区的慈菇;泥底根生浮叶植物4种,有菱、荇菜、芡实、水蕨;沉水植物8种,如苦草、黑藻、金鱼藻、聚草、菹草、马来眼子菜、黄花狸藻和小狸藻;漂浮植物3种,如槐叶苹、浮萍和水鳖;圩区或湿地有水稻、席草、稗草等湿生植物。黄大湖水生植物密度最大,频度大的是苦草,组成湖内的优势种除菰外以苦草、菱、芡实、聚草、荇菜等为主。各群落的分布及面积如下菰群落沿湖边分布,形成宽窄不等的带,竹墩附近的猪咀墩有宽1000M,长2000M的菰片,大官湖中央靶场有416HM2的菰、芦苇片,沿赤壁湖和六昌湖湖缘有30M宽的菰带,黄湖下仓镇两侧各有50M宽的菰带分布,黄湖从九城畈向新沟折向西南新洲头,沿湖菰带宽达1500M。菰群落中散生芦苇或香蒲,间生其它漂浮植物或蓼科的植物生长,是野鸭等水禽栖息觅食藏身的地方。菰分布面积为60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25。菱群落遍布全湖,尤以黄湖和大官湖北半部密集而多,湖汊及湖湾无菱分布,是由于人工养殖而清除造成的。菱是浮叶生植物,在湖中以团块或连成片的方式分布,局部水域呈星散分布,而且大部分与苦草、金鱼藻、芡实、黑藻、聚草、马来眼子菜等种类组成不同的复合群落。菱群落在黄大湖分布面积为18000HM2,占全湖水面总面积的675。莲群落是单种挺水群落,成片分布在下仓东侧下仓圩的菰片内缘,有015HM2的莲片,在竹墩进入黄大湖航道北侧、阮坡咀湖边、大官湖的泥咀头湖边,新洲头附近湖边、九城畈螺丝咀附近湖缘均有成片莲群落分布,分布面积有2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075。荇菜群落为五月间开花的单种群落,主要分布在阮坡咀附近、刘汊湖边,长河口附近有少量成片分布,分布面积为2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075。六月份以后湖面被菱替代,荇菜分布面积变小。苦草群落与聚草或菱、芡实等混生一起,组成复合群落,在全湖分布面较广,尤是在黄湖东部九城畈一带、刘汊湖湖面、长河口湖面较多,分布面积约40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15。芡实群落分布在黄湖东部和南部,星散分布与苦草、菱组成复合群落,分布面积为2667HM2,约占全湖总面积的10。聚草群落主要分布在大官湖猪咀墩附近湖面和刘汊湖和长河口湖面,少量分布在黄湖姑娘坟附近湖面,与苦草、金鱼藻等组成复合群落,面积约1333HM2,占全湖总面积的5。黑藻群落分布在下仓镇附近湖面,六昌湖西部、阮坡咀湖面、沙湾湖口有分布,与金鱼藻、苦草、聚草组成复合群落,面积约667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5。此外还有菹草组成单种群群落,分布在六昌湖湖汊口,面积约60HM2;金鱼藻则分布在其它群落内;马来眼子菜在湖内90年代是优势种群,现在已很少,星散状小块分布,约600HM2,占全湖面积的225。组成群落的种类数量特征如表223所示。表223黄大湖水域水生植物群落种类数量特征种类密度株/M2多度盖度频度级物候期生态型苦草42574350571C营养期沉水菱1953690642D营养期浮叶金鱼藻2511525B营养期沉水黑藻2713214B花期沉水聚草136145178A营养期沉水菹草0316178A花期沉水马来眼子菜293553071A花期沉水芡实07278025A营养期浮叶菰36SOC100花期挺水莲COP295花期挺水芦苇SP4花期挺水荇菜SP100花期浮叶香蒲COP2营养挺水水蕨SOL孢叶漂浮叶黄花狸藻SOL花期沉水小狸藻UN营养期沉水食虫槐叶苹SOL营养期漂浮水鳖SOL营养期漂浮浮萍SOL营养期漂浮323泊湖湿地组成泊湖植被类型的植物有挺水植物菰、芦苇、莲、香蒲4种,沉水植物苦草、聚草、黑藻、小茨藻4种,浮叶植物菱、芡实、荇菜、金银莲花4种,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苹、疣草3种。优势种群主要有菰、芡实、莲、香蒲、苦草、疣草、金银莲花。各群落的分布及面积如下菰群落以菰为主,芦苇散生在该群落内组成复合种群群落,生长在湖梢、湖边缘浅水区,分布在泊湖枫林东、西湖梢、九城畈到石庙一带湖边、长岭湖湾的驼婆咀到泊湖口,宽501500M,形成湖岸浅水区挺水植物菰带,面积约2800HM2,占泊湖总面积的155。莲群落分布在枫林西泊湖梢圩区及泊湖口,面积约67HM2,占湖泊总面积的03。苦草群落在湖区分布面积约10667HM2,占泊湖总面积的591,是泊湖的优势种群,在泊湖口苦草可达13M长,叶宽达15CM。菱群落分布在九城畈泊湖口和田祥湖面,面积约467HM2,占泊湖总面积的25。在大石湖湾有菱、聚草组成复合群落,面积约200HM2。聚草菹草复合群落在沙咀湖心有聚草菹草组成的复合群落,面积约667HM2,占全湖面积的37。苦草黑藻群落在大石湖汊口,面积267HM2,占全湖面积的14。芡实和香蒲群落分布在湖湾圩区池塘内。疣草群落和金银莲花群落在泊湖西梢菰群落间。组成群落的种类数量特征如表224所示。表224泊湖植被群落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种类密度株/M2多度盖度频度级物候期生态型莲COP185营养期挺水菰SOC100营养期挺水香蒲COP150营养期挺水疣草SP70花期挺水菱036955A花期浮叶芡实COP185果期浮叶金银莲花SOL25花期浮叶苦草2914854060D花果期沉水黑藻025164015A花果期沉水小茨藻120515A营养期沉水聚草04531015A花期沉水槐叶苹SOL2营养期漂浮满江红SOL1营养期漂浮芦苇SP10花果期挺水水车前SOL花果期沉水324菜子湖湿地组成菜子湖植被类型的植物有挺水植物菰、芦苇、香蒲、菖蒲、莲、荆三棱、荸荠7种,沉水植物聚草、苦草、菹草、金鱼藻、黑藻和马来眼子菜6种,浮叶植物菱、荇菜2种,漂浮植物满江红、水鳖2种。群落中苦草、黑藻是该湖的建群种,数量多,密度大,分布面大,团块型分布;其它组成种类有菹草、聚草、小茨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随机型分布;而菰、香蒲、荸荠则成片生长在圩区。各群落的分布及面积如下苦草群落菜子湖水域主要是苦草组成单种群落,或在某些水域与黑藻、菹草、菱、小茨藻、聚草、马来眼子菜分别组成群落。苦草分布面广,在东风圩苦草矮短,密度大,全湖分布面积约11333HM2,占全湖总面积的68。根据采样点测定,苦草依靠种子和营养芽体块茎繁殖,横走根茎节长度约712CM,苗叶高1030CM不等,随水底肥沃程度不同。菜子湖苦草单株湿重平均65G/株。菰群落组成单种群落,分布在圩区水塘和白兔湖湖汊,有芦苇散生在菰群落内,面积为733HM2,占菜子湖总面积的44;在杨湾圩区有少量分布,并有单香蒲群落或与菰草混生在一起。荸荠群落为先让村栽培种群,练坛附近圩区水域有分布,面积约033HM2。黑藻分布在菜子湖车富两端湖面,约107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64。它与菹草、聚草、苦草组成多种种群群落,或与苦草组成复合群落。聚草分布面积为867HM2,占全湖总面积的52。菹草分布面积约400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4。菱分散分布或在东风圩成片,面积约333HM2,占全湖总面积的2。此外在先让村两岸湖面有马来眼子菜133HM2,荇菜分布面积40HM2。肉根毛茛群落早春三月,菜子湖东风圩湖滩有大面积肉根毛茛群落分布,成片开黄花,是湖区的一大景观。组成群落的种类数量特征如表225所示。表225菜子湖植被群落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种类密度株/M2多度盖度频度级物候期生态型黑藻9119729050C花期沉水生苦草3866330615D花果期沉水生菹草33174192A营养期沉水生聚草31273115A营养期沉水生金鱼藻08203038A营养期沉水生小茨藻072038A营养期沉水生马来眼子菜02772538A营养期沉水生菰SP90营养期挺水生荇菜SOL20花期浮叶莲SOL70花期挺水香蒲COP260营养期挺水芦苇SOL营养期挺水荸荠(江南荸荠)SOL100营养期挺水荆三棱COP1100花期挺水4湿地植被现状分析41种类组成复杂,群落类型多样湿地生长的植物有152种,典型大科如禾本科、蓼科、莎草科等在该湿地广泛分布。由于湿地环境有一定的一致性,其组成常跨越陆地的自然植被带。该区植物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地带性特征不明显,区系成分较多样,有热带亲缘的科、属或华南成分向北分布的种类,使一些热带、亚热带科在该地区分布,如苋科的莲子草等。湿地生长的植物中世界广布种成分占优势,如水生植物中的莎草科、眼子菜科、玄参科、蓼科等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种类,且草本占主要地位。组成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有31种类型,既有单建群种群落,又有复合群落。由于水位、底质以及水体营养状况的不同,水域植被生态系列带明显,从湖心深水区到湖边浅水区,随着水深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生态带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漂浮植物随水、风力大小和风向变化而位置不定。水生植物种类在不同水域种类数量分布也不同,水深度和水透明度导致自湖心至湖岸滩地的生态分布依次形成从沉水植物至浮叶生物植物、最后到湖缘浅滩的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它可以明显表达群落的过渡和演变。42湿地植被的演化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类植物资源,都处在产生、发展和演替过程中,研究它的发生、发展、演替都具有重要意义。初步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安庆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环境因子是多方面的,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导致其它因素改变,使某些植物种类被替代,加速湖泊沼泽化。421自然作用主要是由于洪水侵入淹没时间长久,使湖泊植物种类发生更替。水生植物分布与水深度、水透明度有密切的关系。存水期长、气温高导致水温高,混浊度大水质透明度小,一些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没在水中,得不到光照而枯腐,一些沉水植物因水混浊,同样得不到充足阳光,而逐渐影响生长发育。80年代调查资料表明,龙感湖以马来眼子菜为最多,遍布全湖。而现在只是零星小块状分布,从单株到15M2丛生的分布,在湖心区不多。黄大湖也是这样,现被野菱、苦草替代马来眼子菜。野菱、芡实由于果实、种子成熟后沉入水中或漂流扩大了新领地区域范围,一年复一年的发展,形成大面积的浮叶植物群落,致使一些沉水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影响生长发育,聚草、马来眼子菜逐渐在种群竞争中减少领地或消亡。相反浮叶植物野菱面积扩大,密度增大,复盖度高,以致湖面基本上是野菱,一到秋季植株死亡后腐烂而使水变臭。422人为干扰一是过度、不科学的放养大量食草性鱼类、蟹,造成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二是沿湖居民为短期经济效益捞水草出售给外地种植以及无计划的捞水草作肥料、饲料;三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渔业养殖公司在大水面分割承包后为各自发展养殖,采取围网箔养殖,在养殖区内人工清除水草,最典型的是龙感湖的北家湖、黄大湖的六昌湖等。423种群的遗传特征不同的物种,对环境适应性亦不同,一些植物种类生活力强,适应范围广。苦草繁殖有两种方式,一为依赖种子繁殖,每年67月间开花,雌花浮出水面受精后,810月果实成熟,沉入水底,脱落,随水流漂沉入淤泥,第二年5月发芽出苗、定居竞争繁育,在适宜环境下形成群落。二为依赖芽体块茎根茎营养繁殖,发芽形成横走根状茎,每伸展一节生长一株植物,节间长512CM,逐渐扩大,形成群落。沉水植物聚草、马来眼子菜、菹草,在水中为单株,近水面因光照充足时,植株节部腋芽萌生成新枝,可多达3040枝,形成从生状态,该植物离水域在潮湿地不淹在水中,茎部的芽也能繁殖生成新株。浮叶植物野菱单株当叶盘浮出水面后,植株上部亦不断分生新枝,而在6月9月开花结实,10月果成熟,脱落后沉入水中,第二年再萌芽形成新株。浮叶植物芡实45月间种子在水底泥中萌芽,到78月叶在水面长大,待开花结实到10月成熟,果实开裂种子因表面有胶质物假种皮随水漂流,假种皮腐烂后沉入水底侵入新领地,第二年重新形成新株。上述这些植物的遗传特性,在不同湖泊形成不同的优势种群。它们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子中的水深度、水透明度、底质、温度、光照都有密切关系,任何一个因子的改变都会导致一种植物消减,另一种群落形成,这符合自然界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规律。水生生态系统破坏后,恢复是很漫长的,决不是能在短期内形成平衡的。安庆湿地四个主要湖泊的湖床升高程度、水深度、水透明度、分布的水生植物种类也不同,形成的生态序列也不同,总趋势向湖泊沼泽化演进,人为干扰将加速这种演变进程,明显的表现为挺水植物区域和滩涂地扩大。随着湖缘浅滩和水底土壤中植物残体的积累,地表逐渐提高,地表水状态变化,导致湿地植被的迅速变化,最后群落类型改变。43湿地植被与鱼类和鸟类的相互关系水草是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及一些鸟类直接摄取的天然性饵料,许多水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轮叶黑藻含粗蛋白110,粗脂肪30,灰分159;眼子菜含粗蛋白121,粗脂肪29;水葫芦凤眼莲含粗蛋白11,粗脂肪024,还有磷、钙等物质。像苦草、金鱼藻、聚草、慈菇等植物叶和叶柄都是很好的饵料。水草不仅是饵料,也是鱼类、虾类产卵和逃避敌害的场所,没有水草的湖泊,严重影响鱼类自然繁殖。水生植物又给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它们繁殖快,生物量大,也给非草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水生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基础。因此,水生植物生长的好坏,种类的多少与该湖泊湿地渔业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大茨藻生长太多,覆盖度太大,对鱼类生长不利,应适当铲除和控制。水生植物易腐烂,肥力大,应每年秋季捞取作为堆肥,用以发展绿色无污染农业。植被与鱼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湿地植物为鱼类提供了繁育环境和食物,而另一方面,鱼类的组成、数量状况对植物资源也有很大的影响。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多种草食性鱼类喜食的饵料,如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等,尤其是苦草和黑藻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在湖区的滩地及湖汊、湖湾,挺水植物菰、莲以及沉水植物大面积分布,是鱼类重要的产卵、摄食场所。如龙感湖的龙湖汊、菜子湖的东半部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湿地植物作为鸟类栖息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候鸟的越冬具有很大的影响。苦草的果实在秋季沉入水底,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