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第1页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第2页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第3页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第4页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PGB50307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ODEFORACCEPTANCEOFQUALITYOF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S(征求意见稿)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写组2002年1月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技函2001002号文件关于成立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写工作组的通知的要求,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共同编写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规范编写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分析,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方面的实践经验,部分汲取了有关国际标准,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30142000为依据,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协调一致,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多次修改,最后经审定定稿。本规范主要内容是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做出规定。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清华大学2670信箱;邮编100084;EMAILCHENHYEPCTHTFCOMCN),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本规范主编单位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华夏正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加集成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市万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深圳鑫王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安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寰岛中安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北京金智厦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目录第1章总则1第2章术语4第3章基本规定6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9第5章办公自动化系统15第6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3第7章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34第8章安全防范系统37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49第10章智能化集成系统57第11章电源与接地62第12章环境65第13章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691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智能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中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其他工程项目可参照使用。103智能建筑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104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10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6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条文说明1总则102智能建筑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可按表102划分。表102智能建筑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105规范性引用文件1本规范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为依据。2在执行本规范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3本规范所引用的国家现行标准应是该被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这些标准重编或修改后,应自动改用相应的新版标准。4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按要求采用适用的国际标准,但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5下列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子系统通讯接口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火灾和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敷设和终接、机柜、机架、配线架的安装、信息插座和光缆芯线终端的安装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功能、数据库、信息安全、功能接口电源与接地电源、防雷及接地环境空间环境、室内空调环境、视觉照明环境、电磁环境智能建筑工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物业管理系统GB5030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7401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503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YD2012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5017卫星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33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38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5044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45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工程验收规范YD5048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77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9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J44电信网光纤传输系统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GY/T106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149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Y/T15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2术语201智能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20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停车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本规范所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此条通用。203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它是楼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204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205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图像和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206集成系统(IS)INTEGRATEDSYSTEM它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的系统。207火灾自动化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由火灾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及自动灭火系统等部套组成,实现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本规范所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此条通用。208安全防范系统(SAS)SECURITYAUTOMATIONSYSTEM根据建筑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监控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先进、可靠、经济、配套且具有纵深防卫功能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209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CIS)COMMUNITYINTELLIGENTSYSTEM它是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兼备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的集成系统,具有集建筑系统、服务和管理于一体,向用户提供节能、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人居环境等特点的智能化系统。2010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IBMS)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建筑物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建筑物管理系统(BMS),在BMS的基础上以OAS和BAS为主的集成系统则称为IBMS。2011家庭控制器HOUSECONTROLLER完成家庭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及通讯传输的设备,一般应具备家庭安全防范、家电监控及信息服务等功能。2012控制网CONTROLNETWORK用控制总线将控制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装置联结在一起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并完成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系统。2013符号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文名或解释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BISDNNISDNBROADBANDISDNNARROWBANDISDN宽带ISDN窄带ISDN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VAVVARIABLEAIRVOLUME变风量UPSUNINTERRUPTED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系统DDCDIRECTDIGITAL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器HFCHYBRIDFIBERCOAX混合光纤同轴网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分组网FTTXFIBERTOTHEXXCURB,BUILDING,HOUSE光纤到X(X表示路边、楼、户)VSATVIDEOSATELLITEACCEPTTRANSMISSION电视卫星接收播放系统DMZDISMILITARYZONE非军事化区或停火区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智能建筑工程应按已审批的施工图施工,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检测验收。31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原则上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第301条规定。除此之外,尚需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施工单位和系统集成商应按有关规定具有相应的资质;2安装调试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具有相应的资格或专项资格;3安装调试使用的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应按有关规定具有检验合格证,并保证使用时在其有效期内。32检测验收程序和组织32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GB50300第6章的规定。322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检测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系统集成商和设计单位有关专业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组成检测小组,对各子系统实施系统检测,并由相关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监督执行。检测小组负责人应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并且有3年以上的实际工程经验。323各子系统工程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会同系统集成商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测,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自检报告。324施工检测包括设备和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检验,安装质量检验等内容,一般应随工程进度分阶段进行,并在工程自检报告中提交检测结果,并经监理工程师签收;系统检测应在系统试运行至少1个月后进行;竣工验收应在系统试运行至少3个月后进行;各系统竣工验收全部合格,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验收合格。325本规范检测验收表格的制定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GB50300中附录D)是对各分项工程中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进行检测验收时的记录表,应由该分项工程检测验收负责人填写,监理工程师签收;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GB50300中附录E)是对各子分部工程中的各分项工程进行检测验收时的记录表,应由该子分部工程检测验收负责人填写,监理工程师签收;3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GB50300中附录F)是对智能建筑所涉及到的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结果的汇总,用于智能建筑工程总体验收,应由质量检测验收负责人填写,总监理工程师签收;4根据检测验收的需要,质量检测验收小组还应参考GB50300中附录A制定“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检测验收大纲中涉及的其他记录表格应由检测验收小组根据需要编制。326智能建筑工程总体验收一般应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系统检测及竣工验收通过之后进行,并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检测文件及验收批复文件。33检测验收要求331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和验收,必须由系统集成商按施工检测、系统检测及竣工验收诸环节制定各子分部工程及整个分部工程的检测验收大纲和验收办法。检测大纲和验收办法一般应根据合同技术文件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其内容包括检测验收的目的、检测的内容与方法、测试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测试工具与测试结果的处理分析、测试结论及处理办法、验收结论等诸项。检测验收的质量指标应明确,并保证不低于本规范的规定,检测验收大纲应由合同签定机构负责审定,总监理工程师批准。332检测验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材料、主要设备及软件的检测验收,随工检测验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验收的顺序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进行。333隐蔽工程和工程观感质量的验收、检验抽样方案的确定应符合GB50300第303、304和305的规定。334检测验收的技术文件应包括1已审批的全部设计文件;2工程合同;3设计变更文件;4检测验收大纲;5检测记录及数据处理结果;6检测验收报告;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技术检测文件及批复文件。335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1对材料和设备的外观、包装及品种、数量等进行检查;2材料、设备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3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4对材料、设备及软件的主要性能进行检测时,一些特殊的检查应明确检查方法、检查数量和指标;5控制柜(屏、台)等应有系统集成商的自检记录。336软件的检测验收要求1商业化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组态软件和网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验收,并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2组态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其它一些半商业化软件,除按商业化软件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外,还需针对其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其二次开发部分应按自编应用软件的要求检测验收;3由系统集成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用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检测验收应符合本规范53节的有关规定;4所有自编应用软件均应提供完备齐全的文档(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5系统集成商应提供必要的调试检测用软件和开发工具。337智能建筑工程所需的专用工具、仪表、专用软件和备品备件等,必须按工程合同所规定的数量型号备齐。338系统功能检测验收按照智能建筑工程已批准的检测验收大纲中的系统功能逐项进行验收。339系统接口的检测验收所有接口必须由接口集成商提交接口规范和接口测试大纲,接口规范和接口测试大纲应由合同签定机构负责审定,总监理工程师批准。检测验收时应按接口测试大纲逐项检测接口系统的软硬件,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能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发生兼容性及通讯瓶颈问题,并保证接口系统的制造安装质量。3310智能建筑工程验收结果与处理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验收结果的评价应遵照GB50300中第5章“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对不合格工程应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尽快采取恰当的措施修改或返工,然后重新进行检测和验收。34工序交接确认341工序交接确认的目的是分清责任,并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342只有在建筑装修、建筑给水与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交接验收合格后,并经检查确认,方可对智能建筑工程进行检测验收。343智能建筑工程各子分部工程的线槽及缆线敷设路径一致时,线槽及缆线宜同时敷设,缆线应预留足够长度的接线,并对接线作好密封防潮等保护措施。344管线及设备上的阀门、流量计等仪表装置的安装宜安排与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同时进行。345凡自带控制器的设备,其通讯接口的检测应符合本章339的规定。346与公共设施连通项目的检测验收,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应在有关主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验收结果需经有关主管单位审核后方可投运。347当前期工程不能通过验收时,经建设部门批准,智能建筑工程中的相关项目也可进行检测验收,但应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尚未通过验收的前期工程及相关的分项工程应在前期工程修改完成后组织专项验收。4通信网络系统41一般规定411本系统的子分部工程包括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三个子系统,上述子系统的分项工程只对在智能建筑中所安装的通信网络设施及其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进行检测验收提出要求,住宅小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412对于机房环境和安全检查、安装工艺、缆线敷设的检测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相关规定。413智能建筑内安装的通信设施的系统检测、验收的重点为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及与公用通信网的业务接口。414本章中子系统及其所包括的各个部分均按分项工程进行检测验收。42系统检测主控项目421系统的检测由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转验收测试组成。422智能建筑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的检测阶段、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性能指标要求应按照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7和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06等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内容执行。423对通信系统进行通电检查、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等内容的测试应在不同的阶段进行。424通信网络系统的测试方法应符合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操作程序要求,并采用规定的专用仪表完成测试。425智能建筑内的通信设施接入公用通信网信道的传输速率、物理接口和接口协议应符合设计要求。426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检测的主要技术指标为系统的输出电平、载噪比、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载波复合二次互调比、交流干扰调制比、交流声调制比、回波值、微分增益、微分相位、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共10个参数,应对这些参数进行逐项检测。427HFC网络和双向数字电视系统的检测验收分为正向传输测试和反向传输测试。正向测试重点检测调制误差率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重点检测侵入噪声和脉冲噪声。428卫星电视系统主要检测接收天线功率增益、室外单元的相位噪声和室内单元的EB/NO门限值。429开路电视系统应重点检测下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电平、载噪比和接收天线的功率增益。4210背景广播音乐系统应重点检测系统的连通性和音响效果,并保证在紧急事故情况下,切换为紧急事故广播运行模式。43竣工验收主控项目431通信网络系统工程验收可以分为随工验收、初步验收、竣工验收。凡经过随工验收检查和初步验收合格并取得签证的,在工程总验时一般不再进行检查。432竣工验收是设备维护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竣工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负责提出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433竣工验收文件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装工程量总表;2工程说明;3设备检验记录;4测试记录;5竣工图纸;6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7工程变更单;8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9验收证书。434竣工验收文件和记录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清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435工程总验收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2验收组认为必要的项目的复验;3设备的清点核实;4工程评定和签收。436验收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组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责成责任单位处理,直到复验合格为止。条文说明41一般规定411智能建筑内所建设的由业主管理的通信网络设施可包括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XDSL和HFC等)、VSAT卫星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移动基站设备、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光纤传输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及常规音频电缆布线系统等专用网设备。42系统检测421试运行是对工程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是对设备、系统设计和施工实际质量最直接的检验。试运行阶段应从初验测试合格后开始,试运行可按合同规定的试运行期限执行,应不少于3个月。试运行期间统计的数据是验收测试的主要依据。试运行的主要指标和性能达到合同中的规定后,方可进行工程总验收。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或对有关数据发生疑问,经过双方协商,应从次日开始重新试运行3个月,并对有关数据重测,直至合格为止。422通信网络系统测试具体内容和检测验收要求可参照以下标准和规范执行,也可按工程设计和系统设备要求进行测试,但测试要求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和规范的规定。1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72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工程验收规范YD50453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334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50385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20126电信网光纤传输系统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7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448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489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91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GY/T15011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Y/T14912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12113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4卫星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17423通信网络系统的测试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检查测试1硬件加电检查测试;2系统功能测试;2初验测试1可靠性;2接通率;3基本功能(如电信系统的业务呼叫与接续、计费、信令、系统负荷能力、传输指标、维护管理、故障诊断、环境条件适应能力等)。3试运转验收测试1)联网运行(接入用户和电路);2)故障率。424通信网络系统安装、移交和验收工作流程图如下所示。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图41安装、移交和验收工作流程图425智能建筑的宽带接入方式包括铜缆接入XDSL、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ATM、以太网、混合光纤同轴网(HFC)、光纤接入(FTTX)及无线接入系统等,其功能和接口的测试应参考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家现行标准。43竣工验收431工程的隐蔽部分应边施工边验收,由工地代表和质量监督员负责,在竣工验收时一般不再对隐蔽工程进行复查。部分阶段验收,指工程完成后需提前投产或交付使用的部分,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备安装系统测试交验初验测试移交割接准备工作割接最终验收确认试运转验收测试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在竣工验收时一般不进行复验。工程竣工验收指通信网络建设的最后一个验收程序。表41通信网络系统检测验收表检查结果序号检查内容合格不合格备注1安装验收检查内容1机房环境要求2设备器材清点检查3设备机柜、加固安装检查4设备模块配置检查5设备间及机架内缆线布放6电源及电力线布放检查7设备至各类配线设备间缆线布放8缆线导通检查9各种标签检查10接地电阻值检查11接地引入线及接地装置检查12机房内防火措施13机房内安全措施2通电测试前硬件检查1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安装情况2设备接地良好3供电电源电压及极性符合要求3硬件测试1设备供电正常2告警指示工作正常3硬件通电无故障4系统测试1系统功能2中继电路测试3用户连通性能4基本业务与可选业务5设备冗余倒换6路由选择7信号与接口8过负荷测试9计费功能5系统维护管理1软件版本符合合同规定2人机命令核实3告警系统4故障诊断5数据生成6网路支撑1网管功能2同步功能7模拟测试1呼叫接通率2计费准确率5办公自动化系统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系统的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5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的检测、网络管理功能的检测。513信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的检测应从软件系统涵盖的基本功能、界面操作的标准性、系统可扩展性和管理制度进行检测,并从业务角度根据设计要求检测其行业应用功能。514网络安全宜从物理系统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4个方面进行检测。515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实施的必备条件如下1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已通过检测验收并提交工程验收文档;2设备机房施工完毕,已通过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的验收;3广域网接入必须提供电信部门关于连接广域网的线路及接口的测试报告。51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到货检验要求如下1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按本规范第335条的规定执行;2必须登记设备的序列号;3网络设备开箱后加电自检,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的显示是否正常,检测设备启动是否正常;4设备清点及检测完毕,填写验货报告,注明到货情况、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加电自检是否正常。517网络设备应安装整齐,固定牢靠,便于维护和管理,高端设备的信息模块和相关部件应正确安装,空余槽位应安装空板;设备上的标签应标明设备的名称和网络地址,跳线连接应稳固,走向清楚明确,线缆上应有标签。52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主控项目521连通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2各子网(虚网)内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结点符合设计规定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3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与广域网之间的通信能力。522连通性检测方法应采用PING命令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先对网络测试仪进行参数设定,然后测试网络的连通性。523路由检测方法应采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先对网络测试仪进行参数的设定,然后测试网络路由设置的正确性。一般项目524容错功能的检测方法应采用人为设置网络故障,检测系统正确判断故障及自动恢复的功能,切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高端网络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具有错误恢复和隔离功能,主要部件有备份并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2高端网络系统的连接链路应有备份,当其中的某条链路断开或有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仍应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复后应能自动切换回主系统运行。525网络管理功能的检测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监控功能的检测,应重点检测网络管理软件是否具备以下管理功能1网管系统应能够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网络设备连接图;2网络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当某台网络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后,网管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和定位故障点;3应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检测网络的性能,提供网络结点的流量、广播率和错误率等参数。53信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检测主控项目531应先对软硬件配置进行核对,调通系统平台,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系统检测。532软件检测验收要求按照本规范第336条的规定执行。系统检测应由系统集成商、用户及监理工程师共同编制检测方案,应采用系统的实际数据和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检测。533系统检测应采用黑盒法对被测软件的功能、性能进行确认,主要测试内容应包括1功能测试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运行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功能需求;2性能测试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说明书中规定的性能,应对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辅助存储区、处理精度进行检测;3文档测试检测用户文档的清晰性和精确性,用户文档中所列应用案例必须全部测试;4回归测试软件修改后经回归测试验证是否因修改引出新的错误,即验证修改后的软件是否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5可靠性测试检测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停机时间(MTTR)是否超过规定值;6互连测试应验证两个或多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连性。534测试结果的确认当功能、性能与设计要求一致时为合格;当功能、性能与设计要求有差距时应开列一张软件问题报告,并解决所发现的缺陷和错误,经回归测试合格后可视为测试合格。一般项目535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界面应以方便使用为基础,界面应为标准WINDOWS界面,并做到风格统一、层次简洁,操作的命名不能具有二义性。536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具有可扩展性,系统应预留可升级空间以供纳入新功能,宜采用能适应新版本的信息平台,并能适应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变动。54网络安全性检测主控项目541智能建筑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542网络安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1办公网络应该抵御来自防火墙以外的网络攻击,使用流行的攻击手段进行模拟攻击,不能攻破判为合格;2办公网络能够根据需求控制内部终端机的INTERNET连接请求和内容,使用终端机用不同身份访问INTERNET的不同资源,符合设计要求判为合格;3办公网络与控制网络必须实施逻辑隔离,测试方法参照本规范521中的相关方法,保证做到未经授权,从办公网络不能进入控制网络。543操作系统安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1服务器应只提供必须的服务,其他无关的服务应关闭,对可能存在漏洞的服务或操作系统,应更换或者升级相应的补丁程序;扫描服务器,无漏洞判为合格;2操作系统版本应使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安全强度的操作系统;3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文件系统;4认真设置并正确利用审计系统,对一些非法的侵入尝试必须有记录;模拟非法尝试,审计日志中有正确记录判为合格。544应用系统安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1身份认证严格管理操作系统的用户帐号,要求用户必须使用满足安全要求的口令;2访问控制必须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及资源对象实施访问控制;用户能正确访问其对象资源判为合格。一般项目545物理系统安全应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网络设施、服务器的物理安全。1中心机房仅允许授权的系统管理人员进入;2中心机房的环境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第12章的规定。546应用系统安全主要针对应用系统,防止未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保护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1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在网上传输时,根据设计要求应使用必要的加密措施,并采用会话密钥、数字签名、时间戳等安全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截取传输的数据包,实现了密文传输判为合格;2安全审计用户到应用系统的访问,应有必要的审计记录;检查应用系统审计记录,有正确记录判为合格。55系统验收551竣工验收包括文件和记录验收、网络系统验收、办公自动化软件验收、网络安全系统验收。552文件和记录验收包括设备的到货验收报告、设备的配置方案和配置文档、网络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检测记录和用户使用报告、安全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553网络安全系统的验收应该从网络系统安全性、操作系统安全性、物理系统安全性、应用系统安全性四方面进行验收。554办公自动化系统竣工验收是在网络系统检测、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检测、网络安全系统检测均合格后进行,应对整个系统检测,检测合格则通过竣工验收;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应解决所发现的缺陷和错误,经复验合格后可视为验收合格。条文说明52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522在DOS命令窗口中输入PING命令,格式为“PINGXXXX”,“XXXX”为网络中机器或设备的网络地址。如返回信息为“REPLYFROMXXXXBYTESMTIME98监听、对讲功能报警确认时间系统报警信息处理统计功能、报表打印9综合布线系统9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912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913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914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915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9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92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主控项目921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922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92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924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2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4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4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925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91的规定表91光纤连接损耗表单位DB一般项目926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1缆线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2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缆线两端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4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927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1缆线标识内容正确;2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3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4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的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928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2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929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纤连接损耗多模单模连接类别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熔接01503015031各类跳线线缆盒与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93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的检验一般项目931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93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933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934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935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背板式配线架可直接由背板固定于墙面上。936壁挂式机柜距地面宜为1200MM。937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938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939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9310背架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94信息插座和光缆芯线终端安装的检验主控项目941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一般项目942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如下1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2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可开启,盖面应与地面齐平;3面板安装螺丝必须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4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943光缆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95竣工验收951施工单位必须对系统进行全部检测;验收机构验收光纤布线时应进行全部检测,验收对绞电缆布线链路时允许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952竣工验收应严格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验收。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时,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1首先必须检查是否具备验收条件1相关专业验收完毕;2系统工程施工单位应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随工检验的详细记录和各种技术资料准备充分,并在竣工验收前移交给建设单位。2必须对竣工技术资料进行验收。3对布线系统性能进行检测验收验收机构进行竣工检测并做出评价,各项测试和评价应有详细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并作为判定系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竣工检测合格判据包括单项合格判据和综合合格判据。1单项合格判据如下A)对绞电缆布线某一个信息端口及其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按GB/T50312中附录B指标要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信息点判为不合格;垂直布线电缆某线对按连通性、长度要求、衰减和串扰等进行验收,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判该线对不合格;B)光缆布线测试结果不满足GB/T50312中附录B指标要求,则该光纤链路判不合格;C)允许未通过检测的信息点、线对、光纤链路经修复后复验一次。2综合合格判据如下A)光缆布线全部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B)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如果无法修复的信息点或线对数目中有一项超过不合格信息点或线对数目总数的1,则判为不合格;C)对绞电缆布线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超过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不合格点(线对)必须予以修复并复验。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超过1,则视为一次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加倍抽样;加倍抽样不合格比例不超过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如果不合格比例仍超过1,则视为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的要求进行判定;D)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合格;全部检测的结论为不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不合格。条文说明91一般规定912现场测试仪应能测试3类、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及光纤链路。对于光缆链路的测试,首选在两端对光纤进行测试的连接方式,如果按两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时,对于所测得的指标应换算成单根光纤链路的指标来验收。对电缆系统的测试必须选择符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标准TSB67标准的级精度专业级线缆认证测试仪(包括信道及基本链路测试),测试前应对测试仪表进行精度校正,校正后精度不低于级。测试仪表应有输出端口,以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913本条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环境检查提出规定。如果交接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设备等),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交换机、传输等设备时,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交接间、设备间安装设备所需要的交流供电系统和接地装置及预埋的暗管、线槽应由工艺设计提出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实施;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系统及UPS供电系统应另立项目实施,并由工艺按各系统要求进行设计。设备供电系统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验收。914综合布线系统(GCS)作为智能建筑的一个子系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语音、数据、图象传输的通路,又为将来传输智能建筑内所有弱电信号提供条件。宜配置专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中文平台、系统管理软件;2显示所有硬件设备及其楼层平面图;3显示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元件位置;4实时登录各种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92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921屏蔽对绞电缆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加上总屏蔽两种方式,主干对绞电缆只采用总屏蔽方式。由于屏蔽方式不同,屏蔽层的组合形式有多种,使得电缆的结构各不一样。为此,在屏蔽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应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在610倍于电缆外径中选用。924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91的规定。G(GREEN)绿;BL(BLUE)蓝;BR(BROWN)棕;W(WHITE)白;O(ORANGE)橙图91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连接图95竣工验收95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竣工检测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和光纤系统性能测试,其中电缆系统测试内容分为基本测试项目和任选项目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测试记录格式如表92所示。表925类及光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内容编号电缆系统光缆系统记录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音(2端)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其他任选项目衰减长度测试日期、人员及测试仪表型号处理情况12345678WGGWOBLWBLOWBRBR12345678WOOWGBLWBLGWBRBRT568BT568A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本规范参照TIA/EIATSB67标准要求,提出测试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音四项内容。其他诸如衰减对串扰比、环境噪声干扰强度、传播时延、回波损耗、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等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及现场测试仪表的功能,施工现场所具备的条件选项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对于5类及高于5类综合布线系统在千兆以太网、ATM等高速宽带场合使用时,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方法和内容不包括在本规定之内。但应在原测试项目上,增测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线对间传输时延差等项目。对上述电气性能测试,应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仪表,参照YD/T1013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对于屏蔽布线系统屏蔽特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国际上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不具备测试条件。现场测试仪应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做导通测试。总屏蔽的直流电阻应小于下列公式的计算值1RD625/D式中RD总屏蔽电阻(/KM;D总屏蔽外径MM。100M以内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5类大对数电缆布线系统应测试近端串音,测试结果不得低于5类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中四项内容测试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参考表93内容。表93测试项目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原因近端串音(NEXT)不合格电缆与接插件卡接不良;电缆线对扭绞不良;外部噪声源影响;接插件性能不良或没有达到5类产品技术指标衰减不合格布线系统水平电缆超过规定长度;现场高温影响;电缆与接插件卡接不良;接插件性能不良或没有达到5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