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word_第1页
诗歌鉴赏复习word_第2页
诗歌鉴赏复习word_第3页
诗歌鉴赏复习word_第4页
诗歌鉴赏复习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享是一种美诗歌鉴赏复习11.导学号 87202077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11 分)早 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对这两首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 “寂寞” 。D.词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 情绪。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咏梅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解析:BD B 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 项,“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2)卜算子咏梅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解析:卜算子咏梅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作品。往往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到情感寄托物所蕴含的品质、精神等与作者的价值追求、思想品德之间的相似点。答案:卜算子咏梅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地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2 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2 分)词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 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 ,飘流瀚海 ,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分享是一种美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 “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B上阕“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C “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D “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E上阕“凭阑久”旬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 “黄芦苦竹 ,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BD2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 “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 “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 、 “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解析】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两个错误选项均为诗歌的情感分析错误。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结合“措辞婉转”这一特征分析,答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情感,然后分析词人为表达这一情感在措辞上的特点。首先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飘流” “倦客”分析“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的情感,然后分析措辞的功力。如“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 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 有所思。【注】秋兴八首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平居:这里指家园。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分享是一种美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E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4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3AC4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 ,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解析】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后的注释进行分析。8.(2016江西玉山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 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使用了几种主要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解析:上片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江声的“动”,反衬出夜深人静的“静”,结合下片首句可理解此时“听江声”的词人的心情。在下片,词人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突兀而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此片的景物描写也寄寓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是寓情于景的写法。答案:反衬。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直抒胸臆。 “长恨”句、 “小舟”句,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宇宙、.分享是一种美人生的怀疑和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夜阑风静”,“小舟江海”,良辰美景,引发出作者对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对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追求。2.(2016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 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下阕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解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静中有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涟漪才有船身滑动之感;“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起沙滩的水鸟,愈加衬托出西湖之幽静。答案: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愈显西湖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5.(2016南昌三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杨少府贬郴州王 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 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 若为:怎堪。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本诗前三联写朋友杨少府去往贬谪之地的山高水险,想象他路途奔波,是虚写。尾联言朋友身处贬所时日不会太久,运用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长沙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 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一年。筠:竹。.分享是一种美(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解析: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在这淡月微云之夜,友人即将登上一片孤帆,诗人惆怅满怀地给他送行。淡月微云,天光不明,环境清冷,烘托心情的惆怅。答案: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惆怅的心情。(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解析:着眼于“人生如逆旅”就可认为格调是达观的。人生本来就是逆舟之旅,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这首词一改送别词缠绵伤感的格调,富有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以人生如寄、万物齐一之理劝慰友人,开释胸怀。着眼于“我亦是行人”,就可认为格调是失意的。人生处处不如意,我也如你一样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表达的是失意惆怅的心绪。答案:(示例一)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旅行,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然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2018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第一卷评卷人 得分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 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 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倚、依。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分享是一种美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临江仙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 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幽居张咏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 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 “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分享是一种美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2 题。莎衣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直饶 紫绶金章 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 “蓝”写色彩鲜明,“软” “柔”点明质地轻柔。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E.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诗句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秋雨夜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 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瓶:烤火用的烘瓶。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分享是一种美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坊,只怕酒酲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 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 ,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 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 。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候馆” “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分享是一种美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 ”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鹊踏枝南唐 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C.“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E.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 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E.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