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_第1页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_第2页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_第3页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_第4页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卷增刊2010年11月石油钻采工艺0ILDRILLINGPRODUCT10NTECHN0L0GYVO132SUPNOV2010文章编号100073932010SO一000106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龚晓峰何家雄张景茹,陈胜红柏杨王晨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摘要三水盆地L958年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发现了宝月、竹山岗两个小油气田,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预测其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另一L为52310T和65L3510M3。迄今为止,该区通过断断续续开发生产采出的油气数量尚不足其油气储量的10,因此,三水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尚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全面分析该区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生油、布心组三段下部储油、布心组三段上部及上始新统西布组中下部为盖层所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为盆地最理想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其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依次为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新生古储”的古潜山勘探领域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煤成气勘探领域。关键词华南三水盆地;生储盖组合类型;油气勘探领域;有利勘探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CONDITIONSANDFAVORABLEEXPLORATIONPOTENTIALINSANSHUIBASINLYINGINTHESOUTHOFTHECONTINENTALMARGINOFSOUTHCHINAGONGXIAOFENG,HEJIAXIONG,ZHANGJINGRU,CHENSHENGHONG,BAIYANG,WANGCHEN,1KEYLABORATORYOFMARGINALSEAGEOLOGY,CAS,GUANGZHOU510640,CHINA;2GRADUATESCHOOLOFCAS,BEIJING100049,CHINA;3SHENZHENCOMPANY,CNO0EGUANGZHOU510240,CHINAABSTRACTSINCETHEEXPLORATIONACTIVITYWASCAIEDOUTINSANSHUIBASININ1958,THETWOFIELDSOFBAOYUEANDZHUSHANGANGHAVEBEENDISCOVEREDBASEDONRELEVANTINFORMATION,THEPREDICTEDGEOLOGICRESERVEOFOILANDGASIS523,000TAND65,135,000MRESPECTIVE一1YTODATE,ACCUMULATEDOILGASOUTPUTISBELOW10OFRESERVESTHEREFORE,THEREEXISTSGREATPOTENTIALTOTAPINOILANDGAS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INSANSHUIBASINONTHEBASISOFOVERALLANALYSISOFTHEGEOLOGICCONDITIONSINTHISAREA,THISPAPERPOINTSOUTTHATCRUDEOILORIGINATEDFROMSECONDSECTIONINBUXINLAYEROFMEDIUMBOTTOMEOCENESERIESANDWASSTORAGEDATBOTTOMOFTHIRDSECTIONANDITISALSOFOUNDTHATUPPERPARTOFTHIRDSECTIONINBUXINLAYERANDMEDIUMLOWERPARTOFXIBULAYERINUPPEREOCENESERIESARETHEINTEGRATIONAREAOFCRUDEORIGINATIONANDSTORAGE,WHICHISTHEOPTIMALHYDROCARBONRESERVOINTHEPRIORITYFORBENEFICIALEXPLORATIONISSUCCESSIVELYPALEOGENESERIESFORMATION,BURIEDHILLFORMATIONANDCOALFORMEDGASINNEOPALEOZOICEARLIERMESOZOICERAKEYWORDSSANSHUIBASININSOUTHCHINA;INTEGRATIONOFORIGINATION;STORAGEANDCAPPING;OILANDGASEXPLORATIONAREA;FAVORABLEEXPLORATIONDIRECTION1区域地质概况三水盆地地理上处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盆地范围北起清远市区,南至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及顺德区与容奇镇之间,东南部至番禺区屏山一带与东莞盆地相毗邻,西抵肇庆市高要县的广利、永安,东达广州黄埔港。盆地中白垩一古近系沉积残存面积为3375KM。因盆地周围主要生储油层裸露地表,不具基本的油气地质条件,故有效勘探面积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7CB41170501、2009CB219501联合资助。作者简介龚晓峰,1985年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油石油地质专业在读硕士生。EMAILGONGXIAOFENGCDSINACOM。2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11月第32卷增刊为1000KM,盆地展布为不规则的菱形,由北东向和东西向的区域构造作用控制了盆地的外形轮廓。区域地质调查及部分钻井资料表明,J水盆地向垩系一古近系沉积基底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与含煤砂、页岩及中生界三叠系内陆碎屑岩系,大片出露于盆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外罔局部地区露头见泥盆系呈北东向狭长展布。大体上显示出从西北到东南地层时代越来越新的趋势。盆地白垩系及古近系属内陆湖盆沉积,累计厚度在5500M左右。根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初步划分为下白垩统白鹅洞组、J垩统水组、古近系古新统大郎山组、下始新榔统布心组、上始新统西布组及渐新统华涌组6个地层单元。2基本油气地质条件2I盆地基本构造格局水盆地属在L卜古生界浅海相碳酸盐岩及中生界火成岩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总体呈菱形展布,主要由如下构造单元构成J。1大坑坳陷,位于盆地西北部,是在泥盆一石炭系向斜构造基底上受东西向广一三断裂控制的北东向坳陷,中间平缓,向东倾伏,坳陷深度在1000M以J。2官窑斜坡,位于盆地东北部,呈北西向展布,重力正异常或平坡区,外有残I【J内侧以断裂、陡坡和坳陷相连。3白坭斜坡和平洲斜坡,分别位于盆地西南侧和东南侧,平洲斜坡西与盐步石湾坳陷相毗邻。4盐步石湾坳陷,呈北东向狭长状展布,面积约320KM,以盐步附近沉降沉积较深,沉积充填厚度达3000M,在佛I】J市附近存在鞍部。5大沥一官山隆起,呈LT;JL;东向延伸,分隔了东南侧的盐步石湾坳陷和西北部的丹灶坳陷。6南边丹灶坳陷,位于盆地中部,为近南北向展L布的坳陷,是盆内最主要的构造单元,面积约为700KM。受到官窑一石碣、石涌一太平两条北西向断裂所控制,因而其东北和西南边界沿着上述断裂呈北北西方向延伸,坳陷最深达4000M【。由于该坳陷展布规模大、沉积较厚,为盆地的主要生烃坳陷,。22油气生成条件油气勘探及研究表明,水盆地古近系烃源岩主要为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该段地层展布规模大,沉积充填较厚。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烃源岩主要为一套较厚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以南深2井为例,其暗色泥岩厚2395M,占该段地层厚度的947;而水深12井该段的暗色泥岩则高达98。根据该区19口井统计,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地层平均厚度为2501TI,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度达200M,即暗色泥岩高达80以上。必须指的是,在盆地东北部马头岭地区布心组二段已相变为泥灰岩、石灰岩及少量残存的未变质泥岩,厚度较薄,分布范围也小,一般厚度为40100M。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上覆的布心组三段以深灰色钙质泥岩与灰白、浅灰色砂岩互层为主,沉积厚度一般为294450M,平均厚度为3275M,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度为167ITI,占地层厚度的51,属潜在的烃源岩。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下伏的布心组一段地层,钻穿该套地层的探井较少,全段地层厚度为110270NL,其中暗色泥岩占445,亦属潜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下始新统布心组一段和段以及上始新统西布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低,除个别样品有机质丰度较高外有机碳TOC和总烃分布为1。55和300RAGL,大部分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TOC平均058、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00123、总烃含量平均为5244MGL均未达到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标准。造成布心组一段和布心组二三段有机质丰度低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由于布心组一段沉积之时,湖盆范围较小,沉积速率较慢,有机质因埋藏慢而被氧化;布心组三段沉积速率虽较快,但当时湖盆萎缩趋于消亡,导致有机质丰度较低3,4J。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沉积时,是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湖相沉积范围大、生物繁茂,沉积埋藏速率较快,有机质丰度较高。该段暗色泥岩中有机碳含量最小为019,最高达178,一般为0715。氯仿沥青“A”含量最低,为001L,最高为0228,中值为0103。总烃含量为171578MGL,中值643MGL。剖面上,布心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具有自卜而下随埋藏深度SDTI而逐渐增大的特点。由表1所示J水盆地始新统布心组二段与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古近系烃源岩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布心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及烃产率等主要生烃参数与邻区北部湾盆地洞西南凹陷和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冀中凹陷及辽河西部凹陷的陆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及烃产率基本相当,达到好的烃源岩标龚晓峰等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3准,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成油的物质基础。表1三水盆地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及烃产率与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对比盆凹层位有一烃C三水盆地布心组二段生油岩有机质成熟演化生烃门槛偏浅、有机质成熟度总体偏低,处在正常成熟生烃的油窗范围。氯仿沥青“A”有机碳、总烃有机碳等表征有机质在热作用下的烃转化率参数,均随深度加深,有机质成熟度增加,烃转化率逐渐增大而达到生烃门槛值总烃TOC大于15以上,相应深度为1000M以下。虽然有机质成熟生烃在500M附近已经开始,但尚未达到生烃门槛。真正开始成熟大量生油的门槛深度应在1000M以下,1200111附近出现成熟生烃高峰,此处,总烃T0C大于2、氯仿沥青“A”TOC大于5以上,表明有机质进入了正常成熟大量生烃的油窗阶段。必须强调的是,布心组二段生油岩现今生油门限深度为1000IN,大量生油峰值深度为1200RN,成油主带范围为10001400M。门限深度及成油主带如此之浅,显然与邻区北部湾盆地涠西南生烃凹陷及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断陷盆地的大部分生烃凹陷差异颇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区生油岩沉积时和沉积后火山活动频繁,盆地大部分区域均有火成岩分布,增强了盆地古地温场亦即提高了大地热流值,促进和加快了沉积有机质成熟演化的生烃过程。另外,盆地后期构造抬升导致烃源岩上覆的部分地层剥蚀严重,使得原来埋藏较深的烃源岩经后期抬升剥蚀而变浅,故成熟生烃门槛则大幅度变浅。已有研究表明,三水盆地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烃源岩沉积后受后期构造运动抬升作用的影响,其上覆地层剥蚀厚度达8001000M,而该套烃源岩在始新世末期及以后曾经可能达到的最大埋藏深度为25002700M,这与邻区海上的北部湾盆地始新统烃源岩成熟生烃门槛基本一致。根据据始新统布心组二段暗色泥岩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其镜质体反射率见为0708,烃源岩热解色谱最高热解温度达428431OC,表明其有机质处在正常成熟生烃的油窗范围。另外,根据该区宝月、竹山岗两个油田产出原油的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南2、南8及宝3等井原油,还是宝12、宝19及南1等井的原油,其反映成熟度的OEP值均在成熟的液态窗范围,OEP值为108120,表明其原油成熟度处于正常成熟的液态油窗阶段J。23油气储集层特征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不仅泥岩较发育,亦有较厚的砂岩储集层并与其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类型。这些砂岩储集层的矿物组成,主要以石英占优势,其含量高达4060,其余为长石及其他矿物成分。砂岩分选与磨圆度中等,一般含有530的钙质和泥质胶结物。砂岩储层的胶结类型多属孔隙式,尚有裂缝性及溶洞型等其他类型的储集层。以下重点对该区孔隙性砂岩储集层和泥灰岩、石灰岩裂缝性及溶洞型等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与阐述。231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孔隙型砂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宝月一石潭地区以及盆地中部和南部一带。以下始新统布心组段砂岩最为发育,属于湖相J角洲前缘沉积。在盆地西北部,布心组J段下部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砂坝沉积,砂体总厚度达58885M,单层厚度为6101TL,以细一中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大体沿盆地周围向湖盆中心扩展,多呈弧形分布。砂坝主体在宝月竹山岗一带,其孔隙度一般达1014,最高达1920,渗透率一般可达5047010。TIN2,最高者达693181210。PM2。在某些局部构造高部位形成的III2及1、IV2层等主力油气层,储集物性较好,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可达到上述高值范围;而某些油气层如I、II油组及油组下部,则储集物性条件较差,其孔隙度仅35,渗透率一般小于102010。PM,油气产能较低。布心组三段各油组区域上的发育展布,以盆地西北部的宝月、竹山岗地区发育较全,而向南、北、东3个方向则明显变薄,其砂岩显著减少,储集物性变差。其中,布心组三段I、II油组砂岩体,在乐平和沙头圩地区已不存在。在下东鲁及石潭地区,布心组三段下部虽然岩性较粗,砂岩储集物性尚好,但由于盖层条件差,加之处在较低的构造位置亦缺乏构造4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11月第32卷增刊圈闭,故未形成有效的油气储集及成藏组合类型。布心组二段及布心组一段主要以泥质岩类为主,砂岩分布较局限,砂岩不发育、层数少且单层厚度小,岩性偏细,储集物性差。其中布心组二段V油组在宝月一带仅分布有J小层低渗油层;而布心组一段的砂岩则仅局限于盆地南部的冯村、丹灶等地区232裂缝性和溶洞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部沙头圩马头岭一带,展范围约20KM。以泥灰岩、石灰岩及泥岩裂缝类型储油形式现。该套裂缝型储集层主分布在心组二段地层,由于该段地层泥质烃源岩为该区主要烃源岩,故盆地东北部沙头圩一马头岭一带发育的这套裂缝类型储集层,具有自生自储性质,其J上覆布心组三段封盖层配合即可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类。该区石灰岩裂缝储集层分布厚度一般为496LM,最厚达100M左右,且与泥岩、泥灰岩相问出现。石灰岩裂缝储集层的纵向缝发育,日多为张性,最长达546M水L4井,一般长12M。裂缝的缝问小品洞较多,层问缝也较发育。必须指,该区有一种裂缝具有封闭性,由于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故储集物性极差。该区溶洞类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沙头圩及马头岭地区,其中,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石灰岩溶洞及古新统大郎山组砾状灰岩溶洞类型的储集层较发育,且已在水深9井石灰岩溶洞类型储集层中获得高产CO,气流钻井时放空35M,产量高达几十万立方米以上。在水14井新统大朗山组石灰岩溶洞类型储集层亦获得了高产天然气流钻井时放空325M。24生储盖组合类型水盆地生储盖组合类型主要下始新统布心组砂泥岩互层及卜始新统西布组泥岩所构成。其中,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暗色泥质烃源岩平均厚度达200M,占该段地层平均厚度80以上,且有机质丰度高、生源母质以为主,处在成熟生烃的油窗范同,是该区主要烃源岩;布心组二段覆的下始新统布心组J三段下部发育的中细砂岩和布心组二段缝洞型灰岩为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属该区主要油气产层;而分布广泛的布心组段上部泥岩及上始新统西布组中下部泥岩分布厚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则为该区油气的区域封盖层,对该区油气纵向L运聚富集成藏起到了重要封盖作用。因此,一水盆地最理想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类型,主要由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泥岩烃源岩生油、其上覆的布心组三段下部砂岩储集层储油、最上部的布心组三段上部泥岩及上始新统西布组中下部泥岩作为盖层所组成,进而构成了下生上储的成藏组合类型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图1。必须强调的是,该区主要烃源岩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在渐新世华涌组沉积时期已进人生油窗并发生了大规模的油气运移,而上覆布心组J段的构造圈闭在该时期前或同期业已形成,亦即陔区油气大量生成及大规模运聚成藏的时间与含油气圈闭的形成时间基本同步或略早于该区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时期,故该区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较好,油气运聚成藏时间与圈闭发育形成时期配置好,有利于减少油气运聚损耗、促进油气富集成藏。图1三水盆地油藏模式据傅学斌,2004,修改25油气保存条件初步分析1北东及北西向两组张性正断裂是三水盆地最重要的构造变形方式,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更加突,对该区不同类型含油气构造圈闭及油气运聚富集场所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域构造地质分析表明,北东或北北东向构造线强烈发育,其是广东珠江角洲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区基底构造变形的基本构造格架特点。在上述区域地质背景下,水盆地白垩纪一古近纪北东向断裂继承了前白垩纪基底构造格局,形成了在该北东向断裂控制下的竹山岗和宝月两个局部断块构造及其圈闭,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运聚富集的场所。2三水盆地竹山岗、沙头圩、宝月构造等油气藏富集区,处在盆地中心地下水动力系统较为稳定的区带,故油气藏保存良好。在三水盆地的边缘斜坡区的水动力系统异常活跃区带,由于地面水与地下水交替十分频繁,水动力条件异常活跃和强烈,不能形成油气聚集,油气藏难以形成。例如盆地东部马头岭地区,该区的鼻状构造是一个由东南向西北倾没的局部构造,东侧受北东向断层切割,出露二叠系煤系地层,由于处在地下水动力系统异常活跃的区带,地表水与深部地层水交替频繁,不具备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故难以成为油气富集成藏的场所。在该区钻探的南浅1井在井深880M试油,水矿化度龚晓峰等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5与地面水近似,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3三水盆地白垩系一古近系各组段沉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火山活动,以玄武岩、粗面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按火山岩产出的层位和类型,可划分为4个喷发旋回、13个喷发期、近百次喷发活动,但频繁的火山活动尤其是喜山期的火山活动尚未对油气藏形成产生破坏作用。三水盆地印支期的火山活动主要以侵人为主,火山活动较强烈;而燕山期则是广东大陆火山活动最频繁和最强烈的时期,共有5次喷发活动并与侵入岩浆活动相问出现,表现为多期性。进入喜山运动时期,火山活动已大大减弱,活动期次及强度均明显降低,且已由早期强烈的火山活动逐渐转变为以断裂作用为主,火山活动大大减弱。这对该时期形成的油气藏及油气藏保存并没有产生破坏作用。上新世及第四纪后期大规模以喷发及溢出为主的基性岩浆活动,也没有产生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据有关研究表明,喜山期火山岩的喷发规模较小,其烘烤变质现象影响范围亦小,一般仅在10M范围,尤其是在远离火山岩分布区域则无影响,说明该区喜I【J期的火成活动对油气藏形成及保存并没有产生破坏作用J。3油气资源潜力与有利勘探方向31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评价前已论及,该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迄今仅发现宝月一竹山岗两个小油气田。该区目前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亦甚少,因此,其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尤其是资源量及油气地质储量较大。根据中同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研究院何家雄等人研究成果,宝月一竹IIJ岗两个油气田原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52310T和6513510M,而迄今为止两个油气田仅开发生产出42510T原油和70010M天然气,其仅占石油地质储量的75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的97,亦即迄今为止该区还有90以上的油气资源即剩余油气储量没有被开发出来。目前生产的42510T原油仅占石油资源量的02;开采出的70010M天然气亦仅占其天然气资源量的09,而两个油气田的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亦仅分别占其资源量的24和86。这就充分表明目前该区开发生产的石油及天然气数量非常少,仅为油气资源量的1,尚有99的剩余油气资源没有被勘探开发出来,因此,其油气资源潜力大,剩余油气储量可观。必须强调指出,该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漫长而崎岖,勘探开发程度甚低。油气田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剩余可采油气储量不足,而主要是石油公司停止了该区的油气勘探1二作和油气田开发的地质研究,且在油气田开发开采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开发增产措施。因此,根据三水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历程及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与研究程度,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不仅已开采油气田尚存在较大的生产能力和储量规模,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加大油气田开发的投人,而且该区还存在一些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和有利油气勘探方向。32有利油气勘探方向根据J水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及油气地质研究程度,结合油气勘探开发成果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主要有以下重要领域。321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古近系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生油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富、干酪根类型较好,处在正常成熟生烃的油窗阶段,与国内东部第三系陆相烃源岩类似,生烃潜力大;具有孔隙型砂岩和碳酸盐岩缝洞型等两种类型储集层,即布心组二段上覆的布心组三段下部二三角洲前缘砂坝及浊积砂体等中细砂岩和布心组二段碳酸盐岩浅滩缝洞型灰岩;古近纪晚期的断块差异活动,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断块圈闭和局部构造,且与该区生烃运聚成藏时期基本同步或相当,为该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富集场所,因此,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是该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及区域。322古潜山油气勘探领域三水盆地前向垩系古近系基底断裂发育,且基底岩性以某些易风化溶蚀的火成岩、变质岩及碳酸盐岩为主,形成了大量极易风化的不同类型基岩潜山,这些风化的基岩潜山主要分布在生油凹陷及其附近,在与其他运聚条件的配合下,古近系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沿不整合面和潜山断面运移至不同类型的古潜山聚集,形成新生古储、上生下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如沙头圩一马头岭一带,由于缺失白垩系沉积,长期风化剥蚀形成的断块潜山构成了油气运聚成藏的良好场所即潜山圈闭,当其具备运聚通道及保存条件时即可形成古潜山油气藏。由于古潜山处在构造高部位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和风化淋滤作用,必然形成风化壳和储集空间异常发育的缝洞型储集层,亦为古潜山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极佳的油气储集条6石油钻采工艺20L0年11月第32卷增刊件,往往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32_3高熟煤成气勘探领域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沉积演化史和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中国南方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晚J叠纪及早侏罗世的海侵皆达到了水一带,不仅沉积了海相地层,而且还沉积了大套的海陆过渡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分布较广泛的煤系地层。三水盆地晚古生代、甲中生代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发育,尤其是煤系地层分布较普遍,该地层中一般均夹有多套煤层,且富含有机质,这些煤系有机质在3000多米厚的中新生代沉积的覆盖下,有机质已大量成熟生烃形成高熟煤成气,尤其是在盆地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煤系烃源岩成熟度偏高,可形成高熟一过熟的煤型气。因此,三水盆地前白垩系一古近系煤成气勘探,也是该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和领域之一”。4结论与认识1I水盆地古近系烃源岩主要为始新统布心组二段,其生油门限深度为1000M,大量生油门槛为1400M。该区生油槛偏浅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