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第1页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第2页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第3页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第4页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2编辑词条我来说几句参照版本历史版本0收藏本标准收藏夹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表514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夏季冬季房间名称温度相对湿度工作区风速MS送风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工作区风速M/S计算机室、电子设备室、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继电器室261060士1005人工冷源10天然冷源可能的最大值20士1O601002值班室、办公室、实验室等262818515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室、电子计算室和继电器室等与邻室的温差超过3时,应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516当空调房间位于主厂房内,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可取该地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与温差T之和T宜取510。517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热湿负荷包括以下几项1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太阳辐射热量;2电子仪表及电气设备散热量;3照明散热量;4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518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下列三项风量中的最大值;L电子计算机室等无人值班房间的空气调节系统总送风量的5,其他空气调节系统总送风量的10;2满足卫生要求需要的每人30M/H的新鲜空气量;3保持室内正压所需要的风量,正压值宜采用5PA左右;4全年性空气调节系统,当周围环境较好时,过渡季宜大量使用新风。519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室内无可开启的窗或过渡季大量使用新风时,应有排风出路;当过渡季大量使用新风时,室内正压值不应超过50PA口大量使用回风的系统,应考虑室内空气能全部排换。5110集控楼新风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新风应过滤。5111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按最大新风量考虑,新风管道上宜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5112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回风机1不同季节的新风量变化较大,其他排风出路不能适应风量变化要求时。2系统阻力较大,装设回风机技术经济合理时。5113空气调节房间的换气次数(指送风)不宜小于每小时5次,但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决定。5114空气调节系统冷负荷包括以下几项1室内热湿负荷;2新风负荷3系统的附加负荷;1空气通过通风机的温升2空气通过风管的温升;3风管的漏风量附加见5115;4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水泵、水管、水箱等)的冷量损失(按5估算)。5115空调系统的漏风量,宜按系统风量的10计算;空调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宜采用1015的附加值。5116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5116选用。表5116风管内的风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主管风速支管风速25353423550472350656935658581258注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M/S10M/S5117电子计算机室、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的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不超过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2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或孔板送风口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口3当散热量较大,且带有上部排风装置的设备时,宜采用下部送风。5118送、回风口的风速,宜按表5118选用。表5118送、回风口的风速M/S项目风速备注送风方式侧送与敢流器平送孔板下送条缝型风口下送205030502040当送风口较高时,取大值。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大值。送风口位置较高或工作区允许风速较大时,取大值回房间的上部4O5O风口所在位置房间的下部不靠近操作位置靠近操作位置用于走廊回风时3040152010155119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隔振设计应根据工艺和使用要求、噪声和振动的频率特征及传播方式,通过计算确定。52空调机房布置521空调机房宜靠近空调房间,设备运转部分宜设减振基础,其进出口管道宜设挠性接头。522空调机房的设备布置和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空调机组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空调机组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兼作检修用的通道宽度,应根据空调机组过滤器的种类及规格和操作阀门的距离确定。523空调机房的地面宜有0005的排水坡度,并应设地漏、明沟以及清洗过滤器的水池。当空调机房布置在楼板上时,还应有防水、排水措施。排放空调机机内冷凝水的排水管应设水封。524空调机房室内应考虑采光和通风。525下列空气调节设备及管道应保冷1冷水管道和冷水箱;2冷风管及空气调节设备;3排放空调机机内冷凝水的管道。526设备和管道保冷,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冷凝水;2保冷层的外表面应设隔汽层;3管道和支架之间应采取防止“冷桥”的措旌。53防火排烟531电子计算机室、电子设备室、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及无外窗的空调房间应设置排烟设施。空调系统应配合防火分区设置防火阀和防止火灾蔓延的设施。532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管和回风管,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防火阀L穿过空调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2通过重要设备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壁和楼板处;3每层送回风水平干管同垂直总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4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533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非燃烧体楼板,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防火阀的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穿过处的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填塞。534防火阀的易熔片和其他感温、感烟等控制设备一经作用,防火阀应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密关闭,并应设有单独支吊架等防止风管变形影响关闭的措施。易熔片及其他感温元件应装在容易感温的部位,其作用温度应较通风系统在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温度约高25,一般可采用70。535集控室、电子设备室、计算机室等重要房间的排烟方式宜选用独立的机械事故排烟系统口当利用空调系统进行排烟时,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并应设有将空气调节系统手动切换为排烟系统的装置口室内排烟口宜设置在能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的位置。536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空调房间,可不设机械排烟系统。537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可按房间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5次计算。538防火阀宜安装在易于检修处,应把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539风管内安装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欠风、超温断电保护。5310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机应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当火灾报警后应关闭送回风机。5311捧烟口和其他火灾危险区的烟气排放口应远离空调系统的新风口。6电气建筑61主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室611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继电器室和保护小间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612室内设计参数的选择、冷负荷及风量的计算、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等,应按51执行。613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和继电器室空调系统防火排烟的设计可按53执行。614当空调机设在电缆夹层时,应设置独立的房间。615主控制室和网络控制室可采用散热器采暖。616保护小间应设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的检修换气通风。62蓄电池室621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应采用机械通风。室内空气严禁再循环。进风宜过滤。L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包括调酸室)的通风系统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分开。2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通风换气量应按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含氢量(按体积计算)不超过07计算;且室内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3调酸室的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少于每小时5次。4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及调酸室的通风,应使室内保持一定的负压当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系统时,排风量应比送风量大10。5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的送风设备,宣布置在通风机室内。排风系统的耗热量由送热风装置和散热器系统共同补偿。6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应设上部吸风口,并避免气流产生短路和死角,调酸室应设上部和下部吸风口。上部吸风口应贴近顶棚,当顶棚被梁分隔时,每档均应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得大于04M;当设下部吸风口时,下部吸风口应靠近地面,与地面距离不宜小于200MM。7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冬季送风温度不宜高于35,并应避免热风直接吹向蓄电池瓶。送风口底部标高不宜低于1OM。8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排风管的出口,应高出屋面;当蓄电池室布置在主厂房内时,排风口宜接至室外。在严寒地区,室外排风管道宜设有保温或排凝结水的措施。9通风设备、风管及其附件,应考虑防腐措施。622免维护式蓄电池室的通风空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夏季室内温度不超过30。2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3次的事故排风装置,故排风装置可兼作通风用,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贴近顶棚,其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排风口接至室外;3有良好的自然进风环境条件时,平时正常运行可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否则应利用事故排风装置作为平时正常运行的通风,进风宜过滤;4当夏季通风不能满足设备对室内温度的要求时,宜设置具有防爆性能的空气调节装置,并应避免空调送风口直吹蓄电池。623蓄电池室通风系统的通风机及电机应为防爆型的,并应直接连接。624蓄电池室冬季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由室内的散热器补偿。蓄电池室严禁采用瞻火取暖。625采暖设备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75M。散热器应采用耐腐蚀、便于清扫的散热器,室内不允许有丝扣接头和阀门。626采暖通风沟道不应敷设在蓄电池室的地下。采暖通风管道不宜穿越蓄电池室的楼板。63通信室631载波机室、微波机室、光纤设备室、交换机室、转接台室和通信测量室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上述各房间的门窗应严密,室内宜保持正压,进风宜过滤。64变压器室641油浸式变压器室的通风,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进风和排风温差不超过15设计。642油浸式变压器室采用机械通风时,宜采用机械进风,自然排风系统,送风口布置宜直接吹向变压器排热管;也可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643干式变压器室的通风,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0设计。当干式变压器布置在厂用配电装置室内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