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肝炎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肝炎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肝炎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肝炎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的护理 肝炎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学习重点是肝炎病人的分型、身体状况、传播途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学习难点肝炎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学习重点与难点,.,.,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为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病原学及其主要特点,(一)甲型肝炎病毒(HAV)病毒分类RNA病毒自愈性疾病4-8周重型肝炎发生率 1%4.甲型肝炎病毒(HAV)肝内复制,粪便排出。,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照射1h或100 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二)乙型肝炎病毒(HBV),1.病毒分类DNA病毒2.不同年龄感染后转归不同宫内或儿童转慢性率:90%成人期感染后:10% 3.形态和结构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 胞膜:HBsAg肝细胞内合成,释放到血液中本身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核心:HBV 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E抗原4.抵抗力:耐热、低温、干燥、紫外线、一般浓度消毒剂;煮沸10min或高压蒸汽消毒可灭活。,.,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流行病学,(一)传染源肝炎病毒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急性、亚临床感染:甲型、戊型急慢性患者、亚临床感染者、病毒携带者:乙、丙、丁肝的重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我国最主要传播途径。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注射器、医疗器械、刺伤2.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共用牙刷和剃刀、纹身、纹眉。3.母婴传播:导致婴幼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宫内感染、围产期或分娩后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传播途径,.,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垂直传播是指乙肝病毒在生殖生育过程中通过男方或女方传给他(她)的子女。 目前我国乙肝患者80%-85%来自于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前),.,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后),.,(三)人群易感性,1.甲型 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抗 体,母 亲,.,2.乙型 婴幼儿、青少年,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3.丙型 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4.戊型 青壮年多见,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四)流行特征:,1.流行方式(1)散发性发病: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暴发流行:水和食物的污染2.季节分布甲型: 秋、冬季明显;戊型: 雨季或洪水后明显;乙、丙和丁型:季节分布不明显。,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3.地理分布甲型:地理分布不明显。乙型: 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为820, 见于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等。丙型:世界各地无明显差别丁型:我国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戊型:亚洲和非洲。,流行病学,.,甲型和戊型肝炎预后好,一般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也可以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预后较差。,.,慢性乙肝(CHB)的病程进展,HBV携带,肝硬化,CHB,肝癌,一级,二级,三级,阻断乙肝三步曲,.,.,询问周围环境和家中是否有类似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有无密切接触史,如有无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 近期有无进食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如水生贝类)、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和居住条件等。 近期有无输注过血液和血制品、血液透析和有创性检查治疗、有无静脉药物依赖、意外针刺伤、不安全性接触、文身、文眉等。 是否使用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有无嗜酒史。是否接种过疫苗。,.,.,临床表现:,(一)急性肝炎 黄疸型:黄疸前期(57天) 疲乏,消化道症状,可有发热。黄疸期 (26周) 黄疸出现后,黄疸前期症状减轻。恢复期 (13月) 症状逐渐消失。无黄疸型:消化道症状为主,.,黄疸前期,发热及上感样症状:热程多1周,乏力: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消化道症状: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体征多不明显,后期ALT开始升高,.,发热好转,出现黄疸:尿黄、眼黄、皮肤黄染,黄疸加深,消化道症状减轻,部分有肝脾肿大、肝区叩痛,黄疸期,.,巩膜皮肤黄染,.,.,临床表现:,(二)慢性肝炎1.病程超过半年2.分度轻度:疲乏、厌食、恶心、肝区不适,伴肝病面容,肝脾肿大中度: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肝大,质地中等以上;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腹水、静脉曲张,肝功异常。重度:加上肝外器官损害表现。,.,.,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 急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较早出现肝性脑病。2.亚急性重型 急性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易转为肝硬化。3.慢性重型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亚急性肝坏死,出现肝衰竭综合征。,.,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综合征的表现1.黄疸急剧加深,深度黄疸。2.肝缩小。 3.肝臭味。4.腹胀鼓肠和腹水。5.肝性脑病6.出血倾向瘀斑、消化道等出血。7.肾衰竭(肝-肾综合征)尿少、无尿,Cr升高。,.,(四)淤胆型肝炎病程持续时间长:24月黄疸有三分离特点 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黄疸有“梗阻性”特点 黄疸加深伴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肝大,.,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隔离治疗的认识程度。有无因住院治疗担心影响工作和学业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有无因疾病反复和久治不愈而产生悲观、消极、怨恨愤怒情绪。有无因隔离治疗和疾病的传染性限制了社交而情绪低落、悲观。病情严重者有无因疾病进展、癌变、面临死亡而出现恐惧和绝望。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病人所能得到的社区保健资源和服务如何。,.,血清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标志。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加深反而迅速下降,呈胆-酶分离。血清蛋白检测慢性肝病可出现清蛋白(A)下降,球蛋白(G)升高和A/G比值下降。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型肝炎时,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尿胆原和胆红素明显增加;淤胆型肝炎时,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PT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重型肝炎PTA常40%,PTA愈低,预后愈差。,.,(二)各类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甲型肝炎血清抗-HAV IgM阳性提示近期有HAV感染,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V IgG是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见表)HBV-DNA和DNA聚合酶检测:阳性提示体内有HBV复制,传染性强。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最灵敏的指标,.,.,“两对半”分析举例,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小三阳,.,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避免使用肝脏损害的药物,不同类型肝炎的治疗侧重点不同。急性肝炎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强调早期卧床休息,急性期应隔离,辅以适当的护肝药物,一般不主张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除了适当休息和营养外,还需要保肝、抗病毒、对症及防止肝纤维化和癌变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基础,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条件者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肝移植。,.,.,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焦虑 与隔离治疗、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担心预后等有关。知识缺乏:缺乏肝炎预防和护理知识。潜在并发症:肝硬化、肝性脑病、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饮食原则1)急性肝炎: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热量,碳水化合物250-400 g/d,适量蛋白质(动物蛋白为主)1.0-1.5g/(Kg.d),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应减少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品的摄入,食欲差时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2)慢性肝炎:宜进食适当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优质蛋白为主)1.52.0g/(Kg.d),但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和饮酒3)重型肝炎:宜进食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肝性脑病倾向者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如消化道症状、黄疸、腹水等的变化和程度。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有无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和危险因素。观察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反应。 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使用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目的和不良反应,嘱病人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加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若白细胞3109/L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若白细胞3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可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甚至停药。,.,流感样症状:常在治疗开始1-2周出现,随后自然消失或减轻。休息,多饮水,在注射干扰素后1小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胃肠道反应:观察,对症,重者停药;脱发:停药后可恢复;肝功能损害:观察,酌情继续治疗或停药;神经精神症状:观察,重者减量或停药;,.,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的特点、隔离的意义和预后,鼓励病人多与医务人员、家属、病友等交谈,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对病人所关心的问题耐心解答。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使其消除对肝炎病人和传染性的恐惧,安排探视时间,给病人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积极协助病人取得社会支持。,.,.,.,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E.戒烟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7.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A.食欲减退、恶心 B.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 C.消瘦 D.乏力 E.部分病例出现黄疸8.男性,50岁,轻度乏力,纳差20天,伴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尿成茶红色,巩膜重度黄染,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阴性。应诊断为A.急性重型肝炎 B.慢性淤胆性肝炎 C.坏死性肝炎 D.慢性迁延性肝炎 E.急性黄疸型肝炎,.,9.某患者,乙型肝炎病史15年,近来出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的先驱症状,请问若为肝性脑病患者用肥皂水灌肠,可导致A.腹水加重 B.腹泻加重 C.酸碱平衡失调 D.血氨的产生和吸收 E.黄疸升高10.患者,女,28岁,食欲减退、黄疸进行性加深24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检查:明显黄疸,皮肤瘀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342mol/L,ALT 560U/L,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慢性肝炎重度 E.瘀胆型肝炎,.,11.患者男性,38岁,发热,恶心,食欲下降,黄疸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请问该病人黄疸前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呼吸系统感染症状 B.皮肤、黏膜黄染症状C.循环系统症状D.消化系统症状 E.泌尿系统症状12.患者男性,急性甲型肝炎入院,请问该病人的隔离期是A.病后50天 B.病后3周 C.病后1个月 D.病后2个月 E.病后3个月,.,13.患者女性,30岁,无症状,几天前来医院做婚前检查发现HBsAg(+),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请问该病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 B.血行传播 C.母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蚊虫叮咬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14.为了利于腹水的消退,给患者抽取腹水的同时,应及时输注A.等渗盐水 B.抗生素 C.白蛋白 D.高张葡萄糖溶液 E.甘露醇,.,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15.该患者出现腹水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A.门静脉压力增高 B.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C.低白蛋白血症 D.前列腺素增多 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16.下列指标中,不能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是A.白蛋白明显降低 B.球蛋白明显降低 C.转氨酶明显增高D.重度黄疸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