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_第1页
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_第2页
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_第3页
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_第4页
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518001E92备案号2651一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721998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COMPUTERIZEDPRODUCTIONLOGGINGSYSTEM1999一03一03发布1999一10一01实施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SY/T6372一1998目次8I1召1范围,2引用标准,二,3组成“,二4要求T5试验为一法6检验规则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SY/T6372一1998前言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是石油测井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制定本标准,为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的制造、检验以及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数控生产测井仪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制定的。制定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了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的适用性及软件的发展趋势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本标准卞要起草人张悦周志权阮韩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SY/T63721998COMPUTERIZEDPRODUCTIONLOGGINGSYSTEM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以下简称产品的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产品的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2引用标准厂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川F13384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Y/丁513493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SY/“152189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试验SY/T559793生产测并原始资料质量3组成产品由计钾机系统、显示记录绘图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系统、接线控制系统、深度系统、软件系统等组成4要求4L功能产品主要用于7000M以内的生产井、套管并的测井作业。组合方式如下。产出剖面测井测量井温,压力,流量,含水率,自然伽马计数率,密度及套管、油管接箍等参数、B注入剖面测井测量井温,压力,流量,自然或次生伽马计数率及套管、油管接箍等参数CL程测井测量井径,套管、油管磁测井,以及声波固井质量测井D其他测量C/O能谱测井、中子寿命测井、噪声测井等。42外观要求421产品表面无明显划伤、裂痕、变形等现象,表面涂覆层无气泡,金属件无锈蚀各面板上部件应布局合理、安装牢固,操作件使用灵活422功能标志端正、准确、清晰43环境条件431工作温度5一451C,432振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一03一03批准1999一10一01实施SY/T6372一1978A加速度196M/SB振动频率范围5515HZC扫频速率簇LOCT/MIND振动时间不少于30MINO44电源441外接电源交流220V,允差士10频率50HZ12HZ,功耗2KWE442下井直流电源输出电压。150V,输出电流0IA,极性可任意转换。443下井交流电源由产品标准规定。45连续工作时间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48HO46技术性能461计算机系统ACPU不低于80586,主频大于或等于166MHZBRAM16MB,CACHE256KBC显示卡存贮器LMBD软驱两个或一个35IN软驱,一个盒式磁带机、一个光驱可选E硬盘1GB1键盘标准101键盘。462显示、记录、绘图系统4621显示A显示屏规格至少14IN,分辨率028,配TVGA/SVGA接口卡B显示方式实时滚动显示、深度同步,滚动显示井段大于或等于30MC显示内容深度、速度、张力和最多达20条测井曲线。4622绘图A采用明记录绘图仪,走纸误差小于或等于1,每05M记录段走斜不超过2MMB绘图格式应符合SY/T5597规定C绘图质量应符合SY/T5597规定D曲线形式实线、点线、点划线、虚线。4623记录A记录介质硬盘或软盘、磁带B记录格式按用户要求设定。推荐采用716格式。463数据采集系统4631模拟通道A通道数至少6道B可控增益05,1,2,4,8,16,32,64八种CA/D转换12位,转换时间小于351S,转换误差士1位D基值应小于02MVE线性误差114KB/SC误码率1000个/M,推荐采用1280个/MC深度显示0一99999MD深度测量误差002校正后E测量速度30一9999M/H,误差士5F深度采样间隔每米不少于8个采样点9时间采样间隔05S或由产品标准确定H能进行手动和自动深度校正。465接线控制系统A能测试电缆通断、绝缘、缆芯选择的接线方式B能控制与绞车、井口的通信。466软件系统4661系统设计应采用面向结构、面向对象方法。4662软件平台A系统环境S50,WINDOWSB软件开发工具C语言、C十十语言等。4663软件功能采用中英文图形菜单界面、具有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其主要有如下功能。A测井、回放功能可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命令对配接的下井仪进行刻度、验证按深度比例回放不同的测井参数测井合并、拼接程序中文图头生成程序能实时记录吸水剖面、注入剖面或工程测井的测井文件、实时绘制其测井曲线,测井资料应符合SY/T5597规定。B测试诊断功能计算机系统诊断测试程序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程序记录系统测试程序高速A/D转换测试程序。C现场处理及解释功能深度校正程序SY/T63721998快速直观显示吸水剖面吸水层的吸水量及吸水强度、产出剖面产层产油量及产水量。47可靠性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H5试验方法51试验设备信号发生器、调压器1一2KW,数字万用表、温度试验箱、电磁或机械式振动试验台。52外观检查用手感、目测法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42规定。53技术性能测试531计算机测试计算机通电,对主机、硬盘、显示器、键盘、内存进行自检,结果应工作正常。532绘图仪测试绘图仪通电,进行自检,结果应工作正常。533电源试验A将调压器与产品连接,改变输入电压变化AC19824V,运行4663B中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程序,结果应符合463规定B用20OW滑线变阻器作为电源负载,调节下井供电电源,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应符合442规定。534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产品接信号发生器,运行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程序,对模拟通道、脉冲计数率道、遥传通道、声波通道分别进行测试,显示、打印记录,结果应符合463规定。535深度系统测试5351将光电编码器或编码轮运转1000圈,所对应的理论深度误差应符合464D规定。5352在标准井里计算校正系数,公式为校正系数二测量深度值一理论深度值理论深度值X1001536接线控制系统测试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接线系统,结果应满足465规定。537软件功能测试将产品与信号发生器连接,运行4663中测井、回放程序,测试诊断程序,现场处理程序,其结果应符合4663规定,显示记录绘图应符合462规定。每次测井记录应有图头,图头包括起始深度、结束深度、测井日期、数据文件名称、测井方向等。538连续工作时间试验A产品通电,按534规定进行测试,打印出初始测试结果B产品连续工作48H,每隔12H测试一次,并打印测试记录,每次测试结果应符合463规定。53,可靠性试验按产品标准规定测试。推荐采用单机或多机累计工作200H运行程序,产品应无故障发生。5310温度试验将产品的各箱体计算机、绘图仪除外放在温度试验箱内。按431规定、SY/T5218的方法进行试验,然后进行技术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463规定。4一SY/T6372一19985311振动试验A将产品的各箱体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B按432规定和SY/T5134的方法进行试验C试验结束后,进行技术性测试。结果应符合463规定。6检验规则61出厂检验611凡出厂的产品均要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见表TO612若检验出不合格品,不得出厂。表1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类型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计算机系统测试461531绘图仪测试462532数据采集系统测试463534接线控制测试检查465536深度系统测试464535电源试验44533测并和回放程序测试4663537测试诊断程序测试4663537现场处理程序测试4663537温度试验4315310振动试验4325311O外观检查4252连续工作时间试验45538可靠性试验47539O注必须检验的项目O选择检验的项目62型式检验62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须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时B更改关键件的设计和工艺时C停产一年以上重新投产或累计生产30台时D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622拾聪项目贝夫1_楠样教日推芳贝宪2_SY/T63721998表2抽样数目批量大小最佳样品数最大样品数1一3全检全检4一163917一52515623检验出不合格品时,应加倍抽样检验,若仍不合格则判为本批产品不合格。7标志、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