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 论,糖尿病防治指南,2,一、“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项目背景,世界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糖尿病(DM)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明显增加DM 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用于DM的医疗费用约1000亿美元DM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卫生保健问题对DM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是20世纪后20年国际研究的重点,3,中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近20年我国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全国部分省市的调查1980年 0.67% 人均年收入 376元1996年 3.21% 人均年收入 1271元2002年 45% 人均年收入 7078元我国DM患病率还会继续增加,4,糖尿病合并症患病率高问题严重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省市住院病人调查: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 60%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 34%成为糖尿病人主要致残、致死原因,5,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糖尿病的认识公众对糖尿病认识差,防病意识差已诊病人对治疗认识差专业人员的认识不足人员问题专业人员不足现有专业人员,因地区、单位、本身专业水平不平衡经费不足,6,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组织编写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将在全国推广将首先在全国省市级以上城市组织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贯彻与推广指南,使我国糖尿病防治规范化,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7,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8,1型糖尿病(T1DM),9,T1DM发病率特点,世界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差异巨大,以北欧国家为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中国是世界上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996 年 T1DM发病率为 0.5710万,全国约300万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亦不少,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左右T1DM发病率有一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10,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受损,11,T2DM患病率特点,患病率急剧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大量存在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农村城市化,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2,T2DM发病年龄的年轻化,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关注,13,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1996年资料,14,年龄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1996年资料,15,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诊断标准出处:方圻主编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版,16,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7,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的类型、发病年龄、病程,以及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和性别等等糖尿病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而且危险系数较高。发病年龄越低,病程越长,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越高,18,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19,目 录,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分型,20,糖尿病的诊断,21,糖尿病诊断新标准,22,诊断新标准的解释,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23,口服OGTT试验,早餐空腹取血(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后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克(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烈运动,无需卧床从口服第一口糖水时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取血(用于诊断可仅取空腹及2小时血),24,口服OGTT试验,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试验前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肾上腺能阻滞剂、苯妥因纳、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作OGTT,25,血糖测定,26,推荐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测定,27,血糖测定,如用全血(静脉或毛细血管)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如下,7.0(126),6.1(110),6.1(110),空腹或荷后2小时或两者,糖尿病,静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浆,全血,血糖浓度(mmol/L(mg/dl),10.0(180),11.1(200),11.1(200),28,糖尿病诊断注意点,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 激过后复查,29,糖尿病诊断注意点,流行病学调查最好进行OGTT。如因任何原因不能采用OGTT,则可单用空腹血糖进行调查,但是仅2小时血糖增高的糖尿病者会被遗漏,30,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31,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任何类型糖尿病(DM)的糖尿病前期状态,32,糖调节受损(IGR)有两种状态: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原称糖耐量减退或糖耐量低减)。IFG及IGT可单独或合并存在,33,IGR(IFG及/或IGT)及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糖值),34,IGR(IFG、IGT)的血糖诊断标准,血糖浓度(mmol/L(mg/dl),血浆,全血,7.0(126)11.1(200),6.1(110)11.1(200),6.1( 110)10.0(180),糖尿病 空腹 或 负荷后2小时 或 两者,7.0(126)7.8(140) -11.1(200),6.1(110)7.8(140) -11.1(200),6.1(110)6.7(120) -10.0(180),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 及 负荷后2小时,6.1(110) -7.0(126)7.8(140),5.6(100) -6.1(110)7.8(140),5.6(100) 6.7(120),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及 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1(110)7.8(140),5.6(100)7.8(140),5.6(100)6.7(120),正常 空腹 负荷后2小时,静脉,毛细血管,静脉,-6.1(110),35,糖尿病的分型,36,糖尿病分型,临床阶段正常血糖正常糖耐量阶段高血糖阶段糖调节受损糖尿病病因分型1型糖尿病:两个亚型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妊娠期糖尿病,37,* 部分患者可能需胰岛素以维持生存,病因分型与临床阶段的关系,38,糖尿病分型:与以往的不同,不再应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保留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名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消原NIDDM(2型糖尿病)中的肥胖及非肥胖亚型妊娠糖尿病的定义与以往不同,涵盖了以往的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糖耐量受损两种情况,39,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中介性(1A型)起病急(幼年多见)或缓(成人多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应用胰岛素以达充分代谢控制或维持生命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如ICA、IAA、GAD、IA-2常阳性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40,1型糖尿病特发性(1B型)酮症起病,控制后可不需胰岛素数月至数年起病时 HbA1c水平无明显增高针对胰岛细胞抗体阴性控制后胰岛细胞功能不一定明显减退,41,2型糖尿病,最多见: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中、老年起病: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肥胖者多见: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状,在筛查中发现发病初大多数不需用胰岛素治疗,42,糖尿病的治疗,43,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小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患者良好的感觉是糖尿病治疗目标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考虑到患者个体化的要求并不可忽略患者的家庭和心理因素 综合性的治疗 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降糖、降压、调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44,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45,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出现和加重,46,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保证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热量分配:2530脂肪、5565碳水化合物、16.7mmol/L(300mg/dl)时, 应测定血、尿酮体,54,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监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55,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HbA1c 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HbA1c,56,平均血糖水平mg/d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平均血糖估计值30.9(糖化血红蛋白值)60.6,糖化血红蛋白每变化1% 所对应的平均血糖的变化为30mg/dl.,控制目标,需要调整治疗,57,糖化血清蛋白,反映1-2周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急性全身疾病期、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等,糖化血浆蛋白可能更能准确反映短期内的平均血糖变化 不能做为血糖控制的目标,58,尿糖和尿酮体的监测,尿糖的监测尿糖的监测不能代替血糖的监测 尿糖阴性时应依靠血糖监测来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尿糖的控制目标应为阴性 尿酮体的监测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9,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 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60,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61,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胰岛素治疗,62,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效益比尚有待评估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63,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正常人胰岛素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64,基础和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65,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 IA,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66,常用胰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67,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当血糖较高时采用胰岛素治疗可纠正葡萄糖毒性。随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仍可改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治疗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晚期: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口服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当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可完全停用口服药,而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1型糖尿病,68,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超重/肥胖,非肥胖,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或-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以上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血糖控制不满意,血糖控制不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